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寶檔案》講揚州運河故事 古琴成運河文化切入點

昨天, 本報報導了央視《國寶檔案》來揚拍攝運河文化, 經過6天的拍攝, 《國寶檔案》攝製組於昨天完成了拍攝工作。 拍攝日程中, 揚州博物館內深藏的珍貴文物也被搬上鏡頭, 向人們揭開神秘面紗, 講述揚州的運河故事。

《運河攬勝圖》展現清代邵伯運河風情

2014年, 央視大型人文紀錄片《大運河》來揚拍攝期間, 為再現江都邵伯當年繁華景象, 攝製組

攝製組聚焦了畫作細節, 仔細分辨每一個場景。 河道的行船、河岸上的市井生活百態等等一一收入鏡頭中。 “沿岸有賣糧的, 有吃包子的, 還有登臺唱戲、民間雜耍的,

也有人在茶館喝茶或談買賣的, 充滿市井風情。 ”《國寶檔案》的編導陶夢清說, 對比畫作中清代邵伯人的風土人情和這幾天在邵伯親眼看見的當地人生活的畫面, 讓他感慨萬千, “我們要借助畫作, 讓觀眾可以欣賞到清代大運河畔的獨特風光”。

據悉, 《運河攬勝圖》是清代揚州畫家王素的作品。 2007年揚州收藏家錢偉鵬在英國蘇富比拍賣行看到了這幅畫作, 當即買了下來。 此後, 錢偉鵬又以原價轉給了揚州博物館, 截至目前, 從未正式展出過。

珍貴文物首亮相, 鹽商文物蘊含運河文化

揚州博物館保管部主任莊志軍介紹, 除《運河攬勝圖》外, 此次被央視《國寶檔案》攝製組選中拍攝的幾件文物, 都沒有正式展出過, 異常珍貴。 一件胡彩臣鹽業執照以及個園主人黃至筠所繪花卉扇面石刻,

更是首次出鏡。

揚州文化學者韋明鏵介紹, 胡彩臣鹽業執照是鹽商的身份證明, 同時也是納稅的合法憑證;而黃至筠所繪的扇面石刻, 乍一看就是一塊有裂痕的書條石, 湊近仔細看, 就能看到石刻上“藏”著花鳥圖扇面, 用筆極其細膩, 足見個園主人黃至筠的繪畫功力和才情。

從古琴入手挖掘揚州運河文化

記者昨日瞭解到, 央視《國寶檔案》攝製組還在揚台合作的古琴街區進行了拍攝。 “古琴一直被作為高雅音樂的代表, 也是古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享受, 代表著傳統的人文精神, 而揚州是公認的古琴重要發祥地和集聚地。 ”《國寶檔案》編導陶夢清介紹,

攝製組將根據此次揚州之行獲取的線索和素材, 以新角度挖掘和傳播揚州的運河文化。

2015年, “中國古琴第一街”在揚州個園花局裡開街, 占地約1萬多平方米, 吸引了全國各地20多家琴廠進駐。 市台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街區自創辦以來, 不僅陸續迎來數萬國內外琴家、琴友及專業旅遊團體到訪, 而且引起國內外40多家媒體聚焦關注。 周偉 張玉菁 孔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