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下好“產業選擇”這個先手棋

——一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當前, 全省上下正在火熱掀起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

省委要求, 要牢牢把握好貴州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 推動產業扶貧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 “八要素”中, 第一個就是產業選擇。

發展產業, 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選准產業, 是產業扶貧的關鍵一招。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我省地形地貌的真實寫照, 山多地少, 農民大部分祖祖輩輩種的是玉米、洋芋、水稻“老三件”, 尤其是旱地種玉米多, 效益很低。 產業不興, 腰包不鼓, 農業產業結構的落後可謂我省農村貧困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開展農村產業革命, 就是要徹底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 改變祖祖輩輩養成的習慣, 革除小農經濟等落後觀念。 不種玉米, 種什麼?這就要選擇主導產業。 比如要種蔬菜, 怎麼種蔬菜?種什麼品種?這是一個新的產業選擇。

產業選擇, 是推進產業革命的基礎性工程。 產業沒選好, 後面就白費, 再補救就難。

如何選准產業?就是要樹立現代市場經濟觀念,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什麼賺錢種什麼、什麼賺錢養什麼, 算好成本賬、效益賬, 變“為吃而生產”為“為賣而生產”。 要把玉米等低效傳統產品調下來, 把蔬菜、茶葉、生態家禽、食用菌、中藥材等附加值高的綠色優質產品調上去。

產業選擇, 要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 要圍繞山地特色, 15度以下坡耕地, 主要改種蔬菜、食用菌等高效作物;15至25度坡耕地主要改種中藥材、茶葉、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地旱地退耕還林還草, 發展林下經濟。 要注重長短結合, 以短養長。

產業選擇, 要有系統思維,

統籌推進。 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選產業, 既不能搞一窩蜂一擁而上, 更不能任農戶單打獨鬥各搞各的。 要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稟賦, 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特”“一縣一業”, 既要上規模, 也要有特色, 進而創品牌。

產業選擇, 要立足當下, 著眼長遠。 從一開始就要開展全產業鏈的研究, 不僅上游供應鏈要有更多更好的農特產品, 也要考慮延伸產業鏈, 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 提高附加值, 打造一批“一縣一業”全產業鏈項目示範縣。

把產業選准選好, 下好先手棋, 才能打開產業革命的嶄新局面, 實現產業興, 農民富!

上好“培訓農民”這堂大課

——二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農民是振興農村經濟的主體, 要贏得農村產業革命,

就要讓“從土裡刨食的莊稼漢”變為“在土裡掘金的新農民”。 貴州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中, 第二個就是“培訓農民”。

農民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 一代代人的傳統種植模式, 曾經是“莊稼漢”們賴以生存的技能。 但這樣的小農經濟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的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 平日尚需“看天吃飯”, 更何談“相約2020同步小康”?

授人以魚, 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 則解長久之需。 對全省有勞動能力的農民進行培訓, 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讓他們通過學習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才能讓他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 繼而小康。

培訓農民, 先要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 要讓大家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培訓是為了學技能、增本領, 只要有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培訓就能事半功倍。

培訓農民最忌搞形式主義, 為了培訓而培訓, 既浪費時間金錢, 又達不到目的效果, 甚至讓農民產生抵觸情緒。

培訓農民, 要因人施培。 培訓不能搞“大課堂”“一把抓”, 要針對培訓對象的年齡、文化程度、身體狀況和自身意願開展, 做到精准培訓。

培訓農民, 要因產施培。 一山有四季, 十裡不同天, 當地適合發展什麼就培訓農民學什麼, 讓接受培訓後的農民能夠快速上手, 在產業調整中現學現用, 施展身手。

培訓農民, 要因崗定培。 既要圍繞產業發展需要, 也要結合用工市場需求, 通過培訓讓農民有一技傍身, 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

培訓農民, 既要引入有專業知識的農技工作者, 形成培訓力量的制度保障, 為農民做科學指導;也要發動經驗豐富的土專家“農教授”傳幫帶,以農民帶農民的方式,讓他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上好培訓農民這堂大課,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就奠定了農村產業革命的基礎,就能讓他們成為脫貧攻堅中的奮鬥者,成為同步小康中的受益者。

築牢技術服務這塊“基石”

——三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南橘北枳,古人墨守遵循的種植習慣。而在當下,橘已成功在北方掛果,填補市場所需,還能賣出優價。審視其間,成功的秘訣就是技術!

