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老土布遇到新時代——再“土”也能出新“彩”

春秋時期, 晉國中軍主帥正卿欒書(諡號武子), 建為欒邑, 欒城由此得名。 漢代名將柴武、唐代宰相蘇味道、元代數學家李冶、紅巾軍起義領袖韓山童、韓林兒父子等均為欒城人。 歷史留給欒城清明橋、文廟大成殿等眾多的文化遺跡, 同時也留下寶貴的石家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布。

長城網訊(記者 賈芳 見習記者 董達)土布, 成熟於元明時期, 當時的土布已經顯現出在人們生活、服飾方面的重要地位, 到了清代, 老土布在作為宮廷貢品的同時, 還用作和其他國家交換禮品的國禮。

隨著紡織機械的出現,

成本低、價格低的機械紡織布逐漸替代了幾千年來人們使用的土布, 使得老土布越來越遠離人們的視線。

非遺專家參觀土布製作流程。 賈芳 攝

重拾愛好 “鞋匠”變“織女”

在石家莊欒城區, 出生在這裡的馮霞深深愛著這片土地——在這裡, 她從事軍品鞋服製作,

每年利潤不菲。 但在2015年, 開了25年鞋廠的馮霞決定響應政府號召,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 關閉鞋廠, 轉行!

轉行做什麼呢?展會上的一次偶遇讓她打開了思路。 那是幾個國外客商, 對國內的傳統織物特別感興趣。 看著他們熱切的目光, 馮霞想到了家鄉的傳統織物——土布。

1969年出生于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的馮霞, 家庭條件並不富裕。 像很多家庭一樣, 為滿足整個家庭穿衣用布的需要, 長輩們用紡車織布的場景深深印在她的腦海中。 馮霞回憶道:“小時候姥姥和媽媽都是自己織布, 那時候看到織布的機器總是特別好奇, 就偷偷地自己嘗試, 不過大人們總是怕我把機器弄壞。 ”對馮霞而言, 從那時起, 她已經對手工織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歲月如流水, 2015年, 馮霞下定決心拾起兒時的愛好, 做自己喜歡的事——手工織布。 現在, 馮霞已經成為土布第四代非遺傳承人。

清新、淡雅, 手感柔軟, 馮霞織出的土布有著小清新的“文藝范兒”。 “臺灣的客商特別喜歡這種布, 訂購量很大。 ”馮霞說。

“文藝范兒”的形成, 很重要的因素是彩棉。 馮霞通過中國農科院一位元教授瞭解、認識了彩棉, 馮霞下定決心把不用染色的彩棉當作土布的原材料。

“彩棉就是棉花本身的顏色, 絕不會出現褪色和掉色的情況。 ”馮霞介紹。

目前, 紡織土布所用的棉花主要有三個顏色:白、棕、綠。 其中白色最為常見, 棕色次之, 而綠色的主要產區在新疆, 相對而言, 供應量最少, 價格也最高。 “河北這邊主要種植白色和棕色的棉花,

綠色棉花在這裡產量很低, 品相也較差。 ”馮霞說。 在欒城彩棉種植基地, 馮霞種了100多畝的白色和棕色棉花, 用作天康三蘇彩棉土布的原材料。

馮霞說, 棕色棉花種植畝產大約在300斤左右, 而綠色棉花在新疆種植畝產也只有80斤左右。 “從一個棉花瓣變成棉線, 再由棉線紡織成布, 最後把布加工成不同的產品, 這其中凝結著中國女性的智慧, 也展現出中國女性吃苦耐勞的精神。 ”馮霞說。

創新產品。 董達 攝

創新融合 土布不再“土”

觸感粗糙、線條粗獷似乎成了土布的代名詞, 但天康三蘇彩棉土布已經脫去了“土”外套:它不僅披上了純天然彩色外衣, 還多了一些特別的印記——刺繡。

馮霞與另一位刺繡非遺傳承人高海俠合作的高顏值、高品質刺繡土布圍巾, 受到市場廣泛好評。 高海俠的文彩繡具有立體質感, 活靈活現的特點, 與土布結合在一起提高了產品的整體“顏值”。

“我有布有產品, 她有刺繡有技術, 取長補短, 融合創新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揚光大的一條新路。 ”馮霞說,非遺之間的合作賦予了產品更多的含義,也更好地完善了彼此的產品,能讓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更有助於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人們在追求美好環境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與自己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服裝和床品的品質,綠色環保、純天然無公害的土布回歸到人們的視線中,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和‘顏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馮霞這樣總結她的客戶們。

在全國各地參加的展會上,最令馮霞記憶深刻的就是客戶的新理念,新需求。只要是和布有關的展會,她都一定會去。“我能有今天的成績可以說是‘跑’出來的,展會上有最前沿的理念,有最新的市場需求,我只有瞭解了這些,才能讓彩棉土布走得更遠。”馮霞說。

天康三蘇彩棉土布作為極具特色的傳統工藝產品,受到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青睞,目前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及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馮霞說:“參加展會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也正是通過參加展會,使土布逐漸被國內外市場所認可。”

