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深喉|四大「流量小生」已成「昨日黃花」!劉昊然胡一天們正在成為「新勢力」

作者:耿淩波

文章轉載已獲得原作者授權

這樣的巨量數字背後, 與其說是新興互聯網場景下的造星魔法, 不如說是「年輕勢力」本身, 這座巨大金礦所散發出的誘惑力。 從前兩年常常掛在嘴邊的「歸國四子」、「四大流量」、「頂級流量」, 到近一年來提及最多的「小哥哥」、「小奶狗」、「小狼狗」, 粉絲的審美日益趨向於年輕化, 甚至不知不覺中, 前者已經淪為「昨日黃花」。

究竟造成流量更迭速度加劇的原因是什麼?對整個娛樂產業而言這樣的變化又意味著什麼?

「四大流量」成昨日黃花,

「年輕偶像」強勢崛起?

但是, 自從鹿晗公佈戀情之後, 伴隨「頂級流量」一同被終結的, 似乎還有屬於他們的黃金時代。 肉眼可見, 頂點過後是下坡路, 「老一輩」的流量小生聲量漸小。

當吳亦凡變身成熟偶像, 不再引爭議、搞事情;當楊洋、李易峰, 作品產出週期越來越長。 對於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來說, 他們正被不留痕跡地遺忘。

在今年年初, 自媒體明星資本論統計的一張「流量明星核心粉絲規模圖」中, 能明顯看到這樣的趨勢,

明星當中的「年輕勢力」躥升速度迅猛。 其中, 擁有良好國民基礎的TFBOYS盤旋在流量圈上游, 以蔡徐坤、胡一天、劉昊然、白敬亭、吳磊為代表的「新生代」紮根中上游, 且時刻保持著與三小只一爭高下的勢頭。

這些人裡面, 有的群眾基礎扎實, 早早亮出肌肉, 比如家喻戶曉的弟弟組合TFBOYS;也有的路人緣十足、作品過硬, 比如, 劉昊然、白敬亭、吳磊。 除此之外, 那些「不走尋常路」的年輕勢力更加值得關注。

他們有的, 撿起「大流量」不屑一顧的網劇作為載體走紅, 比如憑藉「致我們單純的下美好」崛起的胡一天, 如今堪稱流量界的中流砥柱, 甚至一度衝擊「明星權力榜」榜首;有的出道過程坎坷,比「大流量」更珍惜粉絲的愛戴,比如在「偶像練習生」以C位出道的蔡徐坤,在偶像這條路上「久經沙場」,前後參加了「向上吧!少年」和「星動亞洲」。

最後是一邊和經紀公司打官司,一邊以個人練習生的身份和100個人爭奪9個出道名額。

事實證明,「四大流量」的隕落,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流量明星」加速反覆運算背後:

「偶像」的錯位和粉絲經濟的脆弱

對於粉絲來說,選擇「流量」更像是一次風險投資。

原因在於,「流量」本質其實是介於「偶像」和「演員」之間。它既承載著粉絲對「完美人設」的期待,也承載著來自主流審美的壓力。團隊包裝、運營得當,「流量」既能收穫資本的垂青,又能收穫輿論的認可。稍有差池,就有可能萬劫不復。因此,一個成功的「流量」更像是一個好「作品」,背後是整個團隊齊心協力運作的結果。

當「流量」盲目放大自身價值、脫離團隊運營,後果可想而知。

要知道,主流要靠真誠和實力打動,好的表演需要摘下面具;但同時,粉絲經濟又敏感、脆弱,商業價值佔據前沿的「流量」不允許脫離人設,二者就像一對兒敏感的矛盾體。這就導致,流量明星和專業演員相比,永遠沒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而和專業偶像相比,他們又沒有足夠的耐心。

這也就從側面解釋了,為什麼曾經叱吒華語影視圈的「四旦雙冰」紅了幾十年,都沒有後輩能夠超越,直到主動退居二線才迎來換屆。但即便如此,國內實力派女演員仍然出現了斷層。但像吳亦凡、鹿晗,哪怕談個戀愛或者稍微減少活動,就被「後來者居上」。這在本質上,是違背了他們身上偶像屬性的職業操守。

