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娛樂文創|開心麻花躋身中國文創品牌榜TOP10,它的成功秘笈是什麼?

近日在贏商網等機構發佈的2017年度文創品牌榜中, 出品了喜劇電影《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的開心麻花高居第8位。

開心麻花是怎樣發展成為中國娛樂文創喜劇領域金字招牌的?

夢工廠整理了一篇開心麻花創始人張晨在清華大學《文創發展前沿講座》裡的一篇講演,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非常榮幸今天來到清華大學的文創課堂跟大家聊聊天, 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開心麻花。

娛樂本身是文化產業, 開心麻花做的是文化娛樂業的產品。 開心麻花最初是在2003年成立的公司, 是我和聯合創始人遇凱一起創辦的, 我們的第一部戲叫《想吃麻花現給你擰》。

開心麻花到今天已成立15年, 2003年我們做的是“喜劇的戲劇”, 是從產品角度介入的。 好多人問為什麼要做這個行業?我覺得個人的核心動力在於喜歡, 因為我是一個對喜劇特別瘋狂的人, 不管是電影, 還是戲劇或者是相聲、脫口秀, 這些產品對我來說是“一個內在的個人的重地”。

開心麻花成立之初, 我們沒有市場的概念, 也沒有產權的概念。 說實話, 我跟遇凱都是跨界過來的, 遇凱是學中文的, 還特別有經營才能,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朋友——就是第一部戲的導演田有良, 他是中戲表演系的老師, 是鄧超的班主任。 他是一個很有眼光能夠發現新人的好導演, 是他把我們兩個叫在一起說, 我們要成立一家影視公司, 所以開心麻花的前身是一家影視公司。

開心麻花現在基本上是三大業務:影業、舞臺劇、藝人經紀。

舞臺劇這一塊實際上是我們的基礎, 目前在國內商業演出裡算是領先。 去年我們全國大劇場的數量是1700場, 今年應該是1800到1900場之間。 大劇場大概為一千個觀眾左右, 800到1200的觀眾規模都叫大劇場。

但是這個事做得特別艱苦, 全年我們有不少於十個劇組,

在北京及全國的各大城市巡演, 常年無休。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 我們其實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 我們真的有一大批特別特別優秀、勤懇的演員, 每天在做這樣的工作。 我覺得絕大部分人和我一樣, 首先是喜歡喜劇, 然後幹著幹著出現了有名有利的機會, 大家都會有些蠢蠢欲動, 我也可以理解。 所以, 我們未來要做很大的結構性調整, 首先就是把創作這一塊變成工作室, 不是一個人幹。

剛才我說戲劇的生產就是創作。換句話說創作的負責人是我,但是真正到每一個劇碼,每一個創作都有不同的創作者,都是不同的創作,而且我們都是團隊模式,其實這件事情挺少完全靠一個人把所有的笑料從頭到尾想完,而是靠團隊一道一道來完成的,首先是有核心創意的人,我們有一個特色,就是現在這些戲裡邊的編導大部分都是演員出身,都處在舞臺劇這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底層”,一直在磨練演技,在尋找喜劇的表演真諦。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沈騰,沈騰也是我們系列中兩三部戲的導演,所以他們是這樣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

喜劇需要經驗。某地方衛視曾經試圖從素人裡面選出喜劇明星,但是後來我們達成一個共識——就是喜劇沒有素人。喜劇需要磨練,需要經驗,實際上是一個節奏的問題。

比如《羞羞的鐵拳》中沈騰的那一跪,作為一個喜劇來說,給人下跪是好多電影裡都有的,但為什麼在這部電影裡絕大部分人都覺得好笑?這是表演節奏的問題。沈騰那一跪的現場我知道,從樓上到樓下跳了二三十下,就要找最准的那一下。老梗也好,新梗也好,關鍵點應該去抓節奏在哪。

我有一個敬重的相聲界的前輩,說他這輩子就做一件事:研究怎麼抖包袱。這樣的一個一個段子,反復說多少年都是老梗,為什麼這個大師說就覺得好笑?這裡面涉及到一些所謂的工藝細節。開心麻花整個團隊從創立以來,其實每天基本上從幹活的角度也挺重複的,就是琢磨喜劇的節奏。

Q&A

我想請問一個很細節的問題,就是你們開心麻花怎麼想到《夏洛特煩惱》中馬東梅這個梗的?

兩個字:即興。這不是劇本裡有的,那個老大爺不是一下就到我們拍的那個狀態,他就是有點糊塗,問了倆問題,閆非、彭大魔即興想到了這個橋段。

當他們發現那個老大爺說話有點語無倫次的時候,就說:“大爺,您照我說的說三遍”,他們重新設計了臺詞,有了這個橋段。所以,看似是個偶然,但它有必然性,如果不是這兩個導演,我不確定是否能以這種方式把它“玩”出來,還有喜劇人的天分和基礎能力。

Q:好像有很多人對喜劇的評價是太過膚淺,不夠深刻,尤其是大家這幾年去電影院只是為了買個“樂呵”,但是有批評說“樂呵”並不利於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您作為專業人士,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A:確實我們不能保證每一個喜劇橋段都有內涵,或者說都有你理解的內涵。作為一個喜劇內容的工作者,我特別尊重的是終生研究怎樣把包袱抖好,先把這個小目標完成了,再說內涵。

因為對於內涵的理解,對於文化深層的訴求和理解,因人而異,我們不想強加給觀眾任何我們想要說的意義,我們想讓大家先開心。因為每一個包袱、每一個段子、每一個故事都有它自己的內涵,這應該讓觀眾自己去體會。

Q:開心麻花培養出了喜劇人才,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留住這些人?

