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探秘則核龍潭——果真有龍?

文圖/馬曉鳳

《蘇堤清明即事》

梨花風起正清明, 遊子尋春半出城。

遊子尋春半出城。 萬株楊柳屬流鶯。

時逢清明, 不經意間閱讀到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 清明祭祖是首要, 但途中順帶遊春踏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關於清明節踏青一說, 源頭最早應是古時的遊春習俗, 《論語·先進》中記載了孔子與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談論志向的一段對話。

當孔子問到曾皙的志向時, 曾皙回答:“暮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風乎舞雩, 詠而歸。 ”孔子幾乎情不自禁地喟歎說:“吾於點也。

在《詩經》中,

也有青年男女春日出游水濱的例證。 譬如《鄭風·溱洧》:“溱與洧, 方渙渙兮。 維士與女, 伊其相謔, 贈之以芍藥。 ”便是講述鄭國男女出遊相愛的故事。 又譬如杜牧、陸遊的詩詞、《清明上河圖》中的市民生活畫……古代詩詞典籍中處處皆有踏青這種休閒活動的展示。

則核村

則核, 一個坐落于富民縣羅免鎮後山上淳樸的小村莊。 對於則核, 並非有太多的記憶, 甚至一年當中, 都不曾來上二三回;但終究抹不去的, 是兒時曾與奶奶在此生活過的足跡。

我的奶奶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 是羅免鎮則核村的李姓姑娘, 年輕時, 在村裡同齡的姑娘中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俏姑娘, 那時村中的長輩們常與老祖開玩笑說:“李老倌你有福氣啊, 這輩子生兒育女八個, 得了五個俏姑娘。 ”每次老祖聽完鄉鄰們的誇讚, 總會忍不住笑了笑, 而後對著奶奶和其他幾個姊妹說:“你姊妹幾個長的好不頂用, 要有用才行啊!”鄉鄰們笑起來, 對奶奶說到“小英, 姊妹幾個當中你長得最好, 在村裡同齡姑娘中相貌也是數一數二呢,

長大嫁到昆明去!”奶奶害羞得抿著櫻桃小嘴微微笑著, 羞紅了小臉蛋, 乖巧地躲藏在父親身後, 像是開在四月裡的鮮花, 羞澀的躲在綠葉後。

那時村裡老一輩人們, 並不知道昆明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只是聽說過昆明是個大城市,

要翻過一座座大山、走很長的路才能去到。 村中身強力壯的小夥子, 從小便聽家中或是村中長輩談及昆明, 或是因為從小耳濡目染的緣故, 心生對昆明的極力嚮往。 但也只知昆明很大很大, 反正離自家很遠很遠, 有些愛拼愛闖蕩的, 正值十六七不羈年華的, 不顧家中聽勸, 毅然決定要走出大山, 而昆明, 就是他們心中夢想的地方!

若是鄉鄰們聽聞誰家小子要到昆明去, 閑余飯後吹牛時, 有的只是擺擺手, 笑兩聲, 意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有的則論事長談, 當著小子面說些激勵他的話, 譬如“你小子走到昆明去, 回來一定要跟我們款款!”;還有的, 匆匆忙趕至那人家, 對其父母說“昆明去不得, 還是把娃留在家中做些農活好!”......要走的心總是留不住的,

更何況, 正值十六七不羈的芳華, 不顧父母鄉鄰的聽勸, 有的小子, 終還是向著昆明去了。 家中的父母、兄弟姊妹, 癡癡苦等, 多年後, 外出的小子們有的回村了, 也有的, 早不知人跑到哪兒去了。 回來的小子裡, 有的學到本事, 勉強可以自我養活了;有的, 落魄得還不如外出前的樣子。

鄉鄰們聽聞有回來的,紛紛聚集到那家裡,要求小子為他們講講“只是聽過沒去過的昆明。”提起昆明,小子們滿臉欣喜的樣子,轉過眼看著鄉鄰們迫切想聽關於昆明的樣子,現出無所謂的情態說著相同一句話“大得很,就是太遠了,還難苦錢”。

據奶奶的回憶,村中大多的老人們,有的百年之後都不曾走出過大山,更別提到過昆明了。

我想,對於昆明,於現如今的人而言,只不過是駕車二三十分鐘的路程,或是換個地方購物、吃喝罷了,並無任何稀奇可言;但對於那個年代的人而言,是所有人心中的夢想之地,或是有些人一輩子只能心想空望的地方。昆明,凝聚了一代人的希望,一代人的夢想。

行至則核,若是不到龍潭走一轉,心有不甘。

曾無數次夢想,帶上一本心怡的讀物,搭上光陰的列車,來一趟不問歸期、遙遙無歸期的旅行。但現實中的奔波與忙碌,容不得自己有半點的鬆懈與怠慢,逃不過的,終是日食人間煙火,轉身又是充斥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世俗生活。

