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藥店漸成主戰場,增量空間巨大

藥店漸成主戰場, 增量空間巨大

藥店有望成藥品第一終端, 長期空間可達萬億級別

藥店以便利性為核心, 具備一定的經濟性。

零售藥店是當前三大醫藥消費終端之一, 上游連接醫藥製造商或批發商, 下游為消費者提供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醫藥健康產品。

和醫院相比, 零售藥店規模相對較小, 可靈活佈局, 具有明顯的便利性優勢;零售藥店競爭激烈, 規模化的龍頭可借助較強的供應鏈整合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 因此也具備一定的經濟性。

當前藥店是醫藥銷售第二大終端, 2017年實體藥店營收規模約3700億元。 由於中國長期實行以藥補醫機制, 醫院是藥品主流消費管道(第一終端), 藥店是第二終端, 占全國1.4萬億藥品終端銷售的22%左右(2017年)。

2017年, 零售藥店中, 實體藥店市場規模約3700億, 藥品占比約80%;醫藥電商總規模約310億, 藥品占比約45%(為行文方便, 以下“藥店”概念僅指實體藥店)。 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長期看, 藥店有望成藥品第一終端, 空間可達萬億級別。 為規避以藥養醫的道德風險, 醫藥分開在大部分發達國家是常態, 藥店也是常見的藥品銷售第一終端。 比如, 日本醫療藥品(絕大部分為處方藥為)最大的銷售管道為調劑藥局, 占比為54.3%(CreconR&C, 2014), 醫療機構管道不足一半;美國最大的處方藥銷售管道為零售藥店和郵購藥房, 合計占比高達83.3%(IMS, 2015), 兩國處方藥銷售藥店份額均遠高於中國(18.8%, 門診處方藥)。

隨中國醫藥分開政策的推進,

我們認為國內藥店也有成為藥品銷售第一終端的潛力。 目前國內藥店處方藥市場規模約1200億元, 不考慮行業的基礎需求增長, 僅考慮處方藥藥店管道占比可達到美日水準, 則國內藥店整體市場空間就可達6147~8148億元。

處方外流和消費升級長期驅動藥店穩健成長

藥店行業增速基本穩定在10~13%之間, 增長穩健(藥店行業增速長期穩健, 且逐步快於醫院終端)。 近年來, 醫藥行業整體增速在招標降價和醫保控費的影響下持續放緩, 醫院端藥品市場規模增速放緩更快, 已從2012年20%左右增長下滑到2017年8%, 而藥店端受控費政策影響較小, 增速雖有下滑, 但整體保持穩定, 介於9-13%之間。

事實上, 藥店管道是目前國家在推進醫藥分開背景下重點鼓勵支持的子行業, 具體包括試點電子處方外流、試點慢病長處方、推進藥店分類管理等, 同時藥品招標限價壓力之下, 上游廠家開發藥店管道的意願也逐年提升, 可以預期在醫藥行業整體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 未來藥店行業將長期景氣。

醫藥保健是消費升級的重點領域,藥店客單價提升趨勢明顯。消費升級基於人均收入水準提升的大背景,民眾開始從基本消費需求向高級消費需求切換。而作為馬婁斯需求理論中安全需求的重要代表,醫藥保健是消費升級的重點領域,具體表現為:1)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速開始高於人均收入增速;2)醫療保健CPI開始明顯跑贏其他消費品類CPI。

而藥店內的消費升級則體現為以下兩點:

1) 產品提價:主要集中於品牌中藥OTC、低價藥和中藥飲片。比如東阿阿膠15-17年分別提價15%、14%和10%(出廠價,終端價也相應調整),片仔癀16-17年分別提價9%和6%。以上主要為原材料成本驅動型提價,而提價屬性最持續的品牌中藥OTC還包括了產品定位逐步高端化的邏輯。

2) 產品結構升級:消費者從低端劑型向高端劑型轉移。據中康CMH資料,2013-2016年高血壓藥物高端劑型選用率從36%提升至53%,其中硝苯地平高級劑型(如控釋片、緩釋片)選用率從33%提升至97%,而高級劑型普遍比普通劑型貴3倍以上。

最終產品提價和結構升級集中體現為藥店客單價的提升以及毛利率的提升。

據《中國藥店》資料,2016年百強藥店客單價達66.94元,同比提升8%,相比2013年提升17%。按客單價區間占比來看,2009-2016年,50-100元區間占比從20%大幅提升至74%,≥100元區間占比由8%提升至15%。而從毛利率來看,2010-2016年,百強藥店從25.58%提升到30.61%,說明藥店客單價的提升無論是提價還是結構升級,藥店都能從中獲取更高的毛利,這也說明藥店的管道溢價能力在提升。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醫藥保健是消費升級的重點領域,藥店客單價提升趨勢明顯。消費升級基於人均收入水準提升的大背景,民眾開始從基本消費需求向高級消費需求切換。而作為馬婁斯需求理論中安全需求的重要代表,醫藥保健是消費升級的重點領域,具體表現為:1)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速開始高於人均收入增速;2)醫療保健CPI開始明顯跑贏其他消費品類CPI。

而藥店內的消費升級則體現為以下兩點:

1) 產品提價:主要集中於品牌中藥OTC、低價藥和中藥飲片。比如東阿阿膠15-17年分別提價15%、14%和10%(出廠價,終端價也相應調整),片仔癀16-17年分別提價9%和6%。以上主要為原材料成本驅動型提價,而提價屬性最持續的品牌中藥OTC還包括了產品定位逐步高端化的邏輯。

2) 產品結構升級:消費者從低端劑型向高端劑型轉移。據中康CMH資料,2013-2016年高血壓藥物高端劑型選用率從36%提升至53%,其中硝苯地平高級劑型(如控釋片、緩釋片)選用率從33%提升至97%,而高級劑型普遍比普通劑型貴3倍以上。

最終產品提價和結構升級集中體現為藥店客單價的提升以及毛利率的提升。

據《中國藥店》資料,2016年百強藥店客單價達66.94元,同比提升8%,相比2013年提升17%。按客單價區間占比來看,2009-2016年,50-100元區間占比從20%大幅提升至74%,≥100元區間占比由8%提升至15%。而從毛利率來看,2010-2016年,百強藥店從25.58%提升到30.61%,說明藥店客單價的提升無論是提價還是結構升級,藥店都能從中獲取更高的毛利,這也說明藥店的管道溢價能力在提升。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