要讓黔貨走得更遠、走得更俏,讓貴州山鄉的農戶們能種、會種、種得好,“施工”的要訣還得是技術,要不斷完善和加強技術服務,讓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中的這塊基石牢不可破。

技術服務,往小著眼是某種農產品的種植技術,往大入手是利用科技創新和轉化提升農業生產的品質和效益。無論視角如何變化,基層的農技人員要有技術服務意識,謀劃一地一域的決策者更要有技術服務意識。要追求技術,更要注重服務。

築牢技術服務這塊基石,要轉變傳統意識。技術管不管用,不是會議能決定,也不是領導說了算,得是田間地頭的收益“說話”。這就要求決策者、技術員要“貼地氣”,圍繞土壤、氣候、降水、市場深入研究問題,因地施技。

築牢技術服務這塊基石,要把著力點放在技術上。作為一個山區農業省份,貴州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農業科技貢獻率都低於全國平均水準。這就要求我們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把科學研發、實驗與運用結合起來,實現問題就地攻關、技術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轉化。利用“大資料+農業”,在技術推廣、作物生長、產業發展、市場預判上發揮貴州大資料的優勢,提高農業生產數位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水準。

築牢技術服務這塊基石,要把切入點放在服務上。農業科技與其他科技運用上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最主要的實踐者是知識文化水準不高的農民。因此,要讓他們懂技術、用技術,就要“俯下身”到基層去、到一線去,上門為群眾提供育種育苗、田間管理、疫病防治等技術服務,實現技術服務對每個合作社、每個農戶的全覆蓋。要“貼地氣”用群眾能聽得懂、易接受的方式,確保每一位元農戶都能掌握實用技能,熟練運用到農業生產中來。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只要築牢技術服務這塊基石,振興農村經濟的各項事業就能順利展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步伐將更加穩健。

抓實“資金籌措”這個保障

——四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資金籌措”的保障至為關鍵。

抓實“資金籌措”這個保障,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支撐功能。公共財政具有引導性、支撐性的作用,要把中央政策理解透、使用夠,爭取更多的公共財政支持。要堅決杜絕“大水漫灌”“撒胡椒麵”的思維,充分整合各個管道的涉農資金,為農村產業革命和鄉村振興提供公共性、公益性的支撐。要確保把公共財政資金用在最關鍵的地方,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抓實“資金籌措”這個保障,要充分發揮脫貧基金的帶動作用。從目前情況看,在認識、觀念、專案、服務等方面,都還有不盡人意處:有的基層幹部對基金不熟悉,使用上缺乏主動性;有的企業對無償使用財政資金有慣性依賴,有償使用基金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不少地方還拿不出條件成熟可以投入的具體項目;審批工作尚需改善,存在環節多、費用高、難拿到等問題。簡化環節,降低門檻,提高效率,培訓幹部,專案落地,示範推動,在脫貧產業基金的使用上,許多工作還需儘快破題。

抓實“資金籌措”這個保障,要充分發揮社會資金的聚合效應。推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向鄉村,不僅僅是公共政策的宣導,對於許多企業來說,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如何讓有實力、有責任、有擔當的企業介入到農村產業革命中來,需要更有效率、更加精准的公共服務。企業投入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反哺企業,這樣的良性迴圈一旦形成,將起到極強的聚合效應,使鄉村振興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和資金支撐。

