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海實體書店,春天裡漸次綻放

復旦大學周邊的志達書店, 探索更為智慧的新零售模式。

思 南書局成了梧桐樹下的書香風景。 (均書店方供圖)

■ 思南書局的一大亮點在於選書團隊, 上海有一批優秀的中青年作家、學者、評論家、翻譯家、出版人、媒體人, 由他們從不同專業領域推薦的書籍, 帶來了最新最好的成果, 相信會給更廣泛的讀者提供可信賴的閱讀路徑。

———孫甘露 知名作家

■上海新湧現的這批實體書店,

沒有一味追求大而全, 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積澱的專業化書店, 對培養市民閱讀興趣、提升社區文化品味, 大有裨益。

———陳子善 華東師大教授

■走進實體書店, 不同領域的書籍聚合、讀者與讀者、人與書的相遇, 會形成特殊的“氣場”, 這是哪怕能提供更方便購書資訊的網店所天然缺乏的。

———湯惟傑 同濟大學副教授

■本報記者 許暘

春花爛漫, 草木蔥蘢中, 伴隨著4·23世界讀書日愈來愈近的腳步, 上海近十家實體書店即將新開張或升級蛻變, 呈現出一片蓬勃生機。 無論是梧桐樹下“人文心臟”思南書局全新亮相、緊挨上海作協的作家書店揭開面紗、首家“新零售士”無人創意設計的志達書店, 還是鐘書閣徐匯店、隴上書店、大隱湖畔書局、簡屋書店、漫書咖龍湖天街店的漸次綻放,

它們正不斷拓展上海的書香版圖, 變身促進培育城市文化空間不可或缺的力量。

即將走入我們生活的書店“預告片”, 已在愛書人的朋友圈裡不斷刷屏。 而這批各具特色的實體書店正是滬上書店蓬勃發展的縮影———上海目前約有2200家擁有發行許可證的實體書店和發行企業, 國內知名品牌實體書店幾乎都花落滬上, 今年還將新增十餘家各種類型的實體書店, 從而打造城市新型閱讀文化品牌、文化樣本、文化地標。 不少學者談到, 很長一段時間, 書店被賣場的單一角色所遮蔽, 深陷價格戰泥淖, 如今, 書店不再僅僅是陳列售賣圖書的店鋪, 而是憑藉專業團隊的設計運營, 凸顯體驗感、多元化、高附加值,

探索出許多新的可能性。 在新一輪實體書店熱潮中, 書和書店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想像, 贏得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從2012年上海在全國率先出臺政策扶持實體書店, 去年發佈 《關於上海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 再到文創“50條”, 滬上書店與出版機構、社區、高校等公共文化資源的融合愈發緊密, “書店士”融合模式不斷創新, 上海正步入“加快建立佈局合理、結構優化、業態多元、充滿活力的新型實體書店發展格局”的快車道, 品牌實體書店建設成為推動全民閱讀、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力量。

為城市地標建築賦能本土書店品牌引領新風尚

“四年前思南讀書會創辦時, 我們就心心念念,

這裡何時能開出一家延伸讀書會品牌效應的實體書店。 夢, 終於實現了。 ”作家孫甘露是思南讀書會、思南書局策劃團隊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從一週一次的文化雅集, 到今年初持續了60天的思南快閃概念店, 再到每天開放10小時的思南書局實體店, 他和書店主辦方團隊一起見證了新書店的應運而生———思南書局既是上海書展·上海國際文學周、思南讀書會等公共閱讀活動的放大推廣, 也深度探索了城市文化空間的升級再造。

時下, 書店已成為深耕閱讀市場的前沿地帶。 隨著細分的文化需求湧現, 一些實體書店不再追求大而全, 在市場定位和遴選書目上日趨精細與垂直。 選書, 正是思南書局的一大特色。 一版一印的1886年30卷 《狄更斯全集》、1670年第一版斯賓諾莎的荷蘭文版 《神學政治論》、喬伊絲 《芬尼根的守靈夜》1935年第一個英文版本……這些令資深書蟲兩眼放光的珍藏版圖書, 都在書架上靜候知音。記者從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瞭解到,書店專門組建了選書專家團隊,兼具專業素養和國際眼光,隨時跟蹤、捕捉和遴選最新優質的中外文版圖書品種。

總面積約500餘平方米的思南書局,以陳列“文史哲藝”四大類別的近7000種精品圖書為主,中外文圖書比例約為6:4。如此高比例配置的中外文版圖書,將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目前實體書店的業態空白。書局還挑選了近200個版本的西文古董書與舊版書,為喜愛外文哲學、文學珍稀版本的收藏者提供了機會。值得一提的是,思南書局實體店已與英國知名學術人文書店品牌———倫敦書評書店結成“姐妹店”。思南書局開闢了專門空間設置倫敦書評書店新書專區,首批精心選了約500種英文版新書,並會定期更新。在上海社科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盛韻看來,恰如倫敦書評書店以講座和對話推動閱讀文化,思南書局同樣依託思南讀書會的定期沙龍活動,在讀者中積累沉澱了口碑。

