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張永祥:泥功春韻

始知五嶽外, 別有他山崇

——唐·杜甫

泥功山當地人俗稱牛心山, 因山勢造形象牛心而得名。 在成縣西北二郎鄉境內, 海撥2008米, 是縣境最高峰。 傾慕泥功山雄姿久矣, 今春有緣, 縣文聯組織泥功山采風, 有幸一瞻泥功風采。

久居城區出門坐車代步, 以致害怕登山, 有人主張驅車直達泥功山頂。 我喜歡徒步登山尋找游山賞水的感覺, 就鼓動同伴說:登山賞景只有出力流汗感受才真切深刻, 才能寫出好文章。 於是我們從武壩方向進溝到籠家峽慢慢向山巔行進, 一路緣山溪溯流而上, 聽淙淙流水如鳴箏、鳴佩;或訇然跌落石坎成瀑成潭;或沖出巨石飛瀉而下、嘩嘩奔流歡唱,

令人心曠神怡。 溪畔山花含苞怒放, 灌叢交錯葉芽綻嘴, 新綻露的葉芽, 或紫褐鵝黃, 或淡綠、非花似花、鮮嫩可愛, 望去不是山花勝似山花。 山溝溪畔坡田裡生長的油菜花金黃一片、麥苗碧綠如茵。 半山腰順山勢搭建的簡易庵房隨處可見, 嚮導老人說:每當夏秋收割季節, 野豬、狗熊都出來糟害莊稼、農民就在坡田搭建庵房看護。 那是一年最熱鬧繁忙的季節、各山坡田壟都搭有庵房、生有篝火, 驚嚇它們不敢靠近火堆。 待這些野物遁去後, 人們湊在一起就著月光, 在篝火旁煨罐罐茶吃烤番麥、燒青皮核桃, 侃起無邊無際的大山。 這些祖祖輩輩生息在泥功山腹地的山民,
靠山吃山, 自得其樂, 尋找幸福的感覺。 他們每年都要守護莊稼, 可就是捨不得傷害這些生靈, 把它們引為自己的夥伴。 嚮導說:這些野物都有靈性, 只要你不傷害它, 它就不會傷害你。 我們幾代人都住在山裡與這些野生動物為伍, 它們從不傷害我們, 和我們和諧相處。 當它們饑餓難耐時會溜進莊稼地, 但人們一鳴鑼警告, 火光一照它們就害羞地逃遁了, 不會再來做賊, 來的也是另一撥野物, 它們有靈性哩。 聽了老嚮導的話, 我對泥功山生活的人和野生動物肅然起敬:敦厚的大山養育的生靈很早就人和動物和諧相處, 才使得泥功山永遠敦厚寧靜, 孕育一切生靈繁衍生息。

攀登高大挺拔的泥功山, 溪流的盡頭就是漸漸隆起的山巒,

溝壑起伏懸泉飛瀑跌宕山澗、滋潤得大山竹苞松茂、樹木雜灌交織構成多姿多彩的森林世界。 挺拔蔥俊的白樺, 虯松、漆林、楓樹、嫩綠得耀人眼睛, 一陣山風吹過就象滾滾海洋、綠浪跋波、大山的雄渾壯闊驚心動魄。 各種落葉樹都吐綻新芽, 各種灌藤花樹都開鮮花, 嫩葉山花都是美的、就連大山的空氣都芬芳甜潤, 令人陶醉。 越過一道又一道山脊, 山巒更加陡峭險峻, 重巒疊嶂千姿百態。 有石嶂重重疊疊的雲梯崖, 窟洞相綴。 有山峰孤聳, 一柱擎天的飛來峰, 有山圍城堡、壁嚴森壘的木神嶺。 此時, 任何文學語言皆不足以形容其險峻, 任何丹青妙手難畫其雄其神。 唐懿宗咸通中成州刺使趙鴻題泥功山:“立石泥翁狀,
天然鬼怪形。 未嘗私禍福, 終不費丹青。 ”即以此詩論, 我以為亦不足寫泥功山的神、魂、貌;雄、險、奇。

我們一行數人正在攀爬通往山巔的羊腸小徑, 個個都汗流浹背, 氣喘吁吁, 但深入大山懷抱, 欣賞林海深處奇異風光的興奮使得眾人都不覺得苦和累。 有人竟浪漫地攜帶紅川特曲酒, 放置道旁石頭上, 讓落在後面的同伴小憩時啜飲, 以助遊興。 在石頭旁拿酒瓶蓋盛酒啜飲、歡笑聲更響, 喝過烈性老白酒的同伴個個都酡雲撲面, 與路旁山花相映襯, 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紅”。 微帶灑興面對山崖高呼“娃哈哈”, 空穀回應, 草木皆有響聲, 登山之趣畢至, 令人神清氣爽。 置身此情此境, 我真正感覺到杜甫于唐肅宗乾元二年(即西元759年)深秋為避安史之亂從秦州流寓同穀,

