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上市公司更名不是換馬甲,想變就能變

對普通人來說, 換個名字可能只是換個身份證;但對於上市公司來說, 改個名字蹭熱點股價卻能飛上天。

上市公司的“更名秀”經久不衰,

據巨潮資訊網資料顯示, 僅2018年一季度, 滬深兩市就有50餘家上市公司(詳見附表)申請變更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

對普通人來說, 換個名字可能只是換個身份證;但對於上市公司來說, 改個名字蹭熱點股價卻能飛上天。 例如, 特朗普大選獲勝, 川大智勝的股票隨即漲停, 這也就滋生了上市公司跟隨熱點變更名稱的需求。 互聯網金融概念大熱時, 原主營房地產的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 欲做中國首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 這在當時遭到了不少的質疑和討論。

曾經, 上市公司為了市值管理頻繁地製造概念配合炒作, 其中更名就是最立竿見影的手段。 如今, 上市公司更名需要“名正言順”——應當源自公司經營發展實際需求,

而不能出於投機炒作、不當市值管理等不法目的。 如若公司違規更名, 交易所還會予以紀律處分或採取監管措施。 上市公司更名不是換馬甲, 不是你想換就能換!上市公司更名行為如何才能做到合法合規、有理有據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首先, 我們來看看

深滬交易所是怎麼說的

一、深交所:上市公司變更後的公司名稱應與公司主營業務相匹配,不得利用變更名稱影響公司股價、誤導投資者;財務指標原則上應符合新業務最近12個月已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占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營業利潤)的比例達到30%以上;擬變更的證券簡稱應來源於公司全稱, 證券簡稱長度原則上不得超過4個漢字(8個位元組), 英文證券簡稱長度原則上不得超過20個英文字元,

且變更後的簡稱不得與其他上市公司相同或相似, 不得用行業通用名稱, 不得含有可能誤導投資者的內容和文字等;變更公司全稱或證券簡稱, 應提交董事會審議並公告;變更證券簡稱的, 應當提前五個交易日向深交所提交書面申請, 未提出異議的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後披露;擬變更公司全稱的, 還應當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另外, 深交所還對擬變更公司名稱的公告內容、工商變更披露程式、變更證券簡稱申請程式、公告格式、股價異動情況處理等作出了要求。

二、上交所:上交所僅對上市公司變更證券簡稱制定了指引, 具體規定與深交所大體相同, 但披露程式上多了一個要求,

即公司辦理實施證券簡稱變更的, 應在變更日前三個交易日發佈相應的變更實施公告。

然後, 我們來看看

上市公司是怎麼做的

上市公司F在沒有與監管機構提前進行溝通, 也沒有事先召開董事會的情況下, 於某年某月T日披露了在年度股東大會增加臨時提案的公告, 議案內容為修改公司全稱。 T+1日, F公司即收到深交所關注函, 要求對修改公司全稱的目的、可行性及程式進行說明。 然而F公司並沒有立即回復關注函, 而是針對關注函所提出的問題在T+5日補開了董事會來審議修改公司全稱, 並回復了深交所的關注函。 最終F公司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了變更公司全稱的議案, 成功變更公司全稱。 F公司是如何攻破層層詢問,

走向成功更名之路的呢?問詢函問答主要內容如下:

T+1日深交所詢問主要內容

T+5日公司回復主要內容

一、公司名稱變更的必要性和目的

變更後的公司名稱應與公司主營業務相匹配, 不得利用變更名稱影響公司股價、誤導投資者。

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 上市公司名稱中含有原控股股東公司名稱部分字樣, 不符合公司實際情況, 容易給投資者帶來困擾和誤導;同時, 上市公司收購了主營業務與擬更名相匹配的公司, 且營收和利潤可觀(附詳細資料)。 綜上考慮, 變更公司名稱是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失, 且更符合公司實際情況。

二、新業務營收和營業利潤占比標準

請補充說明公司新業務營收和營業利潤占比情況是否滿足以下標準。 上市公司因主營業務變更擬變更公司名稱的,原則上應在主營業務變更完成後進行公司名稱變更,且原則上應符合以下標準之一:

1、新業務最近12個月已實現的營業收入占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30%以上;

2、新業務最近12個月已實現的營業利潤占上市公司營業利潤的比例達到30%以上。

公司去年完成了對新公司的收購,但未編制去年經審計或審閱的備考合併財務報表。根據去年經審計公司及新收購公司的財務報表測算新業務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占比滿足更名條件。並附上詳細資料。

三、三會召開程式

上市公司擬變更公司全稱或證券簡稱的,應當提交董事會審議,並在董事會審議通過後二個交易日內披露董事會決議、擬變更公司名稱的公告等檔

1、公司新控股股東提議召開股東大會,程式及內容上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2、公司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召開了董事會臨時會議,且獨立董事發表了獨立意見;

