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毓秀玲瓏說紅園—團團帶你讀《臨夏史話叢書》

團團導讀

臨夏州委書記楊元忠在《以史為鑒謀復興——寫在臨夏州史話叢書修訂出版之際》一文中指出:“這套史話叢書, 我們可以比較全面系統地瞭解臨夏地理位置之重要、自然遺存之豐富、歷史文化之悠久、民族風情之濃郁、各族人民之勤勞。 臨夏是古絲綢之路南道之要衝, 被譽為河湟雄鎮、中國西部旱碼頭, 有中國彩陶之鄉、中國花兒之鄉的美稱。 深厚的文化底蘊, 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 也是我們發展信心的重要來源。 ”

人在紅園坐, 景自四邊來。 濃郁蒼翠中, 紅冠群芳。 透過物象細細揣思,

你不難悟出“紅園”這個美妙名稱的貼切含義, 正如一首詞中所寫:“臨夏好, 最憶是紅園。 牡丹盡染紅滿院, 亭閣臥波映欄杆, 遊人朝夕攀。 ”紅園是臨夏曆史的百科全書, 是臨夏地區著名的人文景觀, 更是各族人民友好相處, 憩息娛樂的主要場所。 今天, 團團就帶大家領略臨夏紅園的美景, 感受大美臨夏之風采。

紅園是一處公園, 位於臨夏市紅園路路西。 始建於1958年, 建成於1986年, 占地面積46200平方米, 其中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 水上面積5200平方米。 園內建築將小巧玲瓏的江南園林風格和高大恢宏的臨夏地方民族建築特色相結合, 樓閣造型別致、飛簷翹角、雕樑畫棟, 磚雕木雕技藝精湛, 飲譽西北。 它把漢族的木刻、回族的磚雕和藏族的彩繪巧妙地融為一體, 配以楹聯文化、書法藝術, 整個建築群落錯落有致, 是一處以古典建築和花木盆景為主體的庭院式公園。 整個紅園由牌坊門、清暉軒、石拱橋、風淩閣、如意湖、團結堂、盆景院、怡樂廳、動物園等組成。 園中主題區分為三個院落, 前院為花園。

紅園路向西, 走出頭, 一座坐西向東的牌坊門矗立在花壇廣場, 這就是紅園的第一道景致牌坊門, 也叫晨曦坊。 它沐浴著每日清晨的萬道霞光。 這是明末清初年間的建築, 原為臨夏城隍廟牌坊門, 1958年修建人民公園時拆遷至紅園。 這個牌坊門高12米, 寬11米, 基座為菱形, 左右各有四根紅漆立柱, 支撐起了中間一根粗壯的橫樑和左右兩個三角形橫樑組合, 梁上是20個大小不一的斗拱, 斗拱上覆蓋了重簷廡殿頂。 牌坊門的看點是精巧的木架結構, 結構的核心是斗拱和重簷, 是它們給屋頂以淩空展翅欲飛的動態美。

在牌坊門上簷高懸著一塊藍底金字的豎匾, 隸書“紅園”二字, 字大盈尺, 古樸蒼勁。 下簷橫樑中間的抬印斗拱間, 鑲嵌了一隻木刻彩繪的西遊記神話人物孫悟空, 形態逼真, 活靈活現。 整個牌坊木件油漆彩繪, 以大五彩配青樁、深淺退暈的技術, 繪就了雲子、鏇子和橫樑上的海水朝陽圖案。 在牌坊門的兩側是帶堂心的看牆, 白灰底上或書法, 或山水, 幾年一換。 牌坊門裡的正面影壁是一幅大型磚雕“紅園風光”, 旁邊的月亮門, 原來是進入紅園的主要通道。

紅園的牌坊門裡面是軟紅彩鵝卵石鋪就的通道,中間是花壇。再往西,有一對石獅子,南北昂首,中間是著名的一字廳,也叫清暉軒,高高的台基上,正中是歇山頂大五架三轉五間結構穿堂,兩邊是過廳連接著攢尖頂六角廳,六角廳各有一個非常風雅的名字——晴碧廳和積翠廳。過廳邊緣雕欄圍繞,地面方磚鋪成。在晴碧廳和積翠廳兩側,各有一幅巨型磚雕精品,是臨夏磚雕的傳世名作,有精雕細刻的“遠山塔影”“歸雁圖”,刻成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距今有120多年的歷史,雖然歷經風雨,但其神韻不減當年。還有臨夏磚雕名匠周聲普親手刻制的精品之作《山水圖》。

