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轉型專案建設進行時:襄垣縣36個專案競相齊發

風檣動, 鼓角鳴!

古韓大地、仙堂山下, 風展戰旗如畫——

四大轉型標杆項目, 克難奮進、投產達效。

“第一桶油”——全省轉型綜改重大標杆工程, 潞安年產180萬噸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項目(簡稱“180專案”), 全系統成功試運行, 正式產出合格的煤基高端合成油;

“第一袋米”“第一袋面”——全省規模最大的聚氯乙烯生產企業、省政府確定的重點工程, 襄礦集團瑞恒化工60萬噸聚氯乙烯專案, 總投資35億元, 成功生產出聚氯乙烯樹脂粉和燒鹼;

“第一桶酒”——省級重點工程項目, 襄礦集團20萬噸乙二醇專案, 總投資45.5億元, 6月底正式投產後將產出乙二醇;

全省12個500萬噸以上級重點焦化產業園區之一, 總投資50億元的鴻達500萬噸焦化及配套項目, 4月1日開工, 目前加緊進行地質勘探、平整場地、土建等工程。

五大產業延伸項目, 火速推進、勢頭強勁。

引進美國雪佛龍異構脫蠟技術, 潞安60萬噸異構脫蠟專案, 進入試車階段, 生產汽車和工業機械高端潤滑油優質原料。 項目正式投產後, 將徹底打破國內高端潤滑油市場一直被國外品牌壟斷的局面;

潞安30萬噸烯烴分離專案, 進一步延伸煤化工產業鏈, 實現精細化、多樣化發展, 專案正在收尾, 裝置已建成;

20萬噸單烷烴分離專案、5萬噸乙酸酯專案、2萬噸烷基酚項目強勢推進, 推動煤基產業向價值鏈的頂端快速邁進。

十大科技創新專案, 加速施工、積厚成勢。

總投資5億元的國新能源液化調峰儲備項目, 具備投產條件, 正待驗收;

總投資20億元的互通新能源汽車項目, 已完成2款整車開發, 樣車互通SUVH1已成功試製下線, 預計今年實現量產;

總投資2億元的臺灣波力體事用品專案, 已全部辦結可研、立項、環評、安評、設計等前期手續;

山西恒昌元科技有限公司動力電池、襄礦電動重型工程機械、鋁製品壓延等專案時間上“縮短”、程式上“簡化”、操作上“並聯”, 限時辦結、即時辦結。

36項轉型配套項目, 競相齊發、加快進度。

府前路拓寬及縣城街巷改造工程, 已全面完成拆遷工作;

水韻東湖專案所需圍堰已建設完畢, 抽水和設備安裝正加快實施;

東湖周邊燈光亮化專案已進行現場勘測,

準備進場施工;

黎霍高速連接線、東二環、北二環、陽澤河綜合治理等專案全面開工、風生水起;

……

一幅幅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 一項項強勢推進的轉型項目, 一處處活力四射的工業園區, 一張張熱情洋溢的堅毅面龐, 一個個投資數億元、數十億元、上百億元的重大專案正大幹快上, 建設場景令人熱血沸騰。 古韓大地, 呈現一派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發展圖景。

風檣動, 勢如虹!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上好項目, 催生裂變。

作為長治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振興崛起的排頭兵, 襄垣縣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轉型專案建設年安排部署, 聚焦“三大目標”, 緊緊抓住重大專案投產達效“牛鼻子”, 一切工作圍繞轉型專案、一切舉措指向轉型專案、一切力量參與轉型專案、一切目標為了轉型專案,

大力度、快速度、超進度, 領導幹部群情振奮、鬥志昂揚,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激戰正酣。

草木蔓發, 春山可望。

從量的積累, 到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 到面的提升, 襄垣縣轉型項目建設畫卷壯闊鋪展, 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強勁支撐。

襄垣, 爭當三晉第一縣!

襄垣, 躋身全國百強縣!

襄垣, 誓做轉型發展排頭兵!

潞安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示範項目。

埋頭抓出“大”格局

到一線去!

到征遷一線解決問題, 到專案一線督導進度, 到融資一線建功立業!