如何抓實“資金籌措”這個保障,目前擁有政策面的有力支持,要千方百計將資金引向農業產業,真真正正地把錢用在刀刃上。這需要制度的保障、專案的支撐,更需要我們的創新作為。把資金籌措的問題解決好了,把資金撬動產業的功能發揮好了,農村產業革命就會如虎添翼,持續深入,結出碩果。

用好“組織形式”這劑粘合劑

——五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產業發展中,有效的“組織”尤為重要。農業結構調整“八要素”中,“組織形式”是一劑重要粘合劑。

現代農業需要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如果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組織形式,依靠過去單打獨鬥的小農經濟模式,產業難以做大做強,也難以在市場競爭中立足,同步小康的步伐就會更加艱難。

組織形式是一劑粘合劑。一方面,把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產有效粘合起來,聚指成拳抱團發展。另一方面,把生產端與市場端有效粘合起來,實現產業興農民富。

創新組織形式,要激發黨建活力。通過“支部+企業(產業大戶、致富能手)+貧困戶”的互助扶貧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脫貧攻堅一線基層幹部的“排頭兵”作用。

創新組織形式,要凝聚社會合力。採取村民聯動、村社共建、社會幫扶等多種形式,優化資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激發脫貧攻堅的持久動力。

通過創新組織形式,切實促進產業發展。要讓農業生產從分散走向集約,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讓貴州農業“騰籠換鳥”“鳥槍換炮”。

通過創新組織形式,切實促進脫貧攻堅。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創新“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明確貧困戶、農戶在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鏈、利益鏈中的位置,保障農民利益。

“軍令狀”已下,“衝鋒號”已吹響,脫貧攻堅沒有退路。解決好“組織形式”的問題,切實發揮其粘合劑的作用,產業結構調整就會事半功倍,貧困戶增收致富也就水到渠成。

打通“產銷對接”關鍵一環

——六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產銷對接是農村產業革命成敗的關鍵一環,這個環節如果沒做好,前面的生產就前功盡棄,後面的利益聯結也無從談起。省委主要領導多次強調,要創新產銷對接機制。

在當下這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中,必須革新觀念、厘清思路、瞄準方向、用對方法,以創新精神和實幹作風,打通產銷對接這關鍵一環。

加強做好產銷對接,最關鍵的是要解決好貴州農產品賣給誰、誰來賣、怎麼賣的問題。

瞄準市場,解決貴州農產品賣給誰的問題。要利用“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佔領省內市場,堅持和完善“農校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等產銷對接機制,持續推動農產品進學校、進機關、進醫院、進企業、進社區、進超市、進酒店。要借力對口幫扶機制,積極在對口幫扶城市開設貴州農產品銷售中心,積極拓展省外市場,為貴州綠色優質農產品培養“粉絲”。要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商,堅持“線上”“線下”同時發力,讓貴州農產品乘上網路快車“泉湧”出山。

培育專業化市場主體,解決貴州農產品誰來賣的問題。要大力培育商貿流通企業、農產品經紀人等專業化的市場主體,一頭連生產,一頭連市場,減少農產品流通中間環節,實現產銷精准對接,建立穩定的銷售管道。

加強政府服務,解決貴州農產品怎麼賣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廣泛開展產銷對接活動,提高貴州農產品知名度,讓貴州農產品風行天下。要大力推進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為生鮮農產品儲存、運輸、銷售提供良好保障。要加強品牌打造,優選出綠色農產品免費使用公共品牌進行宣傳推介,形成整體品牌效應。要充分運用大資料手段,對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價格走勢等動態資訊進行收集、分析和公佈,提供即時的監測預警,助力貴州農產品搶佔先機投放,針對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生產。

