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海攝影人 錢永寧和他的非常之城

錢永寧, 1968年出生於上海, 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 工作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學院。 百餘件作品參加國內外省級以上展覽, 並多次獲獎, 出版專著、編著20本, 作品被多家專業期刊和網站推介, 並有多件攝影、繪畫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機構和各界人士收藏。

非常之城

錢永寧說:一直想尋找一種符合自己的載體。 他還說:走過繪畫、設計最終融匯到影像上來, 並選擇“影像素描”這一視覺形式作為表述語言, 應該是我的歸宿了。

這樣一個尋找歸宿的歷程, 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 二十多年前的上海繪畫, 先鋒已經出現。 粗放、個性化和不受拘束的畫法, 藝術家狂放的行為或性格, 讓畫面不時充滿了企圖突破的騷動不安的激情。 他們冀希望於用作品的震撼力來激勵社會, 也獲得個人精神上的自由。 二十多年前的上海攝影, 以北河盟等先鋒團體的攝影探索,

也已經邁開了堅實的步伐, 核心直指歌功頌德的陳詞濫調, 無視身邊更多的影像沉淪於風花雪月的無病呻吟之中。 於是, 作為影像藝術的創造者, 當錢永寧在今天將繪畫和攝影乃至其他藝術語言融合在一起的時候, 是不是也讓人聽到了當年藝術家們心靈跳動的節奏?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些畫面“模糊了涇渭分明的藝術門類與種類的界限, 僅是透過影像圖元、膠片顆粒的影跡和類似素描塗抹後的斑斑痕跡來表述、傳遞一種聲音, 與之對話 ”。 是的, 媒介本身已經被無情地解構了, 留下的只是一個個模糊的身影, 面對當代影像蛻變的時代!

其實, 重要的還在於內心的表達, 在於你面對這個世界想說點什麼。

因為媒介本身已經給你提供了無數的選擇可能, 就像愛普生的高科技可以為你轉化輸入端的無限靈感, 也可以為你吐露輸出端的莫名狂喜一樣, 沒有什麼想像力的極限是不可實現的——關鍵是你對生活的感悟有多深, 對世界的表達欲望有多強!

非常之城

錢永寧的探索價值也許就定位在這裡, 具象和抽象永遠在兩難之間徘徊, 主觀和客觀也永遠是相對的游離。 他的作品給我們提供了一次觀看的思考, 在真實和虛幻之間拉開了足夠的距離, 從而讓許許多多不確定的因素相互碰撞, 凝聚成心靈確定的歸宿。 至於每一位觀眾, 將其看作是素描也好, 影像也罷, 也許都不太重要。 隱隱約約之間, 如果你聽到了自己的心跳, 也就感受到了錢永寧心跳的節奏……

所以說在攝影界, 錢永寧還是一個“新人”, 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指錢永寧在攝影界的認知度還有限, 和攝影結緣也只是這幾年的事情;另一層意思就是說, 他的創作手法、更重要的是創作精神非常之“新”, 一上來就擺脫了攝影界向來被人詬病的淺層次的遊戲空間,

在精神的層面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比如他對於城市空間的影像實驗, 巧妙地借助現代技術的力量, 拓寬了影像對城市空間表達的可能。 正如前面所說, 他一直想尋找一種符合自己的載體。 就其專業而言, 走過繪畫、設計等漫長的視覺藝術的探索路程, 最終落實到影像上來, 並選擇“影像素描”這一視覺形式作為表述語言, 應該是他的歸宿了?我們看到, 這已經不再是一種技術層面的簡單突破, 而是經過二十多年的藝術求索磨礪與坎坷, 在模糊了涇渭分明的藝術門類與種類的界限之後, “肆無忌憚”地透過影像圖元、膠片顆粒的影跡和類似素描塗抹後的斑斑痕跡來表述、傳遞一種聲音, 與城市對話,與心靈對話。

非常之城

錢永寧的實踐,或者說他所帶給我們對城市“鏡像”的實驗,也許就和所有當代藝術家的實踐一樣,試圖從根本上改變我們所認知的攝影與圖像關係——攝影已不再僅僅停留於記錄物件,而儼然成為探索世界、討論問題的媒介。這也是當代藝術中的攝影與傳統攝影的區別所在——前者是make photo,藝術家按事先設計的方法和程式拍攝、製作圖片,以討論問題、闡述觀點,強調方法和觀念的重要性;後者是take photo,拍攝者將主要精力用於發現、等待、記錄世界的瞬間。於是在更寬泛的空間,我們看到,錢永寧這一類型的藝術家正是通過作為當代藝術的攝影在視覺與精神中探索時代、人性、媒介本身的密語。

