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的晶片產業發展難點在哪?

來自國內主流媒體的消息: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 晶片(積體電路/半導體)產業便被國家政府排在了中國實體經濟第一位。 與此同時, 各地政府也已把晶片產業作為當地戰略性支柱產業來發展。

按照國家所制定的計畫和目標——到2020年, 中國晶片產業與國際先進水準之間的差距要進一步縮小, 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力爭在20%以上。 然後再到2030年, 在中國晶片產業鏈中屬於主要環節的本土廠商要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且能有一批本土廠商進入到國際第一梯隊。

當前, 關鍵設備和材料、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環節是中國晶片產業主攻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 中國本土廠商除了要發展傳統矽基晶片外, 還應緊跟行業熱點和技術趨勢。 比如, 像GaN、SiC之類的化合物半導體, CPU、FPGA和MEMS感測器等高端晶片和技術。

近年來, 中國每年進口的晶片的資金均超過2000億美元, 已經超過進口石油的消耗。

正是因此, 國家出臺各種政策大力發展積體電路產業, 還成立了積體電路大基金進行產業扶持。 在發展過程中, 不少公司選擇了走技術引進的道路, 通過和境外IC設計公司合資的方式, 引進境外技術, 並力爭複製高鐵、C919大飛機、遼寧號航母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功先例, 爭取解決中國CPU大量依然進口的困局, 通過合資引進技術提升本土水準。

看了這張圖, 國人的心裡並不輕鬆。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 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 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 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 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 另一方面, 我們強調自主創新, 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 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 只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 不能夜郎自大。

晶片是電子科技和智慧設備行業的心臟, 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我國也出現了多家晶片生產商, 最大的三家通信晶片設計公司分別是海思、展訊和中興微電子, 三家公司2017年的總收約為600億元人民幣。

但是和國際晶片生產企業比較起來, 我國的晶片行業規模小, 技術不強。

2016全球前二十大晶片廠營收排名, 其中美國有八家半導體廠入榜, 日本、歐洲與臺灣各有三家, 韓國則有兩家擠進榜。 其中排名前三的企業是英特爾營收563億美元, 三星435億美元, 台積電293億美元。 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華為海思以37.62億美元的營收排名第19。 作為我國最大的晶片廠商, 華為海思麒麟的營收尚不及英特爾和三星的十分之一。 同時, 我國的晶片企業規模小, 不能滿足需求。

以手機晶片為例。 除了華為手機使用自家晶片, 小米部分手機使用旗下澎湃晶片, 其他品牌如小米(絕大部分)、oppo、vivo只能進口高通、三星和聯發科的晶片。

積體電路和原油一起成為我國進口金額最大的兩種產品,

我國因為也被成為“缺芯少油”的國家。

2017年, 我國積體電路進口3770億個, 比上年增加10.1%, 進口金額17582億元, 占全年進口金額(12.46萬億元)的14.1%。 原油進口金額11003億元, 占比8.8%。 兩者合計進口金額28595億元, 占比22.9%。 因此被稱為“缺心少油”並不誇張。

中國晶片產業當前有沒有面臨困難?答案是肯定的, 中國晶片產業要繼續發展,當前不僅面臨困難,而且所面臨的困難還有很多且很大。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由此,中國晶片產業要進一步做大做強,關鍵其實不在於本土晶片廠商會面臨多少且多大的困難,而是本土晶片廠商能不能找到哪怕一種有效的方法,從而解決目前以及今後所遇到的困難。

實際上,中國晶片產業要發展壯大,並最終達到能與國際一流同行競爭的實力,所面臨的困難不是缺少了市場,而是缺少了技術,尤其是對核心技術的積累。

這裡,不妨引用一組資料來作為例證。從2011年到2017年,中國晶片進口總額,基本上呈持續增長的態勢,而中國晶片出口總額相對較穩定。換種說法可以是,全球每年的晶片產能,差不多一半供應給了中國。僅2017年,中國晶片進口總額又進一步上升到了2601億美元,中國晶片出口總額尚不及670億美元。

國晶片產業之困,不在於缺少了足夠大的市場,而在於缺少了技術,特別是對核心技術的積累,加之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已非常重視在本土發展屬於自己的晶片產業。人人都應該懂的一個大道理,在過去、今天,還有未來,國家與國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在高科技領域中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與人才之間的競爭。

晶片我們認准的路,就得多出成果,先占了市場再說,或盡可能搶佔技術高地,這樣我們才能反敗為勝。現在外企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要投入還是我們自己立項正式開始研究,這樣我們的路才會走得更穩更長更有立足之地。

中國晶片產業要繼續發展,當前不僅面臨困難,而且所面臨的困難還有很多且很大。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由此,中國晶片產業要進一步做大做強,關鍵其實不在於本土晶片廠商會面臨多少且多大的困難,而是本土晶片廠商能不能找到哪怕一種有效的方法,從而解決目前以及今後所遇到的困難。

實際上,中國晶片產業要發展壯大,並最終達到能與國際一流同行競爭的實力,所面臨的困難不是缺少了市場,而是缺少了技術,尤其是對核心技術的積累。

這裡,不妨引用一組資料來作為例證。從2011年到2017年,中國晶片進口總額,基本上呈持續增長的態勢,而中國晶片出口總額相對較穩定。換種說法可以是,全球每年的晶片產能,差不多一半供應給了中國。僅2017年,中國晶片進口總額又進一步上升到了2601億美元,中國晶片出口總額尚不及670億美元。

國晶片產業之困,不在於缺少了足夠大的市場,而在於缺少了技術,特別是對核心技術的積累,加之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已非常重視在本土發展屬於自己的晶片產業。人人都應該懂的一個大道理,在過去、今天,還有未來,國家與國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在高科技領域中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與人才之間的競爭。

晶片我們認准的路,就得多出成果,先占了市場再說,或盡可能搶佔技術高地,這樣我們才能反敗為勝。現在外企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要投入還是我們自己立項正式開始研究,這樣我們的路才會走得更穩更長更有立足之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