要得到市場的青睞,不僅要品質過關,產品“顏值”也很關鍵。天康三蘇彩棉土布通過和北京的設計團隊合作,用彩棉土布不僅做成了樣式精美的手提包、圍巾、衣服、床上用品,還做出了懶人沙發等生活休閒類家居產品,從而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通過不斷創新,天康三蘇彩棉土布開拓出一條附加值更高的產品鏈。

陽光下,細心梳理。董達 攝

土布織出農村姐妹增收路

彩棉土布有了好創意,也有了海內外銷路,如何紡織出高品質的土布成為馮霞思考的問題。

在當地,基本上每一位50歲以上的女性都會織布,並且手藝較為精湛。“這是我轉型創業的客觀基礎,做土布需要這些姐妹們!”馮霞說。

土布的織造工藝複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要經過軋花、彈花、整棉絮條、紡線、打線、染線、落線、整花型、整經做緯、闖杼、掏綜、栓機、織布、了機、修布等七十八道工序。“織布的活兒,年輕人都不願意幹。可能跟年輕人心氣勝、好奇心強有關係,她們都到市里去打工了。”“織女”石麗軍說。

石麗軍今年已經63歲,雖說上了歲數,但是織起布來絲毫不含糊,密密麻麻的棉線,她都要一根一根捋順。在這過程中,難免有斷線的情況,斷了就要從密密麻麻的棉線中找出接好。“這活兒雖說不算難,可是考驗人的性子。織布不僅要技術,還得要有耐心呢!”石麗軍說。

當記者問及石麗軍為何選擇到這裡織布時,“喜歡,就是喜歡織布,幹自己喜歡的事還能多賺些錢,這是多好的事啊!”她說。像石麗軍這樣,通過織布賺錢的還有周邊村鎮裡200多名中老年女性,她們通過自己的雙手織出了一條增收路。

“織布是細緻的手工活兒,每天每人最多只能織出7米左右。”馮霞告訴記者,一個月下來,每人可以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

“土布現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織土布不僅僅能賺錢,更有一種自豪感!想想我織出的布可能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了,織起布來都更帶勁兒!”石麗軍笑著說。

”馮霞說,非遺之間的合作賦予了產品更多的含義,也更好地完善了彼此的產品,能讓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更有助於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人們在追求美好環境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與自己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服裝和床品的品質,綠色環保、純天然無公害的土布回歸到人們的視線中,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和‘顏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馮霞這樣總結她的客戶們。

在全國各地參加的展會上,最令馮霞記憶深刻的就是客戶的新理念,新需求。只要是和布有關的展會,她都一定會去。“我能有今天的成績可以說是‘跑’出來的,展會上有最前沿的理念,有最新的市場需求,我只有瞭解了這些,才能讓彩棉土布走得更遠。”馮霞說。

天康三蘇彩棉土布作為極具特色的傳統工藝產品,受到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青睞,目前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及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馮霞說:“參加展會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也正是通過參加展會,使土布逐漸被國內外市場所認可。”

要得到市場的青睞,不僅要品質過關,產品“顏值”也很關鍵。天康三蘇彩棉土布通過和北京的設計團隊合作,用彩棉土布不僅做成了樣式精美的手提包、圍巾、衣服、床上用品,還做出了懶人沙發等生活休閒類家居產品,從而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通過不斷創新,天康三蘇彩棉土布開拓出一條附加值更高的產品鏈。

陽光下,細心梳理。董達 攝

土布織出農村姐妹增收路

彩棉土布有了好創意,也有了海內外銷路,如何紡織出高品質的土布成為馮霞思考的問題。

在當地,基本上每一位50歲以上的女性都會織布,並且手藝較為精湛。“這是我轉型創業的客觀基礎,做土布需要這些姐妹們!”馮霞說。

土布的織造工藝複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要經過軋花、彈花、整棉絮條、紡線、打線、染線、落線、整花型、整經做緯、闖杼、掏綜、栓機、織布、了機、修布等七十八道工序。“織布的活兒,年輕人都不願意幹。可能跟年輕人心氣勝、好奇心強有關係,她們都到市里去打工了。”“織女”石麗軍說。

石麗軍今年已經63歲,雖說上了歲數,但是織起布來絲毫不含糊,密密麻麻的棉線,她都要一根一根捋順。在這過程中,難免有斷線的情況,斷了就要從密密麻麻的棉線中找出接好。“這活兒雖說不算難,可是考驗人的性子。織布不僅要技術,還得要有耐心呢!”石麗軍說。

當記者問及石麗軍為何選擇到這裡織布時,“喜歡,就是喜歡織布,幹自己喜歡的事還能多賺些錢,這是多好的事啊!”她說。像石麗軍這樣,通過織布賺錢的還有周邊村鎮裡200多名中老年女性,她們通過自己的雙手織出了一條增收路。

“織布是細緻的手工活兒,每天每人最多只能織出7米左右。”馮霞告訴記者,一個月下來,每人可以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

“土布現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織土布不僅僅能賺錢,更有一種自豪感!想想我織出的布可能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了,織起布來都更帶勁兒!”石麗軍笑著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