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一歲半就背詩?語言啟蒙這樣做,你家寶寶也可以!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的好朋友前段時間生了一個小公主, 上週末的時候滿月啦。 閨蜜問我:“米粒媽, 你說有什麼技能是可以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教的呢?”

米粒媽想了想, 然後朝嬰兒床努了努嘴, 閨蜜一看, 米粒正趴在床邊跟寶寶說話呢。

米粒超級喜歡小妹妹, 所以一會摸摸寶寶的小手, 一會摸摸寶寶的小腳趾, 然後嘴裡不停的念叨著:“小寶寶, 你看, 這是你的小手手,

有五個小手指……這是你的小耳朵, 你能聽見我說話嗎……”

閨蜜若有所思的說:“你是指教她說話?”米粒媽連忙回答:“對呀, 語言啟蒙可是一項非常緊急的任務哦。 ”

Part1 語言啟蒙宜早不宜遲

語言能力有多重要不用米粒媽贅述了吧。 在育兒過程中, 我們最經常討論的, 除了孩子什麼時候會爬什麼時候會走以外, 最關心的還有:什麼時候會說話。

有的寶寶一歲半了可能還叫不全家裡長輩的稱呼, 而有的寶寶這個時候已經能背十幾首唐詩了。

除了寶寶先天本身生長發育的區別外, 寶寶的語言能力更多的取決於後天環境的培養。

米粒媽相信家長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伶牙俐齒的寶寶。 因為“伶牙俐齒”這四個字的背後是有著深刻含義的,

意味著這個寶寶大腦機敏, 邏輯清晰, 善於表達, 落落大方。 誰不希望自己的寶寶這樣呢?

所以在育兒過程中, 我們除了要關注寶寶的吃喝拉撒日常以外, 更重要的是, 要給寶寶進行語言啟蒙。

有的家長可能就會犯難了:“這怎麼啟蒙呢?什麼時候開始啟蒙?有沒有相關的書和教材?”

米粒媽想告訴你, 語言啟蒙是“潤物細無聲”的, 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隱藏在每天你與孩子的交流中。

Part2 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語言啟蒙?

寶寶的語言輸出(我們所謂的說話)取決於寶寶的有效語言輸入。

簡單來說吧, 在學說話方面, 寶寶的大腦是這樣工作:寶寶聽到了語言, 輸入進大腦, 大腦對這些語言進行分類整理記憶, 等到了某個時候, 寶寶就會說出相應的語言。

所以, 當寶寶的語言輸入的越多, 越有效, 寶寶的語言輸出也會越多, 越精准。

基於這個理論, 所以作為父母家人所要做的, 就是盡可能的給寶寶輸入有效語言, 然後再靜靜的等待寶寶輸出的那一天。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米粒媽覺得可以總結為兩點:第一, 創造語言大環境。 第二, 創造語言小環境。

Part3 如何創造語言大環境呢?

這個其實是最簡單的, 我們都知道語言環境的重要性, 我們說中文那是因為我們處在中文大環境下。 所以想要給寶寶創造語言大環境, 經常帶寶寶出門就可以了。

寶寶就像是一塊大海綿,源源不斷的從外界獲取各種知識。

經常帶寶寶戶外活動,他們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各種人說話的聲音,風聲鳥叫蟲鳴喇叭聲等等對他們都是巨大的刺激,大環境下各種人之間的對話,對他們來說都是豐富的語言輸入來源。

米粒小的時候,確切的說滿月之後,只要天氣允許,米粒媽都會帶他出門,我們去各種各樣的地方,只要安全和相對衛生就行。

我們去公園,也去超市,去商場,去遊樂園,也壓大馬路。這些地方發生的一切,對寶寶來說都是有效刺激。

戶外活動的時候,米粒總會目不轉睛的看這看那,我就會簡單的和米粒解釋他視線停留的地方:

米粒,這是柳樹,柳枝在隨風起舞;

哇,剛剛過去的那輛紅色小轎車開得好快,像要飛起來一樣;

這是一隻白色的小狗,你知道小狗怎麼叫嗎,小狗會汪汪叫……諸如此類。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其實他們的大腦正在飛速的運轉,在綜合分析所得到的資訊。反反復複的多次輸入後,他其實就已經知道了。

