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皇帝是千古明君,14子只2子善終,其原因一太笨一太弱!

(說歷史的女人——第141期)

今天我們來瞭解一點李世民的家務事。 李世民的家族很顯赫, 他曾祖父李虎是西魏時期的八柱國之一, 官拜太尉;他的爺爺是李昞, 官拜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他的老爹是李淵, 在隋文帝楊堅建隋的時候, 被封為千牛備身, 後來因為出身顯貴以及個人功勞巨大, 最終到了隋煬帝楊廣時候官職做到太原留守和晉陽宮監。

從時間上來看, 李淵擔任太原留守的時間是西元617年, 而李世民則出生於西元598年——(另有一說為西元599年), 我們取前一個時間來看的話, 此時的李世民已經19歲。 在古代,

一個男子在15歲以上基本已經算是成年, 或開始逐步進行磨練, 去做成人該做的事情, 比如結婚等。 那麼出身如此顯貴的李世民, 自然也被李淵辛勤栽培, 不斷帶到前線進行磨練, 甚至單獨委派任務去執行。 在部分正史和大量野史中, 更為誇張, 甚至認為李淵的太原起兵都是李世民一手策劃的。 不管怎樣, 都足見李世民在很早已經開始參與政治、軍事事務, 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這也為李世民以後建立功勳、籠絡人才、甚至奪取皇位奠定了基礎。 之後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切。

到了西元626年, 才年僅28歲的李世民已經羽翼豐滿, 不僅強大到了讓太子李建成都感到恐懼的地步, 甚至在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掉太子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之後, 還讓開國皇帝李淵都拿他沒有辦法, 直接乾脆讓位。 於是李世民正式登基稱帝, 成了我們經常讚美的唐太宗, 時間是這年的9月4日。

李世民雖然獲取帝位的手段可能不太光明, 但是此人卻果然有雄才大略, 他用自己光照史冊的成績彌補或抹去了自己登基時的不堪手段。

通常而言, 一個人做皇帝, 如果獲取手段不光彩, 那麼要麼受到史家的筆伐, 要麼受到民間的口誅, 總之不可能成為一個完美的樣子。 但是李世民卻不同, 他登基後, 憑藉過人的能力, 不僅得到了文武百官乃至天下百姓的擁護, 甚至還開創了非常知名的“貞觀之治”。 這一點非常了不起。

當然我們今天只談李世民的家務事, 他到底幹了哪些成績, 我們暫且不說。 李世民一生有子14個, 但僅2個善終。 這個資料聽來有點匪夷所思, 至少與李世民的明君之名多少有點不符。 我們且來具體看看他這14個兒子的各自情況。

皇長子是李承乾, 因為是和皇后長孫氏所生, 所以在8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

在西元642年, 李承乾因被李泰日益受寵的勢頭所刺激, 遂產生了逼宮之心, 並且發動叛亂, 但是沒有成功, 結果被李世民發配到黔州, 在三年後, 即西元645年抑鬱而終。

皇次子李寬, 這個皇子的生母為一個無名宮女, 在西元620年, 李淵的第五子李智雲因為沒有子嗣,

就把李世民的這個次子過繼了過去, 但是很遺憾, 老早就死掉了。 李世民稱帝之後, 追封這個兒子了一個爵位為楚王。

皇三子李恪, 生母為隋煬帝之女楊妃。 如果說李世民兒子中比較傑出的, 這個李恪應當算一個, 而且李世民本人也非常欣賞李恪, 甚至在李承乾被廢之後, 他曾一度想立李恪為太子。 但是被長孫無忌、諸遂良等老臣阻攔, 並且被長孫無忌借助房遺愛謀反之案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李恪。

皇四子李泰, 生母為長孫皇后, 與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是同胞兄弟。 李泰才華橫溢, 精明能幹, 深得李世民的偏愛, 超過了所有的子女。 但也正是李世民的這種過寵, 導致了李泰對太子之位產生了想法, 而且表現得過於積極和明顯, 最終有謀反之嫌,不但沒有謀得太子之位,還被貶到外地,也是抑鬱而終,死年33歲。

皇五子李祐,其母為陰妃,西元628年被封為齊王,但是李祐這個人喜歡遊獵,不務正業,還私下結交奸邪小人,不走正道,在西元643年于齊州舉兵謀反,被賜死。

皇六子李愔,母為楊妃,與李恪為同胞兄弟,不過此人不能和李恪相比,他脾氣暴躁,遊獵無度,聲望很壞,也是因房遺愛之案,被流放,最後也是死在流放之地。

皇七子李惲,生母為王氏,這個皇子記載較少,連具體的生年都沒有,不過其品行也不怎麼樣,在擔任箕州刺史期間,被告謀反,於是李世民派人前去調查,李惲在恐懼之下,竟然自殺了。事後發現是被冤枉,於是李世民就斬了狀告李惲的大臣張君徹。

皇八子李貞,生母為燕妃,武則天控制朝政後,這個皇子就想起兵奪回李家的江山,但是結果卻兵敗,無奈之下,他就服毒自殺了。

皇九子李治,生母為長孫皇后。作為皇后最小的兒子,他是幸運的,因為在史載中李治是一個優柔寡斷多情善感的小男人,他不具備李世民的雄武,這一點李世民在立其為太子之前都曾憂心忡忡地擔心過,但是被長孫無忌、諸遂良等人把李治的柔弱借題發揮成“仁孝”,而且還說這是治理江山的必備素質,從而說服李世民立了李治為太子。但是結果很意外,這位仁孝的太子不但沒有做一個仁君,反而把李家的江山都弄丟了,他之後或他在世時,李氏的江山已經改姓為武了。但是李治卻因自己的軟弱不但奪得了太子之位,還做了皇帝,得以善終。

