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湖南日報報導丨輕舟已過萬重山,株洲全力推進高品質發展

4月19日《湖南日報》01版電子版截圖

“近3年來, 我們關停了1300多家企業, 實際影響GDP500億元以上。 可以說, 在轉型升級、追求高品質發展上, 我們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陣痛。

但陣痛並沒有產生外界預料中的震盪, 我們的經濟仍然在平穩健康發展。 去年, 株洲的GDP增速達到8%;今年1至3月, 同比預計增長7.4%, 規模工業產值預計增長8%, 其中軌道交通預計增長16.6%, 航空產業預計增長30%。 ”

4月13日, 株洲市委主要負責人一席話, 令參加“株洲高品質發展”主題採訪團的央媒、省媒記者眼前一亮。

一座正在經歷轉型陣痛的老工業城市, 是如何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的?

熬過“陣痛期”, 走上“綠色路”

4月13日, 央媒省媒記者走進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

中鹽株化廢棄的老廠房

中鹽湖南株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是清水塘最後關停的大型企業之一。

走在偌大的廠區裡, 昔日繁忙的景象已不見蹤影, 成片的廠房即將被重新改造, 承擔新的使命。

總面積不過15平方公里的清水塘地區, 曾聚集260多家企業, 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全國重要的化工生產基地、株洲工業的“頂樑柱”, 最高年份工業總產值超過400億元, 60多年向國家累計上交利稅500多億元。

但是, 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產業, 也使清水塘成為株洲最大的污染源。 徹底治理清水塘, 變得刻不容緩。 2013年, 清水塘成為湘江保護與治理“一號工程”五大環境綜合治理區域之一, 隨後又被列為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21個試點之一。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明確要求,

從2016年起, 清水塘搬遷改造要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

清水塘搬遷改造, 需安置近3萬名職工、改造1.2萬余戶3萬多居民的棚戶區、投入數百億元資金, 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但株洲市別無選擇。 2016年, 市委、市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推進清水塘搬遷改造, 並限定最後時間, 不留一家企業, 不留一個死角。

去年初, 株洲市委、市政府又下達“攻堅令”, 組織一支200人的專職幹部隊伍開進清水塘。 在市委書記、市長掛帥的指揮部統一調度下, 大家全力投入、掛圖作戰, 一口氣關停企業147家, 超過了此前歷年關停企業的總和。 根據計畫, 目前僅剩的6家企業也將在今年底全部關停, “三年大見成效”的目標即將實現。

清水塘城市公園規劃圖

一個“黑色”的清水塘走了, 一個“綠色”的清水塘來了。 目前, 清水塘工業文化、休閒娛樂、科創展示、旅遊地產4大產業已進入全面規劃和前期建設。 其中, 體驗式商業街、影視文化中心、創意工坊等項目, 將以虛擬實境、情景體驗、影視動漫、旅遊休閒等形式, 打造中國工業版“迪士尼”。

4月14日上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來到中鹽株化集團采風寫生,清水塘老工業區題材成文藝創作富礦,株洲市正瞄準“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積極推動關鍵工序智慧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慧優化控制,支援建設智慧工廠與數位化車間。力爭到2020年,重點領域生產裝備數控化率達到60%,創建10個以上智慧製造示範企業。

新思維、新技術、新產業,正匯合成株洲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優化“軟環境”,加厚“硬實力”

金山工業園

走進株洲市荷塘區金山科技工業園,記者在濰柴動力漢德車橋

打造中國工業版“迪士尼”。

4月14日上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來到中鹽株化集團采風寫生,清水塘老工業區題材成文藝創作富礦,株洲市正瞄準“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積極推動關鍵工序智慧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慧優化控制,支援建設智慧工廠與數位化車間。力爭到2020年,重點領域生產裝備數控化率達到60%,創建10個以上智慧製造示範企業。

新思維、新技術、新產業,正匯合成株洲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優化“軟環境”,加厚“硬實力”

金山工業園

走進株洲市荷塘區金山科技工業園,記者在濰柴動力漢德車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