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除了省油,新能源車還有這麼多優勢你知道嗎?

毫無疑問, 未來二、三十年內, 新能源車將成為市場的主體, 這是苛刻排放法規下的必然趨勢。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 電動汽車/混動車相比傳統燃油車除了省油外, 究竟還有哪些優勢?開這類產品的車主, 可以體驗到哪些意料之外的趣事?

都市駕駛“神出鬼沒”, 鳴笛成常態

新能源車, 特別是純電動汽車, 電機的工作聲音都是分貝非常低的“高頻音”, 網友習慣稱之為“電流聲”, 沒有內燃機運行的嘈雜聲,

在日常駕駛時不容易引起路人的警惕, 低速駕駛胎噪風噪再沒有, 給路人的感覺就是神出鬼沒的。

而如果是常規動力車型, 行人聽到後面有來車的聲音, 不用回頭就會靠邊走;但如果是電動汽車或混動車, 中低速行駛時, 你就非得按幾下喇叭,

否則根本沒人鳥你。

車子怎麼打不著火?洗車小哥習慣性懵逼

電動汽車和混動車是沒有怠速概念的, 鑰匙插上, 電源開啟, 電動機待命, 車子的動力已經處於喚醒階段。 在電池電量充足的情況下, 混動車在低速起步時, 發動機是不會啟動的, 只有電機驅動起步, 除非是性能模式下地板油起步, 發動機才會啟動協助。

因為沒有發動機啟動和怠速的聲音, 所以外行很難分清車子是不是已經啟動了, 即使是開慣了燃油車的車主本人, 上車之後也經常會有一瞬間的懵逼狀態, 更別提初次接觸的洗車店小哥。

熄火後一樣有空調, 等人不用愁

燃油車的電池容量小、電壓小, 沒法驅動車子的空調系統長時間運作, 所以停車等人想要空調車子必須處於怠速狀態, 用內燃機帶動空調壓縮機, 這無疑是一種極大的能量浪費, 心疼油錢的車主因此也會習慣性下車找個涼快地方等人。

電動車和混動車(PHEV)都配備了大容量的電池和大功率的驅動電機, 帶動一兩噸的車子都能跑100km/h, 驅動空調還不是綽綽有餘。 除了日系的非插電式混動車(HEV), 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動車都可以在停車狀態下長時間驅動空調系統, 而且, 相比內燃機只有40%不到的熱效率, 永磁同步電機電機的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普遍都在90%以上, 再也不用心疼油錢。

不同開法油耗/電量浮動大,勾起你的探索欲

開傳統燃油車,想要省油無非就是輕踩油門、慢給油,輕易不減速,對車主來說可操作的空間很小,假設一台車平均油耗8L/100km,不同車主去看油耗也就7-10L/100浮動,而配備多種駕駛模式,且能充電的混動車則完全不同。

首先,對插電式混動車油耗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充電的頻率+日常巡航里程。如果只是日常上下班50km,且每天都有充電的條件,只要全程用電動模式,就完全可以把混動車當純電動車開,只要不是地板油發動機都不會啟動,無限接近零油耗。

即使是像豐田、本田旗下的混動車,雖然不能充電,但靠著電機的輔助,發動機一直處於高效的2000轉左右工況,其油耗水準也遠低於純燃油車,因為後者在面對複雜路況時,發動機的轉速、負荷浮動很大,油耗顯著上升,這就是城區擁堵環境用車比高速巡航用車油耗高一大截的核心原因。而混動車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城區、高速的油耗都相對穩定的多。

低扭更強勁,推背感更“詭異”

混動車在運動模式下,電動機和發動機會共同為車子驅動,加速能力非常彪悍,而且零遲滯,給人的加速感受與燃油車也有很大不同,推背感很詭異。加上電機高強度運行的高頻音,這種全新的乘駕體驗非常容易讓人有暈車的感覺。

