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騰信股份業績逆轉術

一方面大舉申請委託貸款, 另一方面瘋狂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公司似乎在用“財技秀”換取下一財年的業績乾坤大挪移。

本刊實習記者 吳新竹/文

騰信股份(300392.SZ)近日受到監管層的關注, 公司先後於2017年1月17日和10月11日以籌畫重大資產重組為由申請股票停牌, 最後都終止籌畫並複牌, 監管層對大股東在此期間的增持股票行為及重組終止原因發出了質疑。 不僅如此, 公司從2016年年末至今大舉借債的行為暴露出其財務的拮据。

公司於2016年11月通過齊魯銀行青島分行向青島天行健股權投資中心申請委託貸款,

金額不超過3億元;2017年4月又通過該行向青島浩基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委託貸款2.2億元, 2018年4月對該貸款申請續貸一年。

持續加杠杆在騰信股份的財務指標中反映明顯。

根據Wind金融終端測算, 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從2015財年的39%上升至2016財年的57%, 與同行相比近兩年的資產負債率處於高位, 流動比率較低, 可見其償債能力較弱。

騰信股份2017年度業績快報卻扭虧為盈, 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均超過100%。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通過分析公司歷年財報發現, 這很有可能是公司對募投項目和之前財務期間的業績煞費苦心的結果。

募投專案收效甚微

騰信股份在2014年8月發佈的招股說明書裡陳述了募集資金的四個使用項目,

分別是互聯網行銷平臺升級改造、研發中心擴充改造、移動終端平臺和總部基地建設。

截至目前, 似乎只有總部基地建設專案發揮了價值, 研發中心擴充改造項目沒有啟動, 對應的2472萬元募集款被用於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 剩下的兩個項目則沒有帶來任何效益。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兩個項目的效益測算, 互聯網行銷平臺升級改造項目的稅前年新增銷售收入為5.25億元, 年新增淨利潤6291萬元;移動終端平臺專案的稅前年新增銷售收入為5800萬元, 年新增淨利潤1024萬元。

事實上, 2016年半年報顯示, 移動終端平臺專案的投資進度已達到98.41%, 2016年年報披露的投資進度已超過100%, 公司卻在2017年半年報的注釋中稱在募集資金以外使用自有資金繼續投入該項目,

項目尚未正式運營。 一個投資進度超過100%的專案一年時間都沒有正式運營, 還需要繼續投入自有資金, 究竟是為什麼?

公司對互聯網行銷平臺升級改造項目的處理則略顯隨意。 對該專案的投資記錄最早出現在2015年的三季報中, 期末累計投入金額5521萬元, 投資進度為30.73%。 但是在2015年年報中, 該項目的累計投入金額變成了3827萬元, 投資進度退回到21.30%。 公司在沒有對項目募投總額做出調整的情況下, 投入金額和投資進度怎麼會變少呢?接下來的兩個季度, 公司對該項目的投資像蝸牛一樣慢慢爬, 2016年一季末進度是26.86%, 2016年年中是29%, 到2016年三季末才一躍達到84.45%, 此時距離公司上市已過了兩年。 招股說明書對該項目的投資時間分為T+12個月和T+24個月兩個階段,

第一年投資8478萬元, 第二年投資9489萬元, 按投資進度算第一年應達到47%。 顯然公司既沒按照既定的進度開展投資, 也沒有在第二年末完成對該項目的投資。

騰信股份對研發中心擴充改造項目分文未投的解釋最早出現在2016年年報裡, 原因是移動終端平臺專案購置部分伺服器等相關設備在設備使用上與研發中心相關應購置設備功能上重疊, 為了避免浪費, 提高設備利用率, 該專案還未正式開始, 後續公司擇機繼續該專案的執行和開展。 2017年8月26日發佈的半年報也做了同樣的注釋。

一個月過後2017年9月28日, 公司發佈公告稱, 由於近年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行銷市場環境和技術環境發生較大變化,

協力廠商的雲計算平臺、HTM5引擎已較為完善, 公司無必要再獨立進行軟硬體採購並進行相應研發, 為了提高募集資金利用率, 故終止研發中心擴充改造項目。

騰信股份對該專案遲遲未動的解釋前後相差甚遠, 究竟是管理層一個月內對行銷市場環境和技術環境的判斷發生了逆轉, 還是另有它因呢?

理不清的研發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 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 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開發階段的支出需滿足一定條件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對照騰信股份的財報可以得知, 公司在2017年年中之前均處於研究階段, 其研究支出應計入當期損益。

根據財報,2014-2016年,騰信股份的研發投入為3570萬元、5848萬元和5425萬元,全部進行了費用化處理。2017年半年報顯示,騰信股份的研發投入為2575萬元,根據財務報表附注全部為開發支出,而管理費用中的研發費為1617萬元,並披露2016年上半年研發費為462萬元。2016年年報顯示,騰信股份當年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發支出為3129萬元。也就是說,騰信股份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發費從2016年年中的462萬元陡增至年末的3129萬元,且2016年年報顯示,2015年其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發支出僅為640萬元,2016年是2015年的4.89倍,這合理嗎?更加詭異的是,2015年年報顯示騰信股份管理費用項下並無任何研發費。

騰信股份在2016年年報裡沒有對管理費用項下高額的研發費用給出直接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與公司在2016年的研發投入減少是相互矛盾的。根據相關規定,研究開發費用包含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等。

如果2016年騰信股份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發費用果真有上年同期的4.89倍之多,那麼相應的研發投入不至於反而下降吧?