我期待有那麼一段日子,能夠尋有一個歸屬於自己的安靜之所,無需它“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無需“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只願它有著一份祥和與寧靜,能供一人獨處,度過一段靜默的時光足矣。為此,輾轉反側,終尋無果。直到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進入了則核龍潭。

初次踏進這一片土地,莫名覺著有些興奮。彎曲綿延的小路通往龍潭深處,清流的小溪綿延流淌,叮叮鐺鐺的流水聲響徹耳旁,偶聽得野鳥枝頭高歌,歌聲婉轉且悠揚。林木聳峙,綠意盎然,入林中,恍如隔世,沒了昔日的喧囂與熱鬧,只剩下滿林的寂靜與幽深。似是與柳宗元有了同樣的境遇,誤打誤撞誤入進《小石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把自己融入自然,任泉水叮咚敲打頑石洞穿;使自己靜心忍性,聽遠古傳說伴隨歲月流轉。

探秘龍潭——果真有龍?

龍潭出水口

沿溪流緩緩流淌的小路行至林深盡處,便見到有著千百年傳說的龍潭出水口。

龍潭出水口內部

話說58年,則核龍潭裡的水勢大如洪流,上山砍柴勞作的人們親眼見到三斤重的大斧頭被水流沖走,誰也不敢伸手去撈,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斧頭被水流卷走而無計可施,空歎息!

情樹(當地村民也稱“美女樹”)

老輩人說,龍潭箐裡住著兩條龍,顏色花花綠綠的,他們兩情相悅,世世代代相依為命,守護著則核村的安寧,保佑著則核村的民眾。因此龍潭箐裡的水流才會如此之大,民眾生活才得以豐衣足食,常年風調雨順。傳說二龍就住在龍潭出水口的洞裡面,當夜深人靜之時,二龍便會相約飛出龍洞口,飛躍在龍潭箐裡,邊飛邊歡悅的相護應和著。二龍的愛情纏綿了千年萬年,感動了山神,因此龍潭出水口旁長出了兩棵樹木,樹木為一公一母,預示著洞中二龍的愛情,兩棵樹木吸收日月之精華,歷經千百年生長,漸漸的,二樹融為一體,似是一男一女肢體相交。村裡人說這是愛情的象徵,是龍王顯靈了,一傳十,十傳百,十裡八鄉求姻緣的青年男女們,爭相到龍潭裡來跪拜這樹木,因而得名——情樹。

參天古木

歷經百年的悠悠歲月,樹木一天天長大了,從嫩綠的小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長成了現如今枝葉伸入九重天的古樹!

聽爺爺講,後來二龍分開了,一條龍飛出了則核龍潭,徑直往赤鷲方向飛去。一個名叫方少雲的農民在田地裡頂著烈日勞作耕種著,忽見得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龍潭裡傳來哀傷肆虐的嚎叫聲,頓時把他嚇得夠嗆,放下農具,轉身便想要逃回家。剛起身,一隻花花綠綠,渾身上下長滿金色鱗片,通體散發金光的東西正四爪奔騰在天空中飛躍著,他猛地想起老一輩人說龍潭裡住著龍王,形象與自己所見略同,莫不是自己今日見了真龍王?他趕忙朝著龍王雙膝跪地,虔誠地雙手作揖磕頭。龍騰空翻越著,不一會兒,便朝著赤鷲方向飛去,方少雲見狀,邊作揖邊朝著龍說道“龍王啊,你切莫飛走,飛走了,咱則核上下的水源可咋辦呀!”說完,潸然淚下。龍似是聽到了方少雲的禱告,回過頭來看了他一眼,張口吐下了一縷清泉,那清泉徑直落入了馬鹿塘山頭,而後朝著赤鷲方向飛走了,再也沒回來!方少雲抹了抹淚,收拾好農具一溜煙跑回了家。氣喘吁吁的他與妻兒老母說著方才所見所聞,妻兒老母皆說他是因勞累過度,起了幻念罷。縱然方少雲如何辯說,誰也不肯相信他,都說他這是謬論。無奈,他問妻子“方才是否烏雲密佈,天降狂風,暴雨如柱?”妻子答他“自日出之時至今,天氣爽朗,陽光明媚,何來滂沱大雨?”

