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志》10大猛將排行榜:趙雲第九,呂布第二 第一極其強!

(說歷史的女人——第131期)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國志》中的三國十大名將。 平時我們一般談論的三國武將排行, 都是根據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演義畢竟是以虛構為主的小說, 再加上羅貫中本人強烈的揚劉貶曹思想傾向, 所以若以史載來看, 自然是有失偏頗。 而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畢竟是客觀記載, 而且經過上千年的歲月, 也得到了歷朝歷代以及後世諸多專家的認可。

但是評價一個名將到底有多猛, 自然還得以戰鬥力為依據, 只是《三國志》不可能像《三國演義》那樣進行無限度的藝術加工, 所以關於各個武將的武力資料搜尋極為不容易。

不過“說歷史的女人”還是瞪大了文質彬彬的近視眼努力找到了一些史料記載情況, 根據這些情況, 我們如果要為這些三國名將做一個粗略排行的話, 依然是不太容易。 於是, 我們想了一辦法, 就是用六項跟武將切身相關的標準來作為一個評價的根據, 當然主要以武將的個人勇武為主, 不參評武將的統帥治軍能力。

這六項標準依次為:1:單挑能力;2:射箭能力;3:以一敵百:4:身先士卒:5:單騎救主:6:個人力量。

根據《三國志》對魏蜀吳三國記載的武將中, 我們結合這六項指標對各個武將進行了一個評析, 得分比較高的有17位武將, 但是能排進前10的, 結果非常意外, 我們熟知的呂布竟然得分不是第一, 另外人稱萬人敵的張飛未能進入前十。 這是一件有點意外的事, 連小編也很驚訝, 因為我畢竟很喜歡書生版的儒將張飛, 但是為了客觀起見, 我還是忍痛把根據評析標準得出的10大猛將排在下面, 各位小夥伴請理性看待, 也可以理性說出自己的意見。

第十:張遼。 在第一項, 張遼在正史中沒有記載, 《三國志張遼傳》對張遼記載頗多的都是他的統兵治軍甚至謀略方面的表現。 所以單挑是0。 第二項射箭方面, 也是0記載。 第三項以一敵百, 張遼堪稱無敵, 合肥之戰, 張遼威震逍遙津, 此項滿分。 第四項單騎救主, 張遼是0。 第五項身先士卒, 張遼絕對是滿分。 第六項個人力量, 沒有記載, 為0。 六項, 張遼滿兩項。

第九:趙雲。 在《三國志趙雲傳》中, 趙雲的戰績主要體現在第三項和第五項, “及先主為曹公追于當陽長阪, 棄妻子南走, 雲身抱弱子……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 ”後來羅貫中用神來之筆把此處的史載進一步藝術化, 成為流傳數百年的七進七出, 彰顯了趙雲以一敵百的個人戰力和單騎救主的忠誠。

趙雲同張遼, 也是滿兩項:以一敵百和單騎救主。

第八:淩統。 在《三國演義》中, 東吳武將一直被置於可有可無的位置, 但是在陳壽那裡, 卻不然, 東吳武將的華麗和眾多是讓蜀漢望塵莫及的。 淩統非常勇猛, 堪稱東吳版的趙雲。 他有一戰極有名, 那就是孫權陷入重圍, 左右親兵全部戰死, 而且後面的退路之橋也被張遼所毀, “身亦被刺”, 如此危機之情況下, 淩統率300壯士猛戰, 救出孫權。 孫權後來說如果不是淩統, 自己早亡矣。 淩統個人成績也是占兩項, 單騎救主和身先士卒。

第七:甘寧。 甘甯的個人武力非常不錯, 主要有兩個方面十分過人, 即百步穿楊之箭術和身先士卒之勇猛。 史載中甘寧射死了淩統之父淩操, 淩操當時是東吳的校尉,

而甘甯是黃祖的部將。

甘甯勇猛主要是百騎截營, 甘寧精選一百精壯, 趁夜突然襲擊曹操大營, 引發曹兵驚慌。 孫權也因此驕傲地把甘甯和張遼做了一番對比, 即“孟德有張遼, 孤有興霸, 足相敵也。 ”