大部分時候我不怎麼說,讓米粒自己去感受。事實上,即便你什麼也不說,寶寶也能從你與別人的交談,其他人之間的交談,從整個大環境裡所有的聲音與聲響裡學習到語言。

語言大環境是自然存在的,多帶寶寶感受就可以了。在寶寶小的時候,創造語言小環境才是給寶寶進行語言啟蒙最重要的一環。

很多父母特別頭疼,不知道該如何給寶寶創造語言小環境,簡單來說,就是跟寶寶說話。但說什麼,如何說,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Part4 語言啟蒙如何做到真正“有效“

首先,從出生起,在所有與寶寶互動交流的時候,不厭其煩的和他們說話。

是的,語言啟蒙是一項從寶寶出生就要開始的任務,儘管寶寶還很小,並不能給予語言上的回應,但是請一定要堅持和他們講話。

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都跟孩子說些什麼,其實特別簡單,在你和寶寶有互動的時候,把自己變成一個話嘮就可以了。

米粒媽舉幾個例子:

比如換尿布的時候,就可以說:哇,寶寶尿尿啦,小尿包都鼓起來了呢,媽媽給你換一個新的哦,這樣小屁屁幹乾爽爽的好舒服呀。

比如洗澡的時候,就可以說:媽媽給你洗洗眼睛、洗洗小鼻子、擦擦小耳朵、搓搓小胳膊……(洗哪裡說哪裡,這樣寶寶很快就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了)

其次,講話的內容要注意,並不是嘴裡嘰嘰咕咕不停就是講話了,寶寶需要的是“有效”的語言輸入。

什麼是“有效“的語言輸入,也就是寶寶能把你說的內容和他能看到的東西對應起來。

比如你要教寶寶認識杯子,那麼你就得讓他先“看見”這個杯子,你可以把杯子拿到他面前,然後你說:“寶寶你看,這是一個杯子,它是透明的,我們用它來喝水。

”那麼在寶寶的大腦中,杯子這個發音和實物就對應起來了,這叫做“有效”輸入。

如果你和寶寶說的是:“廚房的桌子上有一個杯子。”那麼這對於寶寶來說就是一句廢話了,他們完全理解不了。

特別注意:如果寶寶專注于自己的世界,比如自己玩的很投入,或者自己發呆什麼的,請不要去和寶寶說話,不要打斷寶寶的“獨處”,這樣對寶寶學說話不僅沒有幫助,反而還會限制寶寶自身的思維發展。

再次,善用兒歌童謠

小寶寶對語言的理解和消化也是分階段的,那些百轉千回的複雜長句並不適合跟小寶寶交流。

兒歌童謠一類重複率高且帶押韻的短句,寶寶聽起來就像唱歌一樣,會覺得有意思。父母肯定都會背一些童謠吧,把它們熟練運用到各種場合裡來。

比如米粒媽給米粒洗手的時候,隨口就編幾句:洗小手洗小手,我給米粒洗小手,洗得乾淨又白嫩,我們是講衛生的小乖乖。

擦香香的時候:擦香香擦香香,左邊擦完右邊擦,上面擦完下面擦,全部擦完聞一下,哇~我的米粒好香香。

一起玩的時候: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舉起來,右手舉起來,鼻子在哪裡呀,鼻子在這裡。

這類型的小兒歌,簡單也朗朗上口,特別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再加上互動也多,寶寶更容易理解這些話的含義。

第四,少說疊字。

很多人和寶寶講話的時候,習慣性說疊字,吃飯飯,拉臭臭,去外外,覺得寶寶可能更能理解。

米粒媽要解釋一下,其實不是的,如果先和寶寶說疊字,寶寶就記憶了疊字,等到以後寶寶長大了,又不說疊字了,這樣寶寶需要再次學習和記憶,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

