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山西永濟市虞鄉鎮吳閆村歷史淵源

我的家鄉吳閆村, 由東吳閆、西吳閆、南窯、麻坪四個自然村組成, 位於中條山北麓的鳳翅山下。 東三裡便是王官谷(古稱王官城、禹王城, 是禹最早建都的地方), 西四裡就是風伯峪(黃帝宰相風伯的封地), 距虞鄉城(虞舜的都城)八裡路, 坐落在古虞大地上。

一、村名的來歷

吳閆村起源於何時?目前從已經查閱的史料上發現最早記載“吳閆村”是《山西通史》, 距今已經900多年了。 又據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吳太白世家》解釋, “吳”通“虞”, “閆”意為“裡巷”。 “吳閆”的意思就是“虞舜的裡巷或虞舜的中心”, 由此可見, 吳閆村名可追尋至虞舜時期了。

二、當年也是花果村

在很早以前, 吳閆村以杏出名, 土樂村種植的杏樹有個古老品種叫“吳閆甜”, 就引植于吳閆。 當年的吳閆, 村南沿山一帶是連綿數裡的杏樹林、梨樹林、果樹林和柿樹林, 那時候的吳閆村“春有黃花阡陌、桃杏爭豔;夏有青竹流水, 綠蔭花影;秋有爛漫柿葉, 無邊紅樹;冬有蒼翠古柏, 綠映白雪”。 唐司空圖隱居在王官谷, 時常出穀散步, 閱景賞花, 寫下了著名的《吳村看杏花》十九首, 其中“春來漸覺一川明, 馬上繁花作陣迎”, “能豔能芳自一家, 勝鸞勝鳳勝煙霞”, “造化無端欲自神, 裁紅剪翠為新春” 當我們誦讀這些名句時, 當年繁花似錦燦若煙霞的美景仿佛就在眼前......解放後, 在“以糧為綱”的年代, 大量的果樹、杏樹、梨樹被砍伐後種植了莊稼,

只留不多的柿樹點綴在田間地頭。

三、神廟顯赫

吳閆村南窯南有座華神廟, 是古虞人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而建的。 宋元符元年又在原地擴建, 大觀元年正月二十九日, 宋徽宗准敕賜廟額曰“昭佑廟”, 次年臘月初四, 奉皇命賜神曰“積仁侯”。 後來, 金六部主事(略次於宰相)回到家鄉麻坪, 寫下了《金麻秉彝積仁侯昭佑廟記》。 康熙皇帝曾到此祭拜華神, 並提匾額曰“赫聲濯靈”。 現如今, 華神廟只剩幾處遺跡, 雖已在修建, 但當年“每至清明, 士民雲集, 鼓樂喧天, 聲傳數舍”之盛已不復存在, 除了村中老者, 已沒有多少人記得華神廟了。

四、文人墨客

在浩如煙海的中華文明史上, 宦海人士、文人墨客, 璨如星辰,

查閱某地名人非常困難, 經查閱史料, 並請教古虞文化研究大師鄧解放老師, 目前發現吳閆村的名人有:

(一)麻秉彝, 吳閆村麻坪人, 官至兵部侍郎、金六部主事(其後人移居于吳閆村東四裡的西馬村)。

(二)麻革, 麻秉彝之子, 字信之, 號貽溪, 吳閆麻坪人。 麻革是金元時期著名文學家, 在金代文學上佔有較高的地位。 麻革一生樂道不仕, “(金)正大中, 與張澄、杜仁傑隱內鄉山中, 教授生徒, 日以詩為樂, 人稱貽溪先生 , 有《貽溪集》。 ”麻革在《游龍山記》中說:“餘生中條、王官、五老之下, 長侍先人, 西觀太華, 迤邐東遊洛, 因辟地家焉。 ”金史記載, 麻革于元初赴京尚書省為崔立建功德碑撰文, “固辭不得”在朝中他遭受了極大的痛苦, 特別是到了晚年, 他已十分厭倦了在朝中的官宦生活,

陷入了極端困境, 於是感歎道:“老境歡娛少, 愁懷感歎長。 ”麻革的主要成就是詩歌創作, 他的七言古詩有李白之風, 五言絕句與七律又有杜甫沉鬱悲壯、凝重華茂的特色。 同時代的詩人曹之謙以詩評他說:“中州人物一元龍, 卓茂英才塊磊胸。 獨灑數杯遺世慮, 清詩千首傲侯封。 ”元代《河汾諸老詩集》(房祺編)中收錄麻革詩作35首, 列在集首。

(三)吳雯(1644—1704)清代詩人, 吳閆人, 與傅山有“北傅南吳”或“二征君”之說。 字天章, 號蓮洋, 吳雯博覽經史子集, 旁及釋老諸書, 均得妙理。 工詩。 受知于王士禎。 王氏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 堪稱“仙才”者, 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本朝作者如林, 然可稱仙才者蓮洋一人而已。 清趙執信稱其為“千頃之波,

不可清濁;天姿國色, 粗頭亂服皆佳, 其鄉自元遺山后一人而已。 ”其詩雋潔微遠, 自露天真, 不使才, 不逞博, 不尚聲華, 不求媚好, 鬱蔥秀拔, 淵涵深沉, 渺渺乎莫造其涯。 《四庫全書提要》稱:“雯天才雄駿, 其詩有其鄉人元好問之遺風。 惟熟於梵典, 好拉雜堆砌釋氏故實, 是其所短”。 書法亦為大家所公認, 馮溥嘗宴文士于京師萬柳堂, 飲次, 以扇乞先生書, 先生為大書二絕句, 目無餘子。 書法服膺馮班之說, 行草書皆得王大令風格。 同時陳奕禧以書名, 于吳氏尤引為同調。 嘗得古銅印, 上鐫“河聲嶠色”四字, 大喜, 謂己所卜居合當勝處, 侈為神畀。

代表詩作:

【答人】

自卜條南舊隱居, 明星玉女對攤書。

門前萬里昆侖水, 千點桃花尺半魚。

【明妃】

不把黃金買畫工,進身羞與自謀同。

始知絕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國士風。

環佩幾曾歸夜月?琵琶唯許托賓鴻。

天心特為留青塚,青草年年似漢宮。

作者:劉紅軍

【明妃】

不把黃金買畫工,進身羞與自謀同。

始知絕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國士風。

環佩幾曾歸夜月?琵琶唯許托賓鴻。

天心特為留青塚,青草年年似漢宮。

作者:劉紅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