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劉姝威炮轟事件帶熱獨董圈

紅刊財經 李健

萬科獨董劉姝威的一篇“炮轟”華潤和寶能“違規”交易的文章, 遭到華潤斷然否認, 寶能的沉默以對。 在獨董圈, 關於獨董該如何履職成為一時熱議。

有獨董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事件反映了獨董在履職中存在的忽視正常程式, 對自身權利義務模糊的現象。

劉姝威的尷尬

劉姝威用幾百字終結“藍田神話”, 使其成為A股最受敬畏的女人。 此次劉姝威引起關注, 還是因為她的“文字”。 她在最近的文章中指出, 2015年華潤置地把土地出讓價109億元的地塊以4億多元轉讓給寶能。 但實際上,

華潤置地在此項交易中取得出售收益4.28億港元——這不是出售價格。

就此, 中恒星光董事總經理韓毓祥對《紅週刊》記者表示, “華潤和寶能的詳細交易資訊, 沒有達到上市公司相關資訊披露的標準, 但交易一定是通過正規的評估機構、以及會計審計的。 涉及國有資產買賣,

也會在國資委備案, 經過國資委審計的。 ”

如果資料錯誤令人遺憾, 更大的尷尬是獨董圈在議論劉姝威作為萬科的獨董是否跳出了規則邊界。

國務院國資委法律顧問劉紀鵬在接受《紅週刊》採訪時提出了一個建議和兩點希望:“劉姝威教授愛恨分明, 在資本市場赫赫有名。 這次出現偏差, 但劉姝威教授刪除了文章, 我建議華潤不要深究。 同時希望劉姝威教授首先在專業性上要更加謹慎, 其次還要找到一個更適合的建言獻策的方法來發揮獨董的作用, 不能越過監管的界限。 ”

萬達旗下公司的一位獨立董事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 也指出了履職的程式錯誤。 “正常情況下, 獨董對公司經營有建議, 需要向董事會提交議案,

如果未得到答覆, 獨董有權提議召開董事會審議, 最終的結果再交由股東大會投票。 如果這套履職機制失靈, 獨董還可向證監會或交易所反映情況。 但劉姝威繞開正常程式, 到媒體上發言, 是忽視了權利的使用規則。 ”

該人士還指出:“身為獨董, 如果因為其言論引起股價大幅波動, 我認為是不合適的, 且違規的。 作為萬科的獨董, 劉姝威在媒體上公開指責大股東, 萬科董事會沒有做出回應, 存在縱容、指使的嫌疑。 ”

劉姝威本意是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但在上述分析人士看來, 劉姝威這樣的做法是邏輯悖論, 因為大股東遭受損失, 中小股東只會更慘。

誰在做上市公司獨董?

一般來說, 獨董是某個領域的專家,

為上市公司提供專業意見, A股上市公司中就有很多學術界的知名人士擔任獨立董事。

例如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就是江蘇銀行、鍵橋通訊和中原傳媒的獨立董事, 根據相關規定, 獨董原則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此職。 此外,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授顏延擔任江蘇銀行、金楓酒業、江蘇租賃和寶鋼包裝的獨立董事;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陳岱松擔任納川股份、浦東建設和晶華新材的獨立董事。

除了學術界的人士, 還有金融從業人員在上市公司擔任獨董, 例如北京洪泰同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盛希泰擔任華誼兄弟和浪潮軟體獨立董事。

獨立董事可能是飽受爭議的一群人, 有時候稱之為“花瓶董事”“人情董事”,

但具體情況還要看公司和獨董個人, 有些獨董盡職盡責完成了監督和輔助工作。 以陳岱松為例, 2016年陳岱松親自出席了報告期內公司1次股東大會, 出席了6次董事會會議, 未有缺席。 在報告期內, 對於關聯方佔用公司資金等4項事項發表了獨立意見;2016年對公司實地考察、溝通。

在採訪中, 擔任過上市公司獨董的業內人士對《紅週刊》記者表示, 在上市公司現行的制度安排下, 外部獨立董事無論如何都是外人, 由於接觸的資訊有限, 很難進行全面監督或指導。 比較規範的上市公司, 對於獨立董事比較重視, 獨立董事就可以很好地履職, 發揮作用。 有的上市公司, 聘請獨立董事僅僅是為了滿足監管層的要求, 獨立董事就成了花架子。

《紅週刊》記者向劉姝威、華潤置地以及寶能三方核實其最新表態,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各方回應。

《紅週刊》記者向劉姝威、華潤置地以及寶能三方核實其最新表態,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各方回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