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客家美食之“發粄”

客家人喜歡做粄子。 清明節做艾粄, 八月半做花生糖餡粄, 十月朝做蘿蔔釀芯粄, 過年做大籠粄和發粄……

發粄, 是客家人的叫法,

或者叫發粄子。 普通話叫發糕。 而廣東陸河的客家人叫它碗粄, 喜粄。 以前, 做碗發粄時, 都加上些花紅粄粉去, 把粄子做成紅色的, 看上去有喜慶的氣氛。

發粄是用粳米粉做的。 也可適量加一些糯米粉或者面去做, 吃起來比較軟和, 口感好。 特別是放久後沒有那種粗硬難咽的感覺,

但放多了或者用飯質太軟的米來做, 較難發酵起來。

平時裡, 做的通常是發粄。 特別是每逢自家或者親戚家進新房, 做新灶等喜事, 一定都要準備發粄。 進新房做的是大籠發粄, 然後在發粄上切個十字, 把發粄切成四大塊, 寓意四季大發。 自家的發粄就是在進新房時候, 和其它進新房所須的物品一起挑進新居的, 而去親戚家的發粄, 也可當天挑去, 也可以到三朝的時候挑去。 寓意是進了新屋, 建了新灶, 又有了新的開始, 希望從此能興旺發達, 發家致富。

做發粄工序較為複雜, 過程也繁瑣。 選米, 浸米, 起水, 打粉, 和粉, 發酵, 煮糖, 又和漿, 再發酵, 盛碗或上粄籠, 大火蒸熟。

首先選好粳米。 然後用清水浸泡一個晚上, 早上起水晾乾;以前用石碓舂粉, 現在用打粉機打粉;和粉, 天冷時用溫水把醪糟調稀, 放進粉裡揉捏成膠狀, 放進瓦缽裡蓋好發酵;天冷時發酵還要保暖。 發酵好後加入煮好待用的黃糖水, 再次揉捏均勻, 成米糊狀, 盛入粄籠, 又發酵一會, 上鍋, 用大火蒸熟。

即成。

現在的人圖方便, 買菜大棚產品, 買食品工廠化產品……即使是逢年過節, 原來傳統節日食品都懶得做了, 還美其名說不愛吃。 殊不知自家做的東西會更美味, 安全, 吃起來會更適合健康。 比如說做發粄, 起碼不加甜蜜素吧!

內容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