龍潭山泉水

方少雲越想越不明白,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方才真是因勞累過度,有些昏倦了,而後想起龍王飛走前曾口吐一縷清泉于馬鹿塘山頭,想要知道自己方才所見是否為真,前去一探便知。而後操好傢伙什,叫上村中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們,一同上山,奔赴馬鹿塘。他們穿過村子來到龍潭裡,只見得平日裡水勢大如柱的龍潭水早已不見得蹤影,只留下一灣清澈見底,冰涼徹骨的水流緩緩流淌著,昔日山林裡的泉水叮咚聲早已逝去,餘下的只有群鳥啾嘰聲響徹山林。小夥子們突然感覺事情有些不對勁,於是加快步伐,趕至馬鹿塘,果真,一湖清澈的泉水現于馬鹿塘山頭,水準如鏡,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光!小夥們嚇壞了,才意識到方少雲所說並非有假。

涓涓清流

很快,村中鄉鄰們皆紛紛趕至馬鹿塘山頭,跪拜作揖。人們返至龍潭出水口,只見得一綹清泉不緊不慢的流出,人們相信,古輩人說的,實為真事。方少雲和幾位大膽的村民,帶上乾糧,徒步跋山涉水,到達赤鷲,見到了另一支似昔日龍潭水一般水勢洶湧的流水自山間瀉流而出,這才相信,龍王真的飛到了赤鷲。

傳說一輩傳一輩,如今,龍潭水依舊。探尋龍潭,我走遍了山林各處,也親自到過龍潭出水口,如傳說所說,一綹清澈的溪流不緊不慢,緩緩地從洞裡流出,山林景色幽靜秀麗,泉水叮咚聲響徹耳際,加上小鳥的歌唱,合奏出一曲自然之音。但其環境過於幽寂,獨自一人待的時間稍長一些,甚至會感覺有些莫名的恐懼,故不敢久居,因此,乃記之而去......

END

※聲明:凡經採用的作品均視為同意公眾號申請原創聲明,作者享有文章署名及作品版權.為尊重作者原創,經掌閱富民公眾號平臺刊發的原創文圖,未經作者本人許可授權的,禁止轉載抄襲.

鄉鄰們聽聞有回來的,紛紛聚集到那家裡,要求小子為他們講講“只是聽過沒去過的昆明。”提起昆明,小子們滿臉欣喜的樣子,轉過眼看著鄉鄰們迫切想聽關於昆明的樣子,現出無所謂的情態說著相同一句話“大得很,就是太遠了,還難苦錢”。

據奶奶的回憶,村中大多的老人們,有的百年之後都不曾走出過大山,更別提到過昆明了。

我想,對於昆明,於現如今的人而言,只不過是駕車二三十分鐘的路程,或是換個地方購物、吃喝罷了,並無任何稀奇可言;但對於那個年代的人而言,是所有人心中的夢想之地,或是有些人一輩子只能心想空望的地方。昆明,凝聚了一代人的希望,一代人的夢想。

行至則核,若是不到龍潭走一轉,心有不甘。

曾無數次夢想,帶上一本心怡的讀物,搭上光陰的列車,來一趟不問歸期、遙遙無歸期的旅行。但現實中的奔波與忙碌,容不得自己有半點的鬆懈與怠慢,逃不過的,終是日食人間煙火,轉身又是充斥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世俗生活。

我期待有那麼一段日子,能夠尋有一個歸屬於自己的安靜之所,無需它“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無需“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只願它有著一份祥和與寧靜,能供一人獨處,度過一段靜默的時光足矣。為此,輾轉反側,終尋無果。直到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進入了則核龍潭。

初次踏進這一片土地,莫名覺著有些興奮。彎曲綿延的小路通往龍潭深處,清流的小溪綿延流淌,叮叮鐺鐺的流水聲響徹耳旁,偶聽得野鳥枝頭高歌,歌聲婉轉且悠揚。林木聳峙,綠意盎然,入林中,恍如隔世,沒了昔日的喧囂與熱鬧,只剩下滿林的寂靜與幽深。似是與柳宗元有了同樣的境遇,誤打誤撞誤入進《小石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把自己融入自然,任泉水叮咚敲打頑石洞穿;使自己靜心忍性,聽遠古傳說伴隨歲月流轉。

探秘龍潭——果真有龍?

龍潭出水口

沿溪流緩緩流淌的小路行至林深盡處,便見到有著千百年傳說的龍潭出水口。

龍潭出水口內部

話說58年,則核龍潭裡的水勢大如洪流,上山砍柴勞作的人們親眼見到三斤重的大斧頭被水流沖走,誰也不敢伸手去撈,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斧頭被水流卷走而無計可施,空歎息!

