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MOOC一起學」“方寸妙品”之上的中國花鳥畫

老師, 今日慕課學習, 我前來報到!

王鵬老師

好久不見,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小中

我猜……本次我們要學習的是“中國宋代的花鳥畫小品”!!

王鵬老師

哎呦不錯啊!看來預習工作很到位!

哈哈哈, 我可是集才華與顏值為一體的小中同學!認真起來我自己都害怕嘿嘿嘿~

提問:

宋代的花鳥小品有哪些具體的特點

(答案在下文尋找)

王鵬老師

宋代花鳥畫小品, 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瑰寶, 在世界藝術史上也應該佔有重要的地位, 成就非常之高。

王鵬老師

在《方寸之間》的卷素之上, 畫家用其高妙的技法, 為自然萬物傳神, 體現著與自然親和的美好意願, 窮造化之功。

王鵬老師

所以說這些小品, 體現著妙筆、秒境、妙造自然, 也體現著中國繪畫的神、群、韻。

本講中, 王鵬老師還會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工筆劃的技巧。 首先, 為大家介紹一下勾填法。

王鵬老師

大家還記得我在何處提到過勾填法嗎?

小中

在介紹《黃家富貴》的時候介紹過~

王鵬老師

沒錯, 勾填法是用線條勾勒形象輪廓和結構, 在輪廓內填入顏色, 是中國工筆劃最基本的表現形式。

王鵬老師

就如同上圖中的牡丹一樣, 勾勒出花瓣的紋理結構, 還有葉子, 主要的是勾填法。

同學們還記得老師曾經介紹過的黃荃的《寫真珍禽圖》嗎?

細筆勾勒, 精微暈染, 在輪廓線之內精染, 是中國工筆劃主要的表現形式。

第二種方法, 叫做渲染, 是染色的一種技巧。

王鵬老師

渲染是塗色, 使之變化過度的一種技巧。 其實渲染, 指的是中國工筆劃特有的一種上色方式。

王鵬老師

渲染是一支筆著色, 另一支筆蘸清, 著色筆含色和水都比較飽和, 清水筆較幹。 當著色筆在事物的輪廓內上顏色後, 另一隻筆趁濕, 迅速將邊緣掃開, 產生過度的效果。

與渲染相應的技巧, 稱之為罩染。

王鵬老師

罩染是在整個輪廓線內平塗顏色, 渲染與罩染, 是兩種搭配的使用技能。

接下來, 我們來賞析一下宋代的《出水芙蓉圖》。

王鵬老師

它的花瓣首先用淡淡的牡丹紅染花頭, 後用清水筆渲染開, 產生過度、暈淡的效果。 然後用淡淡的白粉再罩於花朵之上, 後再用牡丹紅渲染一層,使紅色顯得更加鮮麗,這就是渲染和罩染並用。

這幅畫較為複雜,周圍的輪廓為虛筆入、虛筆出,符合花瓣的漲勢,使之有蓬勃的感覺,兩筆長線條中間加一個短線條,非常有裝飾性。

在荷葉上用了積水沖色法,並不是簡單地勾線平塗,所以襯托出花瓣的輕盈。

下一種手法,叫做絲毛法。

王鵬老師

絲毛法,是用細筆勾勒出動物的毛及人物的鬚髮等,入筆虛,起筆要虛。入筆虛表示長在肉裡,有結構,起筆虛,表示毛的質感。

王鵬老師

行筆的細毛技巧有兩種。第一種是將筆鋒散開,第二種是一根根的勾勒。

接下來,我們一起賞析一下李迪的《狸奴小影圖》。

王鵬老師

這只貓身上的毛,黑的部分是由墨進行絲毛的,白的部分由濃濃的白粉來絲毛,畫家將筆鋒岔開,像扇形一樣。

以此種技巧繪製的還有李迪的《雞雛待飼圖》。

王鵬老師

畫中小雞身上的雞毛,用的也是絲毛法,比《狸奴小影圖》中的絲毛法要短促,更加符合小雞雛的體態和節奏。

王鵬老師

上圖中的第一張圖片是宋代的《黃鸝圖》,第二張圖片是與之相對應的參照物。

王鵬老師

真正的黃鸝身上的毛,並不是十分規律,但在畫家的筆下,畫家用了白色調黃的白粉,是由一個個小扇形組合起來的,這些小扇形的毛符合體態的長勢,內涵著黃鸝內部結構的變化。扇形的處理顯得有秩序感。

