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摔跤吧!爸爸》之後印度電影再出神作,學前版《三傻》直擊人心

說起印度電影, 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一部片子。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外星人PK地球神》, 從《摔跤吧!爸爸》到《起跑線》, 這些印度電影在中國叫好又叫座, 在票房大賣的同時又能收穫無數好評和淚點, 其故事的內核是關鍵。

今天, 我們就來說一說四月份上映的這又一部印度神片《起跑線》。

這部電影的印度名字其實是“Hindi Medium”, 而“起跑線”作為其中文翻譯, 可謂是非常貼合劇情和中國的國情了。

畢竟中國的父母向來秉承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教育改變命運啦, 入學查三代啦, 在印度還有個更明顯的語言劃分階級問題, 說英語比說印地語高級。

印度和中國兩個人口大國, 雖然文化迥異, 但在很多社會問題, 尤其是教育問題上, 則有著驚人的共通之處。 換句話說, 印度這種題材的影片, 在中國可以引發觀眾強烈的共鳴, 再搭配上印度電影活潑幽默甚至載歌載舞的喜劇基調, 每個中國觀眾在輕鬆觀影的同時, 還可以憑之反思下自己的生活。

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講述的大學生教育體制的僵化,

三個性格迥異家庭情況不同的年輕人在帝國理工大學雞飛狗跳的生活豈不是每個中國大學生的鏡子。

比如《摔跤吧!爸爸》中父親為了改變女兒的命運, 對女兒看似狠心, 實則溫情的家庭教育主題。

而《起跑線》講述了印度中產階級的一對父母為剛要上小學的女兒擇校問題傷透了腦筋的故事, 服裝店老闆拉吉(伊爾凡·可汗 Irrfan Khan 飾)與太太米塔(薩巴·卡瑪爾 Saba Qamar 飾)為了讓女兒皮婭(蒂希塔·塞加爾 Dishita Sehgal 飾)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 也折騰出了各種笑料。 而當他們費勁心思終於要將女兒送進名校時,事情卻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以下為酌情劇透,還沒觀影的朋友們謹慎選擇哦。

其實故事很簡單,主要有幾個劇情點。

拉吉和米塔想要給女兒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米塔整天沉浸在擇校的煩惱中,非常擔心如果女兒學校選的不好,最終會成為社會渣滓。

最終他們看中了一所英語名校,但是呢,這個名校需要學區房。

好了,第一次為擇校做出努力,是他們搬了家,打扮得像是上流人士。

你以為有錢住到學區房就可以進名校了嗎?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年底的時候網上流傳了一張上海某小學競選家長會委員的聊天截圖,就分分鐘引發了熱點,嚇壞了各路吃瓜群眾啊。

這個電影簡直是照搬現實了。

電影裡這所名校想要進去,也會審核父母的資質。

換言之,父母的努力程度和優秀程度,決定了孩子的起點。於是這對父母就開始了漫長的教育機構諮詢培訓之旅。甚至還想出來了賄賂校長的餿主意。

可惜都沒有成功。畢竟他們只是商鋪老闆。

哪怕買到了學區房,也和周圍格格不入。

然後就到了電影最精彩的部分,一對中產階級的富人父母,為了女兒入學,打起了名校專門分配給窮人的入學資格的主意。

為了應付審查,他們住到貧民窟,開始假扮窮人。

不論是貧富差距問題還是兒童教育擇校問題,可不都是赤裸裸的現實嗎?