3、待公司後續履行股東大會審議程式,即完成變更公司全稱的法定程式。

四、具體披露內容

請你公司對已披露《擬變更公司全稱的議案》中缺失的內容進行補充披露,至少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1、變更前後的公司全稱、證券簡稱;

2、擬變更名稱的原因;

3、結合公司主營業務構成及經營情況、未來發展戰略等說明變更後的公司名稱與公司主營業務是否相匹配;

4、獨立董事對公司名稱變更的合理性、變更後的公司名稱是否與主營業務相匹配的獨立意見;

5、本所認為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公司回復稱在T+5日的董事會中對所要求披露的內容進行了補充披露。並附上具體內容。

由上述關注函的回復可見,F公司的確滿足變更公司名稱的硬體條件,但程式不符合規定。好在F公司及時採取了補救措施,經過溝通和一系列工作,平穩度過關卡,成功變更公司全稱。

然而,並不是所有想要更名的上市公司都如此幸運能通過考核,信批從嚴監管不只是說說而已,為防止一些上市公司蹭熱點,監管機構在公司名稱設置這件事的把控上還是相當嚴格的。

近年來,隨著“中國製造2025“話題的熱燥,“智慧”一詞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熱點,仿佛所有製造業公司都在向“智慧“靠攏,通過收購也好,重組也罷,傷筋動骨也要給自己貼上“智慧”的標籤。當然,這也可以看做是對“中國製造2025”的積極回應,中國上市公司都如此積極上進,也難怪美國會懼怕。

上市公司S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收購了一家智慧製造的企業,因此順理成章想要轉型並來個華麗的更名。S公司是比較有經驗也比較聰明的,沒有悶聲做無用功,而是早早與監管機構溝通了更名事宜,包括公司全稱和證券簡稱,想給公司換上“智慧”的鎧甲。然而,事不遂人願,交易所以“新業務營收與利潤占比不到30%”的理由拒絕了,但是通過S公司的不懈努力與溝通,交易所也考慮到其後續的業務開展情況,同意了其修改公司全稱,但證券簡稱暫不可以變。透過這一現象,我們也可以發現,原來證券簡稱比公司全稱還要難改!

公司全稱就像葡萄牙人的姓名,齊備、冗長、難記,而證券簡稱就像明星的藝名,好聽、好記、印象深刻,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上市公司的證券簡稱比公司全稱還要難改了。越是能影響到投資者的,越是難以操縱。

另外,上市公司更名除了變更目的、主營業務及利潤占比、程式、披露內容、蹭熱點等關注點外,還有一些小tips需要注意,例如公司簡稱的英文表述不能超過20個字元,上市公司C就是忽視了這一點,在填報信批系統的時候被卡住,而且這一標準是直接通過系統設置的,無法靈活操作,多一個字母也不行,誰也沒有辦法通融。所以,在條件成熟,只差提報的情況下,還是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工作,以免耽誤了更名大計。

今天大汪哥的分享就到這裡,祝願祖國越來越富強,資本市場越來越規範,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附表:2018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更名情況(剔除ST股)

股票代碼

變更前簡稱

變更後簡稱

600057

象嶼股份

廈門象嶼

300282

匯冠股份

三盛教育

000503

海虹控股

國新健康

300120

經緯電材

經緯輝開

000560

昆百大A

我愛我家

002798

帝王潔具

帝歐家居

002049

紫光國芯

紫光國微

300701

森霸股份

森霸傳感

300344

太空板業

太空智造

002529

海源機械

海原複材

000505

珠江控股

京糧控股

002600

江粉磁材

領益智造

300427

紅相電力

紅相股份

000609

綿石投資

中迪投資

002717

嶺南園林

嶺南股份

601313

江南嘉捷

三六零

002417

三元達

深南股份

002024

蘇甯雲商

蘇甯易購

300123

太陽鳥

亞光科技

002447

壹橋股份

晨鑫科技

603399

新華龍

吉翔股份

002084

海鷗衛浴

海鷗住工

300420

五洋科技

五洋停車

600702

沱牌捨得

捨得酒業

600764

中電廣通

中國海防

002082

棟樑新材

萬邦德

002659

中泰橋樑

凱文教育

300559

佳發安泰

佳發教育

601992

金隅股份

金隅集團

000719

大地傳媒

中原傳媒

600760

中航黑豹

中航沈飛

002034

美欣達

旺能環境

作者:大汪財經

上市公司因主營業務變更擬變更公司名稱的,原則上應在主營業務變更完成後進行公司名稱變更,且原則上應符合以下標準之一:

1、新業務最近12個月已實現的營業收入占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30%以上;

2、新業務最近12個月已實現的營業利潤占上市公司營業利潤的比例達到30%以上。

公司去年完成了對新公司的收購,但未編制去年經審計或審閱的備考合併財務報表。根據去年經審計公司及新收購公司的財務報表測算新業務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占比滿足更名條件。並附上詳細資料。

