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博物館的腦洞大賽,你會為哪件文創產品打call

古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戴上眼鏡的?各個時期的大報恩寺有什麼不同?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賢”都長什麼樣子?這些問題的答案, 就藏在眾多文創產品當中。 今年三月, “源創博物•美哉金陵——南京市首屆博物館優秀文創產品評選活動”啟動, 最終, 來自20多家博物館的100件文創產品入圍, 並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裡現場“打擂臺”。

展廳裡的百件展品, 各個都很有說頭。 一套“織梭光景系列首飾”, 提取了江甯織造博物館館藏的雲錦妝花緞上的團花紋;一把“皇家聖跡全景扇”, 糅合了不同時期大報恩寺的建築剪影。

指著“竹林七賢戒尺”, 金陵竹刻藝術博物館館長谷正巨集告訴記者, 這是他們和南京博物院合作開發的文創產品, 靈感來自南博亮相《國家寶藏》節目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戒尺去年在南博推出後很受歡迎, 一個月賣出幾十把, 甚至一度脫銷。 “把它的館藏精品, 利用我們的竹刻元素, 把它定制成戒尺。 就是竹林七賢每個人的介紹, 每個人物造型、表情都在上面, 我們通過雕刻, 按照它們提供的原稿, 我們開發。 ”

小小一塊眼鏡布同樣內有乾坤。 南京市博物總館產業部文創辦主任賀湘現場展示了一塊售價八塊錢的眼鏡布,

一面是《南都繁會圖》, 另一面有個摳像的戴眼鏡老頭, 這塊眼鏡布可以告訴你, 眼鏡在明朝的時候就傳到中國了。 “主要描寫的場景就是在明代的時候, 南京繁華的都市場景。 其實我們設計師在研究這張圖的時候發現, 在這張圖裡有個戴眼鏡的小老頭, 後面所看到的摳出來了, 那就說明在明代的時候, 隨著絲綢之路, 眼鏡已經傳入了中國, 很多的小朋友會覺得這個點非常有趣。 ”

與過去紙上談兵的文創產品比拼不同, 這次參加評選的多是已經投入市場的產品。 賀湘說, 從這百件入圍產品也可以看出, 現在的文創產品不僅看重“顏值”, 也越來越注重實用性和趣味性, “以前文創產品更多是擺件, 現在文創消費主力是90後, 更多看中趣味性和實用性。 現在博物館做文創更接地氣, 擺件越來越少, 實用性和有趣的東西越來越多。 ”

100件文創產品實體展覽將持續到5月20日, 為了讓觀眾更好的領略傳統手工藝的魅力, 每個週末在展覽現場會有雲錦、竹刻、剪紙等手工藝人現場演示和體驗。

而文創產品通過線上線下投票, 最終將誕生“十佳博物館文創產品”等獎項。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 張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