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精通十八般武藝就能當武狀元?沒有那麼簡單

在我國的古代, 考中狀元是人生飛黃騰達的開始。 狀元又分為文狀元和武狀元。 我們都看過很多電視劇, 一些窮苦出身的文人飽讀詩書, 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進京趕考。

武狀元也是這樣的嗎?肯定不是, 因為文人可以出身寒門, 只要你肯努力, 文章寫得好, 四書五經背的好, 就可以去報考, 所需的花費也比較少。 但是武狀元就不一樣了, 過去有一句叫窮從文, 富從武。

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 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是不能習武, 考取功名的。 因為歷朝歷代武舉人都是要考騎射功夫的, 這是基本要求。 所以家裡最起碼要有戰馬和弓箭,

來供你練習。 並且弓箭是消耗品, 一般窮苦百姓是沒有這個條件的。 所以買不起馬, 不能夠練習騎射, 想考中武狀元的可能是微乎其微。

清代武舉人的騎射要求是九中三, 立射要求九中五。 就是說你在騎著戰馬奔跑之時, 同時要彎弓搭箭射九次, 最起碼要射中三箭。 站在原地不動那種普通射法, 要中五箭才能進入下一階段。

所以各個朝代的武狀元少之又少, 因為一般的窮人練不成, 富家子弟又怕吃苦。 唐代出了一個郭子儀, 明代出了一個戚繼光。 考取武狀元不但要求家裡條件好, 還要看你的運氣如何, 比如當時剛射出一支箭, 忽然刮來一陣妖風, 那就倒楣了。

武舉人的設立是從唐代的武則天開始的, 有意思吧(是不是跟她姓“武”有關呢?), 但是武則天是外貌協會的, 哈哈開個玩笑。 她是個女人, 所以比較注重外表, 所以想考取武狀元, 不但功夫要一流, 考騎射考刀法考舉重, 而且長相也不能差, 要求相貌偉岸, 有男子漢的氣概。 用她的話說是必須“望之足以為將帥者”才行。

所以武狀元開考之初, 武功很重要, 相貌也很重要, 長得跟《巴黎聖母院》裡的敲鐘人凱西莫多差不多, 也就不用去考了, 武功再高也沒用。 用現在的話說“高富帥”才可能有機會考中。

到了宋代, 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是“黃袍加身”才當上的皇帝, 所以他要求武狀元“輔之以戰策, ”意思是你不但武功要好, 而且還要考孫子兵法, 相關的武術六經等, 通過了這些才能有機會考中。 所以難度又增加了不少, 那些只愛習武不愛讀書的人基本沒了機會。 據說岳飛當年就是吃了不熟知兵法的虧, 後來重文輕武的宋代皇帝乾脆取消了武舉的考試。

到了明代, 朱元璋雖然基本上是個文盲, 但是他更加推崇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來輔助他。 所以他的要求更嚴格, 首先要通過筆試考四書, 筆試通過之後才有資格再考武舉, 再來騎射、舉重、耍大刀。 所以明代的戚繼光這個武舉人的含金量就比較高, 能文能武。

到了清代, 他們把明代的制度反了過來, 要先考騎射等功夫,

過了之後才能進行下一輪的筆試。 並且把筆試的難度降了很多, 不要求考四書, 只要能背會武經, 能全部默寫下來就算過關了。 所以清代出現了很多的武舉人。

不過單是考武功難度就很高了, 除了上面說的騎射功夫之外, 還要施展刀功, 要把重達幾十斤、上百斤甚至二百斤的大刀舞出刀花來才算合格。 舉重的話要舉起兩百五十斤到三百斤的石頭。

過了這些, 才能進到以後的比賽, 並且要打敗所有過關的人, 才能當上武狀元, 想想談何容易。 所以不需要會十八般武藝, 但是家裡沒有錢, 或者不好好讀書, 在歷代的武舉考試中(大概一共五百多次)是不可能高中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