而與思南書局相隔不遠的巨鹿路上,重新開業的作家書店牽動著文學愛好者的心。從曾經的上海作協“門市部”小店升級為煥然一新的實體書店,作家書店有望蛻變成為流動著文學盛宴的“作家俱樂部”。人們有理由相信,本土書店品牌將為城市地標建築賦能,上海文學創作和傳播的觸角將從“愛神花園”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高校周邊書店華麗轉身試水新零售打造智慧平臺

守候在復旦大學南區門口的志達書店,有著令人過目不忘的藍橙設計,這家開了14年的書店即將散發全新的科技感———顧客進店無需排隊結帳,通過商品識別以及刷臉支付技術,書店消除了“收銀”環節,用戶挑選完書籍後,只需要在結算通道稍作停留、刷刷臉部即可完成結算離開書店。

這是否意味著書店裡沒有店員?並不然。志達書店分上下兩層,樓下的圖書區域試水科技探索,樓上的悅悅書院則集聚了學者講座、影片放映會、作家對話等活動,線下體驗與線上便捷融為一體。上海悅悅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志達書店創辦人鄒斌在朋友圈裡感慨:“志達書店實現了從1.0版本到3.0版本的升級蛻變,將變為更溫暖、更開放、更智能的書店。”他說,讀者在書店的體驗不僅僅是挑書購書的環節,而是在現有交易體驗基礎上,擁有更輕鬆、時尚的愉悅感。

有業內人士分析,未來幾年書店業的一大趨勢,便是以文化消費為核心,完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慧共用平臺轉型,以技術應用和大資料驅動為支撐,成為新零售的關鍵載體。志達書店,正是天貓未來店無人技術方案首次賦能於線下實體書店,堪稱全新技術與傳統業態的融合。

高校周邊的更多書店正在華麗轉身。坐落于華東理工大學的隴上書店,店內專門設立了可容納近30至40人圍坐的沙龍區域,為舉辦文化講座、學術交流活動、公益講座等活動辟出空間。隴上書店發揮了背靠大學、出版社的資源優勢、作者優勢,將聯手社區、學區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新書發佈、講座等。作為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的自營書店,榮獲國家出版基金的“葉岩氣”專案、社會工作流派譯庫等學術著作、深受讀者喜愛的迪士尼系列、日漢對照名家名譯系列等,都將在書店重點陳列。巧合的是,隴上書店也考慮打造“實體書店士互聯網”的O2O模式的新零售,為讀者提供“網訂店取”、交易方式多樣化等個性服務。

據悉,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與市教委正聯合推動滬上高校校園實體書店建設,計畫2018年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周邊推出8至9家高校實體書店,為入駐的實體書店免費提供不少於200平方米的場地、5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力爭三年內實現本市60餘家高校實體書店全覆蓋。

文化磁場輻射更廣闊區域一棵樹到一片森林的書香成蔭

如今,上海新開設的實體書店更趨於向青年白領相對集中的城市副中心商圈、工業或科技園區、郊區等更廣闊的區域延伸。從一棵樹到一片森林的書香成蔭,上海延展了書店地域佈局半徑,覆蓋服務了更多讀者人群。

位於上海青浦區、即將亮相的簡屋書店,與此前已有的上海三聯書店、角裡書房,在當地交織成書店群落。籌備三年多的簡屋書店設立了海上文化書架專區,未來的系列文化沙龍活動,也側重於有關上海城市文化的探討。書店探索閱讀空間疊加文化體驗的功能,大大豐富了當地的公共文化內容供給。

不難發現,從圖書賣場蛻變為能呼吸、知冷暖的書香磁場,上海正賦予實體書店更多的文化體驗可能,書店也內化為都市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書香地圖不完全一覽

■思南書局

座標: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

■作家書店

座標:靜安區巨鹿路677號

■隴上書店

座標:徐匯區梅隴路142號華東理工大學南門

■志達書店

座標:楊浦區國權路525號(近政肅路)

■鐘書閣徐匯店

座標:徐匯區龍華中路759號綠地繽紛城一樓

■簡屋書店

座標:青浦區謝衛路1203號

■大隱湖畔書局

座標:浦東新區申港大道1號

■漫書咖龍湖天街店

座標:寶山區丹霞山路50弄1號龍湖天街2F

都在書架上靜候知音。記者從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瞭解到,書店專門組建了選書專家團隊,兼具專業素養和國際眼光,隨時跟蹤、捕捉和遴選最新優質的中外文版圖書品種。