第六:關羽。 關羽在六項中占兩項, 即單挑高手和身先士卒的優秀統帥。 按照史載來看, 關羽可以說是唯一能夠在兩軍對陣時單騎沖入敵營斬取上將首級的名將, 即白馬斬顏良, 無論從速度、效果和影響, 此一單挑戰績足以在三國單挑中獨領風騷, 無人可比。

第五:龐德。魏國將領在演義中也是一直被冷落,但是史載卻不同了。龐德作為魏將,他的突出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單以這兩項指標來評析的話,龐德佔據了三項:即單挑高手、百步穿楊、身先士卒。龐德射傷關羽、後來水中死戰寧死不屈,都是一個傑出猛將的突出表現。

第四:太史慈。作為東吳最鐵血猛將的他,有三項過人之處,即單挑高手、以一敵百、百步穿楊。以一敵百主要體現在他冒著黃巾圍城大軍的追殺,突出重圍,去為孔融搬來救兵。太史慈單挑孫策的戰績幾乎人人皆知,史書也有記載。另外太史慈的箭術,如果按照史載來看,他才是三國第一神箭手。主要有兩處表現,一處是太史慈箭術的精准度,北海突圍時,敵人追趕,太史慈回身射箭,箭不虛發,一箭射死一個,嚇得敵人不敢追趕。另一處是太史慈箭法的力度,說太史慈隨孫策攻麻保賊,賊手扶在木欄上,太史慈彎弓射箭,一箭不僅射中賊手,還射穿賊手,射入木頭,簡直神射也。

第三:許褚。正史中許褚主要有三項表現,即以一敵百、單騎救主和個人力量。以一敵百主要是在老家的時候,有萬餘賊人準備來搶劫村莊,許褚就帶全莊人迎敵。因莊戶人少,許褚力戰,最後打累了,就退到莊內,以飛石擊打,後來又展示了一次神力,即手拽牛尾巴,走了一百多步,嚇退了賊人。

此人在《三國志》中,許褚並沒有與馬超大戰,而是馬超想利用和曹操交談的機會襲取曹操,但當馬超問曹操“公有虎侯者安在”時,曹操指了指旁邊的許褚,許褚怒目而視,“超不敢動。”於是馬超的襲取計畫就這樣泡湯了。

以史載和演義對比來看,史載中的許褚似乎比演義中的強多了,雖然史載中許褚沒有動手,但彰顯的威猛卻已經達到了威懾猛將馬超的地步。

第二:呂布。在六項中,呂布占三項:即單挑高手、百步穿楊和身先士卒。史載呂布的單挑並不是什麼三英戰呂布,而是和郭汜。在《呂布傳》記載,呂布和郭汜的單挑屬於互相商量之後進行的,呂布說:“且卻兵,但身決勝負。”郭汜答應後,兩人單挑,結果是郭汜被呂布以矛刺傷。這是《三國志》正史記載中極其少見的單挑案例。

第一:典韋。以六項為標準,典韋佔據了四項,是最多的一人。四項分別是百步穿楊、以一敵百、單騎救主、個人力量。各項對應的具體事件都有史實記載,以一敵百主要是在典韋年輕的時候,替自己的老鄉除害,殺掉了李永。此後有數百人追殺典韋,典韋勇猛,“莫敢近。”

個人力量:牙門旗欲倒,數人扶不住,典韋一手舉起,足見神力。

百步穿楊,此處典韋展示的不是箭術,而是飛戟。典韋飛戟殺敵,不僅准且狠,堪比百步穿楊。

單騎救主,此處主要是在宛城,典韋捨命救曹操。不過史載的典韋就是“以長戟左右擊之。”並非演義中所寫,說典韋兵器被盜。不過典韋的死忠和剛猛無敵,在此戰還是展露無遺。他最後因“創重發”而死後,敵人才敢靠近,砍下其頭,“傳看之。”