過了一字廳,繞過圓形花壇,垂柳掩映下的石拱橋若隱若現。架設在紅水河上的石拱橋,是紅園的又一景觀。石拱橋全部用巨石鋪成,弧形的橋身像一道彩虹飛架在紅水河上。橋身的欄杆是石條砌成的,橋面上青紅彩鵝卵石拼出了菱形圖案,橋兩邊各有兩個矩形花壇。站在花壇的圍欄邊,可以欣賞紅水河水聲滔滔,河岸上柳枝倒垂的美景。這便是紅園的第一道風景。

紅門門柱上有一副對聯:

樓閣參天立千秋流彩

山河縮地來四時蘊春

看見了這副對聯,進入此門,就進入了紅園的第二道景觀——中院。

中院的看點是人工湖、長廊、荷花池、牡丹園和怡樂堂。人工湖1978年建成,湖岸彎曲,形似如意,故名如意湖。湖面上架設了曲徑橋,中部拱起,搭建了涼亭,名叫姊妹亭。湖東面弓字橋直通湖心亭,有遊船在湖面上穿梭。沿湖岸長滿了楊柳,夏天濃蔭蔽日,人工湖微波蕩漾,樹蔭裡長廊迂回,荷花池綠萍飄搖,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怡樂堂是院中院,迎賓廳就在其中,這裡是接待貴賓的地方,豪華典雅,安閒幽靜。曾經接待過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費孝通、李鐵映,原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等党和國家領導人。費孝通先生還為紅園的團結堂題寫了匾額,留下了“東有溫州,西有河州”的名句。

中院映人眼簾的主要是牡丹園,其中有馳名隴原大地的奇花異木、各色古樁盆景。紅園的綠樹名貴的有百年以上的楸樹,屬於臨夏園林保護樹種,還有古柏綠松等,綠蔭蔽日。花卉品種繁多,有牡丹、芍藥、月季、秋菊等200多種。園中還有專門讓花卉越冬的玻璃溫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紅園內或姹紫嫣紅,或落英繽紛。紅園的牡丹、芍藥堪稱一絕,1992年甘肅省首屆紫班牡丹花卉展在紅園舉行,受到與會者的讚譽。同年,河州紫斑牡丹榮獲中國第三屆花卉博覽會銅獎,為臨夏花卉贏得了榮譽。1958年修建紅園的時候,曾經向社會徵集了古樁盆景,於是紅園有了2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樁紫薇,1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樁櫻木等鎮園之寶。紅園栽培的盆景,曾經榮獲甘肅省首屆絲綢之路西北大獎賽第一名。

紅園的亭臺樓閣,水榭殿堂的立柱上都掛有楹聯牌匾,楹聯內容彙集了臨夏文人的集體創作,書匾者都是臨夏書法名家,真草隸篆,各領風騷,為紅園增添了文化氣韻。2006年為了迎接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慶典,紅園對所有古建築進行了全面的油漆彩繪,對園內楹柱間的20幅楹聯重新上漆點金,使這一古老的園林重放異彩,成為州慶期間接待八方貴賓的重要場所。

紅園作為臨夏市的人民公園,從2006年向社會免費開放。人民政府以紅園為依託,新建了寬闊的紅園文化廣場、高聳的現代化射燈、大型雕塑、音樂噴泉、極具民族特色的磚雕文化牆、漢白玉景觀雕飾,以及鮮花草坪,給人民群眾創造了休閒娛樂、體育鍛煉的優美環境。如今紅園是人民憩息娛樂的主要場所,是國家AA級旅遊景點。