在他紀行詩裡讚歎:“始知五嶽外, 別有他山崇。 ”我登泥功山亦有同感, 因為中國名山大川很多, 也就有許多“……歸來不看山, ……歸來不看嶽”的慨歎。 我登泥功山深感:登山尋勝各有各的感覺, 你感覺到美, 尋找到美的角度就能發出“始知五嶽外, 別有他山崇”的慨歎。 因為山水之美在於發現, 當你發現了美也就尋找到了山的美景。 山的態勢各不相同, 也就個性各異, 它所蘊含的美也各不相同, 關鍵在於你去感悟與探索, 發現美的所在。

我們在泥功山密林中尋道攀登, 毛毛雨霧愈來愈濃。 從溝底溪畔就有細雨撲面的感覺, 登山愈高這種雨霧愈濃, 沾衣欲濕杏花雨此時正是。 眼前的竹筍尖、嫩竹葉、野山花, 新草木嫩芽,都沾雨更加潤豔、新綠更鮮、花蕾更豔,雲霧輕拂似白紗,朦朧之美頓生。畢真畢現,一覽無餘是美;霧中看花,水中看月更是美。雲霧朦朧中看花非花,看霧非霧,岫雲升騰,雲山一色,我在感受大山的深邃遙遠。泥功山從遠古走來閱盡人間春色,不知形成數億、數萬、數千年、山之精靈飽享日月光華、親歷人間廢興,豈是你一眼就能洞穿的?它的深邃雄渾,它的挺拔厚重只有你用心去感悟,去發現才能知之一二,任何一蹴而就,一覽無餘都有失於淺薄和輕浮。鑒於此,眼前細雨薄霧中的泥功山正待我去感悟、探索、發現美。在朦朦細雨中我感受到春韻在流動,各種花草樹木葉片上的雨珠滴落,山嵐雨霧隨著習習春風搖曳生姿,流動的水珠和芬芳沁人心脾。在泥功山春韻中我陶醉迷戀,感受大山的神奇。由於爬山出汗,微感口渴,我想起《紅樓夢》描寫賈寶玉去攏翠庵看望妙玉,妙玉用梅花上的積雪煎水泡茶,寶玉品茗後贊道:“有輕飆浮雲之美。”我亦附風雅,伸出舌尖舔路旁花蕾上晶瑩欲滴的露珠潤喉,惹得同伴笑我癡老頑童。

爬上泥功山巔,發現四周高山如圍城堡,中間盆地數十畝,僧眾耕種成畸、自種自食。四周山頭都有廟宇,我們一行前去觀瞻,因去年5.12地震,樓亭傾危、裂縫赫目、大門擋有籬笆,不讓遊人涉足險境。據清德宗光緒八年(1882)《重修泥功山雲梯宕全寺全觀略序》:相傳唐宋時香火已盛。唐貞元五年(西元七六九),權置行成州,一時成為政治文化中心。仇池國氐人楊靈珍曾駐軍扼守險隘,古戰場遺址名稱猶存。我們一行在山巔觀賞泥功山風光,雨霧中飛來峰,木神嶺,神仙砭都雲山霧罩,難識其面目。山頂飛瀑,石泉甘冽,雉雞,山雀鳴啾。近年因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動植物任其生長。久而久之,山上古木參天、幼林聳翠、修篁流韻、鳥鳴鹿呦。這些鳥雀們都不怕人,有的鶯雀還頑皮地飛淩行人頭頂,似與遊人逗樂。山隈處有幾座僧舍瓦屋,好客的善士們把我們迎進屋,木柴火煮茶,山間野蔬雜陳,供我們食用。生活在桃源仙境的人們個個都一臉禪意,善士當樂善人、物者,真善也。品山泉茶水、食野蔬雜面,回歸之感頓生。牛毛細雨中,山嵐雨霧流動著無限韻趣歡迎我們品味感悟。下山的路泥濘滑趔,不禁使人想起泥功山之名,足不沾泥行嗎?有人低吟起杜甫泥功山紀行詩:“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濘非一時,版築勞人功。不畏道途遠、乃將汩沒同。白馬為鐵驪,小兒成老翁。哀猿透卻墜,死鹿力所窮。寄語北來人,後來莫匆匆。”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杜甫由秦州赴同穀,一路攜家帶口,歷盡艱辛、途經泥濘險阻的泥功山,吟此詩紀行,哀婉淒絕。身處如此絕險之境,詩人猶不忘以一顆大愛大慈的仁德之心“寄語北來人,後來莫匆匆”。今天我們登臨險峻的泥功山,因天雨而在泥濘中行進,同樣的一座泥功山,可是經過滄桑巨變,感受卻有天壤之別。我們登山尋勝意在感悟春雨中的朦朧之美,盛世興則泥功興,山水有知,盛衰皆感應於山靈。坐進停在半山腰的汽車,車在水泥公路上飛馳,此時,我回望泥功山,春天萬物復蘇萌發,泥功山的神韻也在毛毛細雨中萌發。山之神韻非山石樹木,亦非山嵐禽獸,花草流泉,而是蘊藏大山深處靈魂的外在流露,是大山的精神氣韻所在。世間萬物皆有靈性,鮮活的泥功山在我心中永遠年青,伴我同行。

