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上游漲漲漲,下游哎哎哎,紡織企業下半年又要提心吊膽地過了!

近日, 特朗普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 目前已經掄完“三板斧”, 看似來勢洶洶, 卻有虛張聲勢之嫌。 對於國內的中小化纖企業來說, 國內紡織行情的喜怒無常才是真正殺得整個行業毫無頭緒。 更可怕的是在需求不穩、價格無常、成本高企的情況下, 化纖廠的產能還在拼命增加。 是市場真的有這麼大的需求, 還是看準時機完成對小廠和下游廠商的市場收割?化纖企業應該如何面對這種局面呢?

特朗普的“三板斧”對中國化纖行業有什麼影響?

美國資訊技術創新基金會日前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 如果特朗普政府對從中國進口的資訊和通信技術產品徵收25%的關稅, 這將導致美國經濟未來10年損失約3320億美元。 而對於紡織服裝、鞋帽行業來說也存在一定的影響。

近年來紡織服裝出口下滑趨勢明顯, 受人力成本上升等原因, 紡織服裝出口增速出現放緩甚至出現下滑的趨勢,

2017年, 紡織服裝出口金額2686 億美元, 同比增長0.51%。 其中, 紡織品出口1105億美元, 同比增長4.02%, 服裝出口1581 億美元, 同比下滑1.81%。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 同時, 紡織品服裝出口也是我國貿易出口的重要組成, 其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中的占比維持在13%左右的水準。 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中美國佔據17%, 位居第一, 其次是日本佔據8%, 香港位居第三佔據6%。 而中國對美國出口占比達到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15.5%。 從出口結構來看, 以服裝出口為主, 占比為73%, 紡織品出口為輔, 占比為27%。

從美國進口資料看, 美國紡織品服裝的主要進口國為:中國、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孟加拉等。 其中從中國進口的紡織服裝大約占到整體的36%,

中國佔有絕對優勢。 倘若中美貿易戰繼續升級, 波及到紡織品服裝, 則很容易會發生訂單轉移, 從而對中國紡織服裝業出口形成不利影響。

在疑雲重重的產能輪回中, 2018年聚酯行業要集體爆發了!

2018年, 中國聚酯產能將進入一個新的投產高峰期。 按照目前的預報和規劃, 2018年大約有455萬噸的聚酯產能投放, 但考慮到新裝置經常推遲開車現象, 結合前兩年檢驗, 聚酯按計劃投產率只有50%-60%左右。 如果我們以60%的投產率估算, 預計2018年聚酯新投產273萬噸左右, 產能增速5.65%左右, 略高於2017年的產能增速。

由於聚酯新裝置在一年內投放的時間點有較大的不確定, 折中考慮, 我們將273萬噸新產能折算在一年內以5成負荷運行, 即2018年新投產裝置將為全年提供136萬噸的供應增量。

如果4835萬噸的存量產能全年維持2017年下半年90%平均負荷水準, 產量為4352萬噸。 預計2018年國內聚酯產量4488萬噸左右, 產量較2017年增長402萬噸左右, 產量增速9.84%。

2018年聚酯投產計畫

織造市場能否承載聚酯產能增加的消費能力?下半年或將迎來陣痛期!

聚酯生產的高效益導致聚酯的高產量以及產能的高投放, 在面對供應端如此高增速的情況下, 聚酯消費能力能否承載, 高景氣度能否延續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而如今對於謎一樣的下游織造市場, 連布老闆自己都沒搞清楚未來究竟是好是壞!

三月後, 除了環保產能受限導致的染費漲價外, 坯布面料市場的火爆將江浙紡織市場的熱度推向了高潮。 時下, 圈裡圈外、媒體新聞, 無不談論著今年的熱銷行情, 常常說著目前面料有錢也買不到、某某紡織老闆投資的工廠業績翻了幾番的傳奇故事。

江浙坯布市場突然繁榮所形成的市場衝擊波讓許多紡織人一時蒙住了眼睛, 部分紡織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坯布投資。 聯想到近年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紡織圈,面對急速升溫的行情,很多人產生了疑問:誰在操縱著市場?誰能在火爆行情之後繼續留下?躺著都能賺錢的日子還能持續多久?這一切在目前來看還都是個未知數。

根據市場狀況大概可以看出端倪,包括織造廠、化纖廠在內的產業鏈企業都在拼命增加產能,而這些產能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初就會釋放出來。遷移到中西部的織造廠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大規模增加產能,想逐步擺脫江浙市場訂單因環保受限的影響,化纖廠也在加快合併整合的步子力求站穩腳跟。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呢?

除了國家供給側改革、環保、安全生產等政策性因素以外,就是紡織熱錢效應的不斷發酵,打亂了整個產業的原有秩序。大型企業在收穫很高的利益以後,為了進一步穩固高利益的局面,一邊要加快產能的增加,徹底讓小紡織廠退出市場,一邊利用自身強大的材料資源和市場能力、資金實力收割終端市場,完成全產業鏈佈局,期待獲得更多、更穩定的利益,從而使得紡織市場集中在大集團的控制之下。

此外,互聯網行業的“騰訊板”和“阿裡巴巴板”未來或許會慢慢翻版到紡織市場,部分龍頭企業掌握著紡織產能和資源,會形成大型利益集團,從此中小型企業就要在這些板塊中選擇加入,否則很難有市場空間。

可以說,紡織產業鏈的新一輪“騰籠換鳥”會一直影響整個2018年,不管是對噴水產能進行淘汰,還是對企業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短期來看打破了供需平衡,導致市場新一輪漲價;但長遠來看,這是去“低小散”的舉措,是把產業不斷集中的過程。在進入新一輪的產業變革時期到來之前,紡織市場或將在下半年迎來陣痛期!

聯想到近年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紡織圈,面對急速升溫的行情,很多人產生了疑問:誰在操縱著市場?誰能在火爆行情之後繼續留下?躺著都能賺錢的日子還能持續多久?這一切在目前來看還都是個未知數。

根據市場狀況大概可以看出端倪,包括織造廠、化纖廠在內的產業鏈企業都在拼命增加產能,而這些產能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初就會釋放出來。遷移到中西部的織造廠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大規模增加產能,想逐步擺脫江浙市場訂單因環保受限的影響,化纖廠也在加快合併整合的步子力求站穩腳跟。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呢?

除了國家供給側改革、環保、安全生產等政策性因素以外,就是紡織熱錢效應的不斷發酵,打亂了整個產業的原有秩序。大型企業在收穫很高的利益以後,為了進一步穩固高利益的局面,一邊要加快產能的增加,徹底讓小紡織廠退出市場,一邊利用自身強大的材料資源和市場能力、資金實力收割終端市場,完成全產業鏈佈局,期待獲得更多、更穩定的利益,從而使得紡織市場集中在大集團的控制之下。

此外,互聯網行業的“騰訊板”和“阿裡巴巴板”未來或許會慢慢翻版到紡織市場,部分龍頭企業掌握著紡織產能和資源,會形成大型利益集團,從此中小型企業就要在這些板塊中選擇加入,否則很難有市場空間。

可以說,紡織產業鏈的新一輪“騰籠換鳥”會一直影響整個2018年,不管是對噴水產能進行淘汰,還是對企業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短期來看打破了供需平衡,導致市場新一輪漲價;但長遠來看,這是去“低小散”的舉措,是把產業不斷集中的過程。在進入新一輪的產業變革時期到來之前,紡織市場或將在下半年迎來陣痛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