領導帶頭沖!3月12日一大早, 襄垣縣委書記胡三虎帶領發改、財政、交通等職能部門, 深入府前路道路拓寬改造等專案現場, 逐一實地查看進展, 風塵僕僕、舟車勞頓、汗透衣背。 緊接著, 立即召開縣政府常務擴大會議。

“講乾貨、講進度、講問題, 提對策、提方案、提意見。 ”……

每週一例行召開專案推進專題會議, 每月召開一次專案聯席推進大會, 報一報進度、比一比速度、曬一曬成績、亮一亮形象, 列出“時間表”、開出“任務單”、明確“責任人”,掛圖作戰、倒排工期,現場梳理問題、現場研究問題、現場解決問題。

胡三虎踐行“一線工作法”、勇當“一線總指揮”,既掛帥、又出征,把轉型專案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緊盯旗艦型、稅源型重特大項目,緊盯轉型標杆項目,緊盯富民型項目,下鄉必查專案、逢會必講專案、調研必看專案、定期督查專案,躬身一線、主動協調、一抓到底、務見實效——

在縣財政十分吃緊的情況下,籌資4億元,完成了潞安“180項目”所在園區道路建設;

為“180專案”解決了7000餘畝用地指標,解決了3.58萬噸環境容量指標,使專案順利通過國家相關部委核准;

主動對接浦發、招商、民生等銀行,幫助全縣最大的國有企業襄礦集團解決融資難題,使總投資35億元的6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總投資45.5億元的20萬噸乙二醇項目熬過“寒冬”、投產達效;

……

一個個大項目,就是一根根樁。當“180項目”、6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20萬噸乙二醇項目等根根大樁,深深紮進古韓大地土壤,撐起的是襄垣科學發展的光明未來。三大專案全部達效後,可就地轉化原煤1000萬噸,新增產值200億元左右,實現利稅50億元左右。

襄垣,是煤炭大縣、資源大縣。從經濟結構上看,可以說是山西省的一個縮影。

襄垣,怎麼看轉型?怎樣謀轉型?如何抓轉型?

2017年最後一天,全省轉型綜改重大標杆工程,潞安“180專案”實現全系統成功試運行,正式產出合格的煤基高端合成油。

這標誌著論“噸”賣的煤炭,實現了論“升”賣油、論“克”賣化學品。“180項目”將每年生產180萬噸油品及化學品,包括高端蠟、無芳溶劑、特種燃料、高檔潤滑油等,讓劣質煤變廢為寶,延長煤炭開採利用生命週期。

窺一斑而知全豹。作為煤炭大縣,襄垣轉型,要寫好煤與非煤“兩大文章”、走好“兩大步子”。

第一步,“抓住煤、延伸煤、用好煤”。“十三五”期間,圍繞四大轉型標杆專案,配套建設60萬噸異構脫蠟、30萬噸烯烴分離、20萬噸單烷烴分離等一批精細化工專案,實現原煤就地轉化,實現煤電化、煤焦化、煤氣化、煤液化“鏈條式”發展,把煤炭吃幹榨盡,為轉型發展提供經濟後盾。

第二步,“圍繞煤、跳出煤、超越煤”。“十四五”期間,在做強通用航空、臺灣波力體事用品、奧鵬輪轂、山力鉑鈉橡膠皮帶等基礎上,引進和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低碳環保的新興產業,引進一些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的非煤企業落地襄垣、投資開工廠,增強發展後勁、集聚後發優勢,最終形成煤與非煤“雙翼齊飛”格局。

“眼下,脫開煤抓轉型,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襄垣縣委副書記、代縣長賀思宇說。

襄垣轉型,堅定一個理念:在穩步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做精做強做優煤炭產業和重大煤化工專案投產達效的基礎上,謀劃非煤產業。

襄垣轉型,堅定一個方向:以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轉型“主戰場”,將東部(王橋園區)打造成全國一流的現代煤化工園區,將西部(富陽園區)打造成以非煤產業為主的新興產業園區,建好“兩大園區”。

謀定而後動!襄垣縣強化“人”“財”保障,實現有錢幹事、有人幹事。

實施好重點專案。縣委組建專案工作領導組,四套班子“帶頭認領”,“全上火線”抓協調,建立縣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實行“一個重大專案、一名領導牽頭、一個部門負責、一套班子服務”,縣領導“一線部署工作、一線督查進度、一線解決問題”,從辦理前期手續到專案完成,一包到底。

籌集好重大資金。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多方融通外部資金、切實用好財政資金。説明做好企業到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融資各項準備工作,加強政銀企互惠互助、合作共贏,加大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最大限度清繳煤炭企業、房地產開發商歷年欠繳的資源價款、人防工程費等稅費。開源,還需節流。嚴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支出,除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外,全力保證重點專案建設,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目前,共爭取上級資金13488萬元,協調浦發銀行融資4億元。

