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6年銀行卡盜刷投訴7000例 用戶損失1.83億

所有投訴之中, 工商銀行全年投訴量1923次, 成為盜刷投訴第一大戶, 占總投訴量的25.6%, 用戶損失金額3874.8萬元。 建設銀行盜刷投訴量次之,

全年1507次, 用戶損失金額3720.4萬元。 招商銀行盜刷投訴量875次, 超越四大行中的農業銀行、中國銀行, 位居全行業第三, 用戶損失金額2358.3萬元。

不過, 結合聚投訴統計案例來看, 盜刷投訴的解決率極低。 以工行為例, 2016年, 21CN聚投訴共接到銀行卡盜刷投訴1705次, 其中工商銀行投訴750次, 涉盜刷金額770萬, 但僅起哄175件被解決, 解決率23.33%, 用戶挽回損失213萬元。 工、建、農、中四大行的投訴解決率分別為23.33%、36.97%、23.08%、27.08%。

需要指出, 不僅銀行投訴解決率低, 盜刷事件的報案情況也並不理想。 7095次盜刷投訴案例中, 有2268次投訴中明確說明了報警情況, 其中有148次報案投訴反映警方不予受理。 報案不受理率6.5%。

多位元支付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目前, 行業內除了之前的複製銀行卡盜刷是有可能賠付的之外,

其他木馬等資訊洩露造成的盜刷, 包括監管機構在內默認是不賠付的。 ”

2017年2月27日,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判決一起工行網上轉帳盜刷案例中, 判決工商銀行全額賠付盜刷資金。 此案例首次查證、認定了工行電子交易中的技術漏洞, 並明確了銀行風控的責任。 法院判決認為, “如果將防範和控制銀行卡欺詐風險的責任完全或主要寄希望於持卡人嚴守密碼上, 而商業銀行方面作為主導方卻可以‘存在技術風險’和‘憑密交易視同本人操作’等為由推卸本應承擔的安全保障義務, 這不但給持卡人非法強加了其無力承擔的不合理責任, 更不利於整體銀行業的高效、安全運行和良性發展。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