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位“女色☆禁☆情狂”的藝術帝國

一個女人鑒定藝術品的眼光,

就像他鑒定男人的眼光一樣獨到。

1946年, 她發行了自己的傳記《一個藝術迷的自白》, 書中寫到:“我有400多位情人,

我可能就是個女色情狂”。 她說自己無法抗拒有智慧、有藝術激情的男人。

她對藝術和情欲同時上癮, 為了收藏心儀的作品, 不惜與藝術家上床!

這個叛逆不羈的傳奇女人,

來自有著顯赫背景的

20世紀美國著名冶金工業

——古根海姆家族

她的人生經歷、尤其是

風流韻事一度佔據歐美媒體榜首

她就是20世紀最偉大的女收藏家

威尼斯古根海姆美術館創始人

——佩吉.古根海姆

不富裕、也不安分的貴族小姐!

“古根海姆”的姓氏意味著富裕。 19世紀, 古根海姆家族以其成功的採礦和冶煉業而全球知名,

富可敵國。 佩吉就是美國紐約著名“礦業大王”及“古根海姆美術館奠基人”所羅門·古根海姆的侄女。

佩吉說自己不像古根海姆家的人, 因為不夠有錢。 1898年, 佩吉出生於紐約一個十分富有的猶太家庭。 父親本傑明·古根海姆是一個花花公子, 1912年隨泰坦尼克號葬身海底,

但死的也高貴, 為了讓情人活下來。 那年, 佩吉13歲, 只繼承到45萬美元。

童年的佩吉並不快樂, 逐漸形成叛逆不羈的性格。 她曾在傳記中寫道:我的童年沒有任何愉快的回憶。

佩吉·古根海姆自幼便厭惡上流社會無趣的精緻, 反而對冒險和成就充滿渴望。

高中時期, 佩吉就把自己的眉毛剃光, 這在我們的時代看來依舊是時髦的舉動。 成年後佩吉在當時的一家先鋒書店The Sunrise Turn 打工, 並結識了當時前衛的藝術家和思想家們。

這位任性自傲的富家千金其實也有自卑之處—— “像土豆般的鼻子”。 佩吉從小便十分厭惡自己遺傳的古根海姆家族的鼻子。 1920年,22歲的佩吉花了1000美元進行整形手術,她是早期的整形藝術史上敢於吃螃蟹的女性之一。但是因為手術太疼,她強行讓整形醫生終止手術,最終她的鼻子並沒有變成她接受的樣子,甚至比以前更不美觀,但是她並沒有修復這個搞砸的手術。

愛男人,更愛男藝術家!

曼·雷鏡頭下的佩吉·古根海姆。

1921年,本該和同樣富有的繼承人結婚的佩吉去了巴黎,迷上了藝術。年輕、活潑、富於個性又熱愛藝術,使得她在巴黎的文藝圈她如魚得水,夜夜笙歌。在這兒,23歲的她對於情欲和藝術的衝動開始覺醒。

佩吉·古根海姆與藝術史家赫伯特·裡德

佩吉·古根海姆在1946年發行了自己的第一本回憶錄Out of This Century,書中她稱自己一生有過400多位情人、2次婚姻、與當時有頭有臉的人物開展過多段長期的浪漫戀情。她還說自己無法抗拒有智慧、有藝術激情的男人。

攝影大師曼·雷1924年為佩吉拍攝的照片

她與著名愛爾蘭詩人詹姆斯·喬伊絲一家共進晚餐;從高級定制鼻祖保羅·波烈的工作室購置裙裝;請達達主義的奠基人、先鋒攝影大師曼·雷為她拍照;結識了義大利貴族瑪切薩·路易莎·卡薩提;就連著名劇作家薩繆爾·貝克特都曾與她有過曇花一現的情緣……

