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臨沂市“流動博物館” 3年服務群眾4萬餘次

進校園, 讓孩子們體驗活字印刷。

齊魯網臨沂4月17日訊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 臨沂市博物館積極探索文化服務新模式,

開展“流動博物館”進校園、進鄉村、進單位活動, 統籌資源“動起來”開展文化服務, 打造了博物館社會教育“活起來”的生動局面。 “流動博物館”活動開展近3年來, 先後150餘次走進臨沂市貧困村、中小學和社會福利機構, 累計服務群眾4萬餘人次。

走進香樟園老年公寓。

變被動為主動, 博物館“走出去”帶動文物“活起來”

“流動博物館”打破以往完全靠陣地教育的模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上門, 活動依託市博物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把文物展覽辦到校園、群眾家門口,受到廣泛歡迎。 在臨沂市康復中心, 志願者們帶領先天弱聽的孩子們看文物, 讀古詩, 做手工, 為特殊群體送去了貼心關愛;在高新區馬廠湖鎮香樟園老年公寓, 志願者們帶領老人參觀《臨沂歷史文化展》, 用樸實的語言耐心講解, 有效豐富了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每週日晚7:00, 臨沂市廣播電視臺“成長進行時”欄目開設“流動博物館”專題節目, 市博物館志願宣講團成員把文物的故事娓娓道來, 帶領聽眾走進博物館的世界;在臨沂市各中小學,

經常能見到“流動博物館”進校園志願者們忙碌的身影。 “走出去”的博物館, 擺脫了人們對於博物館“收藏文物並用櫃子擺出來”的刻板印象, 讓文物有了更鮮活的面貌和更廣闊的展現形式。

進學校讓孩子們體驗傳統民間工藝木板年畫

志願服務“1+3”, 打造社教活動新模式

“流動博物館”創新打造“1+3”服務模式, 即:以“品鑒臨博文物, 講述臨沂故事”展覽為核心, 輔以“文博課堂” “傳統文化體驗”“文博知識宣傳”等3個活動環節, 全方位開展文化服務。 流動展覽製作30余塊展板, 通過精美的出土文物、重要遺址、老照片等, 全面展示臨沂各個階段歷史發展的脈絡和厚重的家鄉文化;文博講堂開設了《文物中的臨沂歷史》《文物與成語》《家風傳千秋》等生動有趣、富有教育意義的課程, 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成為同學們名副其實的第二課堂;傳統工藝體驗活動以活字印刷和傳統民間工藝木板年畫、拓片等為內容, 通過讓大眾實際操作親身感受製作過程, 加深對傳統工藝的認識,

活動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文博知識宣傳向社會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博物館條例》等文物和博物館知識, 加深公眾對博物館的認同。

進社區擺放家道文化展板。

把握時代精神, 紅色文化、家道文化樹新風

臨沂市博物館深入各貧困村推出“文化精准扶貧”活動, 把文化送到群眾家門口。“流動博物館”充分利用臨沂地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天然優勢,在送文化下鄉中著重推出紅色文化和家道文化。三萬沂蒙兒女獻身疆場、支前隊伍車輪滾滾、沂蒙紅嫂愛党擁軍的故事感人至深,沂蒙人民戰天鬥地,改造山河,發展生產,建設家園的事蹟催人奮進。家道文化以琅琊王氏、蘭陵蕭氏、琅琊顏氏等臨沂望族的忠孝、仁義、廉潔、勤儉、善學的家風為主線,宣傳展示臨沂淳樸、厚重的家道文化。紅色文化和家道文化契合時代要求,對培育良好家風、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增強群眾脫貧信心起到了明顯作用。

臨沂市博物館“流動博物館”系列活動是弘揚傳統文化、推進文化精准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了實際貢獻。

把文化送到群眾家門口。“流動博物館”充分利用臨沂地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天然優勢,在送文化下鄉中著重推出紅色文化和家道文化。三萬沂蒙兒女獻身疆場、支前隊伍車輪滾滾、沂蒙紅嫂愛党擁軍的故事感人至深,沂蒙人民戰天鬥地,改造山河,發展生產,建設家園的事蹟催人奮進。家道文化以琅琊王氏、蘭陵蕭氏、琅琊顏氏等臨沂望族的忠孝、仁義、廉潔、勤儉、善學的家風為主線,宣傳展示臨沂淳樸、厚重的家道文化。紅色文化和家道文化契合時代要求,對培育良好家風、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增強群眾脫貧信心起到了明顯作用。

臨沂市博物館“流動博物館”系列活動是弘揚傳統文化、推進文化精准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了實際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