在經過不懈努力之後,拉吉和米塔終於如願以償,但是卻是佔用了貧民窟那家雖然窮但是品行很好的一家人的名額。

電影是為了給人希望。

所以拉吉在女兒的入學典禮上,講出了事情的真相,他為自己欺騙窮人的名額而致歉,也辛辣地抨擊了校長把教育當作生意的虛偽。

但慷慨激昂的陳詞之後,並沒有像我們所預期的那樣眾人鼓掌,偌大的禮堂,只有米塔一人的掌聲迴響。

最後,拉吉和米塔夫婦投資了那個破舊的公立小學,皮婭和窮人家的孩子快樂地在這裡上學。

這個結尾可以說是非常圓滿了。

但也只是僅此而已。

如果你還記得那篇爆火的文章《寒門再難出貴子》,你就會意識到,即便是窮人和富人都上了同一所大學,貧富差距的影響,也不是一份入學准入可以消弭的。

在今天競爭愈發激烈的社會現實下,富人愈富,窮人愈窮,我們當然相信或者說願意相信努力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差距,要認識到有錢意味著更多的選擇。

而教育的本質,就是給了眾多窮人這麼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即使在未來的生活中將會面臨更多困頓,但也總歸是有念想的。

最後,同樣的社會問題,為什麼印度能夠拍出諸多像《起跑線》這樣的優秀作品,哪怕是故事套路了些,但還是不可否認它能夠戳中許多人心中的點。

我國是不是應該多點這樣的電影呢?

以下為酌情劇透,還沒觀影的朋友們謹慎選擇哦。

其實故事很簡單,主要有幾個劇情點。

拉吉和米塔想要給女兒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米塔整天沉浸在擇校的煩惱中,非常擔心如果女兒學校選的不好,最終會成為社會渣滓。

最終他們看中了一所英語名校,但是呢,這個名校需要學區房。

好了,第一次為擇校做出努力,是他們搬了家,打扮得像是上流人士。

你以為有錢住到學區房就可以進名校了嗎?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年底的時候網上流傳了一張上海某小學競選家長會委員的聊天截圖,就分分鐘引發了熱點,嚇壞了各路吃瓜群眾啊。

這個電影簡直是照搬現實了。

電影裡這所名校想要進去,也會審核父母的資質。

換言之,父母的努力程度和優秀程度,決定了孩子的起點。於是這對父母就開始了漫長的教育機構諮詢培訓之旅。甚至還想出來了賄賂校長的餿主意。

可惜都沒有成功。畢竟他們只是商鋪老闆。

哪怕買到了學區房,也和周圍格格不入。

然後就到了電影最精彩的部分,一對中產階級的富人父母,為了女兒入學,打起了名校專門分配給窮人的入學資格的主意。

為了應付審查,他們住到貧民窟,開始假扮窮人。

不論是貧富差距問題還是兒童教育擇校問題,可不都是赤裸裸的現實嗎?

在經過不懈努力之後,拉吉和米塔終於如願以償,但是卻是佔用了貧民窟那家雖然窮但是品行很好的一家人的名額。

電影是為了給人希望。

所以拉吉在女兒的入學典禮上,講出了事情的真相,他為自己欺騙窮人的名額而致歉,也辛辣地抨擊了校長把教育當作生意的虛偽。

但慷慨激昂的陳詞之後,並沒有像我們所預期的那樣眾人鼓掌,偌大的禮堂,只有米塔一人的掌聲迴響。

最後,拉吉和米塔夫婦投資了那個破舊的公立小學,皮婭和窮人家的孩子快樂地在這裡上學。

這個結尾可以說是非常圓滿了。

但也只是僅此而已。

如果你還記得那篇爆火的文章《寒門再難出貴子》,你就會意識到,即便是窮人和富人都上了同一所大學,貧富差距的影響,也不是一份入學准入可以消弭的。

在今天競爭愈發激烈的社會現實下,富人愈富,窮人愈窮,我們當然相信或者說願意相信努力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差距,要認識到有錢意味著更多的選擇。

而教育的本質,就是給了眾多窮人這麼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即使在未來的生活中將會面臨更多困頓,但也總歸是有念想的。

最後,同樣的社會問題,為什麼印度能夠拍出諸多像《起跑線》這樣的優秀作品,哪怕是故事套路了些,但還是不可否認它能夠戳中許多人心中的點。

我國是不是應該多點這樣的電影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