使用好重要幹部。明確“該用誰”,而非“誰該用”;明確“以崗定人”,而非“以人定崗”。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注重在基層一線、條件艱苦、急難險重任務中,培養鍛煉和考察使用幹部,全縣上下形成了“想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臺、有作為的人有地位”良好氛圍。

上任半月,有10多天“泡”在工地的縣水利局局長何曉華;拆遷一線“打前戰、打衝鋒”的古韓鎮黨委書記王威;“鐵娘子”掛職幹部晉豔;“為專案讓地,我先簽字”,帶頭支持東二環專案的馬嶺堖村委會主任栗躍忠……圍著專案轉、盯著專案幹,各級各部門黨員幹部“你追我趕、你趕我超、你超我上”。

大思路帶來大變革,大變革增加大效益。截至3月21日,襄垣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3559萬元,占年初任務173639萬元的25.09%,提前10天實現首季“開門紅”。

思想大解放、融資大手筆、投資大力度、緊盯大項目、發展大轉型,成就襄垣轉型新格局。

鉚勁搶出“快”速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穿行于古韓大地,遍地開花的項目令人耳目一新:簽約的、開工的、竣工的一個接一個。鏟車、推土機、翻斗車來回穿梭,工人師傅們揮汗如雨,晝夜施工,創業、興業熱潮撲面而來。

襄垣縣幹部群眾在以堅定的決心和滿腔的熱情,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演繹著專案建設的“速度與激情”。

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鴻達煤化有限公司廠區目之所及,四五十輛工程車排著隊拉運土石方,十多台鑽探機運轉不停,工人師傅們忙著基槽勘探和清理場地,這一切都為了加速500萬噸清潔焦化及LNG新能源項目開工投產達效。

500萬噸清潔焦化及LNG新能源項目,是山西省12個500萬噸以上級焦化產業園之一,全部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產值150億元、利稅30億元,就地轉化煤炭資源800萬噸。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目前,正在進行場地平整等工作,預計到今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襄垣縣鴻達煤化有限公司項目總工程師王志忠介紹道,項目能夠順利推進,得益於縣委的大力支持,去年年底開展了“重點專案前期手續集中辦理季”專題活動,並主動對接融資機構,拓寬融資管道,為項目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創造襄垣速度的不僅僅是鴻達煤化,今年以來,古韓大地處處是一派你追我趕、爭先進位的新景象。

掛圖作戰,項目推進緊而又緊。

襄垣縣2018年必須完成的36項重點工程推進圖,在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辦公室牆上隨處可見,專案圖上羅列出重點專案名稱、工作進度、責任單位、完成時間等,一目了然。出臺《監督保障全縣36項重大專案建設十八條意見》《關於在重點專案、重大工程、重點工作一線考察識別幹部的暫行辦法(試行)》等多個檔,形成重點項目推進制度體系,確立了全縣專案管理的理念、方法和路徑。

幾個月來,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苗紅斌時刻繃緊一根弦,忙得腳不沾地,“要讓重點專案進得來、建得好、留得住,開發區的服務必須做到位元。”作為專案攻堅戰“主戰場”,開發區在專案服務上狠下功夫,利用土地收儲、增減掛鉤、規劃指標引領、節地增效等辦法,強化用地保障,嚴格按照增量、容量指標,進一步擴展發展空間。

為加快項目落地,開發區繼續深化“三化三制”改革,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加大“放管服效”改革力度,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開闢專案服務“綠色通道”,實行手續代辦、現場辦公、限時辦結等工作措施,力促專案建設環境優化。

一切向著專案看,一切圍繞專案轉。確保重點專案按時開工、順利推進,抓好前期手續辦理是關鍵。襄垣縣利用去年冬閒期間,開展“前期手續集中辦理季”,開通“綠色通道”特事特辦,“能快則快、能簡則簡”,實現今年完工的專案3月底前全部具備掛網招標條件,力爭早開工、早完工。

“襄垣人務實的作風、無私的精神讓人感動,我們對合作的10萬噸/年固廢處理項目也更有信心。”來自江蘇無錫的京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凱說道,“提供項目可研報告及相關資料,開發區便幫忙辦理了土地、環評等10項審批手續,讓我們可以提早開工。”