一邊是流量不愛惜自己的「人設」,花樣「自刀」;另一邊,隨著新興互聯網場景的豐富和智慧化工具的反覆運算,一大波「年輕新勢力」如同雨後春筍般崛起。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大家對「偶像的誕生」還停留在「明日之子」創新開闢三重賽道,甄選「圈層偶像」的層面上。今年開年,「偶像練習生」炒火了「全民製作人」的概念,讓「偶像」真正實現了從「看著別人選」到「自己親自養」的變革,其前所未有的強大「互動性」,可以說是對粉絲經濟運營的一次顛覆。

「從遙望到走進,我們用了20年。」

用「開心辭典」製片人劉正舉曾評價「直播答題」的一句話來說:「新媒體終於拿起互聯網+互動的超強武器了,這是方向。」如今,套用「全民製作人」概念對粉絲經濟的影響同樣適用。

「偶像歸位」下一步:

「物化偶像」的邊界設在何處?

國家對網生內容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了,整個趨勢表明,只有從根本上端正態度,杜絕粗製濫造和擦邊球,謀求內容本質的正向發展,才是長遠之計。

對應地,有媒體提出了「讓偶像歸位」的說法。

長期以來,「流量」佔據著「偶像」和「演員」的雙重身份,使得亂用替身、隨意摳圖等行業亂象攪混市場。或許讓「偶像」、「演員」各自歸位,專注本職發展,才能還彼此一份純淨空間。同時,也避免了流量在沒有能證明自己是實力派的作品之前,提前立起「叫我人民藝術女演員」這種嘩眾取寵的flag,造成場面失控。

但是,「偶像」歸位之後,粉絲經濟該如何運營才能實現健康、正向的發展,或許會成為平臺方和經紀公司思考的下一個問題。前段時間,就在「偶像練習生」的聲量達到如日中天之際,卻因為出售偶像「制服貼片」的問題引起軒然大波,甚至一度讓粉絲界,引起粉絲界強烈反感,甚至怒斥平臺,「物化偶像」的邊界設在何處?

但作為一個局外人,理智客觀的來看待這件事情,「制服貼片」說到底,無非是「偶像」作為一個人物IP,他的衍生品之一。但站在粉絲的角度,有這樣質疑和討伐的聲音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前面提到過,粉絲經濟本身就更加考驗團隊和平臺的運營能力。

如何找到恰當的方式,實現商業化與粉絲情緒之間的平衡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招聘欄

「娛樂調查局」現招新媒體內容編輯、視頻後期若干,簡歷和作品發往hr@staff-smartfun.com,敬候您的到來。

娛樂調查局

你的過去我不願過問

那是你的事情

你的未來我希望參與

這是我的榮幸

公眾號版權歸娛樂調查局創作團隊所有

任何組織、機構及個人不得擅自轉載或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我們

yulediaochaju@sina.com

娛樂獨角獸:聚焦于文娛領域創業和深度公司報導,發掘下一個娛樂產業的“獨角獸”。

甚至一度衝擊「明星權力榜」榜首;有的出道過程坎坷,比「大流量」更珍惜粉絲的愛戴,比如在「偶像練習生」以C位出道的蔡徐坤,在偶像這條路上「久經沙場」,前後參加了「向上吧!少年」和「星動亞洲」。

最後是一邊和經紀公司打官司,一邊以個人練習生的身份和100個人爭奪9個出道名額。

事實證明,「四大流量」的隕落,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流量明星」加速反覆運算背後:

「偶像」的錯位和粉絲經濟的脆弱

對於粉絲來說,選擇「流量」更像是一次風險投資。

原因在於,「流量」本質其實是介於「偶像」和「演員」之間。它既承載著粉絲對「完美人設」的期待,也承載著來自主流審美的壓力。團隊包裝、運營得當,「流量」既能收穫資本的垂青,又能收穫輿論的認可。稍有差池,就有可能萬劫不復。因此,一個成功的「流量」更像是一個好「作品」,背後是整個團隊齊心協力運作的結果。

