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周朝三太”母儀天下 “太太”稱呼的由來

為什麼中國人管妻子都叫太太、內人。 據說, “太太”一詞源自“周朝三太”, 即太薑、太妊、太姒。 這三位妻子都非常偉大, 分別是周朝八百年江山開基創業的前三位君王——太王、季曆、文王的妻子。 婆媳三代, 個個誠莊恭敬, 行為處處合于道德規範。 “三太”母儀天下, 施化家國, 為天下女子所效法, 後世便尊自己妻子為太太, 希望自家妻子的賢德可比這三位國母。

太姜是周太王的後妃, 她的兒媳是太妊, 孫媳是太姒, 合稱“三太”, 是周朝三位開國先君的夫人、母儀天下的典範, 輔佐和教化了開萬世太平的幾位君王, 成就了周公的聖德。

而周公被尊為儒學奠基人, 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

周室由古公亶父(太王)到季曆、文王三代, 都有賢妻良母助興周室, 所以能形成姬周八百年的社稷, 這都是由其先輩“齊家、治國”的德育教化而來。

太薑的貞順之德

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的夫人、王季(姬姓,

名季曆, 又稱周公季)的母親。 作為有邰氏之女, 太姜端莊美麗, 性情貞靜柔順。

太薑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個兒子, 她能夠以身作則教導兒子, 使他們從小到大在品德行為上都沒有過失。 太王鍾愛王季的兒子姬昌, 太伯和仲雍為了讓位給弟弟王季,

以便傳位於姬昌, 兄弟倆一起逃到荊蠻之地, 成為了兄弟禮讓友愛的千秋佳話。 這一切與母親太姜對兒子良好的教育分不開。

太姜是丈夫賢明的輔佐, 她以貞順的女德成為丈夫的左膀右臂, 是周朝始創基業時的賢德婦人。

太妊端良的胎教

太姜的兒媳太妊是摯任氏的二女兒, 是王季的夫人、 周文王的母親。 太妊生性端正嚴謹、莊重誠敬, 凡事合乎仁義道德才會去做。

她懷孕後, 眼不看惡亂之色, 耳不聽淫佚之聲, 口不出喧鬧之言, 以此對孩子進行胎教。 她在豬舍小解時, 生下了文王。 文王出生後聰慧而聖明, 母親太妊在教導他時, 教一而能識百, 後來終於建立了周王朝。 所以, 人們認為太妊善於胎教。

古人認為, 婦人懷孩子, 應當不側身而眠、不坐在席邊, 立不擋路, 不吃怪異食物;食物切不正不吃, 筵席擺不正不入座, 眼不看邪色, 耳不聽淫聲。 夜間便讓瞽者誦讀詩句、說正事, 這樣的話, 方能生下面貌端莊、才德過人的孩子。

所以, 在懷孩子的時候, 感知事物一定要謹慎,

感知善的事物則孩子必善, 感知惡的事情則孩子必惡。 孩子的形容和聲音與萬物的形和聲往往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大多是母親感知的結果。 文王的母親太妊, 可謂知道以萬物而教化的道理。

仁慈賢德的太姒

太姒, 生卒年不詳, 姒姓, 出生在夏朝國王大禹的後代有莘氏(今陝西渭南市合陽縣東王鄉莘裡村)部落。

史傳周文王的夫人太姒貌若仙女, 德配天地, 仁愛和順, 深明大義;在娘家時生活儉樸, 對塾師畢恭畢敬, 待人溫柔和氣, 聲名遠播。

文王青年時在古郃陽渭水之濱偶遇太姒,驚為天人,頓生愛慕之心。 後得知太姒仁愛而明理,生活儉樸,西伯昌(即文王)決定迎娶太姒。

入門之後,太姒敦厚溫柔,極盡婦道,深受愛戴。 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內,後來稱妻子為“內人”又稱“內子”,稱丈夫為“外子”,據說也是由此而來。

太姒成為文王夫人後,賢淑有加。 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妊的德音,並繼承了她們完美的德行。 她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從無失禮和過失,且篤行子女之孝道,經常回娘家探望和安慰父母,每次都事先讓女先生去轉告文王。 太姒能夠以婦禮婦道教化天下,被人們尊稱為“文母”。

太姒全力以赴地協助文王,把皇宮內院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得文王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能夠專心致志地治理國家,因此德政流布、教化大興。 她被後人尊為“周十臣”(周朝十位著名大臣),是周十臣中唯一的女性。

在太姒和眾多文武臣的悉心輔佐下,周國發展勢頭鼓舞人心。 到文王晚年時,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了。 後來武王伐紂滅商,建立了大周王朝。

《列女傳》故事後的頌文說:“: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大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意思是說:周室的興起,文王、武王能成就大業,皆因為太薑、太妊、太姒。 在周室這三母中,太姒是其中最賢的一個。

現代人大多以“老婆”、“親愛的”等詞彙稱呼妻子,雖然甜蜜,但卻少了一種含蓄。 古人以“太太”、“內人”向外人稱呼妻子,雖然略顯拗口,稱謂背後卻包含了不忘恩情與賢德的意義,可說是別有雅趣。

文王青年時在古郃陽渭水之濱偶遇太姒,驚為天人,頓生愛慕之心。 後得知太姒仁愛而明理,生活儉樸,西伯昌(即文王)決定迎娶太姒。

入門之後,太姒敦厚溫柔,極盡婦道,深受愛戴。 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內,後來稱妻子為“內人”又稱“內子”,稱丈夫為“外子”,據說也是由此而來。

太姒成為文王夫人後,賢淑有加。 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妊的德音,並繼承了她們完美的德行。 她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從無失禮和過失,且篤行子女之孝道,經常回娘家探望和安慰父母,每次都事先讓女先生去轉告文王。 太姒能夠以婦禮婦道教化天下,被人們尊稱為“文母”。

太姒全力以赴地協助文王,把皇宮內院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得文王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能夠專心致志地治理國家,因此德政流布、教化大興。 她被後人尊為“周十臣”(周朝十位著名大臣),是周十臣中唯一的女性。

在太姒和眾多文武臣的悉心輔佐下,周國發展勢頭鼓舞人心。 到文王晚年時,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了。 後來武王伐紂滅商,建立了大周王朝。

《列女傳》故事後的頌文說:“: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大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意思是說:周室的興起,文王、武王能成就大業,皆因為太薑、太妊、太姒。 在周室這三母中,太姒是其中最賢的一個。

現代人大多以“老婆”、“親愛的”等詞彙稱呼妻子,雖然甜蜜,但卻少了一種含蓄。 古人以“太太”、“內人”向外人稱呼妻子,雖然略顯拗口,稱謂背後卻包含了不忘恩情與賢德的意義,可說是別有雅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