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種老北京傳統技藝就要失傳了

聚元號是清朝皇家專設的兵工廠, 其弓箭鋪位於北京東四附近的弓箭大院。 1957年聚元號被改造後遷至北京第一體育用品廠,

成為現在朝陽區的區屬單位, 位於現在的國際貿易大廈附近。 1998年, 聚元號第九代傳人楊文通在朝陽區的團結湖居民區內設鋪, 重興舊業。

聚元號具有重要的傳統文化價值。 它承襲了中國傳統手工工藝的風俗習慣, 如收徒、祭祖等。 據聚元號第十代傳人楊福喜介紹, 弓箭行業收徒非常嚴格, 要求必須是15歲以下人品端正的孩子, 踏實肯幹, 願意吃苦且淡泊名利。 一個學徒從拜師到出師起碼要3年以上時間。 徒弟的日常花銷由師傅全包, 還有零花錢。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承襲了中國雙曲反彎複合弓的優良傳統, 弓的主體內胎為竹, 外貼牛角, 內貼牛筋, 兩端安裝木質弓肖。 弓的製作分成弓的“白活”和裝飾的“畫活”兩個環節。 弓弦一般有牛皮和棉線兩種, 聚元號多採用棉線製作。 制箭步驟主要包括調杆、打皮、刮杆、安裝箭頭和尾羽等。

聚元號楊氏制弓世家早年曾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獎項。 出於對弓箭傳統技藝的熱愛和文化傳承的自覺, 楊福喜毅然放棄了原有工作, 改從其父楊文通學藝,

全面繼承了聚元號清代皇家弓箭作坊的全套技藝。 聚元號製作弓箭所用原料、工具、技法與《考工記》、《夢溪筆談》、《天工開物》所載相近, 所制各類弓箭品質精善, 深受各界好評, 曾應邀赴香港參與亞洲射藝交流活動, 並由中央電視臺和多家媒體進行報導。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的傳承發展現在面臨很大的困難, 楊福喜生活窘迫, 工作條件與環境都很差, 而且沒有徒弟繼承他的手藝。 如果不及時採取保護措施, 技藝失傳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班墨空間編輯:嶽洋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