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外賣小哥打敗北大碩士,孩子輸在起跑線又怎樣?

最近,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總決賽上, 來自杭州的外賣小哥雷海為逆襲奪冠了。

被他PK掉的對手、北大文學碩士彭敏這樣評價他:海為就是《天龍八部》裡那種掃地僧, 他根本就不管江湖中的事, 但是他一旦出手, 就會震驚整個江湖。

而主持人董卿則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 都會在某一刻回報你。

▲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然而驚豔眾人之後, 雷海為就回到了杭州, 繼續當他的外賣小哥。 唯一的不同, 是家裡人覺得這也許是個機會, 可以宣傳一下幫他徵婚的事——雷海為今年37歲了。

在過去的37年, 他上過兩所初中、兩所高中、兩所中專, 在頻繁的轉學中失去了考上大學的機會;十幾年的打工生涯裡, 做過電話銷售、搬磚小工、馬路推銷員、服務員、傳菜員、洗車工、保安……後來發現送外賣收入不錯開始幹, 就這樣幹了7年。

為生活勞碌奔波的底層打工者很多, 一定要說他有什麼不同,

那就是這7年的等餐間隙裡, 當別人捧著手機玩王者、看直播的時候, 雷海為捧著的是《唐詩三百首》, 或者拿著手機背詩, 他把這個當做是自己的休閒放鬆方式。 每天能背下一兩首新詩, 他就很會開心。

在後來的採訪裡, 他說, 小時候父親會把古詩詞寫出來, 貼在廚房的牆上教他念。 “那時候父親希望我成為有文化涵養的人吧, 將山川湖海藏於心中。 ”

▲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們期望的孩子的未來, 一定是金榜題名、功成名就嗎?

前段時間有篇文章, 叫做《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它把成功定義為年紀輕輕就成為套現15億的創業精英。 但隨即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反對聲:用“成名趁早”的精英文化, 來作為評判人生的唯一標準, 未免也太狹隘和固化了。

我們都期待孩子有個美好的人生, 可美好人生究竟應該是什麼模樣呢?

——只能是套現15億80後的美女胡瑋煒嗎?只能是34歲身家4000億的紮克伯格嗎?

是的, 他們的聰明、努力、勤奮都值得我們嘆服。 但99%的努力很重要, 1%的機遇也很重要,

站在金字塔的頂端永遠只有少數人。

作為更有可能成為“平凡的大多數”的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 難道要因為沒有遇到那1%的機會, 就要否定99%的奮鬥和精彩嗎?就該以loser的姿態度過一生, 不配擁有詩與遠方嗎?人生的價值和美好, 真的只有“功成名就”這一種打開方式嗎?

2006年感動中國的候選人裡, 曾經出現過一個外國人的名字——盧安克。 這個畢業於漢堡漢堡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的德國人, 本來生活光鮮、收入不菲, 成為一個大多數人普遍概念裡的“成功者”。

但一場中國之旅後, 他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在中國廣西貧困大山裡, 成為一個沒有工資的支教老師。

簡樸的生活、輿論的壓力、眾人的不解……這樣的人生, 看上去絲毫沒有“成功”的影子。 在自述裡, 他這樣寫道:只因為我跟不上社會的競爭, 只因為我已經放棄比得上別人, 我才能走自己的路, 才有了過自己喜歡的那種生活的機會和自由。 或者說:只因為我沒有期待、沒有什麼必須達到的, 所以我才可能做我所做的事情。

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走自己想走的路。如果說理想可以具體描述,大概就是這個樣子——80後的美女胡瑋煒創業成功,是她的人生成功的目標;外賣小哥在送餐間隙背下兩首新詩,也同樣是他實現幸福的方式。

無關功利,給孩子培養一個能陪伴他一生的興趣愛好吧!

對於外賣小哥回歸平靜生活,評論裡不乏這樣的聲音:“他還是一個送外賣的,除了談資豐富一點外,內心憑著會很多詩詞外,還有什麼用呢?”

可世界上,最昂貴的往往就是這些看上去最沒用的。

愛唱歌跳舞的不一定會成為明星、愛書法繪畫的不一定會成為藝術家。但這些所有的美好,會滋養出孩子豐盛的內心,讓他在未來的黑暗中能夠有力量抵禦空虛和喧囂,更讓他能對幸福產生足夠的感知。

外賣小哥的命運,也許不會因為這次奪冠而徹底改變。但他的心靈已經因此變得開闊和豐富,並給了他一個充盈而自得其樂的人生。

很少有人能一生順遂,但如果有了豐盈的內心、堅韌的性格、還有一項愛好,就能讓他們在低谷和落魄時也過得充實。

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最好的吃穿、最好的學校,甚至最好的人生。可“最好”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標準呢?

盧安克在他唱給大山裡的孩子歌裡,有這樣幾句:

“你們將要成為的人啊、要承擔的事,我不知道。

我無法給你定下一個目標,

我想做的,只有陪伴著你一起在尋找的路上。”

當我們被競爭和壓力帶來的育兒焦慮壓的喘不過氣的時候,也許可以靜下心來,看一下外賣小哥的生活,聽一聽盧安克的歌。

走自己想走的路。如果說理想可以具體描述,大概就是這個樣子——80後的美女胡瑋煒創業成功,是她的人生成功的目標;外賣小哥在送餐間隙背下兩首新詩,也同樣是他實現幸福的方式。

無關功利,給孩子培養一個能陪伴他一生的興趣愛好吧!

對於外賣小哥回歸平靜生活,評論裡不乏這樣的聲音:“他還是一個送外賣的,除了談資豐富一點外,內心憑著會很多詩詞外,還有什麼用呢?”

可世界上,最昂貴的往往就是這些看上去最沒用的。

愛唱歌跳舞的不一定會成為明星、愛書法繪畫的不一定會成為藝術家。但這些所有的美好,會滋養出孩子豐盛的內心,讓他在未來的黑暗中能夠有力量抵禦空虛和喧囂,更讓他能對幸福產生足夠的感知。

外賣小哥的命運,也許不會因為這次奪冠而徹底改變。但他的心靈已經因此變得開闊和豐富,並給了他一個充盈而自得其樂的人生。

很少有人能一生順遂,但如果有了豐盈的內心、堅韌的性格、還有一項愛好,就能讓他們在低谷和落魄時也過得充實。

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最好的吃穿、最好的學校,甚至最好的人生。可“最好”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標準呢?

盧安克在他唱給大山裡的孩子歌裡,有這樣幾句:

“你們將要成為的人啊、要承擔的事,我不知道。

我無法給你定下一個目標,

我想做的,只有陪伴著你一起在尋找的路上。”

當我們被競爭和壓力帶來的育兒焦慮壓的喘不過氣的時候,也許可以靜下心來,看一下外賣小哥的生活,聽一聽盧安克的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