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華北明信片》:日本侵華的物證

《華北明信片》一共5枚, 畫面為天津萬國橋、唐山陶瓷製作、山海關等。 該明信片是日本侵華時期印製的, 其外包裝上醒目的“華北交通株式會社”和“京山線”兩處文字,

不禁勾起筆者的一些記憶。

先說說華北交通株式會社。 日本侵略者為了全面控制華北地區的鐵路、公路及內河交通, 1939年4月9日在北平成立了華北交通株式會社, 下設北平、天津等8個鐵路管理局, 總資本3億日元, 其中日本資本占1億5000萬日元, 偽華北政權資本占3000萬日元, 東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資本占1億2000萬日元。 該會社名義上由日本和北平偽政府雙方管理, 實際上卻是日方獨攬大權。 不難看出, 該會社是一個為日本侵華服務的組織。

再說說京山線。 《華北明信片》上的京山線, 雖然是指北平至山海關的鐵路, 卻與新中國成立後的京山線一名不可相提並論。 1937年七七事變後, 日軍迅速佔領了華北地區。

同年12月14日, 日本侵略者在北平拼湊起了一個偽臨時政府, 下轄平、津、冀、晉等地。 隨後, 該偽政權將北平改稱北京, 還將北寧鐵路的關內一段命名為京山線, 以此表示偽臨時政府脫離中央政府而獨立。 這就是京山線一名的由來。 然而, 當年的國民黨政府並不承認華北偽政權的存在, 也從未認可“北京”和“京山線”等名稱的使用, 仍沿用“北平”“北甯鐵路關內段”等稱謂。 倒是在日軍佔領的區域, 京山線一名比較流行。 比如1940年4月的《唐山市公署關於物資出入境取締辦法》中, 就有“經鐵道由下列各站欲將麵粉、大米及玉米, 面向天津特別市以外各處搬運時……(一)京山線, 北倉、楊村、落垡、豆張莊及廊房等各站”的話。 又如1945年7月1日的《冀東特別區政工、宣傳綱要》內,
也有“組織京山線沿線愛護村宣傳隊強化宣傳實施”之語。 1945年日本投降後, 京山線一名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1949年9月27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將北平改稱為北京, 並確立為新中國的首都。 9月29日,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做出決定, 將北寧鐵路更名為京沈鐵路, 關內一段稱為京山鐵路, 亦稱京山線;9月30日, 北平東站隨之易名北京站。 這就是人們公認的京山線一名的來歷。

舊物記載歷史。 《華北明信片》是日本侵華的一件物證, 也是教育後人不忘國恥的一份活教材。

一枚《華北明信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