馬塞爾·杜尚 《行李箱》 1941 藏于佩吉·古根海姆博物館。

除此之外,在巴黎,佩吉還遇到了領她進入20世紀文藝圈的男人——馬塞爾·杜尚。“我1921年就認識馬塞爾·杜尚了,他是我一個好朋友的男友,從那以後,我和杜尚成了好朋友。我今天所懂得的關於現代藝術的一切都是杜尚教給我的,他是我最好的、最重要的老師。”後來,馬塞爾·杜尚把他的第一個便攜博物館送給了佩吉。

《列車上的憂鬱青年》杜尚 1911~1912年

1922年,佩吉與作家勞倫斯·威爾相遇並結婚,在蜜月旅行中,佩吉認識了伯爵夫人路易莎·卡薩地,一位米蘭工業家的女兒。三十年後,正是路易莎將自己在威尼斯未完成的公館賣給了佩吉,成為佩吉的宅邸,並在那裡展示自己的收藏——也就是我們今天參觀的威尼斯古根海姆博物館。勞倫斯雖是作家,偶爾也作畫,卻是一個十足的酒徒。這段長達6年的婚姻最終還是在爭執和暴力中走向盡頭。

1928年,佩吉與一名英國作家約翰·赫爾姆斯做維修工時,佩吉就與他簽訂了4年的合同,使他得以全身心投入繪畫工作。

波洛克,《煉金術》,1947,藏于佩吉·古根海姆博物館。

“我最早遇到波洛克時,他正在我叔叔的博物館裡當木匠,我把他從木匠生涯裡救了出來。”誰也不曾料到他竟然成了繼畢卡索之後最偉大的畫家。為了能夠安心地工作,他要求每月有固定的收入,因此佩吉和他簽訂了一年的合約,並承諾,如果銷售額達到2700美元以上,將每月支付他150美元,年底結算,其中的三分之一留給畫廊。如果沒有賣出那麼多,他就用畫抵債。

佩吉·古根海姆和波洛克。

而在男性獨裁的紐約,佩吉·古根海姆對藝術的信仰卻被上流階級的男性們視為一個富婆虛榮的心。她自由獨立的生活方式也長期被那些保守的男人們詬病。連波洛克也說:“我得拿塊兒布遮住佩吉·古根海姆的臉才敢和她上床。”

在自傳中,佩吉說,“波洛克本人很難相處,他常常飲酒過度,喝醉後簡直就是魔鬼,令人討厭。他就像一頭嚮往自由的困獸。”

波洛克,《作品第五號》,1948,世界上賣得最貴的藝術品之一。

二戰結束後,佩吉重新回到法國展示波洛克作品時,波洛克已經成為她最為自豪並擁有完整體系性收藏的藝術家。

與家族藝術產業融合,名氣大增!

佩吉在威尼斯迎獅宮

1948年,佩吉選擇威尼斯大運河邊未完工的18世紀維尼爾公館作為自己的宅邸,在這座雪白的大理石單層宮殿中,佩吉安置了自己的家和收藏作品。

佩吉和義大利先鋒畫家Bacci以及Tancredi在維尼爾獅宮

不光是油畫,佩吉還收藏了大量現代藝術雕塑,構成主義藝術家佩夫斯納、20世紀最傑出雕塑家亨利·摩爾、動態雕塑的發明者考爾德,甚至英年早逝的立體主義雕塑家杜尚·維綸都是佩吉收藏的目標。

佩吉和考爾德的移動雕塑

與此同時,來自大洋彼岸美國的邀請也不期而至。佩吉的叔叔索羅門成立了古根海姆美術館,雖然索羅門對自己的侄女並不是那麼待見——一方面是因為佩吉放蕩不羈的私生活讓索羅門看不慣,另一方面,索羅門的藝術顧問與佩吉的藝術傾向並不完全一致。但佩吉的收藏最終還是戰勝了這些不愉快。

佩吉.古根海姆

佩吉也答應了自己叔叔的邀請,但是提出了極其苛刻的要求,她要展示每一件作品,並要求對她提供的展品不得做任何調整和刪減。最後雙方還是達成了妥協,展覽大獲成功,佩吉也因此成為美國、歐洲乃至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先鋒藝術收藏家。

可展表面/佩夫斯納/1938–1939年

側臥像/亨利·摩爾/1938年

家庭/亨利·摩爾/約1944年

弧形花瓣/考爾德/1941年

馬/杜尚·維綸/1914年

停止收藏腳步,專注分享!