掛責問效,深入一線排憂解難。

4月3日,頂著大風,踏著飛沙。襄垣縣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來到東二環公路專案現場調研、解難。“東二環終點與王橋工業園區至黎霍高速連接線相連,對經濟開發區建設至關重要。”縣交通運輸局局長趙永紅說,為加快工程建設,各專案部負責人比進度、比力度、比品質,都盯在一線、幹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

堅持問事必問人、問人必問責、問責問到底,加大查處曝光力度,整合各部門力量,集中整治企業周邊和專案工程施工環境,公、檢、法、司部門加大打黑除惡、治安整治力度,嚴厲打擊強攬工程、強裝強卸等阻工鬧事行為,對破壞專案建設人員從重從快處理;嚴厲打擊專案攻堅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約談相關責任單位和個人。

推動督促發改、規劃、土地和建設等重大專案涉及的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協調機制,研究並幫助項目責任部門、專案負責人及時解決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防止因職責交叉或職責不清造成貽誤時機、推諉扯皮等現象,營造齊心協力服務重大專案建設的良好環境。

對建設工期緊、工程建設任務重的民生專案,在“集體討論決定、決策公開透明、相關部門監管到位”的前提下,從實際需要出發,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做到保時間、保進度、保完工。

此外,還探索建立了每週督查通報省市重點項目制度,不定期對重大專案進行專項督查和稽查,及時研究、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各種問題。做到研究部署高頻率、調度推進高密度、暗訪督查高強度,讓項目攻堅成為全縣領導幹部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工作自覺。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不僅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工作氛圍,大大加快了專案審批、專案落地、專案開工建設速度。

“規劃圖”變成“效果圖”,“效果圖”變成“施工圖”,“施工圖”變成“竣工圖”,在專案建設的“戰場”上,全縣各級各部門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大幹實幹、不甘落後,隨著一批項目引進、一批項目開工、一批項目竣工投產,為襄垣地方經濟發展增添了源源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6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生產線 。

發力拼出“高”品質

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使然,也合乎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83.5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126.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6億元……

量的積累,加速襄垣產業突破向上提升進程中的“玻璃天花板”,攀爬、攀登、攀升,轉變、轉軌、轉型,突圍、突破、突進,標定了發展新方位。

延伸煤價值,產業高品質。

4月3日,在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王橋工業園區內,中央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未來,這裡將成為現代煤化工迴圈經濟產業集聚地。

先期落戶王橋園區,並已產出合格產品的潞安“180專案”,是我省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標杆專案和重點工程。

從“噸煤”到“升油”,再到“克化學品”,潞安“180專案”以潞安集團自產高硫煤為原料,通過採用國際先進技術集成耦合,實現了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使高硫煤變廢為寶,完成了由“黑”向“綠”,再向“彩色”的經濟轉型。

在王橋園區,高硫煤變廢為寶只是第一步,潞安“180項目”能不能再延伸?答案是肯定的。

60萬噸異構脫蠟項目,是在潞安“180項目”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拓寬產品面、開發新煤基化學品的一個典型。

走進60萬噸異構脫蠟專案現場,繁忙的施工景象已褪去,但“180專案”副總工程師李紅慶卻比以前更忙碌。

“專案裝置區已建成,現在進入試車階段,必須慎之又慎。”李紅慶說,項目生產的原料來源於潞安“180項目”生產的鐵基費托蠟,採用美國雪佛龍異構脫蠟技術,可生產出高等級潤滑油基礎油。項目投產後,將憑藉高粘度指數、低硫低氮低芳烴等優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潤滑油品牌。

60萬噸異構脫蠟專案、30萬噸烯烴分離專案、20萬噸單烷烴分離專案、5萬噸乙酸酯項目、2萬噸烷基酚項目,作為潞安“180項目”延伸產業,拓展了煤炭產品附加價值,得到了可貴的清潔化工產品,符合國家能源和環保產業政策要求。

“由黑變白、由白變金”“隔牆供應”,“流水線”佈局、園區“迴圈化”,王橋園區正在描繪一幅煤炭產業路線圖。

重塑新格局,項目高標準。

“招商引資,不能撿到籃裡都是菜,我們‘籃裡已經有菜’,現在要挑‘好菜’放進籃子。”為了打造迴圈工業園區,襄垣在專案選擇上,由“產業招商”向“產業擇商”轉變,以期形成產品上下游對接。

在總投資45.5億元襄礦20萬噸乙二醇項目建設現場,塔吊聳立,裝載車穿梭不斷,20支施工隊伍在占地1000餘畝的工地內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襄礦集團工作人員張晉榮介紹,整個項目今年9月可具備聯動試車條件,投產後,生產的產品,可作為原料就近銷往富陽工業園區內的化工新材料加工企業。

