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有這5個表現,說明被慣壞了,家長趕緊糾正,要不就晚了!

說起嬌慣, 能想到的場面通常是孩子不停地喊“我要我要我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爭先恐後地答“給給給”。 再就是孩子不願意吃飯, 家長在後面追著喂;孩子摔倒了, 家長飛人般地沖上去攙扶……

其實, 作為“現代化”的家長, 可能已經和這種“初級階段”的嬌慣絕緣。 但即便這樣, 仍然很難避免在不知不覺中給了孩子過度的愛與關注, 中了 “隱形嬌慣”的埋伏。

“完美媽媽”的副產品:超前滿足、妥帖保護、彈性規則

從孩子誕生之日起, 我們就在心裡許下了“做個完美媽媽”的承諾。 努力瞭解與孩子相關的一切, 拼命保護幼小的他不受任何傷害, 所以就……

超前滿足。 接觸了很多教育理念, 心裡早已有了成型的清單:從床鈴到布書, 從蒙氏拼圖到全套滾軸裝備, 從翻斗樂到海洋館。 總之, 只要是對刺激感官, 激發潛能, 陶冶情操有作用的, 就會把它帶給孩子。

妥帖保護。 對孩子的保護已經由身體觸及心靈。

在防止他們跌倒、落床、溺水之外, 更加在意如何幫助他們免於承擔壓力、責任和遭遇逆境。 擔心他幼小的心靈留下傷痕, 所以竭盡全力鏟平坎坷。

彈性規則。 做最人性化的家長, 孩子小的時候不設防。 但當他漸漸長大, 總能在做錯事的時候得到太多的迴旋餘地。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 這些做法無異於嬌慣, 只不過它們更加隱蔽, 在“讓孩子快樂“的美好願望的掩護下看上去更加合理。 但就是這種隱形的嬌慣, 剝奪了孩子承擔和面對的機會與能力。

被嬌慣孩子的5個指標--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下面的表現, 可就要注意啦!

1、 孩子哭哭啼啼或者暴跳如雷, 直到他得逞。

大發脾氣是兩三歲孩子經常做的事, 但如果到了五六歲還這樣, 就要注意了, 因為孩子已經發現這招很奏效。

2、 孩子很難交朋友, 或者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永遠被滿足, 就會讓孩子不願意遷就他人, 進而成為不受大家歡迎的人。

3、 房間裡已經全是玩具, 但他還想要更多。

如果是這樣的話,

就等於是在告訴孩子他可以不勞而獲。

4、 孩子是個胖敦兒或者有個圓鼓鼓的肚子。

要反思一下, 是不是給孩子太多對健康不利的罐裝、膨化食品等, 但卻可以滿足口舌之欲的食物?

5、 孩子希望你做那些他自己就能完成的事情。

衡量一下現在做的事情, 是不是孩子的能力已經完全可以達到, 家長們經常低估了孩子的執行能力。

TIPS:滿足的尺度在哪裡?

●滿足的真正含義在心理層面而不是物質層面。

及時滿足的真正含義, 是孩子表達自己需要的時候, 及時給予回應和肯定, 如果能做到就去做, 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難, 也無需勉強。

● 滿足需要, 是説明孩子建立規則的自然情境和教育機會。

滿足孩子需求這件事上, 和孩子的溝通很重要, 底線也好、規則也罷, 都不完全是來自家長的強加, 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表達, 一起商定的結果。

擴展閱讀:

這7件事決不能縱容孩子, 出現3個家長絕不能手軟, 該“打”就要打

聰明媽媽從來不吼孩子, 6招輕鬆解決孩子暴脾氣!值得家長們學習

猛戳【瞭解更多】,寶貝TA,趁現在。

猛戳【瞭解更多】,寶貝TA,趁現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