我們要全力加強做好產銷對接,更好地引導生產,讓結構調整後的農產品適銷對路,替代作物產出後賣得了、賣得好,增強農民發展產業的信心和決心,更好地參與這場產業革命。

構建“利益聯結”這個共同體

——七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不能讓農民忙了好一陣子,卻賺不到多少“票子”。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利益分配是個關鍵。既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讓企業有賺頭,更要設身處地為農民著想,實現農民收益最大化。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長遠,這場產業革命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貴州農業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的過程。產業發展壯大離不開農民、農民脫貧致富缺不了產業,必須創新利益聯結機制,讓企業農民的利益聯結關係更加緊密,構建起一個“利益共同體”,不斷夯實貴州優勢農業產業發展基礎。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主線是促進農民增收。一方面要“聯得上”,把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各種生產要素組合好配合好,向規模、品牌、市場要效益,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不斷提高農民積極性,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還要“結起來”。牢牢把握結構調整“八要素”,充分理解其中相互連結、相互作用的關係,把市場因素和我們的制度優勢結合起來,深入研究產業鏈、價值鏈,做到認識上、方法上都“結得上”。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對領導幹部工作作風和方法是一次檢驗。領導幹部要會“算帳”、勤“算帳”,弄清搞懂一項產業的加工流通、上游下游產業等環節,把效益估准、預期收益搞明白,才能心中有謀、做而不亂。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教會農民“算帳”,給農民講道理、擺事實,杜絕簡單粗暴,讓農民更多“增值收益”。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需要各方努力、共同發力。企業要進一步擔起社會責任,在按照市場規律抓好經營管理的同時,多給農戶利益份額,不能發生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政府這只手也要盡力,在培育造就職業農民隊伍、規範引導市場環境、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等方面積極作為,為企業發展壯大創造良好的政策和成長環境。

收益分配真金白銀,觸及多方利益。創新利益聯結機制,要充分調研論證評估,儘量不去“試錯”、少去“試錯”,千方百計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失。對可能存在或已經出現的風險,要建立健全農民在結構調整中的利益兜底保障機制,把扶貧產業子基金用活用好,徹底消除農民後顧之憂。

把難事做好就是本事!風險兜底、利益共用,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必須抓牢抓好抓實,用幹部實打實的作為,換來農民實打實的獲得。

夯實“基層黨建”是固本之舉

——八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夯實基層黨建是固本之舉。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基層組織強不強,事關產業革命成敗,事關農村改革發展根基。實踐證明,一個地方的基層組織強,則發展好,百姓富,反之亦然。打贏產業革命,必須加強基層党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基層黨員幹部“領路人”的作用,最大限度讓基層“火車頭”動力強起來。

基層黨組織是產業革命的“指揮所”和“先鋒隊”,要不斷強化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把黨建觸角延伸到產業發展第一線,讓黨員先鋒作用在田間地頭閃光,激發出產業革命的內生動力,做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帶領群眾滿懷信心和決心站上產業革命的潮頭,為打好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提供堅強保證和有力支撐。

夯實基層黨建,要配好幹事創業的“領頭羊”。產業革命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導向,選優培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優化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結構,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同時,以黨建引領人才培養,在返鄉回村的“能幹人”、下鄉創業的“實幹家”中發展黨員,用知識、能力充實黨支部,提高黨支部領導服務發展的能力,推動隊伍“強”起來。

夯實基層黨建,要在轉變作風上來一場革命。思路決定出路,作風決定成敗。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持續轉變工作作風,牢記篤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興“三風”,糾治“四風”,積極推行“五步工作法”,推動產業發展的每一項工作都落細落小落實,讓貧困戶、村集體、龍頭企業凝結成戰鬥力滿滿的“利益共同體”,讓群眾成為農村產業革命的推動者、受益者。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發揮好基層黨建的繡花針作用,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就一定能繡出產業革命的美好畫卷。

精彩推薦

今年黨建領域改革工作要這麼抓!

《銅仁黨建直播間》第三期播出啦!