產品在園區內就能實現流通,得益於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合理佈局。

按照規劃,王橋園區通過建設現代煤化工產業,生產的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作為原料將在富陽園區進行化工新材料特色加工,生產合成樹脂製品、合成橡膠製品等。王橋園區生產的高端專用化學品,如電子化學品也可用于富陽園區發展新能源產品。

規劃科學合理,功能分區更加明晰。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功能分區,完善相應基礎設施,吸引企業、項目落戶,依據產業特點入駐園區,凸顯集群發展效應。

截至目前,開發區內投資5億元建設的標準化廠房專案已完成土地預審工作,預計今年12月完工;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建設會戰正酣,園區環形道路網路初步成型。

高品質發展,需要高品質城市配套工程。街巷擴建、網線入地、景觀改造、品位提檔,今年,襄垣投入“重金”,啟動36項重點工程,提升城市內涵和品質,打造引資“窪地”、興業“福地”。

培育新支撐,建設高起點。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襄垣與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國內知名院所、企業溝通聯繫,建立專家智庫;建立“九三學社襄垣博士工作站”、建設“煤制乙炔氣院士工作站”,打造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等專業化創新平臺。

把握第一要務、用好第一資源、激發第一動力。在推進高品質發展進程中,襄垣和最有知識的人對接,和最前沿的科研院校對接,和最具開發前景的科研成果對接,新技術、新成果加速轉化,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

總投資1.5億元的山西恒昌元科技有限公司動力電池專案,嫁接湖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最新科研成果。

以校企合作方式推進的襄礦電動重型工程機械專案,在材料、電池和重型工程機械方面,申請和獲得的專利有22項。

總投資20億元的互通新能源汽車項目,引進國內、國際最先進電動汽車生產線系統,未來,這裡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

新的挑戰產生,新的專案集聚,新的力量生長。在推進高品質發展進程中,襄垣煤炭產業轉型升級,開發區產業合理佈局,創新成果迅速“發酵”,新興產業蓬勃興起,一個充滿生機的工業生態圈逐漸成型。襄垣迸發出的活力,讓人不禁感歎,哪裡有發展,哪裡就有新突破;哪裡有發展,哪裡就有新局面。

陣馬風檣,舉鼎拔山。

列出“時間表”、開出“任務單”、明確“責任人”,掛圖作戰、倒排工期,現場梳理問題、現場研究問題、現場解決問題。

胡三虎踐行“一線工作法”、勇當“一線總指揮”,既掛帥、又出征,把轉型專案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緊盯旗艦型、稅源型重特大項目,緊盯轉型標杆項目,緊盯富民型項目,下鄉必查專案、逢會必講專案、調研必看專案、定期督查專案,躬身一線、主動協調、一抓到底、務見實效——

在縣財政十分吃緊的情況下,籌資4億元,完成了潞安“180項目”所在園區道路建設;

為“180專案”解決了7000餘畝用地指標,解決了3.58萬噸環境容量指標,使專案順利通過國家相關部委核准;

主動對接浦發、招商、民生等銀行,幫助全縣最大的國有企業襄礦集團解決融資難題,使總投資35億元的6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總投資45.5億元的20萬噸乙二醇項目熬過“寒冬”、投產達效;

……

一個個大項目,就是一根根樁。當“180項目”、6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20萬噸乙二醇項目等根根大樁,深深紮進古韓大地土壤,撐起的是襄垣科學發展的光明未來。三大專案全部達效後,可就地轉化原煤1000萬噸,新增產值200億元左右,實現利稅50億元左右。

襄垣,是煤炭大縣、資源大縣。從經濟結構上看,可以說是山西省的一個縮影。

襄垣,怎麼看轉型?怎樣謀轉型?如何抓轉型?