我們要把寶寶當作一個成年人,正常的和他們說話:寶寶我們該吃飯啦(而不是該吃飯飯啦);寶寶你想要喝奶嗎(而不是喝奶奶);哇寶寶的小鼻子好可愛啊(而不是小鼻鼻)。

第五,培養親子共讀的習慣

米粒媽非常鼓勵大家跟寶寶一起養成親子共讀的好習慣。

書面語言和日常交流相比,語言的架構和美感會比較高,不僅能促進寶寶的說話能力,還能從小就讓寶寶感受到語言的藝術魅力,培養語言的美感。

市面上有非常多的嬰幼兒圖書,可以選擇一些和寶寶一起讀起來。米粒出生起,米粒媽就開始親子共讀了,繪本、古詩、散文、當代詩歌都會給寶寶讀,其實不在乎讀什麼,最重要的是讀起來。

米粒很小的時候,喝完了奶不睡覺,我們就一起躺著,米粒媽有時候給他唱歌,有時候就給他背古文,背春江花月夜,背紅豆生南國,背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

小嬰兒時期的米粒當然是無法理解這些語言,但米粒媽相信這些文字裡蘊藏的美學理念和藝術價值,寶寶是能感受到的。米粒現在很喜歡古詩,米粒媽想,應該能歸功於嬰兒期的記憶吧。

第六,積極回應寶寶和你說的話。

其實一歲前的寶寶,大多數時候只會發出一些嗯嗯啊啊的嬰語,甚至大部分時候用哭來代替說話,但是不管他們是嗯也好還是啊也好還是哭也好,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寶寶回應。

比如寶寶發出“媽媽”的聲音,一定要充滿驚喜的回答他們:嗯嗯,媽媽在這裡,寶寶會叫媽媽啦,好厲害呀,我的寶寶好棒呀。

比如他們說“抱抱”,那就立刻抱住他們說:寶寶一說抱抱媽媽就抱抱寶寶,我的寶寶好聰明呀。

就算是他們只發出簡單的嗯,你也可以根據當下的環境接話:嗯,寶寶是在問媽媽這個怎麼玩嗎,來媽媽示範給你看哦。

實在不知道如何回應,那麼他們嗯嗯嗯你也嗯嗯嗯,他們啊啊啊你也啊啊啊,總之就是要讓寶寶明白,他發出的聲音是能得到及時且有趣的回應的,這樣他們才會越來越愛發出聲音。

第七,適當借助一些電子產品。

確實有很多父母不知道該和寶寶說什麼,而且也不能無時無刻的都在和寶寶說話。

但好在市面上還是有不少電子產品可以説明我們完善的,可以買個故事機什麼的,每天放半個小時左右,也所謂的讓寶寶“磨耳朵”。

咱們的公眾號“米粒媽頻道”和“米粒媽愛分享”,幾乎每天都會推送故事音訊,定期給寶寶磨耳朵,再合適不過了。咱們的音訊還上傳到“喜馬拉雅”,搜“米粒媽英文繪本頻道”,中文故事、英文兒歌都有呢。

但是要注意適當原則,故事機並不是“真實的聲音”,無法代替家長和寶寶說話,而且長時間聽對寶寶的聽力也會造成傷害,所以不能依賴於這個。

Part5 雙語啟蒙如何並行?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這個想法,要從小給寶寶進行雙語啟蒙。雙語啟蒙其實是一項很大的課題,就算光寫雙語啟蒙也得寫好多篇文章才能解釋清楚,所以米粒媽只簡單說一下自己的觀點就好。

首先,雙語啟蒙要趁早,米粒媽一直強調,英文啟蒙最好的時間是出生,其次是現在,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華盛頓大學的教授派特裡夏·庫爾,研究發現:

語言關鍵期是存在的,0-7歲,孩子完全有能力學習兩種語言;

8-10個月嬰兒能對聽到的不同語言,自動進行資料統計,建立語言資料庫,進而促進大腦發育;

1歲以下的嬰兒接觸的語言對日後語言的學習將大有説明;

語言的數量不會增大或減少語言障礙,也就是,多語言學習,不會導致孩子說話晚或語言混淆;

17歲以後,基本喪失學習第二語言的天賦。

也就是利用語言關鍵期,孩子學英文就會事半功倍。孩子在1歲之內的辨音能力強,同時接觸兩種語言,他們的大腦會自動統計並儲備,日後學起來會更順手。

所以,進行雙語啟蒙的首要原則就是:越早越好。

其次,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模仿雙語家庭環境。

父母中的一個講中文一個講英文是比較好的狀態。如果做不到,也沒關係,某個時間段講英文,某個時間段講中文,這本書講英文,這本書講中文都是比較好的,切忌不要中文夾英文,英文夾中文,更不要翻譯。