強力能力回收,松油門後速度衰減快

傳統汽車基本沒有制動能量回收,因為電池容量小,靠制動或下坡的動能轉化成電能壓根沒地方存儲,而新能源車普遍配備能量回收系統,這大大提高了整車的能量利用率,對提高經濟性大有裨益。

能量回收有很多種模式,低效模式下,松油門(嚴格來說應該是電門)後車子還能滑行很長一段距離,而在強力回收模式下,滑行的距離則會大幅度縮短,效果類似于燃油車輕踩刹車,不同的是,後者將車子的動能都變成了刹車片上的熱能(沒用,還影響刹車性能),而前者則將動能部分轉化為電能儲存在了電池中。電動車在常規制動、滑行下坡等工況時,能量回收系統都會工作,視工作模式不同,回收一定比例的動能。

跟人閒扯,成油耗的“話題終結者”

幾個有車一族湊到一起,自然而然就容易扯到相關話題,“每個月要多少錢的油費”必然被提到。純燃油車中,就是是配備1.0T三缸發動機、車重1.2t的小車,城裡開也起碼要7L/100km左右。而日系的HEV混動車、美系的增程式混動車油耗基本穩定在5L/100km以下,至於自主、德系的PHEV插電式混動車,有良好的充電環境,油耗都在2L/100km。以壓倒性優勢獲得“話題終結者”的稱號。

不同開法油耗/電量浮動大,勾起你的探索欲

開傳統燃油車,想要省油無非就是輕踩油門、慢給油,輕易不減速,對車主來說可操作的空間很小,假設一台車平均油耗8L/100km,不同車主去看油耗也就7-10L/100浮動,而配備多種駕駛模式,且能充電的混動車則完全不同。

首先,對插電式混動車油耗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充電的頻率+日常巡航里程。如果只是日常上下班50km,且每天都有充電的條件,只要全程用電動模式,就完全可以把混動車當純電動車開,只要不是地板油發動機都不會啟動,無限接近零油耗。

即使是像豐田、本田旗下的混動車,雖然不能充電,但靠著電機的輔助,發動機一直處於高效的2000轉左右工況,其油耗水準也遠低於純燃油車,因為後者在面對複雜路況時,發動機的轉速、負荷浮動很大,油耗顯著上升,這就是城區擁堵環境用車比高速巡航用車油耗高一大截的核心原因。而混動車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城區、高速的油耗都相對穩定的多。

低扭更強勁,推背感更“詭異”

混動車在運動模式下,電動機和發動機會共同為車子驅動,加速能力非常彪悍,而且零遲滯,給人的加速感受與燃油車也有很大不同,推背感很詭異。加上電機高強度運行的高頻音,這種全新的乘駕體驗非常容易讓人有暈車的感覺。

強力能力回收,松油門後速度衰減快

傳統汽車基本沒有制動能量回收,因為電池容量小,靠制動或下坡的動能轉化成電能壓根沒地方存儲,而新能源車普遍配備能量回收系統,這大大提高了整車的能量利用率,對提高經濟性大有裨益。

能量回收有很多種模式,低效模式下,松油門(嚴格來說應該是電門)後車子還能滑行很長一段距離,而在強力回收模式下,滑行的距離則會大幅度縮短,效果類似于燃油車輕踩刹車,不同的是,後者將車子的動能都變成了刹車片上的熱能(沒用,還影響刹車性能),而前者則將動能部分轉化為電能儲存在了電池中。電動車在常規制動、滑行下坡等工況時,能量回收系統都會工作,視工作模式不同,回收一定比例的動能。

跟人閒扯,成油耗的“話題終結者”

幾個有車一族湊到一起,自然而然就容易扯到相關話題,“每個月要多少錢的油費”必然被提到。純燃油車中,就是是配備1.0T三缸發動機、車重1.2t的小車,城裡開也起碼要7L/100km左右。而日系的HEV混動車、美系的增程式混動車油耗基本穩定在5L/100km以下,至於自主、德系的PHEV插電式混動車,有良好的充電環境,油耗都在2L/100km。以壓倒性優勢獲得“話題終結者”的稱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