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明哪位將領掀起了投降潮?連乾隆帝都為他打破祖制駁斥官員

大明哪位將領掀起投降潮的羊群效應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趙立波

乾隆書案旁接到了吏部反對其提拔一個叫李侍堯的滿洲副都統人事任免案,

理由是違反祖制。 所謂祖制即是漢族武官不能出任如此要職。 乾隆立馬駁斥吏部官員意見說:“李永芳的玄孫, 怎能與其他漢軍相提並論?”《嘯亭雜錄》

乾隆所說的李永芳究竟為何人, 其功勞竟然可以庇蔭祖孫如此之久, 引得乾隆竟然以如此高規格重視?甚至要通過提拔其玄孫作為其隆重的身後待遇。

原來, 李永芳雖然不是什麼大人物, 但是他卻是大明王朝第一個投降的武官, 一度開啟了明朝武將投靠後金的先河。

李永芳(?-1634年)_圖

李永芳作為當時駐紮撫順時的武官, 在努爾哈赤宣傳“七大恨”出兵正式攻打明朝時, 在努爾哈赤的心理戰下, 李永芳全面崩潰。

當時是1618年, 努爾哈赤發重兵圍困撫順, 並給李永芳發來勸降信:“明朝發兵幫助葉赫, 我才率軍來攻, 你只是一個遊擊, 能夠打過我嗎?”這是擺事實, 接著努爾哈赤又對其一頓褒獎, 給其倒戈後重用的信號:“你很有才智, 識時務, 我國正需要人才, 像你這種人才我怎能不加以重用?”

後面又進行了威懾說:“你要是想戰的話,

我軍弓箭可不認識你。 你若出降, 我便保城中百姓安寧, 你別以為我在恐嚇你, 我若連你這區區一城都拿不下, 還出什麼兵?降不降, 你好好考慮。 ”

早已對大明不滿的李永芳未做多久思想鬥爭便決定投降。 此後大明的第一座城池撫順成了後金努爾哈赤的第一個戰略區域, 其所處位置十分重要, 成了進一步攻打大明的後方基地。

努爾哈赤半身朝服像_圖

雖然職務不高, 卻掌握大明軍事規律和政治資訊, 對於努爾哈赤來說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 是最高級鬥爭成果。 不僅如此, 有一個投降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對於只有幾萬人馬的努爾哈赤來說, 減少消耗, 是其能否保存實力又層層推進蠶食大明的最高級戰略方針。

李永芳的輕鬆搞定, 證明了努爾哈赤的戰略判斷:大明王朝已經離心離德, 內部意志力已經被瓦解。 雖然此前明朝已經看出努爾哈赤的日益坐大, 卻未能料到努爾哈赤的驚天全域戰略, 一直將其視作騷擾邊境的散兵游勇而已。

為此要李永芳“官遊記, 守撫順所”似乎是對等戰略部署。 “於寬甸調撥六百名隸之撫順, 而改備禦為遊擊, 即以李永芳攝其事。 ”《清史稿》從根本上來說, 大明雖然予以調防, 卻未能給予高度的軍事重視。 在李永芳“冠帶乘馬出降”後, 自此開啟了大明王朝將領投降潮, 而李永芳正式成了開啟投降的羊群效應的第一人。

明末遼東形勢圖_圖

為了進一步爭取人心,努爾哈赤提升李永芳為三等副將,並將滿洲貴族女子許配給他,李永芳搖身變成了撫順額駙,死心塌地為努爾哈赤賣命。此後的攻打明朝戰爭中,李永芳每戰必隨,他的作用不在於戰鬥力有多強,而是讓戰場中的明朝將領士兵看看投降後的李永芳的高標準待遇,是進一步用這種“榜樣”擾亂軍心,弱化明軍戰鬥力。果不其然,這種手段取得的效果是明顯的,如同病毒一般,快速蔓延在明軍的思想。

此後在攻取清河、鐵嶺、遼陽、瀋陽戰役中均有出色表現,還主動策反了許多明朝官民投降後金,一時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號召力。努爾哈赤更是用了一個更大套路,給他來了一個所謂的“免死三次”的特權,讓他繼續成為後金招降的名片。雖然是一個低級武官,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來明朝高級將領的最終選擇。

努爾哈赤的接班人皇太極顯然繼承了這一戰略方針並將其運用到極致,軟硬兼施,甚至用了“七擒七縱”式的大牌對明將招降,盡最大程度的招降。在精神和戰鬥力上徹底瓦解明朝軍事力量,這是他們以少勝多的制勝法寶。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_圖

把守重要的寧遠城的祖氏三兄弟成了皇太極的重要招降目標,有了之前的李永芳,就有無數個李永芳,其心理大致相同,只不過難度有所不一樣而已。崇禎四年(1631)皇太極在戰役中俘獲了祖大壽的兩個兒子和一個侄子,他故伎重演,給他們最好優待,並以此招降祖大壽。第一次祖大壽挺住了。第二年,皇太極再次圍困城中糧空的祖大壽,這次與祖大壽城下之盟,為了表示對祖大壽的高度信任,讓他做先鋒帶兵攻打錦州。在錦州城下,祖大壽甩開大隊人馬逃入城中。此時皇太極招降的戰略高度和勇氣再次表現出來,他下令在此關鍵時刻要好好安慰與祖大壽一起投降的降將,並給祖大壽的兒子們賜予宅院,盡全力安撫。

