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扣非淨利連虧9年卻創出A股神話,兩塊餡餅又砸中海虹控股

富凱摘要:頂尖私募早已對這個妖股做波浪式操作, 你還敢上車嗎?

作者|天鵝, 微信公眾號:富凱財經(ID:fukaicaijing)

今天, 富凱君要講一個“妖股”的故事。

這家上市公司1992年登陸深交所, 最開始做化纖品、紡織品、服裝生產, 業務範圍還擴展至房地產、網路資訊服務、圖書批發、金融證券、醫藥電子商務遊戲娛樂。

不僅這家公司歷史上的經營範圍顯得神通廣大, 股價更顯“老司機”般的神奇。 2000年全球互聯網熱潮中, 海虹控股一度被譽為“互聯網第一股”, 當時創下了22個交易日20個漲停的故事神話。

2003年海虹控股的業績達到歷史頂峰後, 營收等業績指標開始下滑。 2009年海虹控股對旗下業務剝離調整後, 剩下了醫藥電子交易及醫藥電子商務等業務, 這時的海虹讓自己在“奇跡”的路上跑得更快。

這時, 海虹與美國一家集團投資設立合資公司, 開始在華開展PBM(醫藥福利管理)業務。

即使到現在,

PBM在中國醫藥領域都可謂很前沿的理念。 富凱君查閱資料發現, 早在上世紀60年代, PBM就已經在美國出現, 這是一種介於保險機構、製藥商、醫院和藥房間的管理協調組織。 最終目的是對醫療費用進行有效管理, 節省支出, 增加藥品效益。

說得再簡單些, PBM業務就是提高醫保資金使用效率, 通過向被代理的機構和藥企收取管理費用作為盈利來源。 這種模式可在不降低醫療服務品質前提下, 影響醫生等人員的處方行為, 控制藥品費用增長。

雖然這種理念甚是前衛, 但中國“以藥養醫”的現實卻是這種模式推行的障礙, 盈利模式推進慢成為海虹面臨的現實。 比如, 2016年年報顯示, PBM營收僅占總收入的6%。

賺不賺錢, 毋庸贅述。

上圖是近五年海虹控股的月線圖, “大起大落”的走勢非常明顯。

至於業績, 請看富凱君為大家整理的資料圖。 (單位:億元)

在這種業績情況下, 海虹2015年6月的前複權股價一度高達80.6元/股, 2018年1月初, 靜態市盈率一度高達1374。

值得注意的是,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 海虹控股扣非淨利資料連續9年為負數。

由於2017年年報還未正式公佈, 去年前三季度海虹控股同比減少23.99%,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4億元, 同比減少81.4%。 業績可謂敲響了警鐘。

當然, 去年底海虹也“果斷”採取了行動。 2017年11月, 海虹發佈“易主公告”, 國風投基金(即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向中海恒繳納增資款5億元。 中海恒實業發展公司是海虹控股的第一大股東, 國企改革基金實現了對海虹控股的間接控制。

據瞭解, 其中3億元計入中海恒註冊資本, 其餘2億元計入中海恒資本公積金。

正如前述, 海虹控股扣非淨利資料連續9年為負數, 在資本運作上也是連年不停。 2009年以來的9年時間裡, 每年年末都會使用出售子公司股權、股票等資產的方法“變身”。

此刻,

富凱君想到四個字“鳳凰涅槃”。

從2月底到4月13日收盤, 海虹控股股價已從底部反彈近50%。

不要忘了, 4月13日晚上中央剛剛發佈了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舉措, 而且海南板塊早已先行。 著名的私募中, 成泉資本、民森投資、睿策投資早已提前數個月埋伏了多隻海南板塊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 百億級私募民森投資更是操作海虹控股的“常客”。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 民森H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畫持有海虹483.25萬股。 實際上, 從2013年第二季度, 民森投資開始建倉海虹控股, 每個季度都至少有至少一隻產品位元列前十大流通股東。 有媒體報導說, 民森投資多年來一直對海虹控股進行波浪式操作。 這回, 民森投資可算是押寶押對了海南板塊!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