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十大虧本賺吆喝的車型盤點

眼下汽車產品琳琅滿目、層出不窮, 可供消費者的選擇可謂數之不盡。 物以稀為貴, 選擇多了自然不懂珍惜, 殊不知每輛車都來之不易。

汽車是一個綜合體, 在一輛車定型之前, 設計師要對其外觀造型、空間結構、材質用料以及功能配置等進行綜合考量, 以取得消費者體驗的最佳平衡點。 同時, 這一切還需建立在產品成本不超標的前提下。

所以說, 打造一款車很難, 打造一款能被消費者普遍認可的車更是難上加難。

而有部分車型, 就因為產品力缺失、設計缺陷、定位模糊和售價不當等因素, 最終落得個無人問津、賠本賺吆喝的下場。

下麵, 教授來為你點評歐洲的十大賠本車型。

1. SMART

累計虧損46億美元, 單車平均虧損6100美元

1994年, 戴姆勒與瑞士手錶製造商——SWATCH斯沃琪, 聯合成立合資MCC公司, 選擇在法國生產超微型汽車。 後來賓士與Swatch分手, 賓士接收了Swatch公司佔有的19%MCC股份,

成為唯一股東。

全新的產品設計理念, 生產多種塑膠材質車殼模組, 讓顧客能像更換手機殼一般隨心變更車身顏色, 換一種心情迎接新的一天。 令人費解的是, SMART竟然採用頓挫感強烈的AMT變速箱, 除了靈巧的車身賦予其一定的駕駛樂趣外, 行車質感實在不敢恭維。

新款SMART則採用與雷諾微型車同款0.9T發動機, 傳動方面由雙離合變速箱完成, 動態表現有長足進步。

沒錯, 教授贊同讓交通適應汽車並非長久之計, 唯有讓汽車適應交通才更符合可持續發展。 但過高的定價以及對產品規劃過於自信, 到頭來梅賽德斯還是為未來埋單。

2. 菲亞特 Stilo

累計虧損29億美元, 單車平均虧損3700美元

Stilo定位緊湊型掀背車, 劍指競品車型高爾夫。 新車上市之初, 菲亞特給力的優惠力度收效明顯, 年銷量達180,000輛, 但是仍不到銷售目標目標的一半。 Stilo採用全新平臺和動力總成, 研發投入過多, 入不敷出, 導致當時虧損近30億美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