皇太極的招降戰略是成功的,雖然此後歷經了漫長的七年才再次俘獲祖大壽,這一次,祖大壽以為不免一死,出乎意料,皇太極依然對其誠懇勸慰,最終祖大壽被徹底征服。

歷史證明,如果沒有後來越來越多,位置越來越重要的漢將歸降,滿人奪取天下根本無法實現。這就是為什麼當初努爾哈赤厚待李永芳的主要原因,招降的不只是一個李永芳,而是比李永芳十倍重要的手中握有重權的高級將領,儘管那時沒有具體目標,到了皇太極這時,對於招降的整體戰略部署越來越清晰具體。

洪承疇(1593.10.16—1665.04.03),字彥演_圖

西元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這年三月,明朝和滿洲之間發生了一次關鍵性戰役——松錦州之戰。吳三桂的舅舅洪承疇錦州的最高駐防將領被俘後,也曾一心想死,在滿洲的監獄裡日夜大罵,不吃不喝。皇太極對此早有準備,全力做思想說服工作,給他精美衣食待遇,時不時還要去監獄中看望,當看到洪承疇衣服單薄時,脫下自己的貂裘大氅給他披上,並且溫和問道:“先生得無寒乎?”這招果然奏效,洪承疇直直地望著皇太極很久,感歎說:“真命世之主也!”乃扣頭請降。

至此滿洲招降的戰略逐漸達到高潮,在此後的關鍵性抉擇之中,在皇太極的多重手腕下,吳三桂用“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衝動,徹底投入了滿洲懷抱,這一投不要緊,整個大明王朝徹底被送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有趣的是,一百年之後,乾隆在研究貳臣傳名單時,還是將第一個投降的李永芳列了進去,儘管這並不妨礙他重用其子孫。乾隆在1778年重修撫順城,為了紀念努爾哈赤立國大業,在心裡一定把第一個投降派李永芳深深地想起。

明末遼東形勢圖_圖

為了進一步爭取人心,努爾哈赤提升李永芳為三等副將,並將滿洲貴族女子許配給他,李永芳搖身變成了撫順額駙,死心塌地為努爾哈赤賣命。此後的攻打明朝戰爭中,李永芳每戰必隨,他的作用不在於戰鬥力有多強,而是讓戰場中的明朝將領士兵看看投降後的李永芳的高標準待遇,是進一步用這種“榜樣”擾亂軍心,弱化明軍戰鬥力。果不其然,這種手段取得的效果是明顯的,如同病毒一般,快速蔓延在明軍的思想。

此後在攻取清河、鐵嶺、遼陽、瀋陽戰役中均有出色表現,還主動策反了許多明朝官民投降後金,一時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號召力。努爾哈赤更是用了一個更大套路,給他來了一個所謂的“免死三次”的特權,讓他繼續成為後金招降的名片。雖然是一個低級武官,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來明朝高級將領的最終選擇。

努爾哈赤的接班人皇太極顯然繼承了這一戰略方針並將其運用到極致,軟硬兼施,甚至用了“七擒七縱”式的大牌對明將招降,盡最大程度的招降。在精神和戰鬥力上徹底瓦解明朝軍事力量,這是他們以少勝多的制勝法寶。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_圖

把守重要的寧遠城的祖氏三兄弟成了皇太極的重要招降目標,有了之前的李永芳,就有無數個李永芳,其心理大致相同,只不過難度有所不一樣而已。崇禎四年(1631)皇太極在戰役中俘獲了祖大壽的兩個兒子和一個侄子,他故伎重演,給他們最好優待,並以此招降祖大壽。第一次祖大壽挺住了。第二年,皇太極再次圍困城中糧空的祖大壽,這次與祖大壽城下之盟,為了表示對祖大壽的高度信任,讓他做先鋒帶兵攻打錦州。在錦州城下,祖大壽甩開大隊人馬逃入城中。此時皇太極招降的戰略高度和勇氣再次表現出來,他下令在此關鍵時刻要好好安慰與祖大壽一起投降的降將,並給祖大壽的兒子們賜予宅院,盡全力安撫。

皇太極的招降戰略是成功的,雖然此後歷經了漫長的七年才再次俘獲祖大壽,這一次,祖大壽以為不免一死,出乎意料,皇太極依然對其誠懇勸慰,最終祖大壽被徹底征服。

歷史證明,如果沒有後來越來越多,位置越來越重要的漢將歸降,滿人奪取天下根本無法實現。這就是為什麼當初努爾哈赤厚待李永芳的主要原因,招降的不只是一個李永芳,而是比李永芳十倍重要的手中握有重權的高級將領,儘管那時沒有具體目標,到了皇太極這時,對於招降的整體戰略部署越來越清晰具體。

洪承疇(1593.10.16—1665.04.03),字彥演_圖

西元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這年三月,明朝和滿洲之間發生了一次關鍵性戰役——松錦州之戰。吳三桂的舅舅洪承疇錦州的最高駐防將領被俘後,也曾一心想死,在滿洲的監獄裡日夜大罵,不吃不喝。皇太極對此早有準備,全力做思想說服工作,給他精美衣食待遇,時不時還要去監獄中看望,當看到洪承疇衣服單薄時,脫下自己的貂裘大氅給他披上,並且溫和問道:“先生得無寒乎?”這招果然奏效,洪承疇直直地望著皇太極很久,感歎說:“真命世之主也!”乃扣頭請降。

至此滿洲招降的戰略逐漸達到高潮,在此後的關鍵性抉擇之中,在皇太極的多重手腕下,吳三桂用“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衝動,徹底投入了滿洲懷抱,這一投不要緊,整個大明王朝徹底被送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有趣的是,一百年之後,乾隆在研究貳臣傳名單時,還是將第一個投降的李永芳列了進去,儘管這並不妨礙他重用其子孫。乾隆在1778年重修撫順城,為了紀念努爾哈赤立國大業,在心裡一定把第一個投降派李永芳深深地想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