我和米粒是這樣做的,上午時間說中文,下午醒來自動切換成英文模式,但是如果米粒不想講中文或者不想講英文,那就聽他的,讓他決定。還是那句話,不勉強孩子。

再次,儘量保證雙語比例相近,不刻意偏向某種語言。

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兩種語言都說,也鼓勵寶寶說,避免形成其中一種語言強勢的情況。

最後,米粒媽要說的是,語言啟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寶寶的語言學習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兒。

我們在啟蒙過程中,不要勉強自己說話,也不要有壓力,認為必須怎麼怎麼說才可以,更不要勉強寶寶學說話。

我們需要做的是給孩子足夠多的有效輸入,像老話說的,水喝的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相關閱讀

0-18歲男孩養育指南 | 不是養兒子太累,是你方法不對!

國外淘汰的教育方式,你卻還在用來管孩子?

扼殺孩子智力的三大殺手,你家寶貝可能天天都在接觸!

親愛的們,歡迎投稿哦(投稿發至:milima123@126.com,主編微信號:daoshidabai)!一經採用,稿費1000-3000元哦!請勿一稿多投,我們需要:教育教養(3-12歲)、婚姻情感、學習啟蒙(3-12歲)、科學餵養(0-3歲)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寶寶就像是一塊大海綿,源源不斷的從外界獲取各種知識。

經常帶寶寶戶外活動,他們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各種人說話的聲音,風聲鳥叫蟲鳴喇叭聲等等對他們都是巨大的刺激,大環境下各種人之間的對話,對他們來說都是豐富的語言輸入來源。

米粒小的時候,確切的說滿月之後,只要天氣允許,米粒媽都會帶他出門,我們去各種各樣的地方,只要安全和相對衛生就行。

我們去公園,也去超市,去商場,去遊樂園,也壓大馬路。這些地方發生的一切,對寶寶來說都是有效刺激。

戶外活動的時候,米粒總會目不轉睛的看這看那,我就會簡單的和米粒解釋他視線停留的地方:

米粒,這是柳樹,柳枝在隨風起舞;

哇,剛剛過去的那輛紅色小轎車開得好快,像要飛起來一樣;

這是一隻白色的小狗,你知道小狗怎麼叫嗎,小狗會汪汪叫……諸如此類。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其實他們的大腦正在飛速的運轉,在綜合分析所得到的資訊。反反復複的多次輸入後,他其實就已經知道了。

大部分時候我不怎麼說,讓米粒自己去感受。事實上,即便你什麼也不說,寶寶也能從你與別人的交談,其他人之間的交談,從整個大環境裡所有的聲音與聲響裡學習到語言。

語言大環境是自然存在的,多帶寶寶感受就可以了。在寶寶小的時候,創造語言小環境才是給寶寶進行語言啟蒙最重要的一環。

很多父母特別頭疼,不知道該如何給寶寶創造語言小環境,簡單來說,就是跟寶寶說話。但說什麼,如何說,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Part4 語言啟蒙如何做到真正“有效“

首先,從出生起,在所有與寶寶互動交流的時候,不厭其煩的和他們說話。

是的,語言啟蒙是一項從寶寶出生就要開始的任務,儘管寶寶還很小,並不能給予語言上的回應,但是請一定要堅持和他們講話。

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都跟孩子說些什麼,其實特別簡單,在你和寶寶有互動的時候,把自己變成一個話嘮就可以了。

米粒媽舉幾個例子:

比如換尿布的時候,就可以說:哇,寶寶尿尿啦,小尿包都鼓起來了呢,媽媽給你換一個新的哦,這樣小屁屁幹乾爽爽的好舒服呀。

比如洗澡的時候,就可以說:媽媽給你洗洗眼睛、洗洗小鼻子、擦擦小耳朵、搓搓小胳膊……(洗哪裡說哪裡,這樣寶寶很快就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了)