情樹(當地村民也稱“美女樹”)

老輩人說,龍潭箐裡住著兩條龍,顏色花花綠綠的,他們兩情相悅,世世代代相依為命,守護著則核村的安寧,保佑著則核村的民眾。因此龍潭箐裡的水流才會如此之大,民眾生活才得以豐衣足食,常年風調雨順。傳說二龍就住在龍潭出水口的洞裡面,當夜深人靜之時,二龍便會相約飛出龍洞口,飛躍在龍潭箐裡,邊飛邊歡悅的相護應和著。二龍的愛情纏綿了千年萬年,感動了山神,因此龍潭出水口旁長出了兩棵樹木,樹木為一公一母,預示著洞中二龍的愛情,兩棵樹木吸收日月之精華,歷經千百年生長,漸漸的,二樹融為一體,似是一男一女肢體相交。村裡人說這是愛情的象徵,是龍王顯靈了,一傳十,十傳百,十裡八鄉求姻緣的青年男女們,爭相到龍潭裡來跪拜這樹木,因而得名——情樹。

參天古木

歷經百年的悠悠歲月,樹木一天天長大了,從嫩綠的小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長成了現如今枝葉伸入九重天的古樹!

聽爺爺講,後來二龍分開了,一條龍飛出了則核龍潭,徑直往赤鷲方向飛去。一個名叫方少雲的農民在田地裡頂著烈日勞作耕種著,忽見得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龍潭裡傳來哀傷肆虐的嚎叫聲,頓時把他嚇得夠嗆,放下農具,轉身便想要逃回家。剛起身,一隻花花綠綠,渾身上下長滿金色鱗片,通體散發金光的東西正四爪奔騰在天空中飛躍著,他猛地想起老一輩人說龍潭裡住著龍王,形象與自己所見略同,莫不是自己今日見了真龍王?他趕忙朝著龍王雙膝跪地,虔誠地雙手作揖磕頭。龍騰空翻越著,不一會兒,便朝著赤鷲方向飛去,方少雲見狀,邊作揖邊朝著龍說道“龍王啊,你切莫飛走,飛走了,咱則核上下的水源可咋辦呀!”說完,潸然淚下。龍似是聽到了方少雲的禱告,回過頭來看了他一眼,張口吐下了一縷清泉,那清泉徑直落入了馬鹿塘山頭,而後朝著赤鷲方向飛走了,再也沒回來!方少雲抹了抹淚,收拾好農具一溜煙跑回了家。氣喘吁吁的他與妻兒老母說著方才所見所聞,妻兒老母皆說他是因勞累過度,起了幻念罷。縱然方少雲如何辯說,誰也不肯相信他,都說他這是謬論。無奈,他問妻子“方才是否烏雲密佈,天降狂風,暴雨如柱?”妻子答他“自日出之時至今,天氣爽朗,陽光明媚,何來滂沱大雨?”

龍潭山泉水

方少雲越想越不明白,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方才真是因勞累過度,有些昏倦了,而後想起龍王飛走前曾口吐一縷清泉于馬鹿塘山頭,想要知道自己方才所見是否為真,前去一探便知。而後操好傢伙什,叫上村中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們,一同上山,奔赴馬鹿塘。他們穿過村子來到龍潭裡,只見得平日裡水勢大如柱的龍潭水早已不見得蹤影,只留下一灣清澈見底,冰涼徹骨的水流緩緩流淌著,昔日山林裡的泉水叮咚聲早已逝去,餘下的只有群鳥啾嘰聲響徹山林。小夥子們突然感覺事情有些不對勁,於是加快步伐,趕至馬鹿塘,果真,一湖清澈的泉水現于馬鹿塘山頭,水準如鏡,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光!小夥們嚇壞了,才意識到方少雲所說並非有假。

涓涓清流

很快,村中鄉鄰們皆紛紛趕至馬鹿塘山頭,跪拜作揖。人們返至龍潭出水口,只見得一綹清泉不緊不慢的流出,人們相信,古輩人說的,實為真事。方少雲和幾位大膽的村民,帶上乾糧,徒步跋山涉水,到達赤鷲,見到了另一支似昔日龍潭水一般水勢洶湧的流水自山間瀉流而出,這才相信,龍王真的飛到了赤鷲。

傳說一輩傳一輩,如今,龍潭水依舊。探尋龍潭,我走遍了山林各處,也親自到過龍潭出水口,如傳說所說,一綹清澈的溪流不緊不慢,緩緩地從洞裡流出,山林景色幽靜秀麗,泉水叮咚聲響徹耳際,加上小鳥的歌唱,合奏出一曲自然之音。但其環境過於幽寂,獨自一人待的時間稍長一些,甚至會感覺有些莫名的恐懼,故不敢久居,因此,乃記之而去......

END

※聲明:凡經採用的作品均視為同意公眾號申請原創聲明,作者享有文章署名及作品版權.為尊重作者原創,經掌閱富民公眾號平臺刊發的原創文圖,未經作者本人許可授權的,禁止轉載抄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