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如何說動一個人去拯救世界?

1、

在《環太平洋2》裡, 主角傑克·潘特考斯受他死去的英雄父親影響, 對於做英雄拯救世界非常的排斥。

當然這都是套路, 最後主角昇華了,

然後改變了價值觀, 依然拯救了世界。

不過裡面有一個情節給我印象深刻。

大家都對於老英雄潘特考斯的演講和動員能力非常的崇拜, 不過主角是對之嗤之以鼻的, 覺得哪有一個動員演講, 就能讓大家都熱血沸騰, 然後看透生死, 投身拯救大業的?

當然看過電影的盆友們, 應該還記得, 最後主角一不小心就說了一段讓你我也熱血沸騰的經典動員演講。

為什麼說起這個呢?

因為當時我也懷疑, 像主角一樣天生會演講會動員的人, 是否因為天生就有一股領袖氣質呢?

像希特勒, 像馬丁路德金, 像奧巴馬, 這些人, 他們的演講具有說服力的根源是什麼呢?

如果換一個人, 放到同樣的位置上去, 是否還能獲得一樣的效果呢?

演講的魅力, 動員的效果, 在千萬人面前, 一呼百應的影響力, 來自於他們身上哪一部分呢?

這是一個問題。

2、

首先, 對於天賦論, 我從來都是懷疑的, 不排斥有些人天生顏值上具有親和力, 但是讓人信服的能力從來都是環境帶來的。

更不用說語言的魅力了, 語言的魅力大部分來自於長期的練習。

那除去純技巧的語言魅力外, 是什麼讓一個人身上的領導力魅力如此的耀眼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因為語言的影響力, 除了語言本身的邏輯和鼓動力以外, 演講者本身自帶的勢能才是關鍵。

在《環太平洋2》裡面, 如果最後動員的人不是傑克·潘特考斯, 而是那個小姑娘, 那麼大家也許起哄的居多。

那麼演講者身上的勢能需要怎麼去構建起來呢?

我覺得主要分四步, 第一、取得信任, 第二、開始承擔責任, 第三、用價值觀和利益聯結起一群人, 然後第四、有一個具體的行動計畫。

在接下來, 才是演講和動員的時刻。

這個時候你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 開始的演講和動員, 才能讓人熱血沸騰的, 才能讓人幹勁十足。

如果我們去剖析好萊塢英雄片, 你會發現裡面任何一支小團隊作戰, 前期都需要那麼一個過程。

首先取得信任, 這些有很多模式, 讓對方接受你這個人是關鍵, 融入進去才有下一步。

然後就是承擔責任, 這是從相識, 到被認可的過程, 從普通人到英雄的過程, 從團隊一員到領導者的過程, 這時候你的語言才開始有了力量。

因為責任,

所以有權利。

接下來第三步, 讓大家跟著你幹, 好萊塢電影裡的團隊標配基本上是由價值觀組合到一起的, 當然利益是底層, 你用畫大餅的方式可以忽悠人一時, 但是不能忽悠一世, 價值觀是每個人對於任務的價值排序, 如果沒有利益在底層托底, 很容易在關鍵時候崩盤。

這也是為什麼職場中團隊利益分配的重要性了。

最後還有就是, 一個明確而具體的計畫的重要性, 讓大家知道下一步幹什麼?才能讓大家往前沖呀, 才能讓大家有足夠的信心呀。

最後才是給大家鼓勁的時候。

3、

就像我們只記住了電影裡那激動人心的動員一樣, 歷史記住的畫面裡, 印象深刻的也是那些演講的畫面。

但是真正起作用的, 是演講背後多少細節的積累,

多少辛苦的付出, 多少利益的妥協。

在演講現場, 動員現場那些熱血沸騰的場面, 總是會讓我產生認知的偏差, 覺得語言的魅力是如此的動人。

但是真正能讓大家行動的語言, 都是建立在語言背後所準備的一切。

演講和動員就像團隊出征前的“buff”, 可以讓你有百分比上幾個點的增幅, 但是真實的實力依然來源於團隊整體的實力和準備。

而且, 有時候演講更像是一個儀式感, 一種讓事情發生的儀式感。

所有的情緒都是短暫的, 我們的大腦對於所有的情緒不管開心還是不開心, 都有一套均值回歸系統。

那麼當情緒褪去, 還能讓你為之奮鬥的, 才是真正我們應該去關注的。

比如對於領導者的信任, 對於團隊其他成員的信任。

比如對於你要做的事情的信仰,對於未來回報的期望。

比如對於這項任務詳細計畫的信心,對於這種一切皆在掌握的確定性的安心。

一件事情成功或者失敗,相關性的因素很多,看到也很簡答,但是因果性的因素卻很難。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儘量去挖掘更多的相關性因素,儘量給予一個客觀的百分比,然後去一個個的試,一個個的努力,讓成功的概率高那麼一點點。

而已。

比如對於你要做的事情的信仰,對於未來回報的期望。

比如對於這項任務詳細計畫的信心,對於這種一切皆在掌握的確定性的安心。

一件事情成功或者失敗,相關性的因素很多,看到也很簡答,但是因果性的因素卻很難。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儘量去挖掘更多的相關性因素,儘量給予一個客觀的百分比,然後去一個個的試,一個個的努力,讓成功的概率高那麼一點點。

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