其次,講話的內容要注意,並不是嘴裡嘰嘰咕咕不停就是講話了,寶寶需要的是“有效”的語言輸入。

什麼是“有效“的語言輸入,也就是寶寶能把你說的內容和他能看到的東西對應起來。

比如你要教寶寶認識杯子,那麼你就得讓他先“看見”這個杯子,你可以把杯子拿到他面前,然後你說:“寶寶你看,這是一個杯子,它是透明的,我們用它來喝水。

”那麼在寶寶的大腦中,杯子這個發音和實物就對應起來了,這叫做“有效”輸入。

如果你和寶寶說的是:“廚房的桌子上有一個杯子。”那麼這對於寶寶來說就是一句廢話了,他們完全理解不了。

特別注意:如果寶寶專注于自己的世界,比如自己玩的很投入,或者自己發呆什麼的,請不要去和寶寶說話,不要打斷寶寶的“獨處”,這樣對寶寶學說話不僅沒有幫助,反而還會限制寶寶自身的思維發展。

再次,善用兒歌童謠

小寶寶對語言的理解和消化也是分階段的,那些百轉千回的複雜長句並不適合跟小寶寶交流。

兒歌童謠一類重複率高且帶押韻的短句,寶寶聽起來就像唱歌一樣,會覺得有意思。父母肯定都會背一些童謠吧,把它們熟練運用到各種場合裡來。

比如米粒媽給米粒洗手的時候,隨口就編幾句:洗小手洗小手,我給米粒洗小手,洗得乾淨又白嫩,我們是講衛生的小乖乖。

擦香香的時候:擦香香擦香香,左邊擦完右邊擦,上面擦完下面擦,全部擦完聞一下,哇~我的米粒好香香。

一起玩的時候: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舉起來,右手舉起來,鼻子在哪裡呀,鼻子在這裡。

這類型的小兒歌,簡單也朗朗上口,特別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再加上互動也多,寶寶更容易理解這些話的含義。

第四,少說疊字。

很多人和寶寶講話的時候,習慣性說疊字,吃飯飯,拉臭臭,去外外,覺得寶寶可能更能理解。

米粒媽要解釋一下,其實不是的,如果先和寶寶說疊字,寶寶就記憶了疊字,等到以後寶寶長大了,又不說疊字了,這樣寶寶需要再次學習和記憶,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

我們要把寶寶當作一個成年人,正常的和他們說話:寶寶我們該吃飯啦(而不是該吃飯飯啦);寶寶你想要喝奶嗎(而不是喝奶奶);哇寶寶的小鼻子好可愛啊(而不是小鼻鼻)。

第五,培養親子共讀的習慣

米粒媽非常鼓勵大家跟寶寶一起養成親子共讀的好習慣。

書面語言和日常交流相比,語言的架構和美感會比較高,不僅能促進寶寶的說話能力,還能從小就讓寶寶感受到語言的藝術魅力,培養語言的美感。

市面上有非常多的嬰幼兒圖書,可以選擇一些和寶寶一起讀起來。米粒出生起,米粒媽就開始親子共讀了,繪本、古詩、散文、當代詩歌都會給寶寶讀,其實不在乎讀什麼,最重要的是讀起來。

米粒很小的時候,喝完了奶不睡覺,我們就一起躺著,米粒媽有時候給他唱歌,有時候就給他背古文,背春江花月夜,背紅豆生南國,背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

小嬰兒時期的米粒當然是無法理解這些語言,但米粒媽相信這些文字裡蘊藏的美學理念和藝術價值,寶寶是能感受到的。米粒現在很喜歡古詩,米粒媽想,應該能歸功於嬰兒期的記憶吧。

第六,積極回應寶寶和你說的話。

其實一歲前的寶寶,大多數時候只會發出一些嗯嗯啊啊的嬰語,甚至大部分時候用哭來代替說話,但是不管他們是嗯也好還是啊也好還是哭也好,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寶寶回應。

