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鄧糞翁:石鼓講釋——最早的石刻文字,歷代都極受重視

散木, 原名菊初、鐵, 字鈍鐵、散木, 別號有糞翁、一足等, 以字行。 行草書浸淫于二王書系, 作品瀟灑流利而秀逸, 清新圓轉而委婉, 不激不厲而盡顯陰柔之美;于篆隸, 師從蕭蛻庵, 或委婉用帖學筆法, 或蒼勁用金石筆法, 呈豪放蒼勁、古樸雄強之氣象, 創立出一種個人風格強烈的草篆;楷書以唐楷為主, 兼寫北碑, 尤精小楷。 年輕時, 他對“國父”孫中山極為崇拜, 成為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 並參加了國民黨。 蔣介石政變後, 他對國民黨的信任產生了危機感, 繼而由失望變成絕望, 遂公開宣佈“脫離”國民黨。 他取“糞除”(掃除)之意,

改名“糞翁”, 並將居所命為“廁簡樓”, 以示要同污穢腐朽的世風分庭抗禮。

石鼓也叫“陳倉石碣”、“岐陽石鼓”, 是十隻刻有文字的石墩, 刻於先秦時期, 627年發現於陝西 寶雞的荒野, 現保存在北京 故宮博物院石鼓館(位於珍寶館內)。 由於鼓身上刻鑿的文字珍貴,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歷代都極受重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