印江:春風助力,唱好黨建扶貧“三部曲”

德 江:春風行動三級作戰體系決勝脫貧戰正酣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楊立 編輯:黃欣 李才

為農民做科學指導;也要發動經驗豐富的土專家“農教授”傳幫帶,以農民帶農民的方式,讓他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上好培訓農民這堂大課,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就奠定了農村產業革命的基礎,就能讓他們成為脫貧攻堅中的奮鬥者,成為同步小康中的受益者。

築牢技術服務這塊“基石”

——三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南橘北枳,古人墨守遵循的種植習慣。而在當下,橘已成功在北方掛果,填補市場所需,還能賣出優價。審視其間,成功的秘訣就是技術!

要讓黔貨走得更遠、走得更俏,讓貴州山鄉的農戶們能種、會種、種得好,“施工”的要訣還得是技術,要不斷完善和加強技術服務,讓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中的這塊基石牢不可破。

技術服務,往小著眼是某種農產品的種植技術,往大入手是利用科技創新和轉化提升農業生產的品質和效益。無論視角如何變化,基層的農技人員要有技術服務意識,謀劃一地一域的決策者更要有技術服務意識。要追求技術,更要注重服務。

築牢技術服務這塊基石,要轉變傳統意識。技術管不管用,不是會議能決定,也不是領導說了算,得是田間地頭的收益“說話”。這就要求決策者、技術員要“貼地氣”,圍繞土壤、氣候、降水、市場深入研究問題,因地施技。

築牢技術服務這塊基石,要把著力點放在技術上。作為一個山區農業省份,貴州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農業科技貢獻率都低於全國平均水準。這就要求我們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把科學研發、實驗與運用結合起來,實現問題就地攻關、技術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轉化。利用“大資料+農業”,在技術推廣、作物生長、產業發展、市場預判上發揮貴州大資料的優勢,提高農業生產數位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水準。

築牢技術服務這塊基石,要把切入點放在服務上。農業科技與其他科技運用上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最主要的實踐者是知識文化水準不高的農民。因此,要讓他們懂技術、用技術,就要“俯下身”到基層去、到一線去,上門為群眾提供育種育苗、田間管理、疫病防治等技術服務,實現技術服務對每個合作社、每個農戶的全覆蓋。要“貼地氣”用群眾能聽得懂、易接受的方式,確保每一位元農戶都能掌握實用技能,熟練運用到農業生產中來。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只要築牢技術服務這塊基石,振興農村經濟的各項事業就能順利展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步伐將更加穩健。

抓實“資金籌措”這個保障

——四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資金籌措”的保障至為關鍵。

抓實“資金籌措”這個保障,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支撐功能。公共財政具有引導性、支撐性的作用,要把中央政策理解透、使用夠,爭取更多的公共財政支持。要堅決杜絕“大水漫灌”“撒胡椒麵”的思維,充分整合各個管道的涉農資金,為農村產業革命和鄉村振興提供公共性、公益性的支撐。要確保把公共財政資金用在最關鍵的地方,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抓實“資金籌措”這個保障,要充分發揮脫貧基金的帶動作用。從目前情況看,在認識、觀念、專案、服務等方面,都還有不盡人意處:有的基層幹部對基金不熟悉,使用上缺乏主動性;有的企業對無償使用財政資金有慣性依賴,有償使用基金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不少地方還拿不出條件成熟可以投入的具體項目;審批工作尚需改善,存在環節多、費用高、難拿到等問題。簡化環節,降低門檻,提高效率,培訓幹部,專案落地,示範推動,在脫貧產業基金的使用上,許多工作還需儘快破題。

抓實“資金籌措”這個保障,要充分發揮社會資金的聚合效應。推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向鄉村,不僅僅是公共政策的宣導,對於許多企業來說,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如何讓有實力、有責任、有擔當的企業介入到農村產業革命中來,需要更有效率、更加精准的公共服務。企業投入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反哺企業,這樣的良性迴圈一旦形成,將起到極強的聚合效應,使鄉村振興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和資金支撐。