60年代早期,佩吉停止了收藏的腳步,開始專注分享她的收藏。1949年,佩吉在自家官邸花園舉辦了第一次雕塑展,1951年府邸則開始向公眾開放。

威尼斯大運河對面望去,是佩吉·古根海姆的住所,現為世界著名博物館之一

人生最後的時光裡,佩吉和自己喜歡的狗狗們住在威尼斯的大運河上的Palazzo。每個夏天,她的家/美術館都對外免費開放,她的收藏的作品和她的居住空間的物品交融在一起。

1950年的佩吉和她心愛的寵物狗在一起

在威尼斯的運河上,這位帶著誇張的太陽眼鏡的藝術藏家和喜歡吃霜淇淋的拉薩犬們總是蕩著小船享受義大利的陽光。

佩吉是威尼斯第一個擁有私人剛朵拉(威尼斯六人座的平底船)的人,圖為她乘坐剛朵拉出行

比起美國,佩吉更偏愛歐洲,戰爭結束後,她迫不及待地想回去,最後,她決定在威尼斯安家。

晚年的佩吉·古根海姆

在留下的影像裡,佩吉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採訪錄音裡,她說:

“我無法嫉妒過去,也不能預知未來,變老真是可怕,這是你人生中最為不幸的事了。”

“我是助產士的角色。”

“我對人生的失望太多了,生活中充滿悲傷。”

“藝術讓我自由。”

佩吉·古根海姆博物館,威尼斯

1979年,81歲的佩吉·古根海姆死於中風,她生前的居住地被改作博物館,她的骨灰就葬在後花園,陪伴她的是她一生中收藏的大量珍貴的藝術品,和14只拉薩狗犬,它們的名字都鐫刻在墓碑上。

佩吉和她的14只寵物狗們最後的安息之地

2015年4月,紀錄片《佩姬·古根海姆:藝術成癮》在紐約首映。之後,6月20日又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展“光映現場”單元放映。影片以佩姬·古根海姆的自傳《一名藝術成癮者的自白》為基本素材和線索,講述了她以不羈放縱和藝術品收藏聞名的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介紹了她與20世紀歐美藝術家的交往和她的收藏行為對這些現當代藝術家們的影響。

縱觀西方現代藝術收藏史,

佩吉·古根海姆一直處於

20世紀現代藝術世界的中心。

她幾乎做了一切與藝術相關的事情,

除了自己創作。

藝術收藏,

本質是收藏永恆的創造精神,

藝術則是展現這種永恆的精神。

在佩吉的藏品之中,

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和她對藝術的獨到見解。

誠如她自己所言,

“我不是收藏家,我就是一座美術館。”

1920年,22歲的佩吉花了1000美元進行整形手術,她是早期的整形藝術史上敢於吃螃蟹的女性之一。但是因為手術太疼,她強行讓整形醫生終止手術,最終她的鼻子並沒有變成她接受的樣子,甚至比以前更不美觀,但是她並沒有修復這個搞砸的手術。

愛男人,更愛男藝術家!

