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棣想為造反找理由,翻朱元璋編的書,終於在書上找到了

明朝朱棣想造反, 找不到恰當的理由。 他去翻他爹朱元璋編的書, 竟然在書中找到了。 朱元璋編的什麼書?他找到的理由是什麼呢?

朱元璋打下江山建立大明王朝後, 深知國有國法, 家有家規。 所以他不光親自督促編撰了《大明律》, 還為了能永保江山萬年長, 針對子嗣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皇明祖訓》做為家法。 本來, 他以為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誰知正是這本《皇明祖訓》, 給了朱棣反叛的藉口, 成功地奪取了皇位。

那麼, 《皇明祖訓》裡究竟說了什麼呢?

朱元璋的確是個很神奇的人物, 他出身貧寒, 小時候沒有上過學,

不過他是個非常好學的人, 在起義的時候, 就不斷地讓身邊文化高深的人給自己講史學, 吸取知識。

(畫像中愛學習的朱元璋)

通過不斷地學習, 朱元璋認為, 許多王朝覆滅, 很大原因出在皇室子嗣的身上。 所以他在建國後, 將國法與家法都當作大事,

兩手抓, 兩手都要硬。

洪武二年, 朱元璋把制定家規的事提到了議程上。

焦竑在《國朝獻徵錄》中, 就提到了朱元璋為了約束子嗣, 不讓他們胡作非為, 特意在全國選拔律法人才, 甚至屢次讓大臣四處查訪, 廣收天下精通律法的人。

經過嚴苛的挑選, 最終, 朱元璋確認了草擬團隊。 經過多年認真編撰, 再經過朱元璋反復修改, 最終在洪武六年確定下來。

書成之後, 朱元璋親自作序, 命禮部刊刻成書, 下發到皇室子孫的手中, 當時還不叫《皇明祖訓》, 叫《祖訓錄》。

洪武九年和洪武二十八年, 朱元璋又兩次對其進行了修改, 最終定稿後, 這才叫做《皇明祖訓》。

在《皇明祖訓》中, 朱元璋分了13章。 除了朱元璋寫的序占了一章, 其他內容包括《持守》《嚴祭祀》《謹出入》《慎國政》《禮儀》《法律》《內令》《內宮》《職制》《兵衛》《營繕》《供用》。

可以說, 朱元璋這套家法真正做到了事無巨細, 內容全面, 條令完善, 算得上是封建王朝家長制中的典範之作。

比如《持守》講的就是持身之道, 務必節儉;《謹出入》說的是後世的皇位繼承人不要輕舉妄動, 遇事要淡定有主意;《慎國政》說的是君王須廣有耳目, 要兼聽則明。

(洪武刻本《皇明祖訓》)

總之, 這本家法細化得很清楚。 不過, 因為規定得太過細化, 所以自從執行《皇明祖訓》後, 皇室成員們活得戰戰兢兢。 因為吃得鋪張了點, 或者穿得奢靡了點, 都會觸犯家規。 而朱元璋又是一位嚴苛的家長, 所以身為皇家子弟, 每時每刻都要夾起尾巴做人, 時刻提防自己不小心會被執行家法。

但是, 也有例外, 朱棣就從中看出了不一樣的門道。

朱元璋年老時, 將二十幾個兒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做藩王。 在眾多皇子中, 朱棣是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 他在統軍作戰上有過人的天賦, 因此, 朱元璋封他為燕王, 藩地北京, 對付北方蒙古人。

洪武二十五年,

朱元璋寄予了厚望的太子朱標因病去世。 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 內心無比悲痛, 著力培養朱標兒子朱允炆, 並在臨終前寫下遺詔:命朱標的嫡長子, 時年21歲的朱允炆繼位。

洪武三十一年, 朱元璋病逝, 朱允炆繼位, 是為建文帝。

朱允炆上臺後, 忌憚朱棣等藩王的勢力, 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削藩運動。

朱棣看不下去了, 他仔細翻閱《皇明祖訓》, 在中間找到一段:“如朝中無正臣, 內有奸惡, 則親王訓兵待命, 天子密詔諸王, 統領鎮兵討平之。 ”

也就是說, 皇帝身邊有奸臣, 那麼自己這個“親王”有權前往“清君側”。

(朱棣畫像)

同時,朱棣又翻到一句:“後世子孫不能變更祖宗之法。”

朱棣表示:“削藩就是對太祖皇兒的迫害,也就意味著變更了祖宗的法。”

建文元年七月,早就準備就緒的朱棣,打著“尊祖訓、親君側”的旗號,一路殺向都城南京,發動靖難之役,最終奪得皇位當了皇帝。

(參考史料:《明史·成祖本紀》)

(朱棣畫像)

同時,朱棣又翻到一句:“後世子孫不能變更祖宗之法。”

朱棣表示:“削藩就是對太祖皇兒的迫害,也就意味著變更了祖宗的法。”

建文元年七月,早就準備就緒的朱棣,打著“尊祖訓、親君側”的旗號,一路殺向都城南京,發動靖難之役,最終奪得皇位當了皇帝。

(參考史料:《明史·成祖本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