皇十子李慎,生母為韋妃,這個皇子倒是和李治一樣,是個弱弱的小男人,但是他的命運卻沒李治那麼好。在武則天當權時,他參與李貞的反武則天計畫,遺憾的是,李貞倒是轟轟烈烈幹了一場,而這個李慎連參與的勇氣都沒有,但卻受到牽連,被流放,在流放途中死掉。

皇十一子李囂,生母為燕妃,跟李貞是同胞兄弟,這個皇子還沒長大就死掉了。

皇十二子李簡,生母跟李寬一樣,都是沒有名字的宮女,而且這個皇子也是早夭。

皇十三子李福,生母為楊妃,此處的楊妃不是隋煬帝之女的那個楊妃。這個皇子很有意思,史載他平庸無能,有點傻乎乎的,不過他竟然因為自己的無能而得以善終,不僅活得很安全,官也做得很大,死後還被追諡為司空,陪葬昭陵。

皇十四子李明,母為楊氏,原是李元吉的王妃。因和廢太子李顯來往密切,多有密謀之事,武則天知道後,將其流放,後逼其自殺。

結語:粗略來看李世民這14個兒子,本來按說生在帝王之家,應該是榮華富貴的好人生,但這14個兒子的命運,12個或被殺或被廢或自殺,結局都很淒慘,僅有2個善終的,能夠善終的原因也不是因為像李世民一樣雄烈勇武,反而是因為一個是軟弱之皇帝,一個是笨蛋王子,尤其作為雄烈一世的李世民的兒子,這樣的結果實在是令人唏噓。

最終有謀反之嫌,不但沒有謀得太子之位,還被貶到外地,也是抑鬱而終,死年33歲。

皇五子李祐,其母為陰妃,西元628年被封為齊王,但是李祐這個人喜歡遊獵,不務正業,還私下結交奸邪小人,不走正道,在西元643年于齊州舉兵謀反,被賜死。

皇六子李愔,母為楊妃,與李恪為同胞兄弟,不過此人不能和李恪相比,他脾氣暴躁,遊獵無度,聲望很壞,也是因房遺愛之案,被流放,最後也是死在流放之地。

皇七子李惲,生母為王氏,這個皇子記載較少,連具體的生年都沒有,不過其品行也不怎麼樣,在擔任箕州刺史期間,被告謀反,於是李世民派人前去調查,李惲在恐懼之下,竟然自殺了。事後發現是被冤枉,於是李世民就斬了狀告李惲的大臣張君徹。

皇八子李貞,生母為燕妃,武則天控制朝政後,這個皇子就想起兵奪回李家的江山,但是結果卻兵敗,無奈之下,他就服毒自殺了。

皇九子李治,生母為長孫皇后。作為皇后最小的兒子,他是幸運的,因為在史載中李治是一個優柔寡斷多情善感的小男人,他不具備李世民的雄武,這一點李世民在立其為太子之前都曾憂心忡忡地擔心過,但是被長孫無忌、諸遂良等人把李治的柔弱借題發揮成“仁孝”,而且還說這是治理江山的必備素質,從而說服李世民立了李治為太子。但是結果很意外,這位仁孝的太子不但沒有做一個仁君,反而把李家的江山都弄丟了,他之後或他在世時,李氏的江山已經改姓為武了。但是李治卻因自己的軟弱不但奪得了太子之位,還做了皇帝,得以善終。

皇十子李慎,生母為韋妃,這個皇子倒是和李治一樣,是個弱弱的小男人,但是他的命運卻沒李治那麼好。在武則天當權時,他參與李貞的反武則天計畫,遺憾的是,李貞倒是轟轟烈烈幹了一場,而這個李慎連參與的勇氣都沒有,但卻受到牽連,被流放,在流放途中死掉。

皇十一子李囂,生母為燕妃,跟李貞是同胞兄弟,這個皇子還沒長大就死掉了。

皇十二子李簡,生母跟李寬一樣,都是沒有名字的宮女,而且這個皇子也是早夭。

皇十三子李福,生母為楊妃,此處的楊妃不是隋煬帝之女的那個楊妃。這個皇子很有意思,史載他平庸無能,有點傻乎乎的,不過他竟然因為自己的無能而得以善終,不僅活得很安全,官也做得很大,死後還被追諡為司空,陪葬昭陵。

皇十四子李明,母為楊氏,原是李元吉的王妃。因和廢太子李顯來往密切,多有密謀之事,武則天知道後,將其流放,後逼其自殺。

結語:粗略來看李世民這14個兒子,本來按說生在帝王之家,應該是榮華富貴的好人生,但這14個兒子的命運,12個或被殺或被廢或自殺,結局都很淒慘,僅有2個善終的,能夠善終的原因也不是因為像李世民一樣雄烈勇武,反而是因為一個是軟弱之皇帝,一個是笨蛋王子,尤其作為雄烈一世的李世民的兒子,這樣的結果實在是令人唏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