三、三會召開程式

上市公司擬變更公司全稱或證券簡稱的,應當提交董事會審議,並在董事會審議通過後二個交易日內披露董事會決議、擬變更公司名稱的公告等檔

1、公司新控股股東提議召開股東大會,程式及內容上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2、公司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召開了董事會臨時會議,且獨立董事發表了獨立意見;

3、待公司後續履行股東大會審議程式,即完成變更公司全稱的法定程式。

四、具體披露內容

請你公司對已披露《擬變更公司全稱的議案》中缺失的內容進行補充披露,至少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1、變更前後的公司全稱、證券簡稱;

2、擬變更名稱的原因;

3、結合公司主營業務構成及經營情況、未來發展戰略等說明變更後的公司名稱與公司主營業務是否相匹配;

4、獨立董事對公司名稱變更的合理性、變更後的公司名稱是否與主營業務相匹配的獨立意見;

5、本所認為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公司回復稱在T+5日的董事會中對所要求披露的內容進行了補充披露。並附上具體內容。

由上述關注函的回復可見,F公司的確滿足變更公司名稱的硬體條件,但程式不符合規定。好在F公司及時採取了補救措施,經過溝通和一系列工作,平穩度過關卡,成功變更公司全稱。

然而,並不是所有想要更名的上市公司都如此幸運能通過考核,信批從嚴監管不只是說說而已,為防止一些上市公司蹭熱點,監管機構在公司名稱設置這件事的把控上還是相當嚴格的。

近年來,隨著“中國製造2025“話題的熱燥,“智慧”一詞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熱點,仿佛所有製造業公司都在向“智慧“靠攏,通過收購也好,重組也罷,傷筋動骨也要給自己貼上“智慧”的標籤。當然,這也可以看做是對“中國製造2025”的積極回應,中國上市公司都如此積極上進,也難怪美國會懼怕。

上市公司S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收購了一家智慧製造的企業,因此順理成章想要轉型並來個華麗的更名。S公司是比較有經驗也比較聰明的,沒有悶聲做無用功,而是早早與監管機構溝通了更名事宜,包括公司全稱和證券簡稱,想給公司換上“智慧”的鎧甲。然而,事不遂人願,交易所以“新業務營收與利潤占比不到30%”的理由拒絕了,但是通過S公司的不懈努力與溝通,交易所也考慮到其後續的業務開展情況,同意了其修改公司全稱,但證券簡稱暫不可以變。透過這一現象,我們也可以發現,原來證券簡稱比公司全稱還要難改!

公司全稱就像葡萄牙人的姓名,齊備、冗長、難記,而證券簡稱就像明星的藝名,好聽、好記、印象深刻,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上市公司的證券簡稱比公司全稱還要難改了。越是能影響到投資者的,越是難以操縱。

另外,上市公司更名除了變更目的、主營業務及利潤占比、程式、披露內容、蹭熱點等關注點外,還有一些小tips需要注意,例如公司簡稱的英文表述不能超過20個字元,上市公司C就是忽視了這一點,在填報信批系統的時候被卡住,而且這一標準是直接通過系統設置的,無法靈活操作,多一個字母也不行,誰也沒有辦法通融。所以,在條件成熟,只差提報的情況下,還是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工作,以免耽誤了更名大計。

今天大汪哥的分享就到這裡,祝願祖國越來越富強,資本市場越來越規範,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附表:2018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更名情況(剔除ST股)

股票代碼

變更前簡稱

變更後簡稱

600057

象嶼股份

廈門象嶼

300282

匯冠股份

三盛教育

000503

海虹控股

國新健康

300120

經緯電材

經緯輝開

000560

昆百大A

我愛我家

002798

帝王潔具

帝歐家居

002049

紫光國芯

紫光國微

300701

森霸股份

森霸傳感

300344

太空板業

太空智造

002529

海源機械

海原複材

000505

珠江控股

京糧控股

002600

江粉磁材

領益智造

300427

紅相電力

紅相股份

000609

綿石投資

中迪投資

002717

嶺南園林

嶺南股份

601313

江南嘉捷

三六零

002417

三元達

深南股份

002024

蘇甯雲商

蘇甯易購

300123

太陽鳥

亞光科技

002447

壹橋股份

晨鑫科技

603399

新華龍

吉翔股份

002084

海鷗衛浴

海鷗住工

300420

五洋科技

五洋停車

600702

沱牌捨得

捨得酒業

600764

中電廣通

中國海防

002082

棟樑新材

萬邦德

002659

中泰橋樑

凱文教育

300559

佳發安泰

佳發教育

601992

金隅股份

金隅集團

000719

大地傳媒

中原傳媒

600760

中航黑豹

中航沈飛

002034

美欣達

旺能環境

作者:大汪財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