2017年最後一天,全省轉型綜改重大標杆工程,潞安“180專案”實現全系統成功試運行,正式產出合格的煤基高端合成油。

這標誌著論“噸”賣的煤炭,實現了論“升”賣油、論“克”賣化學品。“180項目”將每年生產180萬噸油品及化學品,包括高端蠟、無芳溶劑、特種燃料、高檔潤滑油等,讓劣質煤變廢為寶,延長煤炭開採利用生命週期。

窺一斑而知全豹。作為煤炭大縣,襄垣轉型,要寫好煤與非煤“兩大文章”、走好“兩大步子”。

第一步,“抓住煤、延伸煤、用好煤”。“十三五”期間,圍繞四大轉型標杆專案,配套建設60萬噸異構脫蠟、30萬噸烯烴分離、20萬噸單烷烴分離等一批精細化工專案,實現原煤就地轉化,實現煤電化、煤焦化、煤氣化、煤液化“鏈條式”發展,把煤炭吃幹榨盡,為轉型發展提供經濟後盾。

第二步,“圍繞煤、跳出煤、超越煤”。“十四五”期間,在做強通用航空、臺灣波力體事用品、奧鵬輪轂、山力鉑鈉橡膠皮帶等基礎上,引進和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低碳環保的新興產業,引進一些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的非煤企業落地襄垣、投資開工廠,增強發展後勁、集聚後發優勢,最終形成煤與非煤“雙翼齊飛”格局。

“眼下,脫開煤抓轉型,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襄垣縣委副書記、代縣長賀思宇說。

襄垣轉型,堅定一個理念:在穩步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做精做強做優煤炭產業和重大煤化工專案投產達效的基礎上,謀劃非煤產業。

襄垣轉型,堅定一個方向:以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轉型“主戰場”,將東部(王橋園區)打造成全國一流的現代煤化工園區,將西部(富陽園區)打造成以非煤產業為主的新興產業園區,建好“兩大園區”。

謀定而後動!襄垣縣強化“人”“財”保障,實現有錢幹事、有人幹事。

實施好重點專案。縣委組建專案工作領導組,四套班子“帶頭認領”,“全上火線”抓協調,建立縣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實行“一個重大專案、一名領導牽頭、一個部門負責、一套班子服務”,縣領導“一線部署工作、一線督查進度、一線解決問題”,從辦理前期手續到專案完成,一包到底。

籌集好重大資金。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多方融通外部資金、切實用好財政資金。説明做好企業到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融資各項準備工作,加強政銀企互惠互助、合作共贏,加大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最大限度清繳煤炭企業、房地產開發商歷年欠繳的資源價款、人防工程費等稅費。開源,還需節流。嚴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支出,除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外,全力保證重點專案建設,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目前,共爭取上級資金13488萬元,協調浦發銀行融資4億元。

使用好重要幹部。明確“該用誰”,而非“誰該用”;明確“以崗定人”,而非“以人定崗”。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注重在基層一線、條件艱苦、急難險重任務中,培養鍛煉和考察使用幹部,全縣上下形成了“想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臺、有作為的人有地位”良好氛圍。

上任半月,有10多天“泡”在工地的縣水利局局長何曉華;拆遷一線“打前戰、打衝鋒”的古韓鎮黨委書記王威;“鐵娘子”掛職幹部晉豔;“為專案讓地,我先簽字”,帶頭支持東二環專案的馬嶺堖村委會主任栗躍忠……圍著專案轉、盯著專案幹,各級各部門黨員幹部“你追我趕、你趕我超、你超我上”。

大思路帶來大變革,大變革增加大效益。截至3月21日,襄垣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3559萬元,占年初任務173639萬元的25.09%,提前10天實現首季“開門紅”。

思想大解放、融資大手筆、投資大力度、緊盯大項目、發展大轉型,成就襄垣轉型新格局。

鉚勁搶出“快”速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穿行于古韓大地,遍地開花的項目令人耳目一新:簽約的、開工的、竣工的一個接一個。鏟車、推土機、翻斗車來回穿梭,工人師傅們揮汗如雨,晝夜施工,創業、興業熱潮撲面而來。

襄垣縣幹部群眾在以堅定的決心和滿腔的熱情,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演繹著專案建設的“速度與激情”。

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鴻達煤化有限公司廠區目之所及,四五十輛工程車排著隊拉運土石方,十多台鑽探機運轉不停,工人師傅們忙著基槽勘探和清理場地,這一切都為了加速500萬噸清潔焦化及LNG新能源項目開工投產達效。

500萬噸清潔焦化及LNG新能源項目,是山西省12個500萬噸以上級焦化產業園之一,全部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產值150億元、利稅30億元,就地轉化煤炭資源800萬噸。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目前,正在進行場地平整等工作,預計到今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襄垣縣鴻達煤化有限公司項目總工程師王志忠介紹道,項目能夠順利推進,得益於縣委的大力支持,去年年底開展了“重點專案前期手續集中辦理季”專題活動,並主動對接融資機構,拓寬融資管道,為項目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創造襄垣速度的不僅僅是鴻達煤化,今年以來,古韓大地處處是一派你追我趕、爭先進位的新景象。

