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陳忠康:不懂書法的人才會有那麼多禁忌

文 | 陳忠康

我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堅定而刻苦的學古派, 私意欽慕于如米芾、董其昌、王鐸、何紹基等一路學古出新的路數。 學書三十餘年, 一路過來, 摸爬滾打, 須臾未嘗離開古帖, 不同時期總在與形形色色的古人對話~~

陳忠康

有人看到我作品裡, 不光學魏晉, 唐宋, 甚至也學明清民國, 覺得很意外, 覺得有些不好理解。 其實, 我年輕時也一樣的, 心氣也很高, 非一流作品不學, 其他很不放在眼裡, 年少輕狂嘛。

我現在二流, 三流的也會寫寫, 我覺得都有可觀之處。 不知道我這樣形容對不對, 但這是我真實感受, 就是有時我也像蘇東坡說的“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玉皇大帝和乞丐, 都可以交往得很好。

陳忠康題跋詩

我現在看字也是這樣, 覺得天下沒有壞字, 覺得什麼都可以寫, 沒有禁忌。 有時, 我也覺得明清未必就比晉唐差, 比如我看沈曾植的字, 那種古樸開張, 天真爛漫, 感覺非常好, 甚至有時覺得比王羲之還好, 那種味道真的難以形容。

我認為, 當代人學書法, 不能割裂和當代及稍早一些的名家前輩的寫法, 因為時代相近, 容易學習, 容易獲得;不要一味只去學高古遙遠的東西, 因為往往難以體會, 學很多年都不成功。

我現在更想體驗整個傳統, 因為都是在傳統這個脈絡裡生長出來的, 我就都想摸一遍, 玩一玩, 哪個都想試試, 哪個角落自己也會想走進去看看, 可能會獲得很多不同的東西。

陳忠康題畫詩

我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很深, 喜歡辯證地看待問題,

辯證地看待古和今, 我們要努力去融合, 在帖學的脈絡裡去最終寫出自己的面貌, 即便時間比較緩慢。 看到事物陰的一面, 也一定會看到陽的那面。

就比如大字和小字一樣, 是有辯證關係的。 寫大字時會想到小字的寫法, 寫小字也會想到大字, 其實大字小字是相互促進的, 不能完全分開。 小字精微, 但也要有氣勢精神, 大字雄壯, 也應該有精緻的地方。

歷代的大家大師, 其實大小字都寫得非常好, 在他們那裡是成整體, 成系列的, 比如董其昌, 何紹基, 大小兼善。 尤其是董其昌, 有些大字, 那種虛靈空靈的感覺, 很少有人可以寫到這程度, 實在是好, 味道不會比王鐸的差。

陳忠康草書

我年輕時就寫大字, 後來也一直寫, 但很少拿出來, 別人見得少。 古人書寫大字小字, 經常有功能性的考慮, 從實用角度來寫, 所以各得其位, 非常符合它自身要求, 這也是我們當代人可能要思考的。

而作為老師, 對於教學, 我認為光教技法是沒用的, 所以我不是那麼著意於具體的技法教學。

書法需要沉潛體悟。老師的作用更應當只是一個仲介,把好的優秀的東西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看去學習。真正的優秀者,是通過老師引領後,去自學成才。所以學生內心的驅動力非常重要,就是他熱愛與否。如果真正熱愛,他是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學習,去深入,擋都擋不住。

陳忠康行書對聯

以我在溫州教學的經驗就可以看出來,成材率最高的是外地來學習的,比如陳明之,卿三彬,徐強,他們遠道而來學習,動力很大。所以,學習終究是自己的事,學生不是靠培養出來的。老師作為仲介,要善於去營造學習的氛圍,去開闊他們的眼界,但學生一定要多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我教學生,更在意宏觀的建構,審美能力的培養,而不只是計較細枝末節。學生還很年輕,路還長,引導一種正面的觀念很要緊。有時也鼓勵他們積極嘗試,像“試錯”一樣,有時知道路錯了走不通了,可能會收穫更大。我會盡心盡力地幫助學生,我真心希望學生超越自己,並不會像過去人說師徒相授還要“留一手”。如果學生可以超越自己,老師應該感到高興,感到驕傲。

陳忠康臨《祭侄文稿》局部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修養!字如其人是有道理的,關鍵是如何看待修養。不能把修養當成知識,當成理論,而是應該去修煉自己的心性,修煉人格。

通過讀書來明理,來懂得藝術和人生的道理,一通百通,觸類旁通。而讀書,我覺得對作為書法家來說,要駁雜,廣博,視野開闊了,眼光也就不一樣了。應該去形成一種健康的審美觀,變化自己的個人氣質。

陳忠康臨《得示帖》

關注百墨藝術,分享書畫之美!

書法需要沉潛體悟。老師的作用更應當只是一個仲介,把好的優秀的東西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看去學習。真正的優秀者,是通過老師引領後,去自學成才。所以學生內心的驅動力非常重要,就是他熱愛與否。如果真正熱愛,他是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學習,去深入,擋都擋不住。

陳忠康行書對聯

以我在溫州教學的經驗就可以看出來,成材率最高的是外地來學習的,比如陳明之,卿三彬,徐強,他們遠道而來學習,動力很大。所以,學習終究是自己的事,學生不是靠培養出來的。老師作為仲介,要善於去營造學習的氛圍,去開闊他們的眼界,但學生一定要多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我教學生,更在意宏觀的建構,審美能力的培養,而不只是計較細枝末節。學生還很年輕,路還長,引導一種正面的觀念很要緊。有時也鼓勵他們積極嘗試,像“試錯”一樣,有時知道路錯了走不通了,可能會收穫更大。我會盡心盡力地幫助學生,我真心希望學生超越自己,並不會像過去人說師徒相授還要“留一手”。如果學生可以超越自己,老師應該感到高興,感到驕傲。

陳忠康臨《祭侄文稿》局部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修養!字如其人是有道理的,關鍵是如何看待修養。不能把修養當成知識,當成理論,而是應該去修煉自己的心性,修煉人格。

通過讀書來明理,來懂得藝術和人生的道理,一通百通,觸類旁通。而讀書,我覺得對作為書法家來說,要駁雜,廣博,視野開闊了,眼光也就不一樣了。應該去形成一種健康的審美觀,變化自己的個人氣質。

陳忠康臨《得示帖》

關注百墨藝術,分享書畫之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