曼·雷鏡頭下的佩吉·古根海姆。

1921年,本該和同樣富有的繼承人結婚的佩吉去了巴黎,迷上了藝術。年輕、活潑、富於個性又熱愛藝術,使得她在巴黎的文藝圈她如魚得水,夜夜笙歌。在這兒,23歲的她對於情欲和藝術的衝動開始覺醒。

佩吉·古根海姆與藝術史家赫伯特·裡德

佩吉·古根海姆在1946年發行了自己的第一本回憶錄Out of This Century,書中她稱自己一生有過400多位情人、2次婚姻、與當時有頭有臉的人物開展過多段長期的浪漫戀情。她還說自己無法抗拒有智慧、有藝術激情的男人。

攝影大師曼·雷1924年為佩吉拍攝的照片

她與著名愛爾蘭詩人詹姆斯·喬伊絲一家共進晚餐;從高級定制鼻祖保羅·波烈的工作室購置裙裝;請達達主義的奠基人、先鋒攝影大師曼·雷為她拍照;結識了義大利貴族瑪切薩·路易莎·卡薩提;就連著名劇作家薩繆爾·貝克特都曾與她有過曇花一現的情緣……

馬塞爾·杜尚 《行李箱》 1941 藏于佩吉·古根海姆博物館。

除此之外,在巴黎,佩吉還遇到了領她進入20世紀文藝圈的男人——馬塞爾·杜尚。“我1921年就認識馬塞爾·杜尚了,他是我一個好朋友的男友,從那以後,我和杜尚成了好朋友。我今天所懂得的關於現代藝術的一切都是杜尚教給我的,他是我最好的、最重要的老師。”後來,馬塞爾·杜尚把他的第一個便攜博物館送給了佩吉。

《列車上的憂鬱青年》杜尚 1911~1912年

1922年,佩吉與作家勞倫斯·威爾相遇並結婚,在蜜月旅行中,佩吉認識了伯爵夫人路易莎·卡薩地,一位米蘭工業家的女兒。三十年後,正是路易莎將自己在威尼斯未完成的公館賣給了佩吉,成為佩吉的宅邸,並在那裡展示自己的收藏——也就是我們今天參觀的威尼斯古根海姆博物館。勞倫斯雖是作家,偶爾也作畫,卻是一個十足的酒徒。這段長達6年的婚姻最終還是在爭執和暴力中走向盡頭。

1928年,佩吉與一名英國作家約翰·赫爾姆斯做維修工時,佩吉就與他簽訂了4年的合同,使他得以全身心投入繪畫工作。

波洛克,《煉金術》,1947,藏于佩吉·古根海姆博物館。

“我最早遇到波洛克時,他正在我叔叔的博物館裡當木匠,我把他從木匠生涯裡救了出來。”誰也不曾料到他竟然成了繼畢卡索之後最偉大的畫家。為了能夠安心地工作,他要求每月有固定的收入,因此佩吉和他簽訂了一年的合約,並承諾,如果銷售額達到2700美元以上,將每月支付他150美元,年底結算,其中的三分之一留給畫廊。如果沒有賣出那麼多,他就用畫抵債。

佩吉·古根海姆和波洛克。

而在男性獨裁的紐約,佩吉·古根海姆對藝術的信仰卻被上流階級的男性們視為一個富婆虛榮的心。她自由獨立的生活方式也長期被那些保守的男人們詬病。連波洛克也說:“我得拿塊兒布遮住佩吉·古根海姆的臉才敢和她上床。”

在自傳中,佩吉說,“波洛克本人很難相處,他常常飲酒過度,喝醉後簡直就是魔鬼,令人討厭。他就像一頭嚮往自由的困獸。”

波洛克,《作品第五號》,1948,世界上賣得最貴的藝術品之一。

二戰結束後,佩吉重新回到法國展示波洛克作品時,波洛克已經成為她最為自豪並擁有完整體系性收藏的藝術家。

與家族藝術產業融合,名氣大增!