此外,騰信股份在第二年才公佈上年同期研究支出的做法為其免除了兩個會計期間同一項財務資料不一致的尷尬。在研發投入上,公司2016年半年報稱,當期投入了364萬元,然而2017年半年報卻稱上年同期投入了1430萬元,尷尬出現了。根據2017年8月的一則會計政策變更公告,公司只對2017年1月1日至6月12日的會計計量和列報做出過調整,不涉及2016年的財務資料。那麼,2016年研發投入資料前後不一致該如何解釋呢?

業績洗澡

騰信股份2016年業績變臉,扣非淨利潤跌至-2.69億元,而2016年半年報披露的扣非淨利潤尚有2295萬元盈利,年末的業績滑鐵盧恰有“洗大澡”的嫌疑。

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高達1.86億元,占利潤總額的比例為60.6%,公司稱主要系對三個單項重大資產計提全額減值準備:一是應收已停業的上海車瑞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款項和投資款合計1.25億元;二是按照合同約定無法收回的定金3500萬元;三是應收已經嚴重虧損的毅橫創新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款項1900萬元。

實際上,1.86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還包括2000萬元的可出售金融資產損失,這2000萬元是騰信股份以可轉債的方式借出的。

騰信股份自2015年1月起持有上海車瑞少數股份,截至2016年年末持股金額為2000萬元。2016年年報披露,騰信股份通過合夥企業上海數研騰信股權投資管理中心且數研騰信有上海車瑞質權的情況下,騰信股份對1.25億元應收款一次性計提100%壞賬準備是比較激進的。

騰信股份在2016年年報中對毅橫創新1900萬元其它應收款計提100%壞賬準備也是“高瞻遠矚”,到了2017年年中,前者對後者的其它應收款增加至9856萬元,計提的壞賬準備仍然是1900萬元。

以如此激進的方式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或許騰信股份是希望以犧牲2016年年度業績為代價來為2017年的業績騰挪空間。

對於《證券市場週刊》記者的採訪要求,騰信股份相關負責人以正處於緘默期為由未予回復。

其研究支出應計入當期損益。

根據財報,2014-2016年,騰信股份的研發投入為3570萬元、5848萬元和5425萬元,全部進行了費用化處理。2017年半年報顯示,騰信股份的研發投入為2575萬元,根據財務報表附注全部為開發支出,而管理費用中的研發費為1617萬元,並披露2016年上半年研發費為462萬元。2016年年報顯示,騰信股份當年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發支出為3129萬元。也就是說,騰信股份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發費從2016年年中的462萬元陡增至年末的3129萬元,且2016年年報顯示,2015年其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發支出僅為640萬元,2016年是2015年的4.89倍,這合理嗎?更加詭異的是,2015年年報顯示騰信股份管理費用項下並無任何研發費。

騰信股份在2016年年報裡沒有對管理費用項下高額的研發費用給出直接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與公司在2016年的研發投入減少是相互矛盾的。根據相關規定,研究開發費用包含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等。

如果2016年騰信股份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發費用果真有上年同期的4.89倍之多,那麼相應的研發投入不至於反而下降吧?

此外,騰信股份在第二年才公佈上年同期研究支出的做法為其免除了兩個會計期間同一項財務資料不一致的尷尬。在研發投入上,公司2016年半年報稱,當期投入了364萬元,然而2017年半年報卻稱上年同期投入了1430萬元,尷尬出現了。根據2017年8月的一則會計政策變更公告,公司只對2017年1月1日至6月12日的會計計量和列報做出過調整,不涉及2016年的財務資料。那麼,2016年研發投入資料前後不一致該如何解釋呢?

業績洗澡

騰信股份2016年業績變臉,扣非淨利潤跌至-2.69億元,而2016年半年報披露的扣非淨利潤尚有2295萬元盈利,年末的業績滑鐵盧恰有“洗大澡”的嫌疑。

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高達1.86億元,占利潤總額的比例為60.6%,公司稱主要系對三個單項重大資產計提全額減值準備:一是應收已停業的上海車瑞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款項和投資款合計1.25億元;二是按照合同約定無法收回的定金3500萬元;三是應收已經嚴重虧損的毅橫創新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款項1900萬元。

實際上,1.86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還包括2000萬元的可出售金融資產損失,這2000萬元是騰信股份以可轉債的方式借出的。

騰信股份自2015年1月起持有上海車瑞少數股份,截至2016年年末持股金額為2000萬元。2016年年報披露,騰信股份通過合夥企業上海數研騰信股權投資管理中心且數研騰信有上海車瑞質權的情況下,騰信股份對1.25億元應收款一次性計提100%壞賬準備是比較激進的。

騰信股份在2016年年報中對毅橫創新1900萬元其它應收款計提100%壞賬準備也是“高瞻遠矚”,到了2017年年中,前者對後者的其它應收款增加至9856萬元,計提的壞賬準備仍然是1900萬元。

以如此激進的方式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或許騰信股份是希望以犧牲2016年年度業績為代價來為2017年的業績騰挪空間。

對於《證券市場週刊》記者的採訪要求,騰信股份相關負責人以正處於緘默期為由未予回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