如何抓實“資金籌措”這個保障,目前擁有政策面的有力支持,要千方百計將資金引向農業產業,真真正正地把錢用在刀刃上。這需要制度的保障、專案的支撐,更需要我們的創新作為。把資金籌措的問題解決好了,把資金撬動產業的功能發揮好了,農村產業革命就會如虎添翼,持續深入,結出碩果。

用好“組織形式”這劑粘合劑

——五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產業發展中,有效的“組織”尤為重要。農業結構調整“八要素”中,“組織形式”是一劑重要粘合劑。

現代農業需要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如果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組織形式,依靠過去單打獨鬥的小農經濟模式,產業難以做大做強,也難以在市場競爭中立足,同步小康的步伐就會更加艱難。

組織形式是一劑粘合劑。一方面,把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產有效粘合起來,聚指成拳抱團發展。另一方面,把生產端與市場端有效粘合起來,實現產業興農民富。

創新組織形式,要激發黨建活力。通過“支部+企業(產業大戶、致富能手)+貧困戶”的互助扶貧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脫貧攻堅一線基層幹部的“排頭兵”作用。

創新組織形式,要凝聚社會合力。採取村民聯動、村社共建、社會幫扶等多種形式,優化資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激發脫貧攻堅的持久動力。

通過創新組織形式,切實促進產業發展。要讓農業生產從分散走向集約,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讓貴州農業“騰籠換鳥”“鳥槍換炮”。

通過創新組織形式,切實促進脫貧攻堅。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創新“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明確貧困戶、農戶在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鏈、利益鏈中的位置,保障農民利益。

“軍令狀”已下,“衝鋒號”已吹響,脫貧攻堅沒有退路。解決好“組織形式”的問題,切實發揮其粘合劑的作用,產業結構調整就會事半功倍,貧困戶增收致富也就水到渠成。

打通“產銷對接”關鍵一環

——六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產銷對接是農村產業革命成敗的關鍵一環,這個環節如果沒做好,前面的生產就前功盡棄,後面的利益聯結也無從談起。省委主要領導多次強調,要創新產銷對接機制。

在當下這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中,必須革新觀念、厘清思路、瞄準方向、用對方法,以創新精神和實幹作風,打通產銷對接這關鍵一環。

加強做好產銷對接,最關鍵的是要解決好貴州農產品賣給誰、誰來賣、怎麼賣的問題。

瞄準市場,解決貴州農產品賣給誰的問題。要利用“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佔領省內市場,堅持和完善“農校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等產銷對接機制,持續推動農產品進學校、進機關、進醫院、進企業、進社區、進超市、進酒店。要借力對口幫扶機制,積極在對口幫扶城市開設貴州農產品銷售中心,積極拓展省外市場,為貴州綠色優質農產品培養“粉絲”。要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商,堅持“線上”“線下”同時發力,讓貴州農產品乘上網路快車“泉湧”出山。

培育專業化市場主體,解決貴州農產品誰來賣的問題。要大力培育商貿流通企業、農產品經紀人等專業化的市場主體,一頭連生產,一頭連市場,減少農產品流通中間環節,實現產銷精准對接,建立穩定的銷售管道。

加強政府服務,解決貴州農產品怎麼賣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廣泛開展產銷對接活動,提高貴州農產品知名度,讓貴州農產品風行天下。要大力推進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為生鮮農產品儲存、運輸、銷售提供良好保障。要加強品牌打造,優選出綠色農產品免費使用公共品牌進行宣傳推介,形成整體品牌效應。要充分運用大資料手段,對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價格走勢等動態資訊進行收集、分析和公佈,提供即時的監測預警,助力貴州農產品搶佔先機投放,針對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生產。