比如寶寶發出“媽媽”的聲音,一定要充滿驚喜的回答他們:嗯嗯,媽媽在這裡,寶寶會叫媽媽啦,好厲害呀,我的寶寶好棒呀。

比如他們說“抱抱”,那就立刻抱住他們說:寶寶一說抱抱媽媽就抱抱寶寶,我的寶寶好聰明呀。

就算是他們只發出簡單的嗯,你也可以根據當下的環境接話:嗯,寶寶是在問媽媽這個怎麼玩嗎,來媽媽示範給你看哦。

實在不知道如何回應,那麼他們嗯嗯嗯你也嗯嗯嗯,他們啊啊啊你也啊啊啊,總之就是要讓寶寶明白,他發出的聲音是能得到及時且有趣的回應的,這樣他們才會越來越愛發出聲音。

第七,適當借助一些電子產品。

確實有很多父母不知道該和寶寶說什麼,而且也不能無時無刻的都在和寶寶說話。

但好在市面上還是有不少電子產品可以説明我們完善的,可以買個故事機什麼的,每天放半個小時左右,也所謂的讓寶寶“磨耳朵”。

咱們的公眾號“米粒媽頻道”和“米粒媽愛分享”,幾乎每天都會推送故事音訊,定期給寶寶磨耳朵,再合適不過了。咱們的音訊還上傳到“喜馬拉雅”,搜“米粒媽英文繪本頻道”,中文故事、英文兒歌都有呢。

但是要注意適當原則,故事機並不是“真實的聲音”,無法代替家長和寶寶說話,而且長時間聽對寶寶的聽力也會造成傷害,所以不能依賴於這個。

Part5 雙語啟蒙如何並行?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這個想法,要從小給寶寶進行雙語啟蒙。雙語啟蒙其實是一項很大的課題,就算光寫雙語啟蒙也得寫好多篇文章才能解釋清楚,所以米粒媽只簡單說一下自己的觀點就好。

首先,雙語啟蒙要趁早,米粒媽一直強調,英文啟蒙最好的時間是出生,其次是現在,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華盛頓大學的教授派特裡夏·庫爾,研究發現:

語言關鍵期是存在的,0-7歲,孩子完全有能力學習兩種語言;

8-10個月嬰兒能對聽到的不同語言,自動進行資料統計,建立語言資料庫,進而促進大腦發育;

1歲以下的嬰兒接觸的語言對日後語言的學習將大有説明;

語言的數量不會增大或減少語言障礙,也就是,多語言學習,不會導致孩子說話晚或語言混淆;

17歲以後,基本喪失學習第二語言的天賦。

也就是利用語言關鍵期,孩子學英文就會事半功倍。孩子在1歲之內的辨音能力強,同時接觸兩種語言,他們的大腦會自動統計並儲備,日後學起來會更順手。

所以,進行雙語啟蒙的首要原則就是:越早越好。

其次,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模仿雙語家庭環境。

父母中的一個講中文一個講英文是比較好的狀態。如果做不到,也沒關係,某個時間段講英文,某個時間段講中文,這本書講英文,這本書講中文都是比較好的,切忌不要中文夾英文,英文夾中文,更不要翻譯。

我和米粒是這樣做的,上午時間說中文,下午醒來自動切換成英文模式,但是如果米粒不想講中文或者不想講英文,那就聽他的,讓他決定。還是那句話,不勉強孩子。

再次,儘量保證雙語比例相近,不刻意偏向某種語言。

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兩種語言都說,也鼓勵寶寶說,避免形成其中一種語言強勢的情況。

最後,米粒媽要說的是,語言啟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寶寶的語言學習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兒。

我們在啟蒙過程中,不要勉強自己說話,也不要有壓力,認為必須怎麼怎麼說才可以,更不要勉強寶寶學說話。

我們需要做的是給孩子足夠多的有效輸入,像老話說的,水喝的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相關閱讀

0-18歲男孩養育指南 | 不是養兒子太累,是你方法不對!

國外淘汰的教育方式,你卻還在用來管孩子?

扼殺孩子智力的三大殺手,你家寶貝可能天天都在接觸!

親愛的們,歡迎投稿哦(投稿發至:milima123@126.com,主編微信號:daoshidabai)!一經採用,稿費1000-3000元哦!請勿一稿多投,我們需要:教育教養(3-12歲)、婚姻情感、學習啟蒙(3-12歲)、科學餵養(0-3歲)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