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為什麼每逢翻拍必爛劇?

前兩天, 又有一部新日劇首播了。

港真, 自從上月刷完《Unnatural》大結局, 好像不少人都進入了日劇荒時期, 直到看見這部 《信號 長期未解決事件搜查班》。

這部劇其實可以說未播先火, 早入了眾人的春季日劇安利清單。

理由一, 強卡司

日本當紅的鹽系少年, 阪口小天使第一次擔綱主演, 顏值已經很能打了。

更別說飾演另外兩位重要角色的, 還是吉瀨美智子和北村叔。

《晝顏》中的畫家人妻CP, 在新劇裡再續前緣, 目測還會有一段坎坷朦朧的感情戲, 也算是個大彩蛋了。

理由二, 原作逆天

看到這劇名第一感覺是不是挺熟悉?沒錯,

這部新劇, 正是翻拍自幾年前口碑爆棚、刷屏朋友圈的韓劇《信號》。

先來回憶下當年這部神劇。

原版《信號》講述的, 是一位背負著傷痛童年的罪犯側寫師, 通過一部廢舊的老無線電通訊器, 和過去的刑警一起解決疑難懸案的故事。

這劇其實帶點科幻性質, 在擅產神劇的TVN和金牌編劇金恩熙的設定下, 兩位關鍵男主, 靠著一部舊電話, 進行超越時代的溝通。 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 放在韓國刑偵劇裡算新奇有趣。

不過真正戳心的,還是劇中源自現實的案件,以及對人性、真相和正義的深刻演繹。

我們都知道,韓國影視作品很多都取材真實,《信號》也不例外。裡面的許多案子,都能看到韓國真實懸案的影子。

(改編韓史真實案件的殺人回憶)

比如,韓史三大懸案之一,華城連環殺人案。

從1986年開始,韓國京畿道華城郡,5年內有10名女性被雙手反綁,強姦,最後勒死,屍體被殘忍的侮辱和對待過。

現實中,直到最後,兇手都沒有找到。

而在《信號》裡,因為來自現在和過去的兩位員警聯手,被忽略的蛛絲馬跡逐漸聯繫,這件案子,有了合情合理又讓人深思的‘結局’。

雖然這個所謂的結局,是編劇‘編’出來的,並不妨礙我們深思,這些未解決案件,如果當時能有一位固執的刑警,遮罩外界因素,不顧別人反對,堅持一下,是不是就不“懸”了?

正義真實存在,懸案的結局也不應該被遺忘。

真實的案件和腦洞結合,離奇刺激中解讀人性,連兩個不同時代的員警的聯繫也不是巧合,背後有更深的緣起。

韓版《信號》就是這樣一部神劇。而神劇要被翻拍,還是擅長刑偵題材和展現人性真實的日本,這就難怪網友的期待值和關注度都蹭蹭上升了。

到現在為止,日本新翻拍的《信號 長期未解決事件搜查班》只播了一集,但網友評價已經有兩極化的趨勢。

報姐看來,一個很大的原因反而就在於,這是一部翻拍劇。原作珠玉在前,積累了不少劇迷。遇上翻拍,難免會比較一二。

尤其,《信號》還是刑偵題材,如果案情兇手都提前知道,還有什麼樂趣支撐我們再看一遍?

而從日版《信號》的開篇來看,這次翻拍,選擇保留了大量原作背景、甚至劇情。

現代的罪犯側寫師,撿到一部舊電話,初次和過去的刑警對話,破了第一件案子。

(韓版)

(日版)

劇裡的女主,都是15年間,執著的找一名男性屍體。

(韓版)

(日版)

生活在過去的刑警,都熱血正義,卻總因為固執地和敷衍了事的上司對著幹,而不受待見 。

(韓版)

(日版)

除了相似的人設和臺詞,日版《信號》第一集,幾乎還原了原作的第一個案子,女學生誘殺案。

這個案子在韓國也有原型, 1997年的全賢珠誘拐案,犯人是一名有表演型障礙的精神病患者。

日版第一集開頭, 女童失蹤,小時候的男主,目睹帶走她的是一名女人。

可當時的警方不信男主的話,他們根據女童死亡現場找到的指紋,嫌疑人是一名失蹤的男性。可整整15年,案子成了懸案。直到現代的男主接到了過去刑警的電話。

失蹤嫌疑人的屍體,因此在一個廢舊的精神病院的後院井中被找到,而且留下指紋的右手拇指被割去了。

現代男主推斷出,兇手可能是曾在廢棄精神病院工作過的女護士。

鎖定了大致身份,女童誘殺案的起訴截止期又只剩幾個小時,但有表演性人格的兇手,狡猾地設套嫁禍同事,拖延時間。

直到最後幾十分鐘,兇手才落網。

甚至日版和原作中,兇手關鍵性的紅色高跟鞋和紅唇,也如出一轍。

(韓版)

(日版)

換言之,劇本沒有做過任何本土化處理。

按網友的話說,連把案子換成日本未解決案件的功夫都懶得做,我們又為什麼要來捧場?