紅園的牌坊門裡面是軟紅彩鵝卵石鋪就的通道,中間是花壇。再往西,有一對石獅子,南北昂首,中間是著名的一字廳,也叫清暉軒,高高的台基上,正中是歇山頂大五架三轉五間結構穿堂,兩邊是過廳連接著攢尖頂六角廳,六角廳各有一個非常風雅的名字——晴碧廳和積翠廳。過廳邊緣雕欄圍繞,地面方磚鋪成。在晴碧廳和積翠廳兩側,各有一幅巨型磚雕精品,是臨夏磚雕的傳世名作,有精雕細刻的“遠山塔影”“歸雁圖”,刻成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距今有120多年的歷史,雖然歷經風雨,但其神韻不減當年。還有臨夏磚雕名匠周聲普親手刻制的精品之作《山水圖》。

過了一字廳,繞過圓形花壇,垂柳掩映下的石拱橋若隱若現。架設在紅水河上的石拱橋,是紅園的又一景觀。石拱橋全部用巨石鋪成,弧形的橋身像一道彩虹飛架在紅水河上。橋身的欄杆是石條砌成的,橋面上青紅彩鵝卵石拼出了菱形圖案,橋兩邊各有兩個矩形花壇。站在花壇的圍欄邊,可以欣賞紅水河水聲滔滔,河岸上柳枝倒垂的美景。這便是紅園的第一道風景。

紅門門柱上有一副對聯:

樓閣參天立千秋流彩

山河縮地來四時蘊春

看見了這副對聯,進入此門,就進入了紅園的第二道景觀——中院。

中院的看點是人工湖、長廊、荷花池、牡丹園和怡樂堂。人工湖1978年建成,湖岸彎曲,形似如意,故名如意湖。湖面上架設了曲徑橋,中部拱起,搭建了涼亭,名叫姊妹亭。湖東面弓字橋直通湖心亭,有遊船在湖面上穿梭。沿湖岸長滿了楊柳,夏天濃蔭蔽日,人工湖微波蕩漾,樹蔭裡長廊迂回,荷花池綠萍飄搖,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怡樂堂是院中院,迎賓廳就在其中,這裡是接待貴賓的地方,豪華典雅,安閒幽靜。曾經接待過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費孝通、李鐵映,原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等党和國家領導人。費孝通先生還為紅園的團結堂題寫了匾額,留下了“東有溫州,西有河州”的名句。

中院映人眼簾的主要是牡丹園,其中有馳名隴原大地的奇花異木、各色古樁盆景。紅園的綠樹名貴的有百年以上的楸樹,屬於臨夏園林保護樹種,還有古柏綠松等,綠蔭蔽日。花卉品種繁多,有牡丹、芍藥、月季、秋菊等200多種。園中還有專門讓花卉越冬的玻璃溫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紅園內或姹紫嫣紅,或落英繽紛。紅園的牡丹、芍藥堪稱一絕,1992年甘肅省首屆紫班牡丹花卉展在紅園舉行,受到與會者的讚譽。同年,河州紫斑牡丹榮獲中國第三屆花卉博覽會銅獎,為臨夏花卉贏得了榮譽。1958年修建紅園的時候,曾經向社會徵集了古樁盆景,於是紅園有了2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樁紫薇,1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樁櫻木等鎮園之寶。紅園栽培的盆景,曾經榮獲甘肅省首屆絲綢之路西北大獎賽第一名。

紅園的亭臺樓閣,水榭殿堂的立柱上都掛有楹聯牌匾,楹聯內容彙集了臨夏文人的集體創作,書匾者都是臨夏書法名家,真草隸篆,各領風騷,為紅園增添了文化氣韻。2006年為了迎接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慶典,紅園對所有古建築進行了全面的油漆彩繪,對園內楹柱間的20幅楹聯重新上漆點金,使這一古老的園林重放異彩,成為州慶期間接待八方貴賓的重要場所。

紅園作為臨夏市的人民公園,從2006年向社會免費開放。人民政府以紅園為依託,新建了寬闊的紅園文化廣場、高聳的現代化射燈、大型雕塑、音樂噴泉、極具民族特色的磚雕文化牆、漢白玉景觀雕飾,以及鮮花草坪,給人民群眾創造了休閒娛樂、體育鍛煉的優美環境。如今紅園是人民憩息娛樂的主要場所,是國家AA級旅遊景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