當「流量」盲目放大自身價值、脫離團隊運營,後果可想而知。

要知道,主流要靠真誠和實力打動,好的表演需要摘下面具;但同時,粉絲經濟又敏感、脆弱,商業價值佔據前沿的「流量」不允許脫離人設,二者就像一對兒敏感的矛盾體。這就導致,流量明星和專業演員相比,永遠沒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而和專業偶像相比,他們又沒有足夠的耐心。

這也就從側面解釋了,為什麼曾經叱吒華語影視圈的「四旦雙冰」紅了幾十年,都沒有後輩能夠超越,直到主動退居二線才迎來換屆。但即便如此,國內實力派女演員仍然出現了斷層。但像吳亦凡、鹿晗,哪怕談個戀愛或者稍微減少活動,就被「後來者居上」。這在本質上,是違背了他們身上偶像屬性的職業操守。

一邊是流量不愛惜自己的「人設」,花樣「自刀」;另一邊,隨著新興互聯網場景的豐富和智慧化工具的反覆運算,一大波「年輕新勢力」如同雨後春筍般崛起。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大家對「偶像的誕生」還停留在「明日之子」創新開闢三重賽道,甄選「圈層偶像」的層面上。今年開年,「偶像練習生」炒火了「全民製作人」的概念,讓「偶像」真正實現了從「看著別人選」到「自己親自養」的變革,其前所未有的強大「互動性」,可以說是對粉絲經濟運營的一次顛覆。

「從遙望到走進,我們用了20年。」

用「開心辭典」製片人劉正舉曾評價「直播答題」的一句話來說:「新媒體終於拿起互聯網+互動的超強武器了,這是方向。」如今,套用「全民製作人」概念對粉絲經濟的影響同樣適用。

「偶像歸位」下一步:

「物化偶像」的邊界設在何處?

國家對網生內容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了,整個趨勢表明,只有從根本上端正態度,杜絕粗製濫造和擦邊球,謀求內容本質的正向發展,才是長遠之計。

對應地,有媒體提出了「讓偶像歸位」的說法。

長期以來,「流量」佔據著「偶像」和「演員」的雙重身份,使得亂用替身、隨意摳圖等行業亂象攪混市場。或許讓「偶像」、「演員」各自歸位,專注本職發展,才能還彼此一份純淨空間。同時,也避免了流量在沒有能證明自己是實力派的作品之前,提前立起「叫我人民藝術女演員」這種嘩眾取寵的flag,造成場面失控。

但是,「偶像」歸位之後,粉絲經濟該如何運營才能實現健康、正向的發展,或許會成為平臺方和經紀公司思考的下一個問題。前段時間,就在「偶像練習生」的聲量達到如日中天之際,卻因為出售偶像「制服貼片」的問題引起軒然大波,甚至一度讓粉絲界,引起粉絲界強烈反感,甚至怒斥平臺,「物化偶像」的邊界設在何處?

但作為一個局外人,理智客觀的來看待這件事情,「制服貼片」說到底,無非是「偶像」作為一個人物IP,他的衍生品之一。但站在粉絲的角度,有這樣質疑和討伐的聲音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前面提到過,粉絲經濟本身就更加考驗團隊和平臺的運營能力。

如何找到恰當的方式,實現商業化與粉絲情緒之間的平衡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招聘欄

「娛樂調查局」現招新媒體內容編輯、視頻後期若干,簡歷和作品發往hr@staff-smartfun.com,敬候您的到來。

娛樂調查局

你的過去我不願過問

那是你的事情

你的未來我希望參與

這是我的榮幸

公眾號版權歸娛樂調查局創作團隊所有

任何組織、機構及個人不得擅自轉載或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我們

yulediaochaju@sina.com

娛樂獨角獸:聚焦于文娛領域創業和深度公司報導,發掘下一個娛樂產業的“獨角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