從這幅畫中,我們能看到,雖然畫家確實是妙道自然,觀察動物的形貌如實寫生,但是其中也有畫家的自由發揮,他用了中國工筆劃獨特的一個表達,發揮中國工筆劃勾線的美感、線條組織的秩序感,所以這是一種藝術化的表達。

Question

什麼是藝術表達?

藝術表達在我國古代繪畫中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如上圖中朱紹宗的《叢菊飛蝶圖》、《鵪鶉圖》。在繪畫中,畫家通過自己的千想妙得,結合應物象形,來創造出筆下的珍品。

王鵬老師

在我們的學習中,我會反復的提到我們曾經學到的知識和作品,大家要加深印象!

小中

YES SIR!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賞析另外一件作品。

《碧桃圖》

王鵬老師

這張畫多染一點點的白,白的面積就會變大,花瓣就會變平,但是花骨朵是包在裡面的,是微微含在裡面,有弧度的,所以所有色彩的多好和深淺,都會影響畫面中的體積關係,就算是差一點點,整個花瓣也會變平。

小中

原來一點點細小的差別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啊!

所以在畫家創作時,就已經照顧到了顏色的差別。所以在古代的繪畫中,雖然好像沒有西畫的色彩體系,但等於中國的畫家不明白色彩、不會運用色彩。

課堂提問時間

提問

下面這幅作品,用到了工筆劃的什麼技巧?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中國工筆劃中的勾填法

(答對了嗎?答案在上文哦~)

提問

下面哪幅作品運用了絲毛法?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左面的那張啦!

右面的是勾勒法~

上面的問題你都答對了嗎,如果沒有,接下來就更要認真啦!

此作品是宋代林椿的《果熟來禽圖》,也是一個面積不大的作品。畫面中沒有整幅的花果和園林景象,只有一個折枝花卉,果子飽滿成熟、瑩潤剔透,葉子陰陽相配,有老葉和新葉,也有被蟲子咬過的痕跡,安排的非常得體。

整個畫面應該是安靜的,但是一隻小鳥撲騰地飛進畫面中來,落在枝上。我們似乎能夠感覺到,由於小鳥的重量,當它落在枝上時,果枝微微下壓。

通過動態的處理可以看出,小鳥並不是老老實實的棲息,而是左顧右盼,轉來轉去,似乎馬上就要飛走,因此,整個畫面是靜態的,但小鳥為畫面增加了動態的因素,動靜相宜。讓我們感覺春意和自然界的生意。

王鵬老師

通過《果熟來禽圖》,我們應記住兩個關鍵字,一是寫生,二是藝術表達。

小中

大家還記得上節課我們講過的寫生嗎?

寫生就是外師造化,藝術表達就是中得心源。寫生可以說是“千想”,藝術表達又可以說是“妙得”。寫生和藝術表達共同為花鳥畫傳神寫照,以形寫神,花鳥畫既有外在的生命,又有內在的生命,這就是我們古人的藝術化表達。

上圖是宋代的《晚荷郭素圖》,一個破荷葉上趴著一隻河蟹,後面有一個彎曲的蓮蓬,上方有幾根蘆葦草。當我們初看畫面,不論我們先看的是畫面的哪個部分,蘆葦在畫面中呈現的都是線性因素,是一個線條,線條的交錯、長短是用來分割空間的。

所以畫中蘆葦的長度和位置,完全影響它所勾勒出的造型空間的形象。比如,這幅圖邊上最長的兩根蘆葦,一根從上方來,一根從旁邊出。如果底下的蘆葦再長一點,頂部的蘆葦再短一點,它們將會正交叉。正交叉的形象便不可再延伸,氣韻沒有延到。

