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上百名股民排隊起訴 趙薇夫婦得賠多少錢?

當趙薇夫婦及相關責任人被行政處罰後, 後續將面臨的重大民事索賠已成為市場關注點。 據不完全瞭解, 全國範圍內已經有數百位股民準備起訴。 同時, 多家律師事務所已著手立案。 據悉, 目前參與索賠訴訟的投資者數量還在不斷上升, 索賠金額會進一步增加。

趙薇夫婦面臨民事索賠

4月16日晚間, 證監會對龍薇傳媒空殼收購案做出正式行政處罰:對黃有龍、趙薇、孔德永分別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同時, 對萬家文化(已更名祥源文化)、龍薇傳媒責令改正, 給予警告, 並分別處以60萬元罰款;對孔德永、黃有龍、趙薇、趙政給予警告, 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 至此, 趙薇夫婦51倍杠杆收購失利一事暫時告一段落。

但市場正將熱點轉向該案的民事索賠事宜。 按照現行證券法, 這已經是監管機構在查處資訊披露違法時, 能夠給予資訊披露義務人及直接責任人的“頂格”處罰。

但萬家文化的股價在收購案中劇烈波動, 這也讓投資者損失嚴重。 在認定責任後, 投資者可以起訴萬家文化以及龍薇傳媒, 要求賠償投資遭遇的損失。

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東認為, 來自證監會的行政處罰, 常常只是數十萬元的罰款, 對上市公司只是“蜻蜓點水”。 但投資者向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要求承擔民事責任將極大地打擊和威懾上述侵權行為。 也因此, 近年來因證券虛假陳述行為而直接導致了投資損失的證券投資者, 越來越多地借助司法力量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追索損失賠償, 這是一個有利於淨化證券市場的趨勢。

據媒體此前報導, 在證監會處罰下達前,

部分投資者已經向趙薇展開民間索賠訴訟為自己維權。 江蘇頤華律師事務所是首批針對“趙薇事件”公開發佈徵集聲明、向投資者展開徵集集體索賠法律服務的律師事務所之一。

上述律所律師韓友維表示, 目前由他們代理的、第一批進行集體索賠的投資者共有10人左右, 他們提出立案申請後, 今年4月上旬,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受理, 這批投資者的索賠金額約80萬元;截至目前, 前來該所諮詢並準備向趙薇索賠的投資者約有100多人, 累計索賠金額約有680萬元。 韓友維介紹, 前來參與索賠訴訟的投資者數量還在不斷上升, 索賠金額還會進一步增加。

此外,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也表示, 正式處罰落地後, 不少當事人打電話詢問何時起訴,

後續批次的訴訟準備也將很快陸續展開。 “近期我們將向法院遞交第一批約270余名投資者的訴訟材料, 每位投資者的起訴金額還在覆核中, 初步統計該270余位投資者的索賠金額將超過人民幣2000萬元。 ”

趙薇夫婦得賠多少錢?

至於投資者起訴趙薇夫婦的索賠數額, 韓友維認為, 索賠範圍是有嚴格限定的。 據他瞭解, 目前在2017年1月12日至2月28日或4月1日買入並沒有賣出的投資者才可以索賠差額損失。 根據交易量以及換手率計算以及股票跌幅來看, 本案最終法院認定的索賠金額不會超過8000萬元。

韓友維稱, 索賠金額之所以沒有過億, 一是違法持續的時間比較短, 從1月12日公告之日起, 到終止股權轉讓才不過幾十天,

扣掉中間的停牌時間, 真正交易的時間只有一二十天, 交易量非常小, 換手率非常低;二是跌幅不是很大, 短期沖高又快速回落, 在最高點買入的人很少。

但張東律師表示, 根據萬家文化信披違規造成的影響, 並結合A股歷史上相似的案例, 此次股民民事索賠的總額應該在億元級別以上, 但具體還需看投資者對索賠案的參與程度。 具體而言, 2016年11月25日, 萬家文化拋出收購案停牌前的收盤價為18.33元。 2017年1月12日, 萬家文化複牌後連續多個交易日大漲, 其中包括兩個漲停板, 最高股價觸及25元, 最高漲幅達到30.25%。 隨著萬家文化收購案的破滅及相關當事人被立案調查, 公司股價出現大幅跳水。 截至今年4月17日, 萬家文化收盤價為6.15元, 流通市值損失超過57億元。

“本類案件有較多的成功案例,據我們統計,近年來在A股市場累計通過民事訴訟維權成功的已有上萬人次。”張東介紹,對於此類案件,一旦監管部門認定涉事主體存在違法違規,提起的訴訟中勝訴的比例很大,近年來佛山照明、上海家化、海潤光伏、勤上光電等民事索賠案都有先例可循。但是對中小投資者而言,維權的難點在於時間和訴訟成本,為此律所已經專門引入了一項針對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訴訟維權專項資金,幫助中小投資者先行墊付訴訟支出,並承擔相應的敗訴風險。

(綜合自:北京青年報、中國證券報、法制網、經濟觀察網)

流通市值損失超過57億元。

“本類案件有較多的成功案例,據我們統計,近年來在A股市場累計通過民事訴訟維權成功的已有上萬人次。”張東介紹,對於此類案件,一旦監管部門認定涉事主體存在違法違規,提起的訴訟中勝訴的比例很大,近年來佛山照明、上海家化、海潤光伏、勤上光電等民事索賠案都有先例可循。但是對中小投資者而言,維權的難點在於時間和訴訟成本,為此律所已經專門引入了一項針對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訴訟維權專項資金,幫助中小投資者先行墊付訴訟支出,並承擔相應的敗訴風險。

(綜合自:北京青年報、中國證券報、法制網、經濟觀察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