結語:此六項,只能粗略作為一個評析標準,相信肯定存在諸多疏漏之處,也難以讓各位小夥伴都感到滿意。有不足之處,請小夥伴不吝指正。

第五:龐德。魏國將領在演義中也是一直被冷落,但是史載卻不同了。龐德作為魏將,他的突出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單以這兩項指標來評析的話,龐德佔據了三項:即單挑高手、百步穿楊、身先士卒。龐德射傷關羽、後來水中死戰寧死不屈,都是一個傑出猛將的突出表現。

第四:太史慈。作為東吳最鐵血猛將的他,有三項過人之處,即單挑高手、以一敵百、百步穿楊。以一敵百主要體現在他冒著黃巾圍城大軍的追殺,突出重圍,去為孔融搬來救兵。太史慈單挑孫策的戰績幾乎人人皆知,史書也有記載。另外太史慈的箭術,如果按照史載來看,他才是三國第一神箭手。主要有兩處表現,一處是太史慈箭術的精准度,北海突圍時,敵人追趕,太史慈回身射箭,箭不虛發,一箭射死一個,嚇得敵人不敢追趕。另一處是太史慈箭法的力度,說太史慈隨孫策攻麻保賊,賊手扶在木欄上,太史慈彎弓射箭,一箭不僅射中賊手,還射穿賊手,射入木頭,簡直神射也。

第三:許褚。正史中許褚主要有三項表現,即以一敵百、單騎救主和個人力量。以一敵百主要是在老家的時候,有萬餘賊人準備來搶劫村莊,許褚就帶全莊人迎敵。因莊戶人少,許褚力戰,最後打累了,就退到莊內,以飛石擊打,後來又展示了一次神力,即手拽牛尾巴,走了一百多步,嚇退了賊人。

此人在《三國志》中,許褚並沒有與馬超大戰,而是馬超想利用和曹操交談的機會襲取曹操,但當馬超問曹操“公有虎侯者安在”時,曹操指了指旁邊的許褚,許褚怒目而視,“超不敢動。”於是馬超的襲取計畫就這樣泡湯了。

以史載和演義對比來看,史載中的許褚似乎比演義中的強多了,雖然史載中許褚沒有動手,但彰顯的威猛卻已經達到了威懾猛將馬超的地步。

第二:呂布。在六項中,呂布占三項:即單挑高手、百步穿楊和身先士卒。史載呂布的單挑並不是什麼三英戰呂布,而是和郭汜。在《呂布傳》記載,呂布和郭汜的單挑屬於互相商量之後進行的,呂布說:“且卻兵,但身決勝負。”郭汜答應後,兩人單挑,結果是郭汜被呂布以矛刺傷。這是《三國志》正史記載中極其少見的單挑案例。

第一:典韋。以六項為標準,典韋佔據了四項,是最多的一人。四項分別是百步穿楊、以一敵百、單騎救主、個人力量。各項對應的具體事件都有史實記載,以一敵百主要是在典韋年輕的時候,替自己的老鄉除害,殺掉了李永。此後有數百人追殺典韋,典韋勇猛,“莫敢近。”

個人力量:牙門旗欲倒,數人扶不住,典韋一手舉起,足見神力。

百步穿楊,此處典韋展示的不是箭術,而是飛戟。典韋飛戟殺敵,不僅准且狠,堪比百步穿楊。

單騎救主,此處主要是在宛城,典韋捨命救曹操。不過史載的典韋就是“以長戟左右擊之。”並非演義中所寫,說典韋兵器被盜。不過典韋的死忠和剛猛無敵,在此戰還是展露無遺。他最後因“創重發”而死後,敵人才敢靠近,砍下其頭,“傳看之。”

結語:此六項,只能粗略作為一個評析標準,相信肯定存在諸多疏漏之處,也難以讓各位小夥伴都感到滿意。有不足之處,請小夥伴不吝指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