而如果說日版《信號》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劇情節奏。

不同國家影視劇集數的傳統,韓版共16集,每集近一小時的內容,要放在日本短劇集裡講完,如何把握節奏,平衡細節就顯得很重要了。

有些觀眾覺得,劇情發展更快,拯救了原版韓劇拖遝的毛病,但更多人感到的是此劇的 ‘水土不服’,節奏怪怪的,沒講清楚。

雖然不能憑一集代表全部,但是日版評分停留在6.6分上,和原作的9分,還是有明顯的差距。

港真,日韓影視劇互相翻拍也不是第一回了,真正評分超過原著的,少之又少。

《我是殺人犯》

14年的治癒系日劇《小森林》,也曾被韓國翻拍過。

這部曾經被劇迷瘋狂扒食譜的原作,幾乎沒有劇情。故事的緣起,是不適應都市的女主回到有山有風,有花有四季的家鄉小森,然後每天變著花樣做飯吃。

感受一下,這種關注自然,人只是配色的典型日式小清新治癒之作,你能想到韓國要怎麼拍?每天變著花樣做泡菜?

果不其然,韓版評分低了原作1分多。

不過儘管和原作有差距,韓版的翻拍也收穫了一部分好評。它沒有試圖還原原作的靈魂和精髓,而是做了比較成功的本土化嘗試。

如果原作像一個關於自然和食物的清淡紀錄片,而韓版則在講最擅長的故事,食物背後有煙火氣,有親情和友情。

日版女主展示一種原始的生活方式,韓版女主在烹飪美食的過程中,自我治癒,與生活和解。

(日版)

(韓版)

不過,另闢蹊徑如《小森林》,也只能算合格的作品。而最近李寶英小姐姐的一部口碑作《mother》,也是翻拍自經典日劇。

80%還原劇情的同時,改變女主的性格設定,敘事和煽情風格也更加韓風。

影迷肯定了劇的品質,但依然表示,更加偏愛原作。

翻拍劇,好像就帶著原罪。

前作珠玉在前,避免不了被比較。另闢蹊徑如《小森林》,較為成功的《mother》,雖然無法擺脫原版影響,也算是合格、優秀的作品。

所以,翻拍劇究竟有沒有成功的標準?

是保留原作的特點?還是做本土化和創新?我們其實很難總結出拍出優秀的翻拍劇的固定套路。

不過,優秀的翻拍各有特點,爛片卻是千篇一律。聊聊什麼樣的翻拍絕對是不合格的,倒是可以。

翻拍這事兒,不只在日韓,在世界上都有些大勢所趨的意思。不過,在國內,可能還是形容成災區比較合適。

報姐搜刮了一撥記憶庫,想到的都是這些。

分數慘澹,究竟因為什麼?

報姐簡單歸納了幾個原因,國內影視劇市場風氣浮躁,盲目迷信IP效應。

拿來主義比原創劇本要省時省事,還有可預測的話題性,為什麼不用?

於是,靠翻拍劇賺快錢,劇情生搬硬套,劇集粗製濫造,送你一個字,爛。

其次,節奏也是個大問題。

本來10-20集的劇情,翻拍到國內動輒都是40多集。這固然是和不同國家的市場習慣有關。但集數增長加大了注水的可能,節奏拖遝,內容跳戲又成了常態。

最重要的,沒有內核。

翻拍最大的挑戰,在於重新表達原版的精髓。忽略不同國家文化和表達差異,本土化處理。不進行任何改編,‘水土不服’情況會異常嚴重。

而且別說故事精髓了,形式都很尬。深夜食堂,廚師衣服都照搬,你在中國吃宵夜路邊攤,老闆難道穿這樣?

之前翻拍自韓劇《kill me heal me》的《柒個我》,講真,男主的演技合格,甚至是加分項,但沒有經過本土化處理的臺詞,還是成了硬傷。

(韓版)

擱平常你會這麼說話?

