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劉興亮:《易經》揭示企業發展的四個層次

《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 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首要代表作。

歷代正統派的學者, 用許多不同的文字讚揚它, 大致說來,

推崇它為「群經之首」, 致予無上的敬意, 持反對意見的人, 認為其僅是古代的一部蔔筮之書, 近于巫祝的誣詞, 卑不足道。

只是經過孔子的傳述《周易》以後, 又加上歷代許多學者穿鑿附會, 才有了後世的盲從和崇敬。 甚至, 近代以來, 還有許多類似輕薄的譏刺。

無可否認, 《易經》原是上古蔔筮的學術, 但到了商、周之際, 經過文王的整理和注述, 把它由蔔筮的範圍, 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 由此便成為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

自東周以來, 再經過孔子的研究和傳述, 同時又散為諸子百家學術思想的源泉, 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潛龍在淵」、「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 這四個詞彙都是來自易經的第一卦——乾卦。

細細究來, 這四個詞揭示了一個企業的發展階段, 從弱到強, 由低到高, 再到盛極一時, 再到衰落。

據易經中的說法, 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的日子)這一天之前, 雖然已屬春天, 但還蟄伏著, 稱之為「潛龍在淵」。 乾卦說潛龍在淵, 說的便是, 若想隨心所欲, 便要待時而動, 不可輕舉妄動,

更不可四處張揚。

「潛龍在淵」對於一個企業來說, 就是指籌備階段、初創階段。

這個時候, 創業者不管是初出茅廬者還是功成名就者, 在起步的時候、低谷的時候不要迷失, 而要時刻準備著, 因為時機是給有準備的人, 要待時而發。

二月初二這一天之後, 陽氣上升, 春意隱約可見, 故曰「見龍在田」。 顧名思義, 龍出現了, 一切都開始嶄露頭角。 到了這一天, 北方的迎春花開始露出笑臉, 仿佛在告訴人們:春天真的來了。

企業發展到這個時候, 就像田裡的小苗, 等待雨露滋潤, 享受著眾人的呵護, 渴望著飛龍在天的一日。 在這見龍在田的日子裡, 企業的迎春花在悄然開放。

《易經》乾條分析:「九五, 飛龍在天, 利見大人。 」 龍飛躍在天際, 有利於出現大人物。

象徵事物發展的最完美階段的情形。

比如一個企業由於第一個高峰期推出的產品獲得了很好的企業形象, 獲得了表場的聲音, 愛好這類商品的人都來光顧新的產品, 顧客與商家互相感應, 這樣, 這個企業就達到了有如古語所說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影響力,

名聲大震, 企業的發展達到最佳狀態, 達到了企業的黃金時期, 這個階段也就是事業發展的頂峰時期, 是量變而引起的質的變化, 也就已經是「飛龍在天」的階段。

當企業發展到“飛龍在天”的階段, 也就到了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 作為企業的決策者應該怎樣做呢?被勝利衝昏頭腦, 在勝利中享受輝煌?第四個階段來臨時, 誰將能夠乘風歸去, 不做悔之亢龍……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亢龍有悔」的根本原因不在於「位」,而在於「時」,所謂「與時偕極」就是說乾卦發展到上爻已經走到了盡頭,再也沒有發展的餘地了,所以我們把這個階段說成是終結階段,好比動物臨近死亡,植物臨近乾枯,盛時已逝,難免有悔。我們知道,種子是一個舊植株的結果,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會成為一個新植株的開始。

任何一個企業家,都希望自己能夠做成百年老店,追求永恆。明白了企業發展的規律,就有可能穿透歲月煙雲,與天不老,與地長存。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亢龍有悔」的根本原因不在於「位」,而在於「時」,所謂「與時偕極」就是說乾卦發展到上爻已經走到了盡頭,再也沒有發展的餘地了,所以我們把這個階段說成是終結階段,好比動物臨近死亡,植物臨近乾枯,盛時已逝,難免有悔。我們知道,種子是一個舊植株的結果,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會成為一個新植株的開始。

任何一個企業家,都希望自己能夠做成百年老店,追求永恆。明白了企業發展的規律,就有可能穿透歲月煙雲,與天不老,與地長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