總面積約500餘平方米的思南書局,以陳列“文史哲藝”四大類別的近7000種精品圖書為主,中外文圖書比例約為6:4。如此高比例配置的中外文版圖書,將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目前實體書店的業態空白。書局還挑選了近200個版本的西文古董書與舊版書,為喜愛外文哲學、文學珍稀版本的收藏者提供了機會。值得一提的是,思南書局實體店已與英國知名學術人文書店品牌———倫敦書評書店結成“姐妹店”。思南書局開闢了專門空間設置倫敦書評書店新書專區,首批精心選了約500種英文版新書,並會定期更新。在上海社科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盛韻看來,恰如倫敦書評書店以講座和對話推動閱讀文化,思南書局同樣依託思南讀書會的定期沙龍活動,在讀者中積累沉澱了口碑。

而與思南書局相隔不遠的巨鹿路上,重新開業的作家書店牽動著文學愛好者的心。從曾經的上海作協“門市部”小店升級為煥然一新的實體書店,作家書店有望蛻變成為流動著文學盛宴的“作家俱樂部”。人們有理由相信,本土書店品牌將為城市地標建築賦能,上海文學創作和傳播的觸角將從“愛神花園”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高校周邊書店華麗轉身試水新零售打造智慧平臺

守候在復旦大學南區門口的志達書店,有著令人過目不忘的藍橙設計,這家開了14年的書店即將散發全新的科技感———顧客進店無需排隊結帳,通過商品識別以及刷臉支付技術,書店消除了“收銀”環節,用戶挑選完書籍後,只需要在結算通道稍作停留、刷刷臉部即可完成結算離開書店。

這是否意味著書店裡沒有店員?並不然。志達書店分上下兩層,樓下的圖書區域試水科技探索,樓上的悅悅書院則集聚了學者講座、影片放映會、作家對話等活動,線下體驗與線上便捷融為一體。上海悅悅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志達書店創辦人鄒斌在朋友圈裡感慨:“志達書店實現了從1.0版本到3.0版本的升級蛻變,將變為更溫暖、更開放、更智能的書店。”他說,讀者在書店的體驗不僅僅是挑書購書的環節,而是在現有交易體驗基礎上,擁有更輕鬆、時尚的愉悅感。

有業內人士分析,未來幾年書店業的一大趨勢,便是以文化消費為核心,完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慧共用平臺轉型,以技術應用和大資料驅動為支撐,成為新零售的關鍵載體。志達書店,正是天貓未來店無人技術方案首次賦能於線下實體書店,堪稱全新技術與傳統業態的融合。

高校周邊的更多書店正在華麗轉身。坐落于華東理工大學的隴上書店,店內專門設立了可容納近30至40人圍坐的沙龍區域,為舉辦文化講座、學術交流活動、公益講座等活動辟出空間。隴上書店發揮了背靠大學、出版社的資源優勢、作者優勢,將聯手社區、學區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新書發佈、講座等。作為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的自營書店,榮獲國家出版基金的“葉岩氣”專案、社會工作流派譯庫等學術著作、深受讀者喜愛的迪士尼系列、日漢對照名家名譯系列等,都將在書店重點陳列。巧合的是,隴上書店也考慮打造“實體書店士互聯網”的O2O模式的新零售,為讀者提供“網訂店取”、交易方式多樣化等個性服務。

據悉,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與市教委正聯合推動滬上高校校園實體書店建設,計畫2018年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周邊推出8至9家高校實體書店,為入駐的實體書店免費提供不少於200平方米的場地、5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力爭三年內實現本市60餘家高校實體書店全覆蓋。

文化磁場輻射更廣闊區域一棵樹到一片森林的書香成蔭

如今,上海新開設的實體書店更趨於向青年白領相對集中的城市副中心商圈、工業或科技園區、郊區等更廣闊的區域延伸。從一棵樹到一片森林的書香成蔭,上海延展了書店地域佈局半徑,覆蓋服務了更多讀者人群。

位於上海青浦區、即將亮相的簡屋書店,與此前已有的上海三聯書店、角裡書房,在當地交織成書店群落。籌備三年多的簡屋書店設立了海上文化書架專區,未來的系列文化沙龍活動,也側重於有關上海城市文化的探討。書店探索閱讀空間疊加文化體驗的功能,大大豐富了當地的公共文化內容供給。

不難發現,從圖書賣場蛻變為能呼吸、知冷暖的書香磁場,上海正賦予實體書店更多的文化體驗可能,書店也內化為都市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書香地圖不完全一覽

■思南書局

座標: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

■作家書店

座標:靜安區巨鹿路677號

■隴上書店

座標:徐匯區梅隴路142號華東理工大學南門

■志達書店

座標:楊浦區國權路525號(近政肅路)

■鐘書閣徐匯店

座標:徐匯區龍華中路759號綠地繽紛城一樓

■簡屋書店

座標:青浦區謝衛路1203號

■大隱湖畔書局

座標:浦東新區申港大道1號

■漫書咖龍湖天街店

座標:寶山區丹霞山路50弄1號龍湖天街2F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