翻拍經典並非易事,甚至應該看作是比拍原創劇更大的挑戰。

優秀的翻拍劇不是沒有,合理的劇情還原,加上充分的創新設計,即便是同一個案子,也能拍出新意。比如報姐上周推薦的BBC新劇《無妄之災》。

當然,日版《信號》目前僅播了一集,撇開案子未改,節奏較原著更快的問題,演員和敘述風格,依然保持了日劇一貫水準,算是合格的開篇,現在蓋棺定論,未免太早。

但是,針對現在的翻拍大潮,報姐還是說,翻拍不是不可以,可要消費經典和觀眾情懷,必要的更新和本土化是基本誠意。

否則最後被蓋章爛片,沒人替你們喊冤。

不過真正戳心的,還是劇中源自現實的案件,以及對人性、真相和正義的深刻演繹。

我們都知道,韓國影視作品很多都取材真實,《信號》也不例外。裡面的許多案子,都能看到韓國真實懸案的影子。

(改編韓史真實案件的殺人回憶)

比如,韓史三大懸案之一,華城連環殺人案。

從1986年開始,韓國京畿道華城郡,5年內有10名女性被雙手反綁,強姦,最後勒死,屍體被殘忍的侮辱和對待過。

現實中,直到最後,兇手都沒有找到。

而在《信號》裡,因為來自現在和過去的兩位員警聯手,被忽略的蛛絲馬跡逐漸聯繫,這件案子,有了合情合理又讓人深思的‘結局’。

雖然這個所謂的結局,是編劇‘編’出來的,並不妨礙我們深思,這些未解決案件,如果當時能有一位固執的刑警,遮罩外界因素,不顧別人反對,堅持一下,是不是就不“懸”了?

正義真實存在,懸案的結局也不應該被遺忘。

真實的案件和腦洞結合,離奇刺激中解讀人性,連兩個不同時代的員警的聯繫也不是巧合,背後有更深的緣起。

韓版《信號》就是這樣一部神劇。而神劇要被翻拍,還是擅長刑偵題材和展現人性真實的日本,這就難怪網友的期待值和關注度都蹭蹭上升了。

到現在為止,日本新翻拍的《信號 長期未解決事件搜查班》只播了一集,但網友評價已經有兩極化的趨勢。

報姐看來,一個很大的原因反而就在於,這是一部翻拍劇。原作珠玉在前,積累了不少劇迷。遇上翻拍,難免會比較一二。

尤其,《信號》還是刑偵題材,如果案情兇手都提前知道,還有什麼樂趣支撐我們再看一遍?

而從日版《信號》的開篇來看,這次翻拍,選擇保留了大量原作背景、甚至劇情。

現代的罪犯側寫師,撿到一部舊電話,初次和過去的刑警對話,破了第一件案子。

(韓版)

(日版)

劇裡的女主,都是15年間,執著的找一名男性屍體。

(韓版)

(日版)

生活在過去的刑警,都熱血正義,卻總因為固執地和敷衍了事的上司對著幹,而不受待見 。

(韓版)

(日版)

除了相似的人設和臺詞,日版《信號》第一集,幾乎還原了原作的第一個案子,女學生誘殺案。

這個案子在韓國也有原型, 1997年的全賢珠誘拐案,犯人是一名有表演型障礙的精神病患者。

日版第一集開頭, 女童失蹤,小時候的男主,目睹帶走她的是一名女人。

可當時的警方不信男主的話,他們根據女童死亡現場找到的指紋,嫌疑人是一名失蹤的男性。可整整15年,案子成了懸案。直到現代的男主接到了過去刑警的電話。

失蹤嫌疑人的屍體,因此在一個廢舊的精神病院的後院井中被找到,而且留下指紋的右手拇指被割去了。

現代男主推斷出,兇手可能是曾在廢棄精神病院工作過的女護士。

鎖定了大致身份,女童誘殺案的起訴截止期又只剩幾個小時,但有表演性人格的兇手,狡猾地設套嫁禍同事,拖延時間。

直到最後幾十分鐘,兇手才落網。

甚至日版和原作中,兇手關鍵性的紅色高跟鞋和紅唇,也如出一轍。

(韓版)

(日版)

換言之,劇本沒有做過任何本土化處理。

按網友的話說,連把案子換成日本未解決案件的功夫都懶得做,我們又為什麼要來捧場?

