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的20年看集運市場走向

距離上海航運交易所正式發佈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已經20年了。 如果從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的視角來看, 這20年裡集運市場跨越了5個週期, 那未來呢?

從CCFI的20年看集運市場走向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1998年4月13日, 上海航運交易所正式發佈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 這是上海航運交易所, 也是中國發佈的第一個國際航運運價指數。 當我們回首過去的20年, 發現CCFI的發佈是一個起點, 代表著中國航運全面融入全球, 代表著中國貿易引領全球航運, 代表著中國價格影響全球。

1998年4月13日, CCFI首發儀式編委會成員單位合影留戀

從CCFI看週期

價格指標天然具有週期性, 當運價指數資料積累到一定時期, 就能很好地回溯市場的歷史週期。 CCFI自1998年發佈至今已經20年, 集運市場大致經歷了5個週期, 第6個週期從2016年開啟。 CCFI完整地反映出了這些週期的特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

需求端主導集運市場, CCFI的三起三落真實地反映出了全球貨物貿易的發展和集裝箱運輸需求的變化對市場的作用。 此階段中, 三次上升的特點有所不同:從1998年的快速上升並長期保持, 到2002年起的緩慢爬升, 再到2006年起的震盪攀升, 每次上升的難度在增加。 原因在於供給端船隊規模快速增長。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 集運市場需求增長基本保持在10%左右, 而供給的增長從5%升至15%。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 集運市場需求增長的驅動力明顯減弱(增幅縮窄至0~5%區間內),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市場的提振發揮了主導作用(供給增長從10%降至5%以下)。 此階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體現在:撤銷新船訂單、推遲新船交付;以經濟航速航行;船舶大型化、節能化;組成更為強大的航運聯盟和並購重組等。

但改革空間越來越窄, 提振作用越來越弱, 從2012年的明顯拉升到2014年的寬幅震盪, 再到2016年的連續探底。

從CCFI看應用

如果把集運市場看作一個系統, 當系統複雜性增強後, 作為系統中的個體, 都在思考如何適應這種複雜性, 而不是妄想控制這個市場。 而應用指數的本質就是以不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 從而最終獲得確定的結果。

CCFI是政府機構作為市場宏觀調控的決策參考。 2013年, 海關總署將CCFI應用於其發佈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的編制中。 2014年9月30日, 上海航運交易所與國家統計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上海航運交易所被國家統計局授予“國家統計局大資料合作平臺單位”,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運價指數納入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價格統計報表, 成為國民經濟價格體系中服務業價格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現貨運輸市場上, CCFI已成為港航企業、貿易企業、證券投行等業內外人士第一時間瞭解市場動態、把握市場走勢的重要指標。 彭博社表示:“上海航運交易所的指數很受客戶歡迎。 CCFI等指數與國際其他機構德魯裡、WCI和CTS的集裝箱指數進行競爭, 我們樂於在彭博社上展現其更多的細節。 ”

對於班輪公司而言, 在動盪的市場態勢下, 現貨合同的簽署已越來越多地與運價指數掛鉤, 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為此專門修改了規則。 FMC前主席李丁斯基曾經表示:“美國進口商和出口商都從我們規則(允許指數掛鉤協定備案模式)的改變中獲利,

這一監管自2012年開始生效。 上海航運交易所在這方面發揮了帶頭作用, CCFI是最受貨主歡迎的選擇。 ”馬士基航運也曾表示:“我們在中國市場的CIF會選擇與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掛鉤。 採用指數掛鉤合同可以使合同期內的執行價格反映市場變化的實際情況,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於運價波動給班輪公司及客戶帶來的損失。 指數作為一個公開的市場參考值, 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 便於操作使用。 ”

對於整個行業發展來說, 運價指數掛鉤協議的應用推廣不僅順應了集運市場形勢的變化和發展, 更是創新性地提升了市場運作效率, 對促進集運業健康穩定發展、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資源配置能力和定價權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從CCFI看未來

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表示,集運市場從2016年觸底回升,到2017年景氣擴張,已經成為了業界共識。2018年,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方面,比如世界經濟、對外貿易的總體向好,運力供給的有效控制,班輪公司從競爭走向競合等,但前路仍然面臨一些不確定性風險,如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加劇、世界地緣政治衝突延續、全球人口進一步老齡化等。班輪公司唯有利用CCFI等運價工具在對市場需求、市場供給以及運價走勢等方面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未雨綢繆、因勢利導、合作共贏,才能在這個充滿風險和機遇的市場中生存與發展。

從需求端來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8年1月22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7年出現的更強勁增長勢頭將延續到2018年和2019年,因此該報告將兩年的全球增長率上調至3.9%(較秋季預測高0.2個百分點)。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的背景下,全球集運需求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據克拉克森預測,2018年全球集運需求同比增速為5.0%,增速雖然較2017年減少0.5個百分點,但仍高出2016年0.8個百分點。