我們要全力加強做好產銷對接,更好地引導生產,讓結構調整後的農產品適銷對路,替代作物產出後賣得了、賣得好,增強農民發展產業的信心和決心,更好地參與這場產業革命。

構建“利益聯結”這個共同體

——七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不能讓農民忙了好一陣子,卻賺不到多少“票子”。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利益分配是個關鍵。既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讓企業有賺頭,更要設身處地為農民著想,實現農民收益最大化。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長遠,這場產業革命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貴州農業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的過程。產業發展壯大離不開農民、農民脫貧致富缺不了產業,必須創新利益聯結機制,讓企業農民的利益聯結關係更加緊密,構建起一個“利益共同體”,不斷夯實貴州優勢農業產業發展基礎。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主線是促進農民增收。一方面要“聯得上”,把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各種生產要素組合好配合好,向規模、品牌、市場要效益,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不斷提高農民積極性,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還要“結起來”。牢牢把握結構調整“八要素”,充分理解其中相互連結、相互作用的關係,把市場因素和我們的制度優勢結合起來,深入研究產業鏈、價值鏈,做到認識上、方法上都“結得上”。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對領導幹部工作作風和方法是一次檢驗。領導幹部要會“算帳”、勤“算帳”,弄清搞懂一項產業的加工流通、上游下游產業等環節,把效益估准、預期收益搞明白,才能心中有謀、做而不亂。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教會農民“算帳”,給農民講道理、擺事實,杜絕簡單粗暴,讓農民更多“增值收益”。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需要各方努力、共同發力。企業要進一步擔起社會責任,在按照市場規律抓好經營管理的同時,多給農戶利益份額,不能發生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政府這只手也要盡力,在培育造就職業農民隊伍、規範引導市場環境、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等方面積極作為,為企業發展壯大創造良好的政策和成長環境。

收益分配真金白銀,觸及多方利益。創新利益聯結機制,要充分調研論證評估,儘量不去“試錯”、少去“試錯”,千方百計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失。對可能存在或已經出現的風險,要建立健全農民在結構調整中的利益兜底保障機制,把扶貧產業子基金用活用好,徹底消除農民後顧之憂。

把難事做好就是本事!風險兜底、利益共用,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必須抓牢抓好抓實,用幹部實打實的作為,換來農民實打實的獲得。

夯實“基層黨建”是固本之舉

——八論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夯實基層黨建是固本之舉。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基層組織強不強,事關產業革命成敗,事關農村改革發展根基。實踐證明,一個地方的基層組織強,則發展好,百姓富,反之亦然。打贏產業革命,必須加強基層党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基層黨員幹部“領路人”的作用,最大限度讓基層“火車頭”動力強起來。

基層黨組織是產業革命的“指揮所”和“先鋒隊”,要不斷強化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把黨建觸角延伸到產業發展第一線,讓黨員先鋒作用在田間地頭閃光,激發出產業革命的內生動力,做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帶領群眾滿懷信心和決心站上產業革命的潮頭,為打好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提供堅強保證和有力支撐。

夯實基層黨建,要配好幹事創業的“領頭羊”。產業革命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導向,選優培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優化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結構,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同時,以黨建引領人才培養,在返鄉回村的“能幹人”、下鄉創業的“實幹家”中發展黨員,用知識、能力充實黨支部,提高黨支部領導服務發展的能力,推動隊伍“強”起來。

夯實基層黨建,要在轉變作風上來一場革命。思路決定出路,作風決定成敗。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持續轉變工作作風,牢記篤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興“三風”,糾治“四風”,積極推行“五步工作法”,推動產業發展的每一項工作都落細落小落實,讓貧困戶、村集體、龍頭企業凝結成戰鬥力滿滿的“利益共同體”,讓群眾成為農村產業革命的推動者、受益者。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發揮好基層黨建的繡花針作用,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就一定能繡出產業革命的美好畫卷。

精彩推薦

今年黨建領域改革工作要這麼抓!

《銅仁黨建直播間》第三期播出啦!

印江:春風助力,唱好黨建扶貧“三部曲”

德 江:春風行動三級作戰體系決勝脫貧戰正酣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楊立 編輯:黃欣 李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