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普陀山”撤材料揮別IPO,善哉,善哉!

宗教與資本之間的鴻溝, 遠比想像中更難以逾越。

因IPO掀起了一場“佛教商業化”風波的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普陀山”)想必深有體會。

4月18日晚間, 證監會官方微信證實, 普旅股份已經按照證監會要求撤回上市申請。 普陀山的IPO正式宣告結束。

在此之前, 中國佛教協會網站上一篇名為《誰在將佛教商業化?——普陀山上市的憂思》的文章, 將普陀山推向了風口浪尖, 文章指出, 普陀山旅遊的上市業務“雖然表面上未涵括寺院等佛教資產”, 但普陀山與佛教不可剝離, 以“普陀山”名義上市, 難脫將佛教商業化之嫌,

而且“有違國家剛剛出臺的宗教法規和政策”。

那麼, 普旅股份究竟從事何種業務, 與普陀山關係幾何, 上市目的是什麼呢?

普陀山IPO紅塵滾滾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 普旅股份是一家綜合性旅遊服務企業, 設立於2008年, 由舟山市國資公司、普陀區國資公司和普旅集團發起。

從公開資料可以看出, 普旅股份背後有著雄厚的國資加持, 其實際控制人舟山市國資委通過普發集團控制公司58.04%股份, 通過舟山汽運控制公司13.79%股份, 合計控制公司71.83%股份。

2011年至2012年普旅股份先後對索道公司、客車公司、吉祥香廠和客運服務進行了收購, 不斷擴大業務版圖, 但其主要經營區域仍位於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內。 旗下有12家子公司, 業務涵蓋了旅遊客車客運、旅遊索道客運、旅遊水路客運、香品生產銷售、旅遊商品銷售、旅遊配套服務等。

在經營事務上, 普旅股份對普陀山顯然“重度依賴”, 其所有業務均圍繞普陀山的旅遊資源展開, 掌握著普陀山風景區多項經營權。

中國作為世界佛教文化傳播範圍最廣的國家, 而普陀山又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依託于宗教和文化氛圍, 普陀山遊客、香客人數均呈逐年上漲態勢。 2017年度, 普陀山景區(不含朱家尖景區)接待遊客857.86萬人次, 較上年增長14.43%, 朱家尖景區接待遊客764.14萬人次, 較上年增長17.93%, 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合計接待遊客人數合計達1622萬人次,

較上年增長16.05%。

普陀山旺盛的香火也體現在了普旅股份靚麗的財報上。

2015-2017年, 普旅股份營收分別為3.57億元、4.32億元和3.86億元, 淨利潤均過億, 分別高達1.05億元、1.23億元和1.19億元, 公司綜合毛利率達70.53%、64.79%何66.83%。

從主營業務類別及收入占比可以發現, 普陀山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旅客的運輸服務, 占比接近總收入的85%。 而禮佛用的香品生產銷售、旅遊紀念品銷售、旅遊配套服務(吃、住)占比均較小, 占比不超過10%。

與同為佛教名山上市公司峨眉山A不同, 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業務收入中並未計入門票業務。

難怪, 有著過硬的背景和優異的業績的普旅股份被中金公司選中。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 普旅股份的主承銷商、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分別是中金公司、國浩、天健。

只是, 後續發生的波折誰也沒有預料到。

上市之路風波乍起

2017年6月30日, 普旅股份在證監會官網預披露, 擬申請於上交所上市, 募資規模初定6.80億元, 主要用於發展溫泉、濱海、海島、養生等休閒業務。

然而,4月11日,一篇名為《誰在將佛教商業化?——普陀山上市的憂思》的文章打破了普旅股份所有的幻想,文章指責普陀山上市“有違國家剛剛出臺的宗教法規和政策,以信仰之名‘上市’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早在2017年11月,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國證監會等十二部委便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

該意見明確指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不得以“股份制”“中外合資”“租賃承包”“分紅提成”等方式對佛教道教活動場所進行商業運作並獲取經濟收益,禁止將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作為企業資產打包上市或進行資本運作。

對於佛教商業化的爭議,普陀山實控人舟山國資委也曾予以澄清,在官網表示,反對利用宗教商業炒作,如上市審核通過,在提交股票名稱審核時,將充分考慮各方關切,不以“普陀山”作為股票名稱。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然而,證監會並沒有給予普陀山股票更名上市的機會。

4月17日,有媒體爆出“證監會要求普旅股份撤回上市申請進行整改,並就名稱使用、業務範圍規範等方面是否符合《宗教事務條例》和《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精神取得相關管理部門明確意見。

次日晚間,證監會正式回應了普旅股份相關情況,其IPO之旅以“撤回申請”告一段落。

證監會發言人高莉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嚴格貫徹執行黨的宗教工作方針,落實國家宗教法律法規政策,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使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域。

這場關於“宗教”是否應該接軌“資本”的話題還遠未結束。剛宣佈開招募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及評估機構,明確表示將籌備IPO的山西五臺山文化旅遊集團倒吸一口涼氣。

另外,上述《誰在將佛教商業化?——普陀山上市的憂思》還點名“五臺山、雞足山、梵淨山、武當山、龍虎山、三清山、青城山等”,表示若以“普陀山”的名稱上市成功,還會產生示範和連鎖效應,難免會讓其他佛教道教名山效仿跟進。

延伸閱讀

證監會回應普陀山IPO:落實宗教政策,全面從嚴監管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然而,4月11日,一篇名為《誰在將佛教商業化?——普陀山上市的憂思》的文章打破了普旅股份所有的幻想,文章指責普陀山上市“有違國家剛剛出臺的宗教法規和政策,以信仰之名‘上市’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早在2017年11月,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國證監會等十二部委便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

該意見明確指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不得以“股份制”“中外合資”“租賃承包”“分紅提成”等方式對佛教道教活動場所進行商業運作並獲取經濟收益,禁止將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作為企業資產打包上市或進行資本運作。

對於佛教商業化的爭議,普陀山實控人舟山國資委也曾予以澄清,在官網表示,反對利用宗教商業炒作,如上市審核通過,在提交股票名稱審核時,將充分考慮各方關切,不以“普陀山”作為股票名稱。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然而,證監會並沒有給予普陀山股票更名上市的機會。

4月17日,有媒體爆出“證監會要求普旅股份撤回上市申請進行整改,並就名稱使用、業務範圍規範等方面是否符合《宗教事務條例》和《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精神取得相關管理部門明確意見。

次日晚間,證監會正式回應了普旅股份相關情況,其IPO之旅以“撤回申請”告一段落。

證監會發言人高莉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嚴格貫徹執行黨的宗教工作方針,落實國家宗教法律法規政策,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使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域。

這場關於“宗教”是否應該接軌“資本”的話題還遠未結束。剛宣佈開招募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及評估機構,明確表示將籌備IPO的山西五臺山文化旅遊集團倒吸一口涼氣。

另外,上述《誰在將佛教商業化?——普陀山上市的憂思》還點名“五臺山、雞足山、梵淨山、武當山、龍虎山、三清山、青城山等”,表示若以“普陀山”的名稱上市成功,還會產生示範和連鎖效應,難免會讓其他佛教道教名山效仿跟進。

延伸閱讀

證監會回應普陀山IPO:落實宗教政策,全面從嚴監管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