從供給端來看,本輪週期的擴張一定程度上歸功於2016年以來交付運力的有效控制。2016年年底,運力增速僅為1.2%,較2015年年底的增速降低約7個百分點,為2017年集運市場的復蘇奠定了基礎。分析手持訂單量的增長與CCFI的相關性後得出的結論為:手持訂單量增長較CCFI滯後約18個月,即1年半。新一輪擴張週期中,2017年月均手持訂單量為295萬TEU,較2016年月均下降17%。必須注意到,隨著班輪公司兼併重組逐漸塵埃落定,企業運力規模的擴張計畫即將拉開帷幕。2018年,預計交付的訂單量為121.6萬TEU,同樣不考慮船舶拆解和推遲交付,預計至2018年年底的運力規模將達2204.3萬TEU,同比增長5.8%,增速較2017年增加2.0個百分點。因此,運力交付的彈性成為了集運市場走勢的不確定因素。

從運價走勢來看,當前市場運價的波動幅度明顯減緩,預示著班輪公司將從競爭走向競合。始於2015年的新一輪班輪公司的兼併重組浪潮高過前幾輪,集運市場的集中度明顯上升,CR5由2008年年底的46%升至2017年年底的67%,市場集中度已由低集中寡占型區間升至中(高)集中寡占型區間。隨之而來的是,2016年下半年起,歐美等主要航線運價波動性明顯降低,2017年,周波動幅度的季度均值更是降至5%以下。

CCFI自發佈後的20年裡,上海航運交易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集裝箱運價指數體系。2009年10月16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正式發佈;2014年11月27日,臺灣海峽兩岸間集裝箱運價指數(TWFI)正式發佈;2015年11月30日,中國進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ICFI)正式發佈;2015年11月30日,東南亞集裝箱運價指數(SEAFI)正式對外試運行。

2017年7月7日,“上海航運指數(SHSI)”商標註冊成功,包含集裝箱運價指數在內的“SHSI”體系,至今已經覆蓋17大類、200餘個價格指標。張頁表示,未來三年上海航運交易所將提高指數國際影響力,推動指數品牌“國際化”;做精運價指數,打造指數品牌的“專業化”;豐富指數體系,提升指數品牌的“序列化”。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SHSI”為品牌的“上海價格”,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資源配置能力。

從CCFI看未來

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表示,集運市場從2016年觸底回升,到2017年景氣擴張,已經成為了業界共識。2018年,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方面,比如世界經濟、對外貿易的總體向好,運力供給的有效控制,班輪公司從競爭走向競合等,但前路仍然面臨一些不確定性風險,如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加劇、世界地緣政治衝突延續、全球人口進一步老齡化等。班輪公司唯有利用CCFI等運價工具在對市場需求、市場供給以及運價走勢等方面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未雨綢繆、因勢利導、合作共贏,才能在這個充滿風險和機遇的市場中生存與發展。

從需求端來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8年1月22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7年出現的更強勁增長勢頭將延續到2018年和2019年,因此該報告將兩年的全球增長率上調至3.9%(較秋季預測高0.2個百分點)。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的背景下,全球集運需求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據克拉克森預測,2018年全球集運需求同比增速為5.0%,增速雖然較2017年減少0.5個百分點,但仍高出2016年0.8個百分點。

從供給端來看,本輪週期的擴張一定程度上歸功於2016年以來交付運力的有效控制。2016年年底,運力增速僅為1.2%,較2015年年底的增速降低約7個百分點,為2017年集運市場的復蘇奠定了基礎。分析手持訂單量的增長與CCFI的相關性後得出的結論為:手持訂單量增長較CCFI滯後約18個月,即1年半。新一輪擴張週期中,2017年月均手持訂單量為295萬TEU,較2016年月均下降17%。必須注意到,隨著班輪公司兼併重組逐漸塵埃落定,企業運力規模的擴張計畫即將拉開帷幕。2018年,預計交付的訂單量為121.6萬TEU,同樣不考慮船舶拆解和推遲交付,預計至2018年年底的運力規模將達2204.3萬TEU,同比增長5.8%,增速較2017年增加2.0個百分點。因此,運力交付的彈性成為了集運市場走勢的不確定因素。

從運價走勢來看,當前市場運價的波動幅度明顯減緩,預示著班輪公司將從競爭走向競合。始於2015年的新一輪班輪公司的兼併重組浪潮高過前幾輪,集運市場的集中度明顯上升,CR5由2008年年底的46%升至2017年年底的67%,市場集中度已由低集中寡占型區間升至中(高)集中寡占型區間。隨之而來的是,2016年下半年起,歐美等主要航線運價波動性明顯降低,2017年,周波動幅度的季度均值更是降至5%以下。

CCFI自發佈後的20年裡,上海航運交易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集裝箱運價指數體系。2009年10月16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正式發佈;2014年11月27日,臺灣海峽兩岸間集裝箱運價指數(TWFI)正式發佈;2015年11月30日,中國進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ICFI)正式發佈;2015年11月30日,東南亞集裝箱運價指數(SEAFI)正式對外試運行。

2017年7月7日,“上海航運指數(SHSI)”商標註冊成功,包含集裝箱運價指數在內的“SHSI”體系,至今已經覆蓋17大類、200餘個價格指標。張頁表示,未來三年上海航運交易所將提高指數國際影響力,推動指數品牌“國際化”;做精運價指數,打造指數品牌的“專業化”;豐富指數體系,提升指數品牌的“序列化”。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SHSI”為品牌的“上海價格”,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資源配置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