錢永寧告訴我們:“我只是想表現‘親眼所見的東西’”,“藝術總是以生活為依據的,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所孜孜以求的,不是逼真的生活形象,而是要塑造出最能表現他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鮮明態度和透徹理解的藝術形象”。他時常會想起20多年前美院學習時的記憶碎片,具象表現主義隨司徒立從法蘭西傳遞到美院。在歐洲,具象表現主義在整個藝術界還是很小眾,但卻特別適合中國這片土壤並和東方哲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應該從那時起影響了一批人,也讓他陷入深深的思考。他認為:“也許這些人、物、景也會欺騙我的眼睛,今天感覺的會和昨天的不一樣,然而明天又會有新的認識,是人在變還是物在變?是物隨心變還是心隨物去?繪畫中的‘具象表現’注重感官的真實捕捉,又非純粹的感官體現,最終表達一種真摯、一種真實的精神。同為視覺藝術的影像為何就不能這樣來表現呢?實踐再實踐,使作品具有視覺性和思想性,杜絕影像中精神的失落,在享受創作過程的同時也是心路歷程的體驗,其實結果已經不再重要了。‘影像素描’系列是對我身邊最普通最平常的事物的記錄和體驗反射罷了,把單純的人、物、景等影像,通過藝術形式來表現,尋求更為本質的境界,‘今日’如何用心的筆觸去觸摸和塗抹這些影像?也許我的這些塗抹永遠是處於一種進行時,是沒有結束的開始,是無法停止的心路體驗。”

用純粹直觀的視覺思考方式去接近事物、理解事物,在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中進行穿越,在記錄和表現中守望獨行,都是眼之所見、心之所感,這是一種他所要的真實!

非常之城

關於專欄“上海攝影人”

作者自述: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接觸了不少上海攝影人,他們在上海攝影界或縱橫開拓,或默默耕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我也為他們寫過一些或長或短的文字。這個專欄主要以目前依舊活躍的攝影人為主,兼及老一代的上海攝影名家,結合人與作品,為上海攝影的明天留下一些空穀回音而已!

林路,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攝影專業碩士生導師。已出版攝影理論和技術專著以及畫冊100多本,發表攝影文章數十萬字。曾獲得第四屆、第五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第五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評論文章二等獎。

本文轉載自瑞象館專題連載《上海攝影人》

與城市對話,與心靈對話。

非常之城

錢永寧的實踐,或者說他所帶給我們對城市“鏡像”的實驗,也許就和所有當代藝術家的實踐一樣,試圖從根本上改變我們所認知的攝影與圖像關係——攝影已不再僅僅停留於記錄物件,而儼然成為探索世界、討論問題的媒介。這也是當代藝術中的攝影與傳統攝影的區別所在——前者是make photo,藝術家按事先設計的方法和程式拍攝、製作圖片,以討論問題、闡述觀點,強調方法和觀念的重要性;後者是take photo,拍攝者將主要精力用於發現、等待、記錄世界的瞬間。於是在更寬泛的空間,我們看到,錢永寧這一類型的藝術家正是通過作為當代藝術的攝影在視覺與精神中探索時代、人性、媒介本身的密語。

錢永寧告訴我們:“我只是想表現‘親眼所見的東西’”,“藝術總是以生活為依據的,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所孜孜以求的,不是逼真的生活形象,而是要塑造出最能表現他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鮮明態度和透徹理解的藝術形象”。他時常會想起20多年前美院學習時的記憶碎片,具象表現主義隨司徒立從法蘭西傳遞到美院。在歐洲,具象表現主義在整個藝術界還是很小眾,但卻特別適合中國這片土壤並和東方哲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應該從那時起影響了一批人,也讓他陷入深深的思考。他認為:“也許這些人、物、景也會欺騙我的眼睛,今天感覺的會和昨天的不一樣,然而明天又會有新的認識,是人在變還是物在變?是物隨心變還是心隨物去?繪畫中的‘具象表現’注重感官的真實捕捉,又非純粹的感官體現,最終表達一種真摯、一種真實的精神。同為視覺藝術的影像為何就不能這樣來表現呢?實踐再實踐,使作品具有視覺性和思想性,杜絕影像中精神的失落,在享受創作過程的同時也是心路歷程的體驗,其實結果已經不再重要了。‘影像素描’系列是對我身邊最普通最平常的事物的記錄和體驗反射罷了,把單純的人、物、景等影像,通過藝術形式來表現,尋求更為本質的境界,‘今日’如何用心的筆觸去觸摸和塗抹這些影像?也許我的這些塗抹永遠是處於一種進行時,是沒有結束的開始,是無法停止的心路體驗。”

用純粹直觀的視覺思考方式去接近事物、理解事物,在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中進行穿越,在記錄和表現中守望獨行,都是眼之所見、心之所感,這是一種他所要的真實!

非常之城

關於專欄“上海攝影人”

作者自述: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接觸了不少上海攝影人,他們在上海攝影界或縱橫開拓,或默默耕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我也為他們寫過一些或長或短的文字。這個專欄主要以目前依舊活躍的攝影人為主,兼及老一代的上海攝影名家,結合人與作品,為上海攝影的明天留下一些空穀回音而已!

林路,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攝影專業碩士生導師。已出版攝影理論和技術專著以及畫冊100多本,發表攝影文章數十萬字。曾獲得第四屆、第五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第五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評論文章二等獎。

本文轉載自瑞象館專題連載《上海攝影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