畫中最下方的蘆葦,底部稍微有些彎曲,如果是直挺挺地向下,也會使得造型沒有韻律,畫面會變成一個直勾勾的幾何形體。所以,每根線微微彎曲的儀態和長度,都對整個畫面的節奏、造型以及視覺感覺,有著很大的影響。

王鵬老師

如果有機會,希望大家多親近藝術,親近自然,親近中國畫,對我們的國粹:中國畫,能夠有一份安靜的心態和耐心學習的態度,我相信,它會給予很多的回應。

在這一講快要結束的時候,小中再給大家出幾個小問題,快來檢驗一下你的學習成果吧!

提問

寫生與藝術表達的區別是什麼?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寫生就是外師造化,藝術表達就是中得心源。寫生可以說是“千想”,藝術表達又可以說是“妙得”。

提問

請快速說出三種中國工筆劃的技巧。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勾填法、渲染法、罩染法、絲毛法。

(記不住三個的要去面壁了)

好了,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裡,內容有些多,大家要好好消化一下,我們下期再見!

下期主題:青藤八大

往期精彩

中國大學生線上

主編: 盛楠

策劃編輯:李玥瑋 劉宇宏

圖文編輯:李慧嫻(遼寧科技大學)

值班編輯:王廣敏(臨沂大學)

你的點贊↓↓就是對小中最大的鼓勵!

後再用牡丹紅渲染一層,使紅色顯得更加鮮麗,這就是渲染和罩染並用。

這幅畫較為複雜,周圍的輪廓為虛筆入、虛筆出,符合花瓣的漲勢,使之有蓬勃的感覺,兩筆長線條中間加一個短線條,非常有裝飾性。

在荷葉上用了積水沖色法,並不是簡單地勾線平塗,所以襯托出花瓣的輕盈。

下一種手法,叫做絲毛法。

王鵬老師

絲毛法,是用細筆勾勒出動物的毛及人物的鬚髮等,入筆虛,起筆要虛。入筆虛表示長在肉裡,有結構,起筆虛,表示毛的質感。

王鵬老師

行筆的細毛技巧有兩種。第一種是將筆鋒散開,第二種是一根根的勾勒。

接下來,我們一起賞析一下李迪的《狸奴小影圖》。

王鵬老師

這只貓身上的毛,黑的部分是由墨進行絲毛的,白的部分由濃濃的白粉來絲毛,畫家將筆鋒岔開,像扇形一樣。

以此種技巧繪製的還有李迪的《雞雛待飼圖》。

王鵬老師

畫中小雞身上的雞毛,用的也是絲毛法,比《狸奴小影圖》中的絲毛法要短促,更加符合小雞雛的體態和節奏。

王鵬老師

上圖中的第一張圖片是宋代的《黃鸝圖》,第二張圖片是與之相對應的參照物。

王鵬老師

真正的黃鸝身上的毛,並不是十分規律,但在畫家的筆下,畫家用了白色調黃的白粉,是由一個個小扇形組合起來的,這些小扇形的毛符合體態的長勢,內涵著黃鸝內部結構的變化。扇形的處理顯得有秩序感。

從這幅畫中,我們能看到,雖然畫家確實是妙道自然,觀察動物的形貌如實寫生,但是其中也有畫家的自由發揮,他用了中國工筆劃獨特的一個表達,發揮中國工筆劃勾線的美感、線條組織的秩序感,所以這是一種藝術化的表達。

Question

什麼是藝術表達?

藝術表達在我國古代繪畫中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如上圖中朱紹宗的《叢菊飛蝶圖》、《鵪鶉圖》。在繪畫中,畫家通過自己的千想妙得,結合應物象形,來創造出筆下的珍品。

王鵬老師

在我們的學習中,我會反復的提到我們曾經學到的知識和作品,大家要加深印象!

小中

YES SIR!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賞析另外一件作品。

《碧桃圖》

王鵬老師

這張畫多染一點點的白,白的面積就會變大,花瓣就會變平,但是花骨朵是包在裡面的,是微微含在裡面,有弧度的,所以所有色彩的多好和深淺,都會影響畫面中的體積關係,就算是差一點點,整個花瓣也會變平。

小中

原來一點點細小的差別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啊!