A:第一個是財務層面,交叉持股,這是現代企業制度。他們持有開心麻花的股份,要麼是公司,要麼是工作室,我覺得這是經濟捆綁、利益捆綁。

更重要的是因為創作分不開。喜劇是團隊協作的成果,比如宋陽的戲,沈騰給他做配角,也是對他的幫助。我們這樣的組別越多,相互間的交叉互動性就越強。在創作上互相給予營養,這是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企業文化和創作文化。

Q:如何生產優秀的內容,好像很難遵循某種模式,有太多的偶然性和對人才的依賴。開心麻花走到現在,您覺得是否有某種模式能夠產出優秀的內容以及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A:舞臺劇是我們電影的一個試金石。這個商業模式很多大的電影公司都說好,認為在公司成立一個戲劇部門就OK,好是好,但他可能忽略了另一個問題——這個過程特別慢,我們每一部戲籌備是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開心麻花的三部電影,每一部片子風格完全不一樣,有人可能喜歡這個,有人可能喜歡那個,我們要做的是將品質控制在一個基礎線上。在這個品控線上,我們現在至少有十組人馬。不管是網藝還是綜藝,開心麻花的喜劇內容和開心麻花的人才同步成長。

開心麻花在喜劇娛樂圈的拓界

揭示了文創產業的無限可能

小夥伴們

絲路國際創意夢工廠

邀你

探索更多文創新領域

剛才我說戲劇的生產就是創作。換句話說創作的負責人是我,但是真正到每一個劇碼,每一個創作都有不同的創作者,都是不同的創作,而且我們都是團隊模式,其實這件事情挺少完全靠一個人把所有的笑料從頭到尾想完,而是靠團隊一道一道來完成的,首先是有核心創意的人,我們有一個特色,就是現在這些戲裡邊的編導大部分都是演員出身,都處在舞臺劇這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底層”,一直在磨練演技,在尋找喜劇的表演真諦。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沈騰,沈騰也是我們系列中兩三部戲的導演,所以他們是這樣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

喜劇需要經驗。某地方衛視曾經試圖從素人裡面選出喜劇明星,但是後來我們達成一個共識——就是喜劇沒有素人。喜劇需要磨練,需要經驗,實際上是一個節奏的問題。

比如《羞羞的鐵拳》中沈騰的那一跪,作為一個喜劇來說,給人下跪是好多電影裡都有的,但為什麼在這部電影裡絕大部分人都覺得好笑?這是表演節奏的問題。沈騰那一跪的現場我知道,從樓上到樓下跳了二三十下,就要找最准的那一下。老梗也好,新梗也好,關鍵點應該去抓節奏在哪。

我有一個敬重的相聲界的前輩,說他這輩子就做一件事:研究怎麼抖包袱。這樣的一個一個段子,反復說多少年都是老梗,為什麼這個大師說就覺得好笑?這裡面涉及到一些所謂的工藝細節。開心麻花整個團隊從創立以來,其實每天基本上從幹活的角度也挺重複的,就是琢磨喜劇的節奏。

Q&A

我想請問一個很細節的問題,就是你們開心麻花怎麼想到《夏洛特煩惱》中馬東梅這個梗的?

兩個字:即興。這不是劇本裡有的,那個老大爺不是一下就到我們拍的那個狀態,他就是有點糊塗,問了倆問題,閆非、彭大魔即興想到了這個橋段。

當他們發現那個老大爺說話有點語無倫次的時候,就說:“大爺,您照我說的說三遍”,他們重新設計了臺詞,有了這個橋段。所以,看似是個偶然,但它有必然性,如果不是這兩個導演,我不確定是否能以這種方式把它“玩”出來,還有喜劇人的天分和基礎能力。

Q:好像有很多人對喜劇的評價是太過膚淺,不夠深刻,尤其是大家這幾年去電影院只是為了買個“樂呵”,但是有批評說“樂呵”並不利於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您作為專業人士,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A:確實我們不能保證每一個喜劇橋段都有內涵,或者說都有你理解的內涵。作為一個喜劇內容的工作者,我特別尊重的是終生研究怎樣把包袱抖好,先把這個小目標完成了,再說內涵。

因為對於內涵的理解,對於文化深層的訴求和理解,因人而異,我們不想強加給觀眾任何我們想要說的意義,我們想讓大家先開心。因為每一個包袱、每一個段子、每一個故事都有它自己的內涵,這應該讓觀眾自己去體會。

Q:開心麻花培養出了喜劇人才,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留住這些人?

A:第一個是財務層面,交叉持股,這是現代企業制度。他們持有開心麻花的股份,要麼是公司,要麼是工作室,我覺得這是經濟捆綁、利益捆綁。

更重要的是因為創作分不開。喜劇是團隊協作的成果,比如宋陽的戲,沈騰給他做配角,也是對他的幫助。我們這樣的組別越多,相互間的交叉互動性就越強。在創作上互相給予營養,這是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企業文化和創作文化。

Q:如何生產優秀的內容,好像很難遵循某種模式,有太多的偶然性和對人才的依賴。開心麻花走到現在,您覺得是否有某種模式能夠產出優秀的內容以及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A:舞臺劇是我們電影的一個試金石。這個商業模式很多大的電影公司都說好,認為在公司成立一個戲劇部門就OK,好是好,但他可能忽略了另一個問題——這個過程特別慢,我們每一部戲籌備是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開心麻花的三部電影,每一部片子風格完全不一樣,有人可能喜歡這個,有人可能喜歡那個,我們要做的是將品質控制在一個基礎線上。在這個品控線上,我們現在至少有十組人馬。不管是網藝還是綜藝,開心麻花的喜劇內容和開心麻花的人才同步成長。

開心麻花在喜劇娛樂圈的拓界

揭示了文創產業的無限可能

小夥伴們

絲路國際創意夢工廠

邀你

探索更多文創新領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