掛圖作戰,項目推進緊而又緊。

襄垣縣2018年必須完成的36項重點工程推進圖,在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辦公室牆上隨處可見,專案圖上羅列出重點專案名稱、工作進度、責任單位、完成時間等,一目了然。出臺《監督保障全縣36項重大專案建設十八條意見》《關於在重點專案、重大工程、重點工作一線考察識別幹部的暫行辦法(試行)》等多個檔,形成重點項目推進制度體系,確立了全縣專案管理的理念、方法和路徑。

幾個月來,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苗紅斌時刻繃緊一根弦,忙得腳不沾地,“要讓重點專案進得來、建得好、留得住,開發區的服務必須做到位元。”作為專案攻堅戰“主戰場”,開發區在專案服務上狠下功夫,利用土地收儲、增減掛鉤、規劃指標引領、節地增效等辦法,強化用地保障,嚴格按照增量、容量指標,進一步擴展發展空間。

為加快項目落地,開發區繼續深化“三化三制”改革,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加大“放管服效”改革力度,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開闢專案服務“綠色通道”,實行手續代辦、現場辦公、限時辦結等工作措施,力促專案建設環境優化。

一切向著專案看,一切圍繞專案轉。確保重點專案按時開工、順利推進,抓好前期手續辦理是關鍵。襄垣縣利用去年冬閒期間,開展“前期手續集中辦理季”,開通“綠色通道”特事特辦,“能快則快、能簡則簡”,實現今年完工的專案3月底前全部具備掛網招標條件,力爭早開工、早完工。

“襄垣人務實的作風、無私的精神讓人感動,我們對合作的10萬噸/年固廢處理項目也更有信心。”來自江蘇無錫的京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凱說道,“提供項目可研報告及相關資料,開發區便幫忙辦理了土地、環評等10項審批手續,讓我們可以提早開工。”

掛責問效,深入一線排憂解難。

4月3日,頂著大風,踏著飛沙。襄垣縣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來到東二環公路專案現場調研、解難。“東二環終點與王橋工業園區至黎霍高速連接線相連,對經濟開發區建設至關重要。”縣交通運輸局局長趙永紅說,為加快工程建設,各專案部負責人比進度、比力度、比品質,都盯在一線、幹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

堅持問事必問人、問人必問責、問責問到底,加大查處曝光力度,整合各部門力量,集中整治企業周邊和專案工程施工環境,公、檢、法、司部門加大打黑除惡、治安整治力度,嚴厲打擊強攬工程、強裝強卸等阻工鬧事行為,對破壞專案建設人員從重從快處理;嚴厲打擊專案攻堅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約談相關責任單位和個人。

推動督促發改、規劃、土地和建設等重大專案涉及的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協調機制,研究並幫助項目責任部門、專案負責人及時解決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防止因職責交叉或職責不清造成貽誤時機、推諉扯皮等現象,營造齊心協力服務重大專案建設的良好環境。

對建設工期緊、工程建設任務重的民生專案,在“集體討論決定、決策公開透明、相關部門監管到位”的前提下,從實際需要出發,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做到保時間、保進度、保完工。

此外,還探索建立了每週督查通報省市重點項目制度,不定期對重大專案進行專項督查和稽查,及時研究、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各種問題。做到研究部署高頻率、調度推進高密度、暗訪督查高強度,讓項目攻堅成為全縣領導幹部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工作自覺。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不僅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工作氛圍,大大加快了專案審批、專案落地、專案開工建設速度。

“規劃圖”變成“效果圖”,“效果圖”變成“施工圖”,“施工圖”變成“竣工圖”,在專案建設的“戰場”上,全縣各級各部門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大幹實幹、不甘落後,隨著一批項目引進、一批項目開工、一批項目竣工投產,為襄垣地方經濟發展增添了源源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6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生產線 。

發力拼出“高”品質

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使然,也合乎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83.5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126.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6億元……

量的積累,加速襄垣產業突破向上提升進程中的“玻璃天花板”,攀爬、攀登、攀升,轉變、轉軌、轉型,突圍、突破、突進,標定了發展新方位。

延伸煤價值,產業高品質。

4月3日,在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王橋工業園區內,中央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未來,這裡將成為現代煤化工迴圈經濟產業集聚地。

先期落戶王橋園區,並已產出合格產品的潞安“180專案”,是我省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標杆專案和重點工程。

