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1 不要喋喋不休, 過猶不及的溝通

很多家長喜歡嘮叨孩子, 一件事說一遍孩子不聽, 就開始不停地說, 若是孩子出現反抗心理, 甚至會出現大聲責駡孩子, 最後讓孩子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聽話”。

家長可以和孩子提前約定。

究竟是孩子不聽話, 還是另有原因呢?喋喋不休的嘮叨訴說是一種過猶不及的溝通方式, 很多孩子希望媽媽不要太嘮叨。 家長可以和孩子提前約定, 比如把起床、吃飯、做作業、休息、娛樂的時間分配好, 這樣不僅讓孩子有時間觀念, 家長也免于過多的操心。

2 不要額外給孩子施加壓力

家長喜歡給孩子教育, 如“一定要給爸媽爭氣, 只有學習成績好, 將來才能出人頭地”;你只要考試成績好, 你要什麼媽媽都滿足你” ;“我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 你可不能讓媽媽抹黑…上次考了第五名, 這次一定要進前三。 ”

讓孩子背著高分、名利、希望去學習, 心理壓力自然大。 有些學生成績考得不理想, 都不太敢跟爸媽說。 久而久之, 學生會產生不自信、怕考試、怕給爸媽丟臉的心理。

家長應該設定合理的期望值。

考慮孩子本身的特點和能力, 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 不能主觀地以高標準來要求孩子。 因為過高的標準、過大的期望會給孩子帶來巨大心理壓力, 對父母會產生不願意交流, 甚至會害怕面對父母。 同時, 家長應該要學會換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孩子的感受, 幫助孩子來確定實際的學習目標, 以此來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也可以改善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

3 不要揭舊傷疤, 把孩子越推越遠的溝通

當孩子放假在家玩遊戲、或者看電視時, 總習慣性地拿孩子之前不好的表現行為來反復說教。 如“期末成績不理想, 上課不專心, 愛玩, 你當初是怎麼跟我保證的, 回房間好好想想, 別整天知道玩……”。 家長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放假也要看看書, 結果孩子反而和您頂嘴, 彼此鬧得很不愉快。

多看到孩子進步的一面。

家長總揭孩子的舊傷疤, 這對於敏感的青春期孩子來說, 極有可能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失敗者, 甚至放棄努力, 與家長關係越來越疏遠。

如果家長能關注到孩子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 讓孩子明白, 無論他的成績如何, 只要努力了就好。 孩子就會覺得家長是真的關心他、鼓勵他。 有時候, 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才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哦~

4 不要因為工作將孩子遺忘

在孩子上初中時,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大了, 不用像小時候一樣陪著孩子。 所以把重心放在忙於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 缺少與孩子最起碼的溝通。 家長沒有真正瞭解孩子在想什麼, 需要什麼, 使孩子從心底產生隔閡。

和孩子一起做朋友。

當孩子放假時, 他們的業餘時間較多, 精力充沛, 是與孩子溝通的好時機。 家長應多陪孩子一起“玩”, 從而“寓教於樂”。 找時間和孩子一起走進人文世界, 陪孩子去書店看書、博物館、畫展……也可以陪孩子看電影, 去遊樂場放鬆。 組織一次短途的家庭旅行, 家長挑選1-2個目的地, 讓孩子選擇去哪。 給孩子佈置任務, 嘗試讓孩子做攻略, 孩子可以借助旅遊書籍、或者上網搜索, 尋找必去景點之類的。 從而讓孩子覺得自己也是小大人了,

和家長溝通起來也就輕鬆多了。

5 瞭解流行的網路用語

越來越多家長發現, 孩子嘴裡不時吐出的字眼讓自己搞不懂, 他們擔心:孩子動不動就“吃雞”、“厲害了我的哥”、“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會痛嗎”……這些會不會影響正常交往?要是把這些詞彙用在作文裡, 老師看不懂怎麼辦?但更多的是擔心無法與孩子好好交流。

家長要主動學習並使用一些網路用語。

孩子在學校, 會認識很多朋友, 也會接觸到很多“網路用語”。 對於孩子來說, 這是他們口中的潮流, 誰不懂誰Low。 家長應該用寬容和理解的心態看待這種現象, 有時“另類語言”能增加彼此溝通的樂趣。 當孩子發現爸媽也在有意識地學習和使用這些網路用語, 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和爸媽的距離縮短了, “你懂我的梗”,親子溝通也會順暢很多哦。

“你懂我的梗”,親子溝通也會順暢很多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