佩吉在威尼斯迎獅宮

1948年,佩吉選擇威尼斯大運河邊未完工的18世紀維尼爾公館作為自己的宅邸,在這座雪白的大理石單層宮殿中,佩吉安置了自己的家和收藏作品。

佩吉和義大利先鋒畫家Bacci以及Tancredi在維尼爾獅宮

不光是油畫,佩吉還收藏了大量現代藝術雕塑,構成主義藝術家佩夫斯納、20世紀最傑出雕塑家亨利·摩爾、動態雕塑的發明者考爾德,甚至英年早逝的立體主義雕塑家杜尚·維綸都是佩吉收藏的目標。

佩吉和考爾德的移動雕塑

與此同時,來自大洋彼岸美國的邀請也不期而至。佩吉的叔叔索羅門成立了古根海姆美術館,雖然索羅門對自己的侄女並不是那麼待見——一方面是因為佩吉放蕩不羈的私生活讓索羅門看不慣,另一方面,索羅門的藝術顧問與佩吉的藝術傾向並不完全一致。但佩吉的收藏最終還是戰勝了這些不愉快。

佩吉.古根海姆

佩吉也答應了自己叔叔的邀請,但是提出了極其苛刻的要求,她要展示每一件作品,並要求對她提供的展品不得做任何調整和刪減。最後雙方還是達成了妥協,展覽大獲成功,佩吉也因此成為美國、歐洲乃至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先鋒藝術收藏家。

可展表面/佩夫斯納/1938–1939年

側臥像/亨利·摩爾/1938年

家庭/亨利·摩爾/約1944年

弧形花瓣/考爾德/1941年

馬/杜尚·維綸/1914年

停止收藏腳步,專注分享!

60年代早期,佩吉停止了收藏的腳步,開始專注分享她的收藏。1949年,佩吉在自家官邸花園舉辦了第一次雕塑展,1951年府邸則開始向公眾開放。

威尼斯大運河對面望去,是佩吉·古根海姆的住所,現為世界著名博物館之一

人生最後的時光裡,佩吉和自己喜歡的狗狗們住在威尼斯的大運河上的Palazzo。每個夏天,她的家/美術館都對外免費開放,她的收藏的作品和她的居住空間的物品交融在一起。

1950年的佩吉和她心愛的寵物狗在一起

在威尼斯的運河上,這位帶著誇張的太陽眼鏡的藝術藏家和喜歡吃霜淇淋的拉薩犬們總是蕩著小船享受義大利的陽光。

佩吉是威尼斯第一個擁有私人剛朵拉(威尼斯六人座的平底船)的人,圖為她乘坐剛朵拉出行

比起美國,佩吉更偏愛歐洲,戰爭結束後,她迫不及待地想回去,最後,她決定在威尼斯安家。

晚年的佩吉·古根海姆

在留下的影像裡,佩吉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採訪錄音裡,她說:

“我無法嫉妒過去,也不能預知未來,變老真是可怕,這是你人生中最為不幸的事了。”

“我是助產士的角色。”

“我對人生的失望太多了,生活中充滿悲傷。”

“藝術讓我自由。”

佩吉·古根海姆博物館,威尼斯

1979年,81歲的佩吉·古根海姆死於中風,她生前的居住地被改作博物館,她的骨灰就葬在後花園,陪伴她的是她一生中收藏的大量珍貴的藝術品,和14只拉薩狗犬,它們的名字都鐫刻在墓碑上。

佩吉和她的14只寵物狗們最後的安息之地

2015年4月,紀錄片《佩姬·古根海姆:藝術成癮》在紐約首映。之後,6月20日又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展“光映現場”單元放映。影片以佩姬·古根海姆的自傳《一名藝術成癮者的自白》為基本素材和線索,講述了她以不羈放縱和藝術品收藏聞名的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介紹了她與20世紀歐美藝術家的交往和她的收藏行為對這些現當代藝術家們的影響。

縱觀西方現代藝術收藏史,

佩吉·古根海姆一直處於

20世紀現代藝術世界的中心。

她幾乎做了一切與藝術相關的事情,

除了自己創作。

藝術收藏,

本質是收藏永恆的創造精神,

藝術則是展現這種永恆的精神。

在佩吉的藏品之中,

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和她對藝術的獨到見解。

誠如她自己所言,

“我不是收藏家,我就是一座美術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