所以在畫家創作時,就已經照顧到了顏色的差別。所以在古代的繪畫中,雖然好像沒有西畫的色彩體系,但等於中國的畫家不明白色彩、不會運用色彩。

課堂提問時間

提問

下面這幅作品,用到了工筆劃的什麼技巧?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中國工筆劃中的勾填法

(答對了嗎?答案在上文哦~)

提問

下面哪幅作品運用了絲毛法?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左面的那張啦!

右面的是勾勒法~

上面的問題你都答對了嗎,如果沒有,接下來就更要認真啦!

此作品是宋代林椿的《果熟來禽圖》,也是一個面積不大的作品。畫面中沒有整幅的花果和園林景象,只有一個折枝花卉,果子飽滿成熟、瑩潤剔透,葉子陰陽相配,有老葉和新葉,也有被蟲子咬過的痕跡,安排的非常得體。

整個畫面應該是安靜的,但是一隻小鳥撲騰地飛進畫面中來,落在枝上。我們似乎能夠感覺到,由於小鳥的重量,當它落在枝上時,果枝微微下壓。

通過動態的處理可以看出,小鳥並不是老老實實的棲息,而是左顧右盼,轉來轉去,似乎馬上就要飛走,因此,整個畫面是靜態的,但小鳥為畫面增加了動態的因素,動靜相宜。讓我們感覺春意和自然界的生意。

王鵬老師

通過《果熟來禽圖》,我們應記住兩個關鍵字,一是寫生,二是藝術表達。

小中

大家還記得上節課我們講過的寫生嗎?

寫生就是外師造化,藝術表達就是中得心源。寫生可以說是“千想”,藝術表達又可以說是“妙得”。寫生和藝術表達共同為花鳥畫傳神寫照,以形寫神,花鳥畫既有外在的生命,又有內在的生命,這就是我們古人的藝術化表達。

上圖是宋代的《晚荷郭素圖》,一個破荷葉上趴著一隻河蟹,後面有一個彎曲的蓮蓬,上方有幾根蘆葦草。當我們初看畫面,不論我們先看的是畫面的哪個部分,蘆葦在畫面中呈現的都是線性因素,是一個線條,線條的交錯、長短是用來分割空間的。

所以畫中蘆葦的長度和位置,完全影響它所勾勒出的造型空間的形象。比如,這幅圖邊上最長的兩根蘆葦,一根從上方來,一根從旁邊出。如果底下的蘆葦再長一點,頂部的蘆葦再短一點,它們將會正交叉。正交叉的形象便不可再延伸,氣韻沒有延到。

畫中最下方的蘆葦,底部稍微有些彎曲,如果是直挺挺地向下,也會使得造型沒有韻律,畫面會變成一個直勾勾的幾何形體。所以,每根線微微彎曲的儀態和長度,都對整個畫面的節奏、造型以及視覺感覺,有著很大的影響。

王鵬老師

如果有機會,希望大家多親近藝術,親近自然,親近中國畫,對我們的國粹:中國畫,能夠有一份安靜的心態和耐心學習的態度,我相信,它會給予很多的回應。

在這一講快要結束的時候,小中再給大家出幾個小問題,快來檢驗一下你的學習成果吧!

提問

寫生與藝術表達的區別是什麼?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寫生就是外師造化,藝術表達就是中得心源。寫生可以說是“千想”,藝術表達又可以說是“妙得”。

提問

請快速說出三種中國工筆劃的技巧。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勾填法、渲染法、罩染法、絲毛法。

(記不住三個的要去面壁了)

好了,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裡,內容有些多,大家要好好消化一下,我們下期再見!

下期主題:青藤八大

往期精彩

中國大學生線上

主編: 盛楠

策劃編輯:李玥瑋 劉宇宏

圖文編輯:李慧嫻(遼寧科技大學)

值班編輯:王廣敏(臨沂大學)

你的點贊↓↓就是對小中最大的鼓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