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潛山縣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

全縣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

近日, 小編從文物局瞭解詳情

現公佈如下:

1

國保單位

(3處)

薛家崗遺址

位於潛山縣王河鎮薛家崗村境內。

遺址以新石器時代晚期、夏商文化遺存為主。 出土各類器物3000餘件, 其中以奇數相列的1-13孔石刀尤為特殊。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鎮風景村境內, 現存唐至民國歷代石刻400余方, 以宋代石刻最多。 題刻作者可查考者不下百人,

唐代李德修, 宋朝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 明朝胡纘宗, 清代張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題字崖谷。 內容廣涉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方面;文體多樣, 有詩詞、歌賦、紀事、題名;書體有真、草、隸、行、篆。

太平塔

太平塔坐落在彰法山的皖光苑內,

為磚木建築結構, 八角七級(塔內為十一層) , 周長三十多米, 高四十三米。 是安徽省境內已知保存最完整、年代最為久遠的古塔, 被稱為“安徽第一塔”。

2

省保單位

(9處)

覺寂塔

位於三祖寺內

野人寨抗日烈士公墓

位於潛山縣天柱山鎮野寨中學, 時代為1941-1943年

張恨水故居

位於余井鎮黃嶺村。 故居呈皖西南民居風格, 占地面積達931平方米。

楊家祠堂(楊氏宗祠)

楊家祠堂位於天柱山西北面的潛山縣龍潭鄉萬澗村。 祠堂始建于清初,道光十九年、民國三年兩次修葺。

占莊老屋

占莊老屋,又名紹荊堂,由清代五品奉直大夫余行篤 、大學士余法錕、候選縣丞餘雲溪等人於清代乾隆至嘉慶年間營建而成,餘氏家族聚族而居沿續至今。

徐家高老屋

位於潛山縣槎水鎮油坊村大華組,建于清朝雍正十年(1732 年)。建築坐北朝南,空間佈局嚴謹呈典型的皖西南山區民居風格。

方家花屋

方家花屋位於痘姆鄉紅星村同心組。建於清乾隆中期,為磚木結構。該建築內簷“三雕”精美,浮、透、鏤、平等雕刻手法齊全。

餘蟹形老屋

位於余井鎮建軍村勝利組,因宅基形貌似蟹形而故名,始建於清代早期。

余氏五世支祠

位於官莊鎮官莊村廣興組,原為為余文章家族追始溯源、敬祖慕宗的“治所”。始建於清乾隆壬子年(1792年)。

3

市保單位

(11處)

程長庚故居

林氏祠堂

胭脂井

葛大屋廳堂

洪莊老屋

徐高樓屋

永鎮橋

昆侖寨遺址

河灣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

李大屋民居

官莊餘大化烈士墓

4

縣保單位

(30處)

和平修械所、劉源墓、黃鶴塘古生物化石出土點、天寧寨古文化遺址、喬公墓、水吼天堂水文紀事磚刻、齊雲道院、楊小屋古生物化石點、汪家新屋二進門樓、石河區農會舊址、張廟遺址、(鄭洪勝、鄭祿墓)、張氏墓地、徐堯莘墓、聶聰墓、江家畈老屋、胡氏宗祠、承恩祠、香山寺、立化塔、佛光寺(馬祖庵)摩崖石刻、真源宮(祭嶽台)遺址、熊莊老屋、黃家老屋、楊大屋、普渡禪寺、江家老屋、七裡碉遺址、(聶花屋二進門樓、楊花屋)、革命烈士公墓。

祠堂始建于清初,道光十九年、民國三年兩次修葺。

占莊老屋

占莊老屋,又名紹荊堂,由清代五品奉直大夫余行篤 、大學士余法錕、候選縣丞餘雲溪等人於清代乾隆至嘉慶年間營建而成,餘氏家族聚族而居沿續至今。

徐家高老屋

位於潛山縣槎水鎮油坊村大華組,建于清朝雍正十年(1732 年)。建築坐北朝南,空間佈局嚴謹呈典型的皖西南山區民居風格。

方家花屋

方家花屋位於痘姆鄉紅星村同心組。建於清乾隆中期,為磚木結構。該建築內簷“三雕”精美,浮、透、鏤、平等雕刻手法齊全。

餘蟹形老屋

位於余井鎮建軍村勝利組,因宅基形貌似蟹形而故名,始建於清代早期。

余氏五世支祠

位於官莊鎮官莊村廣興組,原為為余文章家族追始溯源、敬祖慕宗的“治所”。始建於清乾隆壬子年(1792年)。

3

市保單位

(11處)

程長庚故居

林氏祠堂

胭脂井

葛大屋廳堂

洪莊老屋

徐高樓屋

永鎮橋

昆侖寨遺址

河灣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

李大屋民居

官莊餘大化烈士墓

4

縣保單位

(30處)

和平修械所、劉源墓、黃鶴塘古生物化石出土點、天寧寨古文化遺址、喬公墓、水吼天堂水文紀事磚刻、齊雲道院、楊小屋古生物化石點、汪家新屋二進門樓、石河區農會舊址、張廟遺址、(鄭洪勝、鄭祿墓)、張氏墓地、徐堯莘墓、聶聰墓、江家畈老屋、胡氏宗祠、承恩祠、香山寺、立化塔、佛光寺(馬祖庵)摩崖石刻、真源宮(祭嶽台)遺址、熊莊老屋、黃家老屋、楊大屋、普渡禪寺、江家老屋、七裡碉遺址、(聶花屋二進門樓、楊花屋)、革命烈士公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