從“噸煤”到“升油”,再到“克化學品”,潞安“180專案”以潞安集團自產高硫煤為原料,通過採用國際先進技術集成耦合,實現了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使高硫煤變廢為寶,完成了由“黑”向“綠”,再向“彩色”的經濟轉型。

在王橋園區,高硫煤變廢為寶只是第一步,潞安“180項目”能不能再延伸?答案是肯定的。

60萬噸異構脫蠟項目,是在潞安“180項目”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拓寬產品面、開發新煤基化學品的一個典型。

走進60萬噸異構脫蠟專案現場,繁忙的施工景象已褪去,但“180專案”副總工程師李紅慶卻比以前更忙碌。

“專案裝置區已建成,現在進入試車階段,必須慎之又慎。”李紅慶說,項目生產的原料來源於潞安“180項目”生產的鐵基費托蠟,採用美國雪佛龍異構脫蠟技術,可生產出高等級潤滑油基礎油。項目投產後,將憑藉高粘度指數、低硫低氮低芳烴等優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潤滑油品牌。

60萬噸異構脫蠟專案、30萬噸烯烴分離專案、20萬噸單烷烴分離專案、5萬噸乙酸酯項目、2萬噸烷基酚項目,作為潞安“180項目”延伸產業,拓展了煤炭產品附加價值,得到了可貴的清潔化工產品,符合國家能源和環保產業政策要求。

“由黑變白、由白變金”“隔牆供應”,“流水線”佈局、園區“迴圈化”,王橋園區正在描繪一幅煤炭產業路線圖。

重塑新格局,項目高標準。

“招商引資,不能撿到籃裡都是菜,我們‘籃裡已經有菜’,現在要挑‘好菜’放進籃子。”為了打造迴圈工業園區,襄垣在專案選擇上,由“產業招商”向“產業擇商”轉變,以期形成產品上下游對接。

在總投資45.5億元襄礦20萬噸乙二醇項目建設現場,塔吊聳立,裝載車穿梭不斷,20支施工隊伍在占地1000餘畝的工地內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襄礦集團工作人員張晉榮介紹,整個項目今年9月可具備聯動試車條件,投產後,生產的產品,可作為原料就近銷往富陽工業園區內的化工新材料加工企業。

產品在園區內就能實現流通,得益於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合理佈局。

按照規劃,王橋園區通過建設現代煤化工產業,生產的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作為原料將在富陽園區進行化工新材料特色加工,生產合成樹脂製品、合成橡膠製品等。王橋園區生產的高端專用化學品,如電子化學品也可用于富陽園區發展新能源產品。

規劃科學合理,功能分區更加明晰。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功能分區,完善相應基礎設施,吸引企業、項目落戶,依據產業特點入駐園區,凸顯集群發展效應。

截至目前,開發區內投資5億元建設的標準化廠房專案已完成土地預審工作,預計今年12月完工;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建設會戰正酣,園區環形道路網路初步成型。

高品質發展,需要高品質城市配套工程。街巷擴建、網線入地、景觀改造、品位提檔,今年,襄垣投入“重金”,啟動36項重點工程,提升城市內涵和品質,打造引資“窪地”、興業“福地”。

培育新支撐,建設高起點。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襄垣與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國內知名院所、企業溝通聯繫,建立專家智庫;建立“九三學社襄垣博士工作站”、建設“煤制乙炔氣院士工作站”,打造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等專業化創新平臺。

把握第一要務、用好第一資源、激發第一動力。在推進高品質發展進程中,襄垣和最有知識的人對接,和最前沿的科研院校對接,和最具開發前景的科研成果對接,新技術、新成果加速轉化,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

總投資1.5億元的山西恒昌元科技有限公司動力電池專案,嫁接湖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最新科研成果。

以校企合作方式推進的襄礦電動重型工程機械專案,在材料、電池和重型工程機械方面,申請和獲得的專利有22項。

總投資20億元的互通新能源汽車項目,引進國內、國際最先進電動汽車生產線系統,未來,這裡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

新的挑戰產生,新的專案集聚,新的力量生長。在推進高品質發展進程中,襄垣煤炭產業轉型升級,開發區產業合理佈局,創新成果迅速“發酵”,新興產業蓬勃興起,一個充滿生機的工業生態圈逐漸成型。襄垣迸發出的活力,讓人不禁感歎,哪裡有發展,哪裡就有新突破;哪裡有發展,哪裡就有新局面。

陣馬風檣,舉鼎拔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