新草木嫩芽,都沾雨更加潤豔、新綠更鮮、花蕾更豔,雲霧輕拂似白紗,朦朧之美頓生。畢真畢現,一覽無餘是美;霧中看花,水中看月更是美。雲霧朦朧中看花非花,看霧非霧,岫雲升騰,雲山一色,我在感受大山的深邃遙遠。泥功山從遠古走來閱盡人間春色,不知形成數億、數萬、數千年、山之精靈飽享日月光華、親歷人間廢興,豈是你一眼就能洞穿的?它的深邃雄渾,它的挺拔厚重只有你用心去感悟,去發現才能知之一二,任何一蹴而就,一覽無餘都有失於淺薄和輕浮。鑒於此,眼前細雨薄霧中的泥功山正待我去感悟、探索、發現美。在朦朦細雨中我感受到春韻在流動,各種花草樹木葉片上的雨珠滴落,山嵐雨霧隨著習習春風搖曳生姿,流動的水珠和芬芳沁人心脾。在泥功山春韻中我陶醉迷戀,感受大山的神奇。由於爬山出汗,微感口渴,我想起《紅樓夢》描寫賈寶玉去攏翠庵看望妙玉,妙玉用梅花上的積雪煎水泡茶,寶玉品茗後贊道:“有輕飆浮雲之美。”我亦附風雅,伸出舌尖舔路旁花蕾上晶瑩欲滴的露珠潤喉,惹得同伴笑我癡老頑童。

爬上泥功山巔,發現四周高山如圍城堡,中間盆地數十畝,僧眾耕種成畸、自種自食。四周山頭都有廟宇,我們一行前去觀瞻,因去年5.12地震,樓亭傾危、裂縫赫目、大門擋有籬笆,不讓遊人涉足險境。據清德宗光緒八年(1882)《重修泥功山雲梯宕全寺全觀略序》:相傳唐宋時香火已盛。唐貞元五年(西元七六九),權置行成州,一時成為政治文化中心。仇池國氐人楊靈珍曾駐軍扼守險隘,古戰場遺址名稱猶存。我們一行在山巔觀賞泥功山風光,雨霧中飛來峰,木神嶺,神仙砭都雲山霧罩,難識其面目。山頂飛瀑,石泉甘冽,雉雞,山雀鳴啾。近年因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動植物任其生長。久而久之,山上古木參天、幼林聳翠、修篁流韻、鳥鳴鹿呦。這些鳥雀們都不怕人,有的鶯雀還頑皮地飛淩行人頭頂,似與遊人逗樂。山隈處有幾座僧舍瓦屋,好客的善士們把我們迎進屋,木柴火煮茶,山間野蔬雜陳,供我們食用。生活在桃源仙境的人們個個都一臉禪意,善士當樂善人、物者,真善也。品山泉茶水、食野蔬雜面,回歸之感頓生。牛毛細雨中,山嵐雨霧流動著無限韻趣歡迎我們品味感悟。下山的路泥濘滑趔,不禁使人想起泥功山之名,足不沾泥行嗎?有人低吟起杜甫泥功山紀行詩:“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濘非一時,版築勞人功。不畏道途遠、乃將汩沒同。白馬為鐵驪,小兒成老翁。哀猿透卻墜,死鹿力所窮。寄語北來人,後來莫匆匆。”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杜甫由秦州赴同穀,一路攜家帶口,歷盡艱辛、途經泥濘險阻的泥功山,吟此詩紀行,哀婉淒絕。身處如此絕險之境,詩人猶不忘以一顆大愛大慈的仁德之心“寄語北來人,後來莫匆匆”。今天我們登臨險峻的泥功山,因天雨而在泥濘中行進,同樣的一座泥功山,可是經過滄桑巨變,感受卻有天壤之別。我們登山尋勝意在感悟春雨中的朦朧之美,盛世興則泥功興,山水有知,盛衰皆感應於山靈。坐進停在半山腰的汽車,車在水泥公路上飛馳,此時,我回望泥功山,春天萬物復蘇萌發,泥功山的神韻也在毛毛細雨中萌發。山之神韻非山石樹木,亦非山嵐禽獸,花草流泉,而是蘊藏大山深處靈魂的外在流露,是大山的精神氣韻所在。世間萬物皆有靈性,鮮活的泥功山在我心中永遠年青,伴我同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