而如果說日版《信號》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劇情節奏。

不同國家影視劇集數的傳統,韓版共16集,每集近一小時的內容,要放在日本短劇集裡講完,如何把握節奏,平衡細節就顯得很重要了。

有些觀眾覺得,劇情發展更快,拯救了原版韓劇拖遝的毛病,但更多人感到的是此劇的 ‘水土不服’,節奏怪怪的,沒講清楚。

雖然不能憑一集代表全部,但是日版評分停留在6.6分上,和原作的9分,還是有明顯的差距。

港真,日韓影視劇互相翻拍也不是第一回了,真正評分超過原著的,少之又少。

《我是殺人犯》

14年的治癒系日劇《小森林》,也曾被韓國翻拍過。

這部曾經被劇迷瘋狂扒食譜的原作,幾乎沒有劇情。故事的緣起,是不適應都市的女主回到有山有風,有花有四季的家鄉小森,然後每天變著花樣做飯吃。

感受一下,這種關注自然,人只是配色的典型日式小清新治癒之作,你能想到韓國要怎麼拍?每天變著花樣做泡菜?

果不其然,韓版評分低了原作1分多。

不過儘管和原作有差距,韓版的翻拍也收穫了一部分好評。它沒有試圖還原原作的靈魂和精髓,而是做了比較成功的本土化嘗試。

如果原作像一個關於自然和食物的清淡紀錄片,而韓版則在講最擅長的故事,食物背後有煙火氣,有親情和友情。

日版女主展示一種原始的生活方式,韓版女主在烹飪美食的過程中,自我治癒,與生活和解。

(日版)

(韓版)

不過,另闢蹊徑如《小森林》,也只能算合格的作品。而最近李寶英小姐姐的一部口碑作《mother》,也是翻拍自經典日劇。

80%還原劇情的同時,改變女主的性格設定,敘事和煽情風格也更加韓風。

影迷肯定了劇的品質,但依然表示,更加偏愛原作。

翻拍劇,好像就帶著原罪。

前作珠玉在前,避免不了被比較。另闢蹊徑如《小森林》,較為成功的《mother》,雖然無法擺脫原版影響,也算是合格、優秀的作品。

所以,翻拍劇究竟有沒有成功的標準?

是保留原作的特點?還是做本土化和創新?我們其實很難總結出拍出優秀的翻拍劇的固定套路。

不過,優秀的翻拍各有特點,爛片卻是千篇一律。聊聊什麼樣的翻拍絕對是不合格的,倒是可以。

翻拍這事兒,不只在日韓,在世界上都有些大勢所趨的意思。不過,在國內,可能還是形容成災區比較合適。

報姐搜刮了一撥記憶庫,想到的都是這些。

分數慘澹,究竟因為什麼?

報姐簡單歸納了幾個原因,國內影視劇市場風氣浮躁,盲目迷信IP效應。

拿來主義比原創劇本要省時省事,還有可預測的話題性,為什麼不用?

於是,靠翻拍劇賺快錢,劇情生搬硬套,劇集粗製濫造,送你一個字,爛。

其次,節奏也是個大問題。

本來10-20集的劇情,翻拍到國內動輒都是40多集。這固然是和不同國家的市場習慣有關。但集數增長加大了注水的可能,節奏拖遝,內容跳戲又成了常態。

最重要的,沒有內核。

翻拍最大的挑戰,在於重新表達原版的精髓。忽略不同國家文化和表達差異,本土化處理。不進行任何改編,‘水土不服’情況會異常嚴重。

而且別說故事精髓了,形式都很尬。深夜食堂,廚師衣服都照搬,你在中國吃宵夜路邊攤,老闆難道穿這樣?

之前翻拍自韓劇《kill me heal me》的《柒個我》,講真,男主的演技合格,甚至是加分項,但沒有經過本土化處理的臺詞,還是成了硬傷。

(韓版)

擱平常你會這麼說話?

翻拍經典並非易事,甚至應該看作是比拍原創劇更大的挑戰。

優秀的翻拍劇不是沒有,合理的劇情還原,加上充分的創新設計,即便是同一個案子,也能拍出新意。比如報姐上周推薦的BBC新劇《無妄之災》。

當然,日版《信號》目前僅播了一集,撇開案子未改,節奏較原著更快的問題,演員和敘述風格,依然保持了日劇一貫水準,算是合格的開篇,現在蓋棺定論,未免太早。

但是,針對現在的翻拍大潮,報姐還是說,翻拍不是不可以,可要消費經典和觀眾情懷,必要的更新和